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468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5.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docx

医学影像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训指导

实训一、取模与灌模

实训二、全口取模

实验三、颌提制作

实验四、转移颌关系

实验五、人工牙排列

实验六、牙龈外形修整

实验七、装盒

实验八、烫蜡

实验九、充胶热处理

实验十、打磨抛光

 

实验一印模制取及石膏模型灌注

【目的和要求】

1掌握硅橡胶、藻酸盐印模材料取模方法。

2掌握石膏模型的灌注方法。

【实训学时】3学时

【实训内容】

用硅橡胶、藻酸盐印模材料取模,然后用超硬石膏灌注模型

【实训用品】

硅橡胶、藻酸盐印模材料、石膏模型材料、不锈钢有孔托盘、硅橡胶调拌注射装置、一次性口腔器械盒、橡皮碗、石膏调伴刀、振荡器等。

【步骤和方法】

一、制取印模〔以制取上颌工作模型为例〕

1、选择适宜的上颌不锈钢托盘,范围应盖过上颌前牙及磨牙,宽度距离牙列2~3mm。

2、按照材料说明书的要求,取适量硅橡胶初印模材料,混合均匀后置于托盘上,进行初印模的制取,待印模材料凝固后取下托盘。

3、将初印模牙列处的初印模材料用刀片刮除少许,即完成个别托盘制作。

4、按比例调适宜量硅橡胶终印模材料,将其对准预备牙肩台处,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缓慢注射一周,防止产生气泡,然后在初印模牙列合面注射终印模材料后,立即将个别托盘置于口内复位,制取终印模。

5、待终印模材料凝固后取下,检查工作印模是否符合要求。

二、灌注石膏模型

1、按照先水后粉的步骤向调伴碗内参加需要的水和粉。

2、待石膏粉完全被水浸湿后,用调伴刀进行快速均匀的调伴,调伴时间1分钟左右。

3、调伴完毕后,将石膏碗放在振荡器上,排除气泡,准备灌注模型。

4、将印模置于专用振荡器上,并用手固定。

也可以手持模型,用手轻轻振荡下灌注模型。

将调伴好的石膏浆从印模的最高点处开始灌注,上颌从腭侧灌入,下颌那么从舌侧灌入并逐渐从高处流向四周,也可采用从一侧向另一侧灌注的方法。

牙列模型灌注后,稍微静置,继续添加石膏,一直到牙列颈缘至底座的厚度为1~为止。

5、模型灌注后应在石膏终凝以后脱模,虽然不同的模型材料性能有所差异,但模型灌注后都必须静置至少1小时再别离模型。

【考前须知】

1、调伴模型材料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的中的比例和时间进行操作。

2、调伴的方向要沿一个方向进行。

3、操作中,要注意器械的清洁,并防止污染模型。

【思考题】

1、为什么要在振荡的情况下进行模型的灌注?

2、上、下颌模型灌注时,模型材料置于哪个位置灌入?

 

实训二、无牙颌印模制取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无牙颌印模制取的方法、步骤及考前须知;

2熟悉印模制取的原理,印模材料及无牙颌托盘的选择;

3了解常用印模材料的种类及性能。

【实训学时】3学时

【实训内容】

制取无牙颌印模

【实训用品】

检查盘、各型上下颌托盘、藻酸盐印模材料、红蜡片、雕刻刀、蜡刀、蜡刀架、技工钳、酒精灯、火柴、橡皮碗、调拌刀、玻璃板等。

【方法与步骤】

〔一〕示教

1取模前准备

〔1〕调整椅位

◆医生:

取上颌印模时站立于患者的右前方,取下颌印模时站立于患者的右前方。

◆患者:

调整牙椅靠背和头靠,使患者后部直立微向后倾,张口时下颌颌平面与水平面平行,高度与操的肘关节平面平行,头部足够支撑,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放松。

〔2〕口腔检查观察牙槽嵴的饱满度,黏膜厚度、系带附丽情况及无牙颌的

解剖标志,如:

上颌牙槽骨、上唇系带、颊系带、颧突区、上颌前区、上颌结节、翼上颌切迹、切牙乳突、腭穹隆、腭皱襞、上颌硬区、腭小凹、颤抖区、下颌牙槽骨、下唇系带、颊侧翼缘区、远中颊角区、磨牙后垫、舌系带、下颌隆突、舌侧翼缘区、下颌舌骨嵴、舌下腺区。

〔3〕托盘选择

1〕上颌托盘:

根据患者的颌弓形状及牙槽嵴的宽度、高度选择托盘。

上颌托

盘宽度比上颌牙槽嵴宽2mm~3mm,其周围边缘高度应离开黏膜皱襞2mm~3mm

唇颊系带处应呈切迹,以便取模时进行肌功能修整,托盘长度覆盖过两侧翼上颌切迹,后缘应超过颤抖线3mm~4mm〔图3-1〕;

2〕下颌托盘:

下颌托盘:

其高度、宽度和唇颊系带区的要求与上颌托盘相同,

其长度要求盖过双侧磨牙后垫〔图3-1〕。

图3-1成品无牙颌托盘

2制取印模

〔1〕一次印模法

◆上颌无牙颌印模制取①将调拌好的藻酸盐印模材料成团块状置入上颌托盘中〔托盘的中部应堆得高一些,以便材料能到达腭顶〕;②医生位于患者右前方,右手持盛有印模材料的托盘,用左手持口镜或用左手食指牵拉患者的左侧口角,从左侧口角将托盘旋转放入患者口内,左右对称对准牙列,并使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前方加压,由后向前轻轻均匀加压于托盘,直至试托盘时所放置的位置,使托盘就位;③用右手中指与示指放在两侧尖牙区适当加压,保持托盘稳定;④在印模材料凝固前,嘱患者发呜音,进行主动肌功能修整;或者由医生做被动肌功能修整,以右手中指和示指稳定托盘使其与颌骨的位置关系不变,然后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面,示指置于颊的内侧,牵拉颊部肌肉向前下方作数次运动,即可在印模边缘上清晰地印出颊系带及上颌结节颊侧黏膜皱襞功能活动时的外形,而完成一侧颊侧区肌功能整塑,另一侧同法,但手的方向相反。

唇侧区肌功能整塑方法是医师用两手中指稳定托盘后,将拇指置于上唇外面,示指置于唇内,牵动上唇向下内方向运动数次,即可清晰地印出上唇系带印迹图3-2;⑤肌功能整塑结束后,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在相当于两侧前磨牙区将托盘固定,保持稳定不动;⑥待印模材料凝固后,将印模由口内取出。

一般先取后部,待托盘与口腔黏膜别离后,从口内旋转取出印模。

⑦印模取至口外后,要对照口腔情况进行检查图3-3。

图3-2上颌边缘整塑分区

图3-3上颌终印模

◆下颌无牙颌印模制取①在试下颌托盘时,先教会患者做舌肌功能修整,即嘱患者将舌稍后卷再前伸。

②将调拌好的藻酸盐印模材料成条状置于下颌托盘中,医生位于患者右前方,用左手持口镜,或用左手食指牵拉患者的右侧口角,右手持托盘,将托盘从右侧口角旋转进入口内,要求托盘柄对准中线,使托盘由后向前就位;③用右手中指、示指分别在双侧双尖牙区适当加压,使托盘完全就位,同时拇指放在颏下给予支持,保持托盘在口内稳定不动;④在印模材料的可塑期内完成肌功能修整,用右手示指和中指稳定托盘,左手食指和拇指放置在患者右颊部的内外牵动颊部向上前内方向,并牵动下唇向上内,同法完成对策颊侧区功能整塑,但应交换手法。

同时嘱患者后卷再前伸舌舔上唇并左右活动,做舌肌功能修整图3-4;⑤待印模材料硬固后,从口内旋转取出印模;⑥对照口内进行印模检查图3-5。

图3-4下颌边缘整塑分区

图3-5下颌终印模

3印模清洗

印模内唾液、碎屑要冲洗干净,然后轻轻甩开或用棉花吸干。

4检查印模

印模必须清晰、完整、光滑、完整,不与托盘别离,边缘应圆钝,有一定的厚度〔2mm~3mm〕,上颌后缘的伸展与后颤抖线一致。

下颌后缘盖过磨牙后垫,远中舌侧边缘向远中伸展到下颌舌骨肌后窝,下缘应跨过下颌舌骨嵴。

〔二〕学生操作

学生在无牙颌防头模型上用藻酸盐印模材料取印模

1调整头模椅位:

调整牙椅使头模后部直立微向后倾,下颌颌平面与水平面平行,高度与操的肘关节平面平行。

2选择托盘:

按照防头模的颌弓大小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托盘。

3取印模:

首先在防头模型上涂石蜡油做别离剂,防止印模材料吸附力过强不易脱模。

具体方法同示教。

4印模检查

【考前须知】

1印模制取前注意调整患者椅位;

2由于无牙颌患者缺牙时间较久,且往往时间差距较大,伴随口腔软硬组织

的改变,因此,要注意托盘选择;假设成品托盘边缘不适合,需要进行托盘边缘加固或制作个别托盘。

3制取印模时应旋转进入口腔,由后向前就位,挤出多余的印模材料,以免刺激软腭,引起患者恶心,呕吐。

4取模过程中托盘在口内应保持稳定,以免印模变形,影响其准确性;在做肌功能修整时,应保持托盘稳定,加压应适当,以使组织受压均匀。

5从口内取出印模时,可用左手牵动唇颊部,右手握托盘柄,向上或向下轻轻撬动,使空气进入印模和组织面之间的间隙内,方可取出,切忌强行用力取出而损坏印模。

6检查印模边缘伸展是否足够,唇颊系带及印模组织面是否光滑、清晰。

7取模后应立即灌模以防变形或脱水收缩。

假设不能立即灌模,应尽量缩短等待时间。

印模保存在湿润环境中时,可消毒15min而不影响印模准确性。

【思考题】

1如何制取一副标准的无牙颌模型?

2印模材料选择与无牙颌模型精确度有无关系?

3取无牙颌印模有几种方法?

各有什么优点?

实训三制作颌堤

【目的与要求】

掌握无牙颌蜡颌堤的制作方法

【实训学时】

3学时

【实训内容】

操作完成颌托的制作。

【实训用品】

一次性口腔器械盘、仿生头模、测量尺、玻璃板、颌平面规、雕刻刀、红蜡片、酒精灯、火柴。

【方法与步骤】

1.制作上颌蜡颌堤方法

将蜡片烤软,依次反折做一与上颌弓长度一致、前部宽约5~7mm、厚约10~13mm、后部宽约8~10mm、厚约8~10mm的蜡条,按颌弓形放于牙槽嵴顶处的蜡基托上,用熔蜡粘合。

趁蜡堤尚软时,倒置模型在玻璃板上轻压形成由前倾向上前方的平面,并迅速将颌托引入仿生头模口内用颌平面规检查颌堤平面〔图4-1〕〔图4-2〕。

图4-1引入仿生头模用颌平面规检查颌堤平面正面观

图4-2引入仿生头模用颌平面规检查颌堤平面右侧面观

要求颌平面的前部在上唇下缘以下约2mm,且与瞳孔连线平行;颌平面的后部,从侧面观要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颌堤的唇面要充分衬托出上唇,使上唇饱满而自然颌堤的唇侧面应位于切牙乳突的中心前6-8mm。

2.制作下颌蜡颌堤方法

可根据平均距离的方法制作下颌蜡颌堤〔方法同上颌颌堤的制作〕。

将蜡片烤软,依次反折成8~10mm的蜡条,按牙槽嵴形状放于蜡基托上,用熔蜡粘合。

趁蜡堤尚软时,迅速将颌托引入口内用颌平面规检查颌堤平面。

要求下颌蜡颌堤前牙区从前庭沟到颌平面的距离为18mm;后牙区的高度与磨牙后垫的1/2处平齐。

【考前须知】

1上颌蜡颌堤前牙区从前庭沟到颌面的距离为2021,上颌第一磨牙前庭沟至颌平面的距离为18mm。

2参考模型上的解剖标志,蜡颌堤应放置在原来的天然牙的位置。

3下颌蜡颌堤前牙区从前庭沟到颌平面的距离为18mm;后牙区的高度与磨牙后垫的1/2处平齐。

4折叠蜡条应注意勿向一个方向折,宜象折纸扇一样反折〔折扇法〕。

【思考题】

1无牙颌颌堤的制作方法。

2无牙颌颌堤制作的考前须知。

 

实训四无牙颌颌位关系确定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无牙颌颌位关系确定的步骤。

2.熟悉无牙颌颌位关系确定的目的、原理、方法。

3.了解哥特式弓描记法的原理、方法。

【实训学时】3学时

【实训内容】

1检查上下颌托示教、学生四人一组检查上下颌托。

2在仿生头模上确定下颌托高度并取得牙尖交错位或后退接触位记录。

3示教卷舌后舔咬合和吞咽咬合;示教下颌姿势位法和面部比例测定法测量垂直距离的方法和步骤。

两人一组练习、观察卷舌后舔咬合和吞咽咬合;相互用下颌姿势位法和面部比例测定法测量垂直距离。

在教师带着下,学生自己作卷舌后舔咬合和吞咽咬合,体会动作要领。

4核对颌位关系在仿生头模上演示检查垂直距离、后退接触位是否正确的操作方法。

示教扪测颞肌和扪测髁状突动度的检查方法。

学生两人一组相互检查垂直距离、相互感受牙尖交错位和后退接触位咬合时,扪测颞肌和扪测髁状突动度的检查方法。

5颌堤唇面画标志线示教演示标记中线、口角线、唇高线和唇低线。

学生在颌托上标记中线、口角线、唇高线和唇低线。

【实训用品】

制作完成的上颌托〔图4-1〕、下颌托〔图4-2〕、酒精灯、蜡勺、雕刻刀、红蜡片、垂直测量尺、哥特式弓、印记材料、仿生头模、有色笔

图4-1上颌托

图4-2下颌托

【方法与步骤】

1.检查颌托无牙颌患者颌位关系确定借助于上下颌托,患者两侧髁突退至生理后位的颌位记录也是依赖于上下颌托来确定并记录的。

颌托由暂基托〔图4-3〕和颌堤两局部组成〔图4-4〕。

图4-3暂基托

图4-4颌托在模型上就位

暂基托根据制作材料不同有三种:

蜡暂基托、自凝塑料暂基托、光固化塑料暂基托。

无论哪种材料制成的暂基托都要求:

厚度2mm;伸展范围与全口义齿基托的伸展范围相同;与模型密合〔图4-5〕。

图4-5上下颌暂基托与模型密合

图4-6上颌堤平面

颌堤是用蜡片烤软折成宽厚均为8-10mm的蜡条,按牙槽嵴形状弯成弓形,用烫蜡固定于基托牙槽骨弓区,引入口中,趁蜡堤还软时,以颌平面板按压其外表,形成上颌堤平面〔图4-6〕。

也可事先按要求预制上颌堤,再放入口内调改颌堤平面。

上颌堤平面的要求:

前部高度为在上唇下缘以下暴露约2mm,且与双瞳孔连线平行;颌平面的后部,从侧面观要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颌堤的唇面要充分衬托出上唇,使上唇饱满自然。

颌堤宽度,前牙区约为5-7mm,后牙区为8-10mm〔图4-7〕。

将颌堤蜡后端的角切除,整修成斜坡状,在上颌堤相当于第一磨牙区,左右侧分别削除颌堤平面上的局部蜡形成V形槽,槽深约3mm,以便用作上下颌堤咬合时用标记材料标记颌位关系,在上颌托腭部正中后缘的中央粘着有一个直径约5mm的蜡球。

图4-7颌堤宽度

2确定下颌托高度并取得牙尖交错位或后退接触位记录

〔1〕操作方法

1〕测定垂直距离:

用仿生头模测定垂直距离调节仿生头模前伸髁导斜度为25°〔图4-8〕,侧方髁导斜度为15°〔图4-9〕。

在仿生头模上标记鼻尖点和颏点〔图4-10〕。

测定下颌姿势位时鼻尖点和颏点之间的距离为76mm〔图4-11〕。

将上颌托就位于仿生头模口内,下颌堤烤软后就位于口内咬合,随着咬合垂直距离逐渐减少,直至垂直距离为74mm〔图4-12〕。

图4-8固定前伸髁导斜度为25°

图4-9调整仿生头模侧方髁导斜度为15°

图4-10在仿生头模上标记鼻尖点和颏点

图4-11在仿生头模上测定下颌姿势位时的垂直距离

图4-12测量牙尖交错位时的垂直距离

图4-13鼻尖点和颏点

用模特测定垂直距离用有色笔在鼻尖和颏点定点〔图4-13〕。

确定下颌姿势位〔图4-14图4-15〕,测定下颌姿势位时垂直距离〔图4-16〕。

确定牙尖交错位〔图4-17〕。

测定牙尖交错位时垂直距离〔图4-18〕。

图4-14确定下颌姿势位

图4-15下颌姿势位时的息止颌间隙

 

图4-16测量下颌姿势位时垂直距离

图4-17牙尖交错位正面图

图4-18测量牙尖交错位时垂直距离

下颌姿势位法测量垂直距离操作要点:

端坐,头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语言,放松咀嚼肌〔图4-19〕。

测定鼻底至颏点之间的垂直高度〔假设为76mm〕;咬合位时的垂直距离即为〔76-2〕mm。

图4-19下颌姿势位

图4-2021眼瞳孔连线至口裂之间的距离和鼻底到颏点之间的距离

面部比例测定法测量模特两眼瞳孔连线至口裂之间的距离,测量鼻底到颏点之间的距离〔图4-2021两者相接近。

面部比例测定法测量垂直距离操作要点:

端坐,头直立,两眼平视前方;用一把直尺放置在两眼瞳孔连线水平,用另一把直尺放置于口裂水平,然后测量两把直尺之间的距离,即为咬合位时的垂直距离。

2〕确定下颌托高度并取得牙尖交错位或后退接触位记录:

方法1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半张口练习用舌尖卷向后上舔硬腭前方后咬合〔或做吞咽咬合动作〕。

上颌托就位于仿生头模口中〔图4-21〕,将下颌堤烤软,迅速戴入仿生头模口中就位,以两手指扶住下颌托,推下颌向后,髁球达髁导最后端,此时用尺子测量垂直距离至垂直距离测定的高度时不再继续用力咬合〔图4-22〕,冲以冷水促进下颌堤蜡固化,取出上下颌托浸泡于冷水中数分钟修去下颌堤多余的蜡。

图4-21上颌托就位于仿生头模上颌模型上

图4-22在仿生头模上模拟牙尖交错位时测量垂直距离

3核对颌位关系颌位关系完成后的反复核对。

〔1〕操作方法:

1〕检查垂直距离是否适宜:

用前述确定垂直距离方法进一步核对。

尤其要观察面部外形是否均称和谐、面部上下局部距离是否协调〔图4-23〕。

息止颌位时上下颌堤间有无息止间隙及其大小〔图4-24〕。

如上下颌堤间保持有2-3mm的息止颌间隙,说明垂直距离正确。

也可以让患者轻发s音,看上下颌蜡堤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假设无变化说明垂直距离适宜。

图4-23面部比例观察

图4-24息止颌间隙

2〕检查后退接触位是否是正确:

让患者小张口快速做咬合动作,看上下颌托的咬合时颌位标志是否稳定且可重复。

让患者咬紧颌托,术者可将两小拇指插入患者外耳道,指腹接触外耳道前壁,感觉并比拟咬合时两侧髁突向后撞击外耳道前壁的力度是否相等。

假设两侧撞击有力且相等,那么颌位正常;假设两侧撞击都无力,说明记录的是下颌前伸位;假设一侧撞击有力,另一侧撞击无力,那么下颌偏向了有力一侧。

还可以将两食指放于颞部,感觉比拟咬合时两侧颞肌收缩是否均等,如感觉双侧颞肌有明显收缩且两侧收缩均等,那么颌位关系正常;如双侧颞肌收缩不一致,那么下颌偏向了收缩明显的一侧;如两侧收缩均无力,记录的为下颌前伸位。

〔2〕在仿生头模上演示检查垂直距离、后退接触位正确的操作方法。

4颌堤唇面画标志线

〔1〕在颌堤唇面标记中线作为人工牙列的中线标志。

在颌堤唇面标记口角线、唇高线和唇低线〔图4-25〕。

图4-25口角线、唇高线和唇低线

〔2〕操作要点:

颌位关系确定完成后,将上下颌托就位于口内,用蜡刀刻标志线于颌托唇面。

标志线可作为选择人工牙的长度、宽度和人工排列的位置的参考。

1〕标记中线:

参照整个面部中线,在颌堤唇面刻标志线,作为人工牙列的中线标志。

面部中线可参考眉弓中点、鼻根、鼻小柱、人中、唇系带、切牙乳突、颏点,其中,稳定的标志是眉弓中点、鼻根、切牙乳突。

2〕标记口角线:

当上下唇轻轻闭合时,在颌托上刻下口角对应的位置,口角线垂直于颌堤平面。

选择上颌前牙时,六个前牙近远中径的和与两侧口角线之间颌堤唇面的弧形长度相等即可。

3〕标记唇高线和唇低线:

嘱患者微笑,用蜡刀在颌堤唇面刻出微笑时上唇缘和下唇缘的位置线,上唇下缘在上颌托唇面上形成凹向上的弧线和下唇上缘在下颌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下的弧线,唇高线和唇低线也叫笑线,是选择人工前牙颌龈向高度的参考。

正中处唇高线到上颌堤平面的距离乘3/2即为上颌中切牙牙冠的颌龈高度。

5固定颌位关系用钉书钉在颌堤中份和左右两侧将上下颌托固定在一起〔图4-26〕。

从仿生头模上取下〔图4-27〕。

图4-26固定颌位关系

图4-27A获得的颌位关系记录正面图

图4-27B获得颌位关系记录右侧面图

图4-27C获得颌位关系左侧面图

【思考题】

1上颌全口义齿基托边缘伸展范围要求。

2.全口义齿基托厚度要求。

3上颌堤平面高度要求、上颌堤平面方向的要求。

4下颌姿势位法的原理、操作方法。

5面部比例测定法的操作方法。

6卷舌后舔法、吞咽咬合法、后牙咬合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哥特式弓描记法的原理。

7标记中线、口角线、唇高线、唇低线的意义和操作方法。

 

实训五人工牙的排列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全口义齿排牙原那么;全口义齿人工牙的排牙方法。

2熟悉全口义齿人工牙的平衡颌分类及其理论。

3了解颌平衡的调整方法

【实训内容】

1在无牙颌模型上完成全口义齿的排牙。

2调整并建立全口义齿平衡颌。

【实训学时】12学时

【实训用品】

1材料与工具

1材料:

简单颌架、半可调式颌架、无牙颌石膏工作模型一副、解剖式成品树脂人工牙一副、医用红蜡片、红蓝铅笔、咬合纸、别离剂。

2工具:

蜡刀、雕刻刀等,颌平面板、酒精灯、技工打磨机,磨头。

2模型准备

无牙颌石膏工作模型一副,工作模型应充分反映出无牙颌组织面的细微纹路,与义齿制作有关的解剖标志应清晰准确,印模边缘形态应清晰显露出肌功能修整后的精细形态和宽度。

模型边缘围堤厚度以3-5mm为宜,模型最薄处不能少于10mm;模型后缘应在腭小凹后至少2mm,下颌模型在磨牙后垫自其前缘起不少于10mm。

【方法和步骤】

1排牙前准备

1颌架的检查与准备:

颌架是模拟人体颞下颌关节用以固定上下颌托和模型以便在口腔外制作修复体的仪器,是技师用来在口腔外固定上下颌模型及颌托的仪器,是重现颌位关系的保持装置;并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的运动,从而实现在口外制作精确修复体的目的。

它由许多机械零件构成,如出现误差将影响颌位关系的准确性,因此在上颌架排牙前必须进行严密的检查。

上下架环与上下颌体密合,无松动。

2颌托的检查:

颌托的标志线〔中线、口角线、唇高线和唇低线〕应清晰准确。

中线代外表部正中矢状面所在的位置,作为两个上中切牙交界的标志线;口角线、唇高线、唇低线是用来选择人工牙的长度、宽度和指示人工牙排列的位置。

蜡基托与模型、上下颌堤平面之间应紧密贴合〔图5-1〕。

图5-1中线、口角线、唇上下线

〔3〕描绘牙槽嵴线取下上下颌托,沿相当于中切牙的牙槽嵴顶,连接到相当于尖牙的牙槽嵴顶画一横线,并延伸至模型边缘。

描绘两侧上颌结节的范围,并勾勒其中点;上颌第一横腭皱襞远中端的牙槽嵴顶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位置参考,将上述两点连接,画一前后向的直线并延伸到模型边缘。

描绘两侧磨牙后垫范围,取其中点;下颌颊系带略前方的牙槽嵴顶为下颌第一前磨牙位置,将上述两点连接,画一前后向的直线并延伸到模型边缘。

最后戴上颌托,根据模型上的延伸线,用蜡刀在颌堤上刻出牙槽嵴顶的沟槽,以便排牙时参考。

〔4〕暴露切牙乳突切牙乳突是上颌重要的、稳定的标志。

位于上颌腭中缝的前端,上中切牙的腭侧,为一梨形或卵圆形,或不规那么的软组织突起。

切牙乳突与上颌中切牙之间有较稳定的关系,它是排列上颌中切牙的参考标志。

〔5〕后堤区的处理后堤区通常呈弓形,外端为覆盖翼上颌切迹的黏膜凹陷,其后届中部约位于腭小凹处。

在石膏模型上,用雕刻刀在颤抖线处切一深度的切迹,沿此切迹向前约5mm的范围内,将石膏模型轻轻刮去一层,愈向前刮除的愈少,使与上腭的黏膜面移行。

后堤区作为上颌义齿后缘的封闭区,稍加压力,能起到边缘封闭作用。

〔6〕描绘磨牙后垫范围磨牙后垫是位于下颌最后磨牙牙槽嵴远端的黏膜软垫,呈圆形、卵圆形或梨形,覆盖在磨牙后三角上。

磨牙后垫稳定,很少有吸收,因此可作为指导排列人工牙的标志。

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

在下颌模型上描绘磨牙后垫的范围,并把磨牙后垫前缘延伸到模型侧面。

以此作为选择下颌后牙规格的标准,并用以检查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终止位置的正确性。

2排牙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以简单颌架解剖式牙的排列方法为例。

在排牙时要将中线、口角线的延长线画在模型唇面,并将后牙区牙槽嵴顶连线的两端延长线转移在模型上,同时在模型旁侧面画出牙槽嵴顶连线在矢状面的水平线及牙槽嵴顶最低点的位置,以便排牙时参考。

1前牙的排列

前牙的排列应充分重视美观和发音。

要尽可能使前牙与患者的面形、性别等协调,同时兼顾咀嚼、发音等功能的恢复。

排列人工前牙时应先排列上前牙,然后排列下前牙。

1)上颌前牙常规排列

排列上颌中切牙时左右中切牙的近中邻面接触点与颌堤中线一致。

先用蜡刀将上颌左侧相当于左上中切牙唇侧局部蜡堤去除3mm,宽度与中切牙相等或略小,用加热的蜡勺将周围的蜡烫软,将上颌左侧中切牙排在此处。

中切牙的盖嵴面紧贴牙槽嵴顶的唇侧,切缘平齐颌平面上,唇面与颌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