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71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

《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 诗 词 鉴 赏方法doc.docx

古诗词鉴赏方法doc

古诗词鉴赏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

1、意象——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2、意境——诗歌所描述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可用马致远《秋思》和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例)

例2、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参考答案: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二、诗歌的分类

1、按内容分:

(1)山水田园诗-——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歌。

如:

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庐山瀑布》、张继《枫桥夜泊》。

(2)咏物(言志)诗——通过描述某一事物外型,并揭示出其神韵和品格,以此表达作者所寄托的某种思想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林逋(林和靖)《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夜黄昏”。

(3)咏史诗——(怀古诗)针对历史事实,抒发怀念或某种感慨的诗歌。

一般含有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如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4)哲理诗——表达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歌。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韩愈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李白《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阐述了发展的观点。

杜甫《望岳》: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5)悼亡诗———哀悼故去的亲人、朋友的诗歌。

如:

《国殇》、杜甫《八哀诗》、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6)边塞诗——主要描写边塞征战生活的诗歌。

如:

陈陶《垄西行》、王昌龄《出塞》、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送别诗——送别亲友时抒发依恋、惦念情感的诗歌。

如: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三、按有无故事情节分:

1、抒情诗2、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石壕吏》、《木兰诗》。

四、古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

直接抒情

(一)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含托物言志)

2、寓情于景(融情于景)

3、寓情于事

(二)表现手法{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用典以乐写哀

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双关通感夸张象征衬托

记叙议论

(三)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五、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红一处开。

2、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1)借景抒情:

“两个黄鹂”诗,一句一景,借这四景来表达要趁青春年少,时光大好的条件实现宿愿的心情。

(2)托物言志:

例——《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以梅自喻,表达要像梅花一样高洁,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用典:

杜甫《贫交行》: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生弃如土。

”(三四句用典——管仲与鲍叔牙)/对比、比喻,吐露出作者对现实中人情淡薄的深切体会)

陶渊明《乞食》: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宋时宗悫(qu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08高考浙江卷:

《日暮倚杖水边》的颔联: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以两位被贬异乡的诗人屈原和白居易自况,用典精当。

4、比喻:

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形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

议论抒情时能生动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

/

贺知章《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秦观〈鹊桥仙〉: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5、夸张:

李贺《李凭箜篌引》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手法。

如: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天》: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把齐州比成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的水。

李白《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6、对比: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梅尧臣《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7.拟人:

可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例一:

黄庭坚〈清平乐〉: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去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该词运用设问、拟人,把春和黄鹂人格化,爱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例二:

刘bān(分文)的《新晴》: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将“南风”人格化,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淡的心情,以及对南风的亲切喜爱之情。

8、双关:

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

可分谐音和语义两种。

例1、南朝乐府《西洲曲》: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子—怜子——谐音,即爱慕心上人)例2、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与“思”谐音双关、“泪”是语意双关)

例3、刘禹锡《竹枝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是谐音双关,即“情思”。

9、借代-——是古典诗词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手法。

称人时可用籍贯、封号、做官的地方等代替;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类事物来代替。

例1、但令归来日,不敢问长沙。

(宋之问《度大庾岭》)“长沙”指代汉代贾谊,他做过长沙太傅。

例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指代富贵人家。

例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这里指代文学才华和文学成就。

例4、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高适《燕歌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指代战争。

例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分别指代海棠的叶子和花。

附:

借代:

1、战争、战乱:

烽火、狼烟、干戈、天狼。

2、书信:

鸿雁、青鸟、青鸾、尺素、锦书、尺牍。

3、船只:

扁舟、兰舟、樯、帆、棹、橹、楫。

4、车马:

平聪、玉鞭、征辔。

5、太阳:

羲和、东曦、金乌、金盆。

6、月亮:

玉兔、嫦娥、银盆、玉环、玉盆。

10、以小见大——题材是日常生活的琐屑小事,但反映的主题却是非常重大的。

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借写信托人带信给亲人时的复杂心情,表达客居他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例6、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春即事》通过江上垂钓者一个细节和心理描写,反映了钓者悠然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让读者看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1、虚实结合——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是指对事物作侧面的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绘。

虚实结合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增强诗歌语言的艺术效果。

(虚写:

想象、梦境、未来即将发生的事)

例1、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实写)。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虚写)

例6、陈陶《垅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前两句实写唐代将士为保卫边疆英勇献身的悲壮场面。

后两句把“河边骨”与“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念已成白骨的丈夫。

虚实结合,使全诗产生了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注:

虚1、想象的情境2、未来发生的事3、梦境】

12、比兴——比,以此物比彼物;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13、以动衬静——用动作或声音来衬托情境的宁静。

正如王籍: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种手法实属衬托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花落”、|“月出”、“飞鸟”是动景,以此反衬春涧的幽静。

唐代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凄凄,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诗中用鸟啼的动态来衬托此处的荒凉、凄清的情景。

杜甫《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最后两句写鱼、鸟,一动一静,相辅相成,构成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又最富有诗意的情景,逼真、亲切而传神。

14、互文——唐人贾公彦在《礼仪注疏》中说:

“凡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

”其基本特征是将一个本应该用一句话表达的完整意思拆开,分置在几个短语或句子中,理解时要把上下文相关的词合起来,互为补充,合指足义,来共同构成一个意境,或表达一个意思,因而它具有内容上的不可分割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东西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

15、以乐景衬哀情

例1、唐代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凄凄,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山一路”不禁让人联想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而“鸟空啼”却成了以乐写哀。

例2欧阳修《踏莎行》:

“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来抒发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

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6、衬托(或烘托)——为了强调或突出甲事物,而用乙事物来陪衬,使甲事物的某种特征更突出。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是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如:

李白〈赠汪伦〉:

“桃红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反衬:

为突出主体事物而用与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对的特征来突出主体事物。

杜甫〈月夜〉: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极写妻子美丽来反衬诗人惆怅痛苦之情。

王建〈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用栀子花的闲来反衬农忙)

17、叠词——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柳永〈雨霖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8、曲笔——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修辞手法。

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不直接说出“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而说是“商女”。

19、通感——把人们的各种感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手法。

宋祁〈木兰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过交织、描绘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悲凉景象,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怀。

18、设问——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深切的亡国之恨和无限的故国之思。

贺铸《青玉案》: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19、反问——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杜甫《兵车行》: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

20、抑扬——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大意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因触景而产生感伤和哀怨之情,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李商隐《贾生》也用抑扬)

22、白描:

特点——朴素、笔墨少、生动活泼。

例——《公子家》: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23、象征: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象征人品,用石灰的特征象征人品的特征,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4、化用——指变化使用前人的诗文名句。

(金)吴激的《人月圆》: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

,同是天涯。

化用杜牧《泊秦淮》

化用刘禹锡《乌衣巷》

化用白居易《琵琶行》。

 六、其他常见术语

1、题眼、诗眼——(《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第468页)一篇诗文标题中能集中体现题旨的字眼是“题眼”。

一首诗中能集中体现诗文主旨的关键词句就是“诗眼”。

2003高考全国卷—王维《过香积寺》的颈联: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中“咽”“冷”就是诗眼。

2、无理而妙——就是在看似违背常理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作者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例1、(宋)李觏《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远方的家被碧山阻隔,碧山又被暮云所遮,使作者看不见家,作者因此而生“恨”,此乃“无理”。

这更能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深切依恋和思念之情,更能体现全诗的主旨。

3、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例1、2007《金太阳》十二:

石象之《咏愁》: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例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舤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流长,意韵含蓄深远。

3、2004江苏高考——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题“征人怨”,通篇虽无一“怨”字,但句句有怨情:

一怨军队调动频繁。

二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三怨气候酷寒。

四怨四周景色单调。

例4:

杜甫《春夜喜雨》

例5、(2004福建高考朱淑珍《秋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