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94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docx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

2012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

古典诗文

12-271052

               2012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

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

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②金荷:

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

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

④醽醁(línglù):

酒名。

⑤老子:

自指。

⑥霜竹:

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

(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

请结合全词分析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

(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5分)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管鲍:

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分)

   

(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

(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

云神。

“云中君”为《楚辞?

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3分)

   

(2)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六、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泊舟严滩①

                真山民②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

②真山民:

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

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5分)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分)

   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

(1)

(2)题。

(6分)

         送柴侍御丹阳    

          王昌龄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

(2分)

   

(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4分)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乱后

           (金)辛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荒宿草,墟落①动新烟。

   困鼠鸣虚壁,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

①墟落:

村落一

   

(1)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请简述。

(3、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析(5分)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4分)

 

   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

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古今词语》云:

“东坡”在黄州,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

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4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6分)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头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向来不羡瓦松高。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①,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①青帝:

分管春天的天神。

 

   

(1)郑谷的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菊花的高尚品质的?

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分)

 

   

(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

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

 

   

(2)【参考答案】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以景衬情)。

(1分)本词上阙通过选用“断虹”、“秋空”、“万里青天”、明月等巨大而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明净、壮阔的仲秋景象,衬托诗人豪迈快意的情怀。

(1分)②融情于事。

(1分)在下阙,叙说自己“家万里”“平生”“江南江北”,自然流露怀才不遇,到处漂泊的身世之感;但仍然带领年轻人赏月喝酒,“最爱临风笛”,从而先抑后扬,(1分)更突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豪迈乐观情怀。

(1分)

 

   二、(8分)

(1)这首诗表现了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

(4分)

 

   

(2)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苦闷。

(4分)

 

   三、本诗从现实入笔,而思古。

“今人”重势利之交,“轻薄”非常普遍。

古人则以友情为重。

“此道今人弃如土”,末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象土块一样抛弃了,通过正反对比和夸张(比喻)等手法地运用,把世上真交(或“贫贱之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十分充分。

吐露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或抒发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愤懑)。

(手法2分,情感2分,结合原诗分析1分)

 

   四、

(1)①比拟(1分)“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飞”守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1分)(也可以分析“衔”,“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铙有情趣)

 

   ②比喻(1分)“鼓击春雷”将鼓声比作春雷,贴切,具体的写出鼓声之大,犹如春雷轰鸣。

(1分)③夸张(1分)“欢声震地”写出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极言声之大,“惊退万人”表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1分)(任选一种修辞方法分析即可)

 

   

(2)此词采用白描手法,从视觉,听觉方面,绘声绘色的描写了竞渡夺标的场面。

 

   (2分)红色的旗帜,浓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楼台,鼓声如雷,欢声震地。

通过色彩和声音刻画的竞渡夺标热闹场面。

(2分)

 

   五、

(1)“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将月亮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

(1分)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还写出了苍茫的青山,喧闹的滔滔江流,构成了一幅含情的淡彩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分)(意思接近即可)

 

   

(2)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

然而,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

(2分)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

(2分)(意思接近即可)

 

   六、(7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

 

   

(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

(关键词“国家沦亡”1分,“漂泊无依”和“孤独凄苦”1分)

 

   

(2)①用拟人手法表现“孤”。

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这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②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孤”。

隔着水面星星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

 

   ③用比喻手法表现“孤”。

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

 

   (其他如情景交融、渲染铺陈等,只要所列艺术手法及分析能够表现“孤”的内涵即可。

答对两点即可,每一点2分,其中点明手法1分,分析1分。

整体表述恰当1分。

 

   七、

(1)傍晚西风(2分)

 

   

(2)拟人表现手法。

(1分)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2分)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分)

 

   八、

(1)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1分);送别诗(1分)

 

   

(2)①感情色彩(2分):

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②表现手法:

(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王诗“青山”“明月”句,是借助想像来抒情;“明月”句是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

(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

 

   九、

(1)从侧面形象地描写了“乱后”食尽粮绝的惨象:

空荡荡的四壁中老鼠饿得吱吱乱叫,饥饿的乌鸦在荒芜的田地中到处乱啄。

(能答出萧条、荒凉、破败等景象即可得1分,对两句诗的内容稍加解释得2分)

 

(2)采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

叙述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正为衣食无着而发愁,催缴苛税的官吏却已接踵而至。

客观的叙述中包含了诗人对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的黑暗现实的无限愤慨之情。

 

(答出“叙事抒情”得2分,能对感情解说且全面得3分。

 

   十、⑴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

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

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

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

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

(4分)

 

   ⑵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

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

情景结合,别有韵味。

 

   十一、

(1)“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心情。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夜来风叶已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烘托了悲凉气氛,以引出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

(或:

“月明多被云妨”惨淡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被谤的愤懑之情。

 

   十二.

(1)生活环境、形态、香气(答对任一点给1分)托物言志(象征/寄托)/对比(反衬)(2分)

 

   

(2)郑诗抒发不求高位,不慕荣华与利益,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1分);黄诗表达了对合理的“天道”的否定及渴望改变不合理现状的雄心。

(1分)。

 

 

2012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二)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7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

(3分)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5分)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命王濬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和“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都是怀古诗中的名句,其感情及表现手法均有相似之处,请具体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这首诗写离别之情,集中表现在“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赏析。

   

(2)这首写送别,不同于一般的赠别诗,请结合颈联,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

①老僧:

当地僧人,名奉闲。

②坏壁:

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分)

   

(2)本诗颈联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五、阅读清代郑燮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

   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注]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这首诗是郑燮任山东潍县知县时送给山东巡抚包括的一幅墨竹画上的题画诗。

   1、从这两首诗中看,是怎样一个人物?

对“渔家”有着怎样的感情?

(5分)

   2、第二首是题画诗,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

(6分)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从诗歌的描写来看,筝声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2)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写筝声的?

请作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

当时词人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运副使,一腔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能尽情施展,于是写下此词抒发胸中的郁闷与感慨。

②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

   

(1)词的上片,以“春去”作为线索。

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①本诗上片写梦境,是从哪些角度描述梦境的?

这样的梦境与怎样的思想感情有关。

   ②本诗下片写梦醒,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情与景的交融。

   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竹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2)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情趣和意境有哪些相似之处?

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春秋时,介之推隐居绵山,不肯出仕,晋文公想以烧山之法使他下山,介之推坚决不肯,母子二人被火焚死。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清明的哪两种景象?

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