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11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学习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

本课是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节。

本专题主要讲述建国中后的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科技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从空间上看,本节课与专题二第一节有直接的联系,也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讲课时也可以互相补充和比较。

从时间上看,本节课是讲建国后的科技成就,离我们比较近,现在很多的科学技术成就都是基于当时的努力。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表彰“两弹一星”的活动,这部分的内容越来越重要,与时代的发展主流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课外,这方面的影视作品很多,可以组织学生观看。

学习者分析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地位。

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

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序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于生活中的亲自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要求他们能够利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的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发展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初中里接触过,平时在影视作品和课外书也多多少少了解一点。

而且这课与我们日常生活悉悉相关。

所以学生较感兴趣。

在讲这部分内容时,不能只介绍科技成就,而要上升到理论层次,使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应长期坚持。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新中国科技成就。

[设计意图]建国初期,我们的状况是一片空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而印证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难点: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2)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3)教学媒体:

PPT幻灯片

[设计意图]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的服务,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

对于本节课来讲,利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走近历史。

学生对建国后的科技成就比较了解,所以老师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来讲述,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自习、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引领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看书,结合必修三专题二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历了过程。

找出课本中所列举出来的科学家和科技成就,列成一个表。

(二)导入新课

幻灯片打出人类飞天的梦想,然后提问:

关于人类飞天的梦想,大家知道哪些事情呢?

待学生回答后,老教师可做如下讲述:

飞天是人类一直的追求:

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敦煌壁画上有飞天舞,宋代万户冒险飞天等等。

如今,中国人的飞天梦在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终于变成现实了。

神舟五号实现了我们的梦想。

这次成功飞天的背后,是我们科技的迅速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设计意图]用人类“飞天”梦来导入,联系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嫦娥计划,学生脑子中可以浮现很多人类“飞天”的生动例子,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三)板书设计

(四)新课部分

一、第一篇我们的努力

1.根据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历的过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设计意图]这个提问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可以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记忆,也可以引入到本课的内容,通过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和近来科技的落后的巨大反差,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

2.通过一段文字材料和一些图片来揭示我国建国初期科技状况。

得出结论:

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状况是一片空白。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专门科研机构仅有30多个,科技人员不足5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是一片空白

被炸毁的矿井

材料二:

3.引导学生看书本,思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采取哪些措施。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后给出答案:

建立科研机构、网罗人才。

进一步引导学生看书本,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一些科研机构:

1949年11月,成立中国科学院;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4.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课件上的科学家的话语,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说出与话语想对应的科学家。

材料一: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材料二: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

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

材料三:

当国民政府驻英代表劝他不要回国时,他回答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多少年来日思夜想的理想国家。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是我竭诚拥护的政府。

我能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委员,我认为是莫大的光荣。

”1950年,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和科联主席。

――李四光

[设计意图]书本中所提到的人物,学生以前有所了解,如果老师再去一个个讲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没有新意。

通过“猜猜看”的方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唤起学生的回忆,特别是这些爱国科学家的简朴的语言,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第二篇我们的成就

1.利用课件展示以下表格,学生根据表格要求去阅读书本,填好表格。

通过表格列举出建国后我国科技的丰硕成果。

国防科技

 

 

 

医学和农业

空间技术

 

 

 

信息技术

 

2.通过有人对中国研究核武器的提出的异意和邓小平的话语,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两弹一星”的历史作用: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材料一:

有人提出:

中国热爱和平,而研究核武器这不是和我们的初衷相违背吗?

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器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我们的父辈不会那么穷。

你怎么看待这种观念?

材料二: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个问题有争论,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给出邓小平的话作为提示材料,可以让学生更深一步地认识这个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幻灯片展示袁隆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让学生思考:

从袁隆平及两弹一星的功勋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样的精神?

然后用人民日报社论来回答以上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要学习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要学习功臣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功臣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人民日报社论

[设计意图]袁隆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人物,学生知识的也比较多,而把袁隆生特别拿出来介绍,可以体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淡泊名利,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4.利用课件打出以下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宏观地学习本课内容。

在讲解知识结构时,教师要特别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来源于科技实践,而这个论断的提出又促进了科技继续向前发展。

总结出:

理论来源于实践,正确的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继续向前发展。

[设计意图]展示出知识结构既是前一段学习的整理,也可以作为整堂课的板书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以后,才可以开展自主探究。

三、第三篇我们的思考

1.根据本课节新授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

从旧中国科技落后和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中,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让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本质的认识。

通过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可以做出以下总结:

国家独立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前提;党和国家的重视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实力的增强是科技发展的有力保障;科学家的努力是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科技发展的难得机遇。

2.设计情景,联系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假如大家是十七大代表,大家谈谈如何继续保持我们国家科技健康快速发展?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可以引领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转化,对建国后我国科技成就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问题本身没有答案,学生可以各抒已见。

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身在校园,心系天下,位卑不敢忘忧国。

(五)形成性练习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其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获得了真正独立    B.中国政府的重视

C.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D.有利的国际环境

2.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实施“星火计划”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秦山核电站建立

3.20世纪中期,我国的高新科技成果往往最先用于军事,主要原因是

A.军事科技最容易获得突破B.国家最愿意在军事方面投资

C.其他国家也是把高新科技最先用于军事D.当时随时都面临战争的威胁

4.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5.“他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就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

A.吴阶平     B.邓嫁先      C.袁隆平      D.李四光

6.我国下列科学技术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③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①③⑤C.①③④⑤②D.②①③④⑤

7.下列科技成就,哪些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①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②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③东方号1号发射成功④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8.2001年12月初,我国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体材料生产线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超导材料技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这种超导材料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9.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D物质贡献决定精神贡献

1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成“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火箭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等等。

这些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出现的重大意义有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②证明中国科技创新体制完善③证明中国已经是世界科技强国④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材料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在中国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

据以上材料,列举改革开放前我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以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哪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D4.D5.C6.B7.C8.B9.D10.B

二、非选择题: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就,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

对于巩固国防,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造福于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反思与小结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三维目标,以课件为载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整堂课中,摒弃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代之以问题教学法、讨论法,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符合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理念。

本课紧扣时代主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注重课堂实效和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本堂课的设计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把重点放在表面现象后的本质的探讨,注重理性思考,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容量大,设计的问题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很多问题变成了“过场子”;在讲某些问题时,缺乏理性的引导,还停于表面的总结;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和学生提出的质疑,有些时候无法正确地回答。

这些都有待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