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517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纸的发明

1.背景:

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经过:

西汉早期可能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3.外传: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

4.影响

(1)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纸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

(2)宋代出现了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2.外传:

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3.意义

(1)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

(1)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

(2)从商周到汉代,人们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3)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应用

(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

(2)成书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记录了三种火药配方。

(3)明代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传播: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

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演进

(1)雕版印刷术:

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

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明代中期出现铜活字。

2.传播

(1)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2)14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

(3)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金属活字。

3.意义: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内容

(1)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荀子强调自然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老子》强调“无为”,可以理解为不要有违反自然的行为。

2.特点

(1)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然而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概念阐释]“蔡侯纸”

自古书籍大多都编成竹简,那些用绸缎布匹写字的叫做纸。

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对人来说都很不方便。

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渔网造成纸。

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称“蔡侯纸”。

[轻巧记忆]中国古代科技

[名师点拨]

1.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1)源泉:

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

(2)政治因素:

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3)经济因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

(4)人为因素:

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重经验

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

重综合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重实用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重农业

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

3.四大发明对中西方发挥不同作用的原因

(1)中国: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西方: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2)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的作用。

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未能发挥突破性作用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任何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巨大作用。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是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重视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括。

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

3.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在15世纪以前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16世纪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受没落专制制度的阻碍而越来越滞后。

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材料一]在我国的造纸术没有传到欧洲之前,欧洲人使用“羊皮纸”作为代用品。

据说抄一部圣经要用300多只羊的皮,价格昂贵。

——钱伟长《我国历史上的科技发明》

(1)中国造纸术的传入对欧洲产生什么影响?

[教你读史]

注意欧洲“羊皮纸”的局限并以此来反衬我国造纸术的意义。

[提示]取代“羊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材料二]马丁·路德认为印刷术是“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2)据材料二,印刷术传入欧洲的影响是什么?

[教你读史]

材料中“马丁·路德”对印刷术的“评价”是关键,由此理解马丁·路德所说“福音”所具有的独特含义。

[提示]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新教理论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3)怎样理解马克思这句话?

[教你读史]

材料中的“预兆”是关键词,科学地评价了三大发明所发挥的作用。

[提示]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对于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1)造纸术传入欧洲后,廉价的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制造出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

(4)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数量

22

25

25

9

25

7

7

8

8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

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教你读史]

注意表格中科技成果的分布。

从中可以看出数学、地学、农学、天文历法占有较大比重。

[提示]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原因:

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

[材料二]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

“……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2)据材料分析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什么?

[教你读史]

注意引文中开头一句话和结尾,正确理解“为数学而数学”是关键与难点,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提示]重视实际的、具体的应用;缺乏抽象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

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

(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传统科学严格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

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

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一、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命运不同的原因

项目

中国

西方

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障

思想文化

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自然的探求未予充分重视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科技发展

对外政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发展

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建立世界市场

二、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

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重要因素。

题组一四大发明

1.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

其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的是()

A.造纸术B.指南针

C.火药D.印刷术

解析:

选D根据所学,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故D项正确。

2.右图是我国古代某工具的剖面图。

这一工具可用于()

A.炼制丹药B.制作纸张

C.印刷书籍D.测定方向

解析:

选D根据图片中“磁石”“针”等信息可以判断指的是指南针,因此可用于测定方向,D项符合题意。

3.“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解析:

选B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有两种观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四大发明与此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培根的言论中心语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作用大”,说明对近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宗教信仰的弱化”不是四大发明引起的,故C项错误;四大发明起不到遏制殖民扩张的作用,故D项错误。

4.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是()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书写材料中的一次伟大革命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解析:

选C根据题干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可判断这项发明是造纸术。

联系教材知识判断A、B、D三项是错误的,选C项。

题组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5.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

“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

”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解析:

选B“若太极,若阴阳”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科学理论的不准确和具有模糊性的特点。

不涉及体系完整、专制束缚和崇拜权威方面。

6.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后主持编定了《授时历》。

《授时历》其名称意为“敬授民时”。

这主要说明()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②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③中国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D.②③④

解析:

选C我国古代科技发达,但大都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为生产、生活服务,属于实用科技。

我国古代处于农耕经济时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正是适应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③说法错误,④题干中没有体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D.司南

解析:

选C本题材料反映的是北宋的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活字印刷术。

A项在汉代已有,B项在唐朝,D项在战国已有,都排除。

2.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

“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A.告别骑士时代B.加速了文化发展进程

C.推动了地理大发现D.引发了社会转型

解析:

选C由材料关键信息“惟凭针盘而行”“一舟人命所系”等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古代中国的指南针。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

A项属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与指南针的影响没有关联性。

B、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

指南针传到欧洲,用于航海,推动了西欧新航路开辟,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3.马克思认为:

“……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________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________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________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________”上依次应填入的是()

A.火药、罗盘、印刷术B.罗盘、印刷术、火药

C.罗盘、火药、印刷术D.火药、印刷术、罗盘

解析:

选A根据所学知识,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故选A项。

4.“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西汉发明造纸术

西汉后,纸成为书写的唯一材料

B

指南针于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

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C

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

以后,雕版印刷技术不再使用

D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火药配方

东晋广泛制作火药并迅速运用于军事

解析:

选B西汉时,纸还没有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指南针于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宋朝,但并不是宋朝唯一的印刷方法,雕版印刷术仍在使用,故C项错误;火药在唐末才被用于为军事,故D项错误。

5.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

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B.缺乏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皆D.与农业息息相关

解析:

选A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A项正确。

6.有学者认为:

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理论上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

解析:

选A由材料信息“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等可知,材料主旨即体现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

7.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据此,你认为雨果的观点是()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解析:

选D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作用。

A项不符合材料“中国比我们早”;B项违背这段材料的主旨——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阻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项与材料不符。

8.“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使世界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

D.中国文化重人伦、轻自然的传统

解析:

选BA项是三大发明对西方的影响,与材料的主题意图不符;从材料可以看出,四大发明传到西方以后,为西方战胜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中国却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未能推进社会的根本变革,B项正确;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D项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排除。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南

材料二《韩非子·有度》载: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

“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仪器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最初样式,它在后来发展成为什么?

中国的另外三大发明是什么?

(4分)

(2)从材料二来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

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中“外国用罗盘针”的影响是什么?

(4分)

(4)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该项发明成就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能够说明什么?

(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影响。

(1)问,考查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2)问,从韩非子、郑国等可以判断是在战国时期,从司南“端朝夕”“为其不惑”得知其功能是辨别方向。

第(3)问,根据“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联系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回答作用。

第(4)问,注意东西方对比,“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说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差距的原因主要在社会环境的不同。

答案:

(1)指南针。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2)战国。

功能:

辨别方向。

(3)影响:

为哥伦布等人的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或者答新航路的开辟);它也是资产阶级建立世界市场和殖民扩张的技术条件之一。

(4)问题:

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说明: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