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15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附件3: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

 

项目(课题)申报指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四年四月

目录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1

一、海河流域典型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2

课题1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湖水质改善与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2

课题2城市污水能源资源开发及氮磷深度控制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综合示范8

二、城市排水管渠数字化诊断、清淤设备及修复材料产业化项目12

课题3城市排水管渠数字化诊断、清淤设备及修复材料产业化12

三、小城镇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产业化与整装集成应用项目17

课题4小城镇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产业化与整装集成应用17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22

四、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23

课题5饮用水放射性污染控制技术及应急装备研发23

课题6地下水源饮用水卤代烃及硬度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6

五、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集成与能力建设项目29

课题7城镇供水安全监管及应急支持业务化平台建设示范29

课题8突发事件城市供水水质风险评估与应急管控技术支撑体系32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

一、海河流域典型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

课题1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湖水质改善与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

(一)指南说明

近年来,公众对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升高,各级政府对水生态环境改善日益关注。

但由于天然禀赋不足、补水水源缺乏,北方地区城市河湖水系常见断流、局部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水体流动性差、水体自净能力不足、水生态系统脆弱等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将重点解决再生水补给城市河湖的水质稳定性保障、城市河湖水系的水质维护和水生态修复、再生水自然回补地下水水环境风险防范、适于城市河湖水系功能区划要求的水质水量调控以及城市水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估等科学技术难题,通过技术集成研究与大规模工程示范应用,形成一批实用的技术方法、管理体系和工程经验,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科技支撑。

(二)指南内容

1、研究目标

针对北方特大型城市水生态环境系统建设与日常维护的科技需求,开展城市河湖多水源补水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城市河湖水系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河湖多水源补水对地下水的影响与控制对策研究、基于城市河湖水系功能区划的多水源水质水量调控研究、城市河湖水系水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估,结合相关依托工程,在示范区内进行综合示范研究,实现示范区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符合景观水体相关标准,达到水体功能区划的要求,提升城市水生态服务价值,为实现北方特大型多水源补给河湖水体水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2、主要研究内容

(1)城市河湖再生水补水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再生水为主要补水水源的城市河湖水体补水水质安全稳定保障,着重影响水体色度、透明度和藻类繁殖的指标,开展污水深度再生处理及雨水收集处理技术的筛选与集成应用;探讨污水处理和再生处理的联动调节、再生水水质安全保障、河湖补水后的再生水水质迁移转化以及对城市河湖安全稳定补水的影响;开发再生水水质稳定保障调控及风险因子控制、再生水运移过程水质监控及保障的技术方法,建立示范工程。

(2)城市再生水补水为主型的河湖水系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针对北方城市河湖水源紧缺、水质复杂、流动性差、连通不足、人为干扰严重、富营养化普遍存在等现状问题,开展适合于北方地区气候和地域特征的河湖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筛选与集成技术应用,重点开发和集成应用有效控制水体色度、透明度和藻类繁殖的技术方法及运行管理措施,并研究河湖水系水生态修复技术及评估方法,筛选适于北方特大型城市河湖特点的修复技术方案及工程方案,建立河湖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3)城市河湖再生水补水对地下水的影响与控制对策研究

针对北方城市河湖多水源补给,尤其再生水主水源状况,通过自然回归可能引起的特征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风险,研究河道再生水中典型污染物在包气带介质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开展典型水文地质单元再生水利用区地下水环境监控及示范,构建分层地下水环境立体监测网,识别再生水自然回归的地下水风险因子及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评价典型再生水利用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污性能,划分再生水利用的适宜区及水质标准,并提出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的对策方案。

(4)适于城市河湖水系功能区划的水质水量调控研究

针对城市河湖的水量水质功能定位(区划)、目标差距的定量化分析和维护管理中的问题,综合考虑城市河湖水力关系的复杂性、再生水补水水质的时空变异性以及水质改善措施的多样化,开展城市河湖示范区水量水质综合数值模型研究,判识水质水量的关键影响要素,研究河湖水质生态改善措施的参数化方法。

提出在保障不同水体功能区划要求下的再生水补水调配及水力调度方案;建立再生水补水示范河道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管理平台,并初步实现业务化运行示范应用。

(5)城市再生水补水为主型的河湖水系水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估

针对北方特大型城市河湖水系大量利用再生水带来的水生态环境潜在安全问题,从水化学、水质毒理、水生态等方面研究构建城市河湖水系水生态环境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筛选适合于北方特大型城市河湖水系多水源补水的水生态环境安全评估模型,对不同调度情景下的水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估与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与技术支撑体系,为北方特大型城市河湖水系及海河流域类似城市水系的管理和良性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3、考核指标

(1)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湖水质安全保障与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应用的示范区面积不小于100km2的城市河湖流域。

(2)在城市河湖流域示范区内建立再生水水质稳定保障调控及风险因子控制技术示范工程,运行规模不低于10万m3/d,出水水质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要求(其中总氮≤8mg/L,总磷≤0.3mg/L,色度≤10),达标率达到96%以上。

(3)建立现状为劣Ⅴ类的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近自然型河道,至少河底无衬砌)生态治理示范工程,河道长度不低于10km,修复后河道水体水质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其中总氮≤8mg/L)、总磷≤0.3mg/L、DO≥3.0mg/L、色度≤10、透明度≥1.0m、SS≤5mg/L,提供一年以上第三方连续监测数据报告。

(4)建立城市再生水景观水体(湖库)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示范区总面积不少于300公顷,水体总面积不低于60公顷,修复后示范区内水体水质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其中总氮≤6mg/L、总磷≤0.1mg/L、DO≥3.0mg/L、色度≤10、透明度≥1.2m、SS≤5mg/L),达标率达到90%以上,并提供一年以上第三方连续监测数据报告。

(5)结合示范区建设和运行,制定和形成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湖水系的水生态修复技术评估方法及指南、水生态环境安全评估技术方法及指南、城市水系再生水利用适宜区划方法及指南(通过主管部门认定);完成100km2示范区的再生水利用适宜区划示范,区划方案得到行政主管部门认可(批复);提出在保障不同水体功能区划要求下的再生水补水调配及水力调度方案,在示范工程中应用,达到设计的控制目标。

(6)提出城市水系再生水补给对地下水水质安全评估与控制技术体系,构建出示范区分层地下水环境立体监测网;对示范区开展评价,提出的控制方案得到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编制《基于地下水安全的非饮用水水源地河湖再生水利用水质标准(建议稿)》(通过主管部门认定)。

(7)建立再生水补水示范河道的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管理平台;

(8)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项以上。

4、实施年限

2015年1月~2018年6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中央财政经费额度不超过25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企业等按不低于中央财政资金1.5倍的比例筹集配套资金。

6、其他要求

课题2城市污水能源资源开发及氮磷深度控制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综合示范

(一)指南说明

课题在“十一五”城市污水有机及氮磷污染物控源减排、管网完善、提标改造、污泥减量化稳定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工程示范的基础上,以城市污水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重点突破污泥高浓度厌氧消化及沼气热能利用、沼液磷酸盐回收利用及高效脱氮、氮磷深度控制及优化运行、资源回收-除磷脱氮耦合等关键技术,将城市污水能源化、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融入城市污水处理主流工艺,通过工艺整合与集成,形成代表城市污水处理发展方向的新型工艺系统,建立城市污水能源资源开发及氮磷深度处理相互关联的综合示范工程,为提升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总体运行效能、能源化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和工程实践经验。

(二)指南内容

1、研究目标

针对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规划建设和优化运行的需求,秉承资源循环利用、控源减排、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城市污水的能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氮磷深度控制及出水稳定达标为共同目标,集成开发污泥高浓度厌氧消化及热能利用工艺系统、城市污水磷酸盐回收利用工艺系统、高氮磷污泥消化液厌氧氨氧化工艺系统和氮磷深度去除工艺系统,研究开发耦合磷氮与蛋白质回收的除磷脱氮新工艺,通过不同类型工艺系统的集成应用,建立相互关联和依托的示范工程,为提升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总体运行效能、能源化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2、研究内容

(1)污泥高浓度厌氧消化及热能利用工艺系统研究开发与示范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需求,以污泥能源化利用及减容减量化为目标,研究开发和集成应用污泥预处理、污泥高浓度厌氧消化、沼气净化与利用、高干度脱水、沼气热源污泥热干化等关键技术及工艺系统,形成污泥高浓度厌氧消化及热能利用示范工程。

(2)城市污水磷酸盐回收利用工艺系统研究开发与示范

以城市污水磷酸盐回收利用为主要目标,重点突破城市污水磷酸盐富集(浓缩)技术和鸟粪石法磷回收技术,形成高含磷量厌氧消化沼液和活性污泥磷酸盐富集液,集成开发基于鸟粪石法的城市污水磷酸盐回收工艺系统,建立城市污水磷酸盐浓缩与回收利用示范工程并优化工艺参数。

(3)污泥厌氧消化沼液厌氧氨氧化工艺系统研究开发与示范

以污泥厌氧消化沼液的高效低耗脱氮为目标,针对沼液高氮磷水质特点,与磷酸盐回收技术相配合,研究开发和集成应用污泥厌氧消化沼液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优化关键控制参数及运行方法,建立颗粒污泥法厌氧氨氧化技术示范工程,建立生物膜法厌氧氨氧化脱氮新技术中试系统。

(4)城市污水处理厂氮磷深度控制和运行优化技术集成示范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氮磷高标准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为目标,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全流程综合诊断和运行优化技术研究,集成应用预处理强化、初沉污泥产酸、除磷脱氮工艺强化、碳源优化配置、滤池深度脱氮、季节性运行调整等方面关键技术,形成城市污水氮磷深度控制的工艺系统及成套技术方法,建立稳定达到一级A及更高标准的集成应用示范工程。

(5)耦合蛋白质与磷氮回收的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新工艺研究开发

针对稳定达标、节能降耗和资源化利用的发展需求,研究开发耦合污水磷氮与活性污泥蛋白质回收的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新工艺,重点突破活性污泥蛋白质回收和污泥定向产酸技术,集成生物絮凝沉淀、污泥定向产酸、活性污泥蛋白质回收、污水磷酸盐回收等技术,建立中试规模示范系统。

3、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形成污泥高浓度厌氧消化及沼气热能利用工艺系统及成套技术方法,建立污泥处理设计规模不低于500m3/d(按80%含水率)示范工程,包含污泥高浓度厌氧消化、高干度脱水、热干化和沼气利用工艺系统,有机物降解率40%以上,污泥减量30%以上,连续稳定运行半年以上。

(2)形成厌氧消化沼液磷酸盐回收利用工艺系统及成套技术方法,建立沼液处理量不低于1000m3/d厌氧消化沼液磷酸盐回收示范工程,磷酸盐回收率达到65%以上,形成磷酸盐回收产品综合利用途径及方法。

(3)形成基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的厌氧消化沼液脱氮工艺系统及稳定运行技术方法,建立设计处理规模不低于1000m3/d示范工程,总氮去除率75%以上,NH3-N去除率85%以上。

(4)形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氮磷深度控制及优化运行的成套技术方法,建立设计规模不低于40万m3/d的一级A稳定达标示范工程,优化运行后10万m3/d规模的出水TN小于10mg/L、TP小于0.3mg/L。

(5)提出耦合蛋白质与磷酸盐回收的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新工艺技术路线,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建立50m3/d以上规模的中试示范系统。

(6)申请发明专利10项以上,发表论文20篇以上。

4、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中央财政经费预算不超过30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按不低于国拨经费1.5倍的比例筹集示范工程建设和稳定运行的配套资金。

5、实施年限

2015年1月~2018年12月

6、其它要求

申报团队在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污泥厌氧消化、磷酸盐回收、提标改造、污泥处理处置等方面具有前期研究基础、工程设计能力和运行管理经验,具备实施大规模工程示范的条件和成果应用能力。

鼓励污水处理运营企业、设计单位和研究机构联合申报。

二、城市排水管渠数字化诊断、清淤设备及修复材料产业化项目

课题3城市排水管渠数字化诊断、清淤设备及修复材料产业化

(一)指南说明

城市排水管渠是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排水防涝的重要保障设施,但目前存在城市排水管渠检测尚未普及、养护设备落后、管渠修复仅有少量探索且主要依赖国外技术的问题。

城市排水管渠养护、诊断、维修技术及设备的开发是城市排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对于城市污染源控制和内涝预防,强化排水管渠的诊断、养护、维修工作越来越突显重要。

在城市地下隐蔽基础设施的功能保障愈加重要的情况下,有必要研究开发适合于我国国情、管情的城市排水管渠诊断、维护和维修材料及设备,推动关键设备及产品的国产化与产业化发展,提高城市排水管渠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城市排水管渠运行维护材料的国产化和产业化,满足城市排水管渠运行管理强化的需要,为城市现代化发展及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二)指南内容

1、研究目标

在城市水环境主题相关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需求,以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和排水设施正常稳定运行为导向,在城市排水管渠数字化诊断、清淤设备及修复材料国内外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城市排水管渠数字化诊断技术、城市排水管渠清淤设备和城市排水管渠修复材料的研究开发,推动关键设备及产品的国产化和产业化发展,并编制相关的规程规范,推进我国城市排水管渠检测、清淤与非开挖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提升我国城市排水管渠的维护管理技术水平,为城市排水管渠的安全运行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2、研究内容

(1)城市排水管渠数字化诊断设备产业化

调查研究城市排水管渠诊断技术与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比较国内外城市排水管渠数字化诊断设备产品技术性能及参数的差异,调查我国城市排水管渠数字化诊断设备市场化需求,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开发适合国情的城市排水管渠诊断技术及设备,包括超声数字化成像诊断设备、视频数字化成像诊断设备及配套软件等,并实现产业化和工程应用。

(2)城市排水管渠清淤设备产业化

调查研究城市排水管渠清淤、清淤设备及通沟污泥处理设施设备发展状况,比较分析国内外同类设施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参数差异,调查我国市场化需求,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开发适合国情的城市排水管渠清淤设备及通沟污泥处理设备,包括沉积污泥清通成套设备、通沟污泥处理站成套设备,实现产业化应用和通沟污泥处理站工程示范。

(3)城市排水管渠原位修复材料产业化

调查研究国内外排水管渠原位修复技术发展状况,分析差距,调查市场化需求,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研究开发适合国情的城市排水管渠原位修复材料,重点开发用于翻转法修复的无纺布和树脂材料,实现产业化应用,并进行修复工程示范。

(4)编制城市排水管渠运行管理技术标准

结合上述技术和设备材料产业化,编制城市排水管渠数字化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城市排水管渠通沟污泥处理技术规程、城市排水管渠原位固化法修复设计规范、城市排水管渠原位固化法修复施工与验收规程。

3、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完成城市排水管渠超声数字化成像和视频数字化成像检测设备及配套软件的开发及产品定型发布,并编制产品标准;超声数字化成像设备满足管径100-6000mm,范围分辨率(0.125m范围)0.5mm,实时显示和采集检测图像,可对声纳图像进行编辑、分析和报告输出,生成二维管壁横断面图、二维管壁纵剖全景展开图及三维管壁模型,三种视图联动,自动检索管壁横断面轮廓、测算沉积深度、宽度、沉积面(体)积,并标识沉积物区域;视频数字化成像设备满足管径150mm-1800mm,分辨大于44万像素,灵敏度大于0.1LUX,可在录制全景影像过程中实时展开,拼接为二维展开图,创建三维立体管壁模型,在二维展开图上测量管径或缺陷对象长度、面积等,自动量化判读缺陷,输出检测报告;两种设备年生产大于20套;提供第三方诊断效果证明。

(2)完成城市排水管渠沉积污泥清通车载成套设备和通沟污泥处理站成套设备研发、制造、测试和应用,编制产品标准;形成25m3/h、50m3/h、100m3/h标准系列一体化污泥车载成套设备和50m3/h、100m3/h标准系列处理站成套设备,一体化车载成套设备年产15套以上;建设污泥处理站示范3座以上,处理后渣料含水率低于30%,提供第三方效果证明。

(3)完成排水管渠原位固化修复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制造、测试和应用,编制产品标准;无纺布生产能力500m/d,修复材料性能满足:

内衬材料制作管道口径300mm-2500mm;软管及接缝横向与纵向抗拉强度按照《GBT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测试,不得低于5MPa;外层PU膜厚度不低于0.5mm,热变形温度≥200;树脂生产能力10t/d,拉伸强度大于21MPa,弯曲强度大于31MPa,弯曲模量1724MPa;建设示范工程3座以上,修复管道5km以上,提供第三方效果证明。

(4)编制《城市排水管渠数字化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城市排水管渠通沟污泥处理技术规程》、《城市排水管渠原位固化修复设计规程》、《城市排水管渠原位固化法修复施工与验收规程》,形成报批稿。

(5)申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以上。

4、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中央财政经费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企业按不低于中央财政经费2倍的比例自筹配套资金。

5、实施年限

2015年1月~2018年6月。

6、其它要求

(1)申报团队或单位具有城市排水管渠诊断、清淤、维修等方面设备产品生产和工程设计施工的能力,具备排水管渠设备和材料开发、安全运行维护、改造施工等方面经验,具备协调和组织能力,参与过国内相关规范、标准的编制;

(2)鼓励生产、设计、施工企业联合申报;其中设备产品产业化任务可单独申报。

三、小城镇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产业化与整装集成应用项目

课题4小城镇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产业化与整装集成应用

(一)指南说明

课题重点结合我国小城镇水环境整治和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需求,以“工艺简约化、系统成套化、设备标准化、管理简单化、运行自诊断、故障自保护”为研发目标,“区域集约运营、成本效益最优”为集成应用方向,“单元模块化、规格系列化、拼装标准化、系统装备化、施工短期化”为工程设计理念,基本形成适用我国典型地区小城镇污水水质特征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路线及单元组合模式,促进小规模污水处理成套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发展;构建具有“工艺设计-设备制造-投资运营-维护管理”能力的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带动环保产业集约化创新发展,综合提升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工艺设计、设备制造和运营管理能力。

(二)指南内容

1、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水质水量变化大、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运行管理不易等问题,根据污水水质和出水标准,集成研究具有耐水质水量变化、可快速启动的小规模污水处理工艺路线及单元组合,满足不同污水水质与排放标准的技术需求与选择;研发单机能力500m3/d以下、产品规格系列化、标准化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备,以及处理能力2000m3/d以下、可现场快速拼装的模块化、标准化系列装备,编制成套装置和关键设备标准、安装与运行维护手册;研究具有自适应优化调控功能、可无技术人员值守自动运行的自控系统及仪器仪表配套方案;形成小城镇污水处理系列装备的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应用能力,建立一批示范应用工程;形成从事小城镇污水处理专业化服务的联合团队或技术联盟。

2、研究内容

(1)小城镇污水处理适用工艺路线及单元配置研究

系统分析我国南北地域小城镇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变化特征,研发满足不同排放标准(一级A、一级B和二级)、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可快速启动和耐冲击负荷,且适合小型化、一体化工程应用的污水处理工艺路线及单元技术与关键技术参数,为用户和设计单位提供“菜单”式的技术支持;选择3个以上代表性区域,开展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确定一体化或模块化小型污水处理工艺系统的基本单元和应对不同进水与出水水质情况的可选工艺单元配置及设计运行参数。

(2)小规模一体化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研究开发

针对规模500m3/d以下、满足一级B和二级排放标准要求,设计和试制具有不同单机处理能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列设备,将污水的预处理、生物处理、泥水分离和消毒等单元集合于一体,同时满足运输等行业要求的标准化、成套化设备。

经示范工程运行验证后,形成成套设备生产和工程应用能力,编制设备标准、设计选型和运行维护手册。

(3)小规模污水处理整装集成装备研究开发

针对规模500m3/d以下、进水水质较特殊或出水要求高的情况,按照一级A和一级B排放标准,研发工艺流程较复杂的成套设备,可现场快速连接安装和投入运行;提供系列化处理单元选择,供用户和设计单位“菜单”式选择,通过现场组装形成全流程成套处理装备,经示范运行,形成设备生产和工程应用能力,编制设备标准、设计选型和运行维护手册。

(4)模块化成套设备及配套产品研究开发

针对规模500m3/d-2000m3/d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需求,按照一级A和一级B排放标准,研制关键处理单元的模块化设备、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并满足可在现场进行多个模块快速拼装,实现较大规模处理能力的需求;模块式设备应具有工程应用灵活性,满足相应的规模和水质要求。

(5)设施运行自诊断及故障自保护的控制系统开发

针对小城镇污水处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设施分散的实际情况,研发具有运行自诊断和系统自保护功能,可实现无技术人员长期值守自动化运行的自动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配套方案,研究提出处理系统或机械设备故障、临时停电或维修期间的应急对策方案及自保护的技术方法。

(6)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新型工艺系统的研究开发

针对现有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以好氧处理工艺为主、运行能耗普遍偏高,以及现有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不适合中低浓度城镇污水处理的情况,通过厌氧生物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水动力流态控制等技术的耦合与创新开发,建立小城镇污水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新型工艺系统及资源利用技术。

3、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提交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国内外发展调研报告;形成适合3个以上不同地域类型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路线以及适合不同水质标准(一级A、一级B和二级)的关键技术选择与工艺参数。

(2)形成单体处理能力500m3/d及以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或整装集成装备,形成系列化和标准化产品,满足不同排放标准的水质要求,编制选型、安装、运行维护手册和标准图集,形成关键设备标准。

(3)形成适合2000m3/d及以下规模的模块化成套设备和材料,建立配套的快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