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24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高一语文

本试卷分四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狙击(zǔ)胡诌(zhōu)粜卖(chū)一撮盐(cuō)

B.颠簸(bō)粗犷(guǎng)梗概(gěng)梵婀玲(fán)

C.脖颈(jǐng)媛女(yuán)媒妁(shuò)看家狗(kān)

D.岑寂(cén)惊蛰(zhé)羯鼓(jié)甄嬛体(zhē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新“国五条”中要征收20%的房产交易税的消息出来后,市场应声而动,为了赶在政策落实前过户,很多人寝食难安通霄排队。

B.《人在囧途之泰囧》拿下12亿票房后,徐峥可谓一名惊人,对于外界最关注的《泰囧》分账,他回应“反正是跑不掉的”。

C.朝中社发布消息称,金正恩今天凌晨召开紧急会议,指示导弹单位严阵以待,做好随时攻击美军基地的技术准备,接踵而至的朝鲜新一轮“威胁”又让韩国把心提到嗓子眼。

D.着装得体、高雅大气的的彭丽媛随着习近平主席甫一走出机仓,便赢得全世界媒体的一致褒扬,各网络、电视平台已然满屏尽是“丽媛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瑞典文学院在11日的一份新闻公告中说:

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熔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官世界。

B.如果一个社会少数人穷奢极欲而多数人缺衣少食,那它离一场革命就不远了;如果一个社会少数人穷奢极欲而多数人也还过得差强人意,那么这个社会是需要加以改良的。

C.作为历史剧,《楚汉传奇》在剧情上过于天马行空,不具备史实的大致轮廓,观众心中难免会打个问号。

D.2013年1月16日,CBA结束了第23轮的争夺。

在本轮北京队与山东队的比赛中,青岛队外援麦蒂上演绝杀,铩羽而归,为青岛队赢得了一场可贵的胜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辛晓琪在《我是歌手》的节目中首度出场就以一首《领悟》震撼全场,演唱时还因为情绪激动而当场哽咽,令现场观众为之动容,甚至泪流满面。

B.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2年年度人物”评选通过网络投票或邮寄,在候选人当中,推出观众心目中的2012年“感动中国”的代表人物。

C.央视记者“你幸福吗?

”的随机采访,有人直言不讳“我幸福!

”,有人则调侃道“我姓曾!

”,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与追捧。

D.如果说原来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让广大务工者因为担心“饭碗”不保而不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话,那么今年浙江省多地劳务工紧缺的状况则为劳务工有效维权提供了机遇。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何弥补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

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市场、政府和社会。

,。

,。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①从现实情况来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③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④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⑤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①③②⑤④B.②③⑤①④C.③①⑤②④D.②④⑤①③

6.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二则材料的内容。

(2分)

材料一:

很多年前,复旦大学老校长、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就曾表示,如果哪一天复旦大学能够自主招生的话,我第一天先考语文,如果语文不及格,就不用再参加其他的考试了。

材料二:

日前,上海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语文在其中四所高校中成了不考科目。

对此,校方给出的解释是:

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为了减轻考生负担;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不知道鸟叔的《江南style》?

你out了!

《Nobody》已是浮云,《最炫民族风》也过时了。

如今神曲界的当红炸子鸡,是一首叫做《江南Style》的韩国舞曲。

它的网网络点击数已超过4亿次,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首歌还在全球引发了一股改编狂潮,出现了“奥巴马竞选Style”、“美国海军Style”、“南京Style”、“周星驰Style”、“客家话Style”甚至“台中Style”等多个版本。

对于这首歌的成功,有人认为是审丑文化、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和偶像崇拜成就了《江南Style》,有人认为所谓的神曲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昙花一现,也有人认为流行文化的诡异之处就在于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复制,《江南Style》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个记忆符号。

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

请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理由。

(不超过80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0题(共6分,每小题2分)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城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走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

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

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

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

幸福惑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

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

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

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

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

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

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7日,有删改)

8.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B.《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公众的这些争议值得反思,引起争议之处需要改进。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因而赢得了公众。

D.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C.《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些年来公众对干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观众的一些争议。

10、标题中的“纯粹”一词在文章中有哪两个意义指向?

(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

(13分)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

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

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部分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

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痛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

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

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

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

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

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

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

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

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

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

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

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

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

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徙……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

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

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

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

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

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有改动)

11.文章第一段中“一剂良药”的含义是什么?

(10字以内)(2分)

12.作者在第2段写“想念一个人”有什么作用?

(3分)

1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4.为什么说“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结合全文,简要分点作答。

(4分)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共1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冤愤。

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

公曰:

“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尔。

毋效楚囚对泣!

”颜色不变。

语良久,令请顺昌入治装,举家号恸。

顺昌笑曰:

“无事乱人怀也!

”顾案上有素牓,徐曰:

“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

”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笔而起,改囚服出门。

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

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

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

“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

”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

“旨出朝廷,乃东厂耶?

”缇骑曰:

“旨不出东厂,将谁出?

”众怒,閧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

(《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

①牓,bǎng,匾额。

②閧,hōng,同“哄”。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民素德顺昌 德:

感激         B.颜色不变  颜色:

脸色

C.后识年月识:

标注   D.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殆:

大概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抚床为恸②为巡船所无色

B.①手掷锒铛于地②将请罪于君

C.①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D.①归而求救国之策②去今之墓而葬焉

17.下列各句与“将谁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  

B.谁为哀者    

C.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D.不能容于远近

1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选段与《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天启六年魏忠贤作乱,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

B.课文重在赞扬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种,批判某些缙绅的卑劣行径,从而阐述生死的价值问题;选段重在赞颂周顺昌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C.课文选取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突出五人的事迹;选段选取周顺昌被逮时的语言神态以及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

D.课文和选段都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

(1)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尔。

(2)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题(6分)

江亭夜月送别(其一)江亭夜月送别(其二)

王勃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20.王勃的这两首诗同为离别诗,表达的都是离愁之情,但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主要区别?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1.有人点评《江亭夜月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甚妙:

“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3分)

(三)古诗文默写(5分)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5小题,每小题1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2)_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渡扬子江》)

(3)激昂大义,______,亦曷故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4),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5)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各抱地势,。

(杜牧《阿旁宫赋》)

四、作文(40分,含书写分5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式上九次提到中国梦,在俄罗斯及非洲诸国家访问时也多次提到了中国梦。

《人民日报》推出“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评论,其中写道:

“追求梦想,离不开正确的方向,更需要引领的力量。

中央电视台2013年推出“你的梦想是什么”活动。

央视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天的柴米油盐都是我们在为自己的梦想打拼,老百姓千千万万个梦想打包在一起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我说,梦想照亮前方,梦想改变现实,梦想创作历史!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事业。

你有梦想吗?

请以“我的梦”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新颖,立意明确。

②有真情实感,有哲理内涵。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书写端正。

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台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选择题{包括:

一(1—5题)、二(8—9题)、三(15—18题),每题2分}

1

2

3

4

5

8

9

15

16

17

18

6.(2分)

7.(4分)(不超过80字)

二、现代文阅读

10.(2分)

11.(2分)

12.(3分)

13.(4分)

14.(4分)

三、古诗文阅读

19.

(1)(3分)

(2)(3分)

20.(3分)

21.(3分)

22.(5分)

(1)

(2)

(3)

(4)

(5)

(6)

四、作文

23.(40分,含书写分5分)

 

台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高一语文参考答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1—5题每小题2分)

1.D(A狙jū粜tiàoB簸bǒ梵fànC颈gěng媛yuàn)

2.C(A“霄”为“宵”B应为“一鸣惊人”D“仓”应为“舱”)

3.B(B差强人意:

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符合句意。

A熔合:

两种或两种以上固态金属熔化后合为一体。

此处应为“融合”。

融合:

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如文化融合。

C天马行空:

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这里形容剧本编写不符合史实,显然不当。

D铩羽而归:

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

4.D(A“令”与“为之”杂糅,去掉“令”B“通过”后的宾语残缺,应在“邮寄”后加上“的方式”C“央视”前加“面对”,另外“这”指代不明,“热捧”的对象不清。

5.A(①先说市场,③说“政府”和“社会”②承接政府谈制度建设⑤进一步解释④由“制度”转折引到下文“社会化手段”)

6.

(1)在自主招生测试中是否考语文,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

(2分)

7.具体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

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回答。

第一角度是肯定,理由是:

①存在即是合理②对文化要有包容的心态③每一种文化都需时间去检验,无需闻之色变。

第二角度是否定,理由是①这是对文化的一种颠覆②不利于审美③是一种炒作。

第三角度是辩证地去看,既看到其合理的地方,又看到其不利的地方。

(4分)

二、现代文阅读(19分)

(一)(共6分,每小题2分)

8.A(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节目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9.C(“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错,应是“凭借好声音”。

10.一是《中国好声音》寻求音乐的本质(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二是选手们的真实、诚信(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

(二)(13分)

11.思念家乡的情感(2分)

12.“想念一个人”与“在城市里想念村庄”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身处城市思念村庄的无所凭借与辛苦不易,表达浓郁的乡情。

(3分)

13.用拟人,如“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用比喻,如“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写出城市看起来鲜活富于动感,反衬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之情。

(4分,指出修辞各1分,分析2分)

14.

(1)城市失去了乡村的宁静自由,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村庄。

(2)城市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和生命。

(3)表明村庄在作者心中是一种象征,一种难舍的人生情结。

(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一)(共1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每小题3分))

 15.D(殆:

接近于,几乎)

16.D(A为:

对着,被B在,向C用,表凭借;用来,表目的D均作连词,表承接)

17.B(A定语后置B宾语前置C状语后置D被动句)

18.D(选段没有议论与抒情)

19.

(1)我本来就知道送诏书的使者一定会来,这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啊(3分,关键词为“固”“特”)

(2)我能活下来是侥幸的,可侥幸地活下来是为了什么呢?

(3分,关键词为“生”“幸”、宾语前置)

参考译文:

 士子百姓向来敬重周顺昌,听说他被捕,都为其冤情而愤怒。

吴县令陈文瑞,是顺昌提拔的士人。

半夜敲窗户求见(顺昌),拍着床痛哭。

顺昌说:

“我本来就知道送诏书的使者一定会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啊。

别学着楚囚(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在狱中对坐哭泣。

”面色不改。

说了很长时间,有诏令让顺昌整理行装(准备逮他下狱),全家痛哭。

周顺昌笑着说:

“没什么扰乱心怀的事!

”回头看见桌上有没有题字的空匾额,慢慢说:

“这是龙树庵的和尚叮嘱我写的,我以前答应了,今天不完成,也算是背负着一桩心事啊。

”于是题写“小云栖”三字,在后面标注年月,扔下笔站起来,改穿囚衣出门。

士子百姓簇拥着护送他的人,不下几千。

顺昌来到使者官署接受审讯,巡抚毛一鹭来到官署,学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拦住中丞,请求他上疏营救,毛一鹭流着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缇骑(锦衣卫)看见长时间没有决议,从手中扔下镣铐,厉声说:

“东厂抓人,鼠辈怎么敢插手?

”于是市民颜佩韦等人上前问说:

“谕旨出于朝廷,怎么说是东厂?

”缇骑说:

“旨意不出自东厂,出于哪里?

”众人愤怒,喧哗着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