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697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docx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文科

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文科)试题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第1题.

1.东北平原与其相比,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①土壤肥沃②地形平坦③水源充足④热量丰富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

读下图,回答2~4题。

 

2.关于河流R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春汛且可能发生凌汛B.有春汛和夏汛,无结冰期

C.只有夏汛且可能发生凌汛D.有春汛和夏汛,有凌汛

3.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能源种类是

A.水能B.石油

C.天然气D.煤炭

4.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与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相比处于劣势的是

A.单位面积产量低B.人均耕地面积小

C.交通欠发达D.水热条件差

5.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时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6.关于流域和水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域是由干流和支流构成

B.水系是由河流分水岭所包围的范围

C.水系是一种特殊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D.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密切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

据此回答7~8题。

7.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

8.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9.下列关于荒漠化防治的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B.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应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来涵养水源

C.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D.控制人口过快发展,建立一个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10.下列工业分布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驱动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棉纺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钢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去瑞士建齿轮厂

我国某电冰箱生产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单一的电冰箱产品增加到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电视机等,成为一个企业集团。

该企业集团产品开始在国内销售,以后产品逐渐销往国外,目前已经在数个国家投资办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回答11~12题。

11.影响该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B.动力C.原料D.资金

12.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仍然保持在国外的生产布局,是因为这样有利于

A.利用廉价劳动力B.降低能源消耗

C.降低产品运输成本D.提高管理水平

读“香港主要工业与进出日总值比重变化图,回答13~14题。

13.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纺织工业比重持续下降

B.20世纪90年代之后,电子电器产业所占比重超过普通服装制造业

C.20世纪60年代纺织业进出口产值一定高于20世纪90年代的进出口产值

D.图中所示的变化反映了香港工业呈现出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趋势

14.香港工业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4年的24.3%迅速降到1994年的9.2%,主要原因是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工厂转移到深圳等地

政府限制工业原料的进口

工业生产持续衰退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5.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A.劳动力因素B.内部交易成本

C.市场D.国际间的友好援助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完成16~17

16.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A.水电开发利用率低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我国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但消费比重仍比火电低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17.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水文B.地形和气候C.土壤和植被D.地形和植被

18.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

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下图为“我国东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图”,对比分析回答19~20题。

19.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D.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20.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读图回答21题

2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22.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

“三来一补”是指

A.来料加工、来图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B.来人指导、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C.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进口贸易

D.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人指导和补偿贸易

2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B.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C.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24.不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表现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B.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C.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城镇数量猛增

D.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25.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面临的生态问题是

A.酸雨严重

B.水污染严重,“水源性”缺水问题突出

C.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D.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二、综合题

26.山西省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总结出许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先进经验。

读下图“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

黄土高原许多地区建设露天煤矿:

(3分)

1有利条件是;

2露天煤矿的开采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是;

2分析图中露天煤矿区生态建设的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对环境的作用:

(4分)

①隔离护坝;

3沙草方格、灌木乔木绿化带;

4垦区;

5采用这些生态措施的目的是;

3“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示意图”这个方案,你有哪些更好的建议?

(至少2点,4分)

27.读埃及简图及表中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3分)

坝址水文条件

年径流量(亿m3)

820

平均含量(kg/m3)

1.6

年输沙量(亿吨)

1.34

总库容量(亿m3)

1640

调节库容(亿m3)

1310

库区水量损失(蒸发+用水)

入海水量(亿m3)

建坝前

330

建坝后

60~18

出库泥沙

建库后进入三角洲的泥沙仅200~300万吨。

百年以内泥沙基本淤在库区内

坝口至河口距离

900Km

(1)B工程的名称是,列举B工程建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至少4点)

(2)简要分析B工程建设前后该河的水量有何变化。

(2分)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B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6分)

28、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发展经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是什么?

 (3)C区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

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请简述原因。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要意义。

除此以外,还有哪些有效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不足问题?

 2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面各题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83个。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一155m)已是一片荒漠。

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1)湖泊作为湿地的一种,试分析湖泊的湿地功能有哪些?

(4分)

(2)试分析湖泊面积缩小、盐化的原因。

(6分)

(3)浅析湖泊面积缩小或消失后产生哪些影响?

(4分)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地理试卷(文科)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答题卷

题号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1—25

26

27

28

29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第Ⅰ卷答题栏(2×25=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B

B

D

D

B

B

B

A

A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A

B

C

A

D

B

A

C

D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总计50分)

26(11分)⑴①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②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空气;露天开采,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⑵①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流入和冲毁采掘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

②阻沙、固沙和挡沙,保持水土和防风③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④保持水土,减少地表裸露,防风固沙。

⑶①从河流上游引水浇灌草、灌乔木;②引水浇灌湖垦区;③在河漫滩植树种草等

27、(13分)

(1)阿斯旺大坝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

(2)水库具有调节河流径流的作用,大坝修建后,调节尼罗河水量的季节变化,尼罗河水量变得较为稳定。

(3)答案:

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壤肥力下降。

入海泥沙有机质减少,导致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移到地中海北部。

大坝建成后,缺乏定期泛滥带走土壤表层的盐碱物质,土壤盐碱化加剧

入海水量减少,导致了海水倒灌,水质变差,造成沿岸的盐碱化现象

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发育减缓,海水侵蚀加剧,海岸倒退

28、(12分)

(1)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

(3分)

(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改良作物品种等。

(3分)

(3)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3分)

(4)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控制人口增长等。

(3分)

29、答案

(1)湖泊作为湿地的一种,具有调节气候、调节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至少答4点,每点一分)

(2)湖泊面积缩小、盐化的原因:

A:

湖泊面积缩小原因(4分)(其中自然原因1分,人为原因3分)

自然原因:

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加大

人为原因:

a:

人类的围湖造田(主要指淡水湖泊)

b:

中上游地区工农业过度用水,导致注入湖泊的水量锐减

c:

中上游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床抬升

B:

湖泊盐化的原因:

(2分)(自然、人为各1分)

自然原因:

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加大

人为原因:

中上游地区工农业过度用水,导致注入湖泊的水量锐减

(3)湖泊面积缩小或消失后产生的影响:

气候变的干旱、调节径流能力下降、易产生旱涝灾害、生物多样性锐减、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灌溉能力下降。

(至少答4点,每点一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