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835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docx

教师招聘新课程小学部分全真模拟测试题

教师招聘新课程全真模拟测试题

(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与态度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材、课堂   、教师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 和 缺乏整合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 、评估   和 考试命题  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评价的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教学内容 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 方式和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C)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要点:

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

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

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要点:

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

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

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

第三,结合教学实践(2分)。

答案参考《走进新课程》125页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点:

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2分)。

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2分);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6分)。

五、论述题(15分)

29、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答案参考《走进新课程》160或142页

要点:

(1)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2分)。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除了被广泛认同的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这两种智能以外,人们实际上存在着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反思智能等多种智能,只不过这些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得不完全一样,这就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长和个体差异(3分)。

(2)学生个性特长不同是客观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5分)。

(3)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发现其差异,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条件培养其特长,同时对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加强指导和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5分)

教师招聘新课程全真模拟测试题

(二)

一、填空题。

1、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  )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以(  )为主的学习活动。

2、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  )、(  )和(  ),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  ),又是科学学习的(  ),但不是科学学习的惟一模式。

4、科学课程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  )、(  )和(  )的整合。

5、(  )、(  )、(  )等都应成为科学课程评价的主体。

6、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  )和(  )。

7、科学探究大致涉及(  )、(  )、(  )、观察、实验、制作、(  )、(  )、(  )等活动,对别人研究的结论(  )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8、科学知识包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与(  )。

9、在组织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可安排学生进行(  ),然后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有(  )、有(  )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10、对科学探究结论果的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  )、(  )、(  )、(  )来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11、学生科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包括对待(  )、对待(  )、对待(  ),对待(  )四个方面。

12、生物除了动物、植物还包括(  )、(  )。

13、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这是一种(  )的观点。

14、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  ),也可以是(  )。

15、科学课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中,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  )、以(  )。

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  )、(  )。

16、科学实验可以分为(  )、(  )和(  )。

新课程大力提倡(  )。

17、科学课程的评价要注意评价主体(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评价时机(  )。

18、科学教育资源从空间上可分为(  )、(  )和(  )三类;从性质上包括(  )、(  )、(  )三大资源。

19、科学教育应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乡镇中心小学以上要按国家仪器配备目录(  )配备,村级小学也要达到(  )。

二、简答题。

  1、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2、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

  3、科学课程的内容包括那五个方面。

  4、在科学课目标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5、科学教育中如何利用和开发学校课程资源。

  三、论述题。

  1、根据课标教学实施建议,举例谈谈怎样有效组织好科学教学活动。

  2、评价是新课改的重点,也是难点,请你结合新课标学习,谈谈怎样科学地实施学生科学课的学业评价。

  小学科学教师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模拟练习

(2)

  一、填空题。

1、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  )。

2、首次提出“科学素养”概念的是美国“2061计划”的第一篇报告(《____》)。

  3、科学活动不断生成新知,速度很快,甚至连专家都很难跟上本领域的发展,所以,科学教育必须给学生提供(  )。

  4、培养全体学生具有良好的(  )是科学课教育的最根本任务。

  5、科学教育要(  )是最重要的原则,也是各国最统一的原则。

  6、(  )是科学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科学教育的根本。

  7、最终组织和选取学生活动的支配原则是(  )。

  8、哲学家苏格拉底把教育过程比作婴儿出生,教师的作用就是(  ),学生才是教育的真正主体。

  9、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某一等级,而是规定一个范围,不同能力和成熟水平的学生可以达到各自相应的水平,这是一种(  )方法。

  10、改革现有自然教材,其着力点应放在(  ),突出重点主线,结合学生实际,反反映(  )。

  11、科学教学要改革传统重知识、轻技能,重概念、轻方法的模式,把培养学生的(  )、(  )列为科学教学的重点。

  12、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的关系是(  )。

  13、(  )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典型特征的“文化反哺”现象。

  14、教学目标的新三级层次为(  )、(  )、(  )。

  15、课程标准是指要绝大多数国民都都必须达到的(  )要求。

  16、课程标准对于(  )、教材编写、(  )具有指导作用。

  17、课程标准具有弹性底限,这就是国家对公民的(  )要求。

  18、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三种,即:

(  )、(  )、(  )。

  19、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  ),定位是(  )。

  20、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对学生探究结果的(  )上。

  21、阅读和使用课程标准,我们首要关注的是它的(  )、(  )。

  22、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过程和准则,通常反映了教师的(  )。

  23、学生的探究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  )、领悟(  )的各种活动。

  二、判断题。

  1、小学科学教育提倡让学生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

(  )

  2、新课程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就是要大力倡导发现式学习。

(  )

  3、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直接的“授受式学习”也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  )

  4、在教学方式中,探究式是先进的,授受式是落后的。

(  )

  5、科学探究就是强调动手做。

(  )

  6、科学探究主题是事先教师确定或设计的,不应该有例外主题的产生。

(  )

  7、科学教育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  )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科学素养,它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2、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科学素养?

  3、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4、为什么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5、什么是科学探究,说说科学家与学生科学探究的区别与联系。

  6、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7、科学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

  8、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

  四、论述题。

试述学生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

教师招聘新课程全真模拟测试题(三)

一、填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3、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4、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5、、科学计算已经和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6、数学课程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

①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反映公民的数学需求。

②课程内容的呈现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7、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学生为什么学数学”、“学生应当学哪些数学”和“数学学习将给学生带来什么”等有关数学课程的基本要素。

  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

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课程管理体制。

这***课程是(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

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

  A、健康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

  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

  2、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已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

(√)

  3、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观点,学生主体性包括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

(√)

  4、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程。

  (×改成必修课)

  5、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

(√)

  6、诚信既是人际关系中的基础性道德,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而学校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场所。

(×改成重要场所)

  1、新课标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6年级)、第二学段(7~9年级)、第三学段(10~12年级)…(×)

  2、提倡选择性学习是日本数学课程的一大特色……(√)

  3、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改变。

(×)

  4、数学在19世纪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

……(√)

  5、“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

……(×)

  四、多项选择题10%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

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BC)。

  A、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B、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

  C、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3、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AB)

  A、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B、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C、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

  4、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ABC)。

  A、概括性B、问题性C、相似性

  5、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BC)

  A、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四、名词解释

  数感:

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应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探究学习:

即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符号:

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是指:

学生对符号的意义理解和对符号运用的能力。

  五、简答9%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新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三、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3、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

  ③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六、分析题

  

(一)判断分析题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

  重要的是要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在《标准》的理念下进行教学创新。

《标准》在这一方面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第一、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二、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第三、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二)举例分析题

  你能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举一些例子、谈谈你的想法吗?

  误区一:

教学开放过度

  实例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

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

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误区二:

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

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

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

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

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

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误区三:

评价滥用失真

  实例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

“讲得真好!

表扬他!

”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

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

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反思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

因此,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

”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