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891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docx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次小测

一、文言文阅读(19分)班别:

姓名:

成绩号:

得分: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

宣和六年举进士。

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

调抚州宜黄县丞。

时四境俶扰,溃卒相挻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

执首谋者斩以徇。

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

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之。

知贡举。

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历十八年得免举。

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

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

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

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还,复为礼部侍郎。

孝宗患人才难知,执羔日:

“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

”上曰:

“卿言是也。

”一日侍经筵,自言“学《易》知数,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恻然。

即拜本部尚书,固辞,不许。

告老,上谕曰:

“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

”命却其章。

复申前请。

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

时闽、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

卒,年七十七。

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

治郡廉恕,有循吏风。

手不释卷,尤通于《易》。

          

 (选自《宋史·周执羔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B.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C.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D.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执羔铁腕治乱。

他在宜黄任职,社会动荡不安,他指明利害关系,控制了局面;有少数民族作乱,他严责相关人员,使局势稳定下来。

B.周执羔铁面无私。

他担任生辰使,这个职位是个肥差,愿意跟随的大多要交钱,他却拒绝请托;他因事得罪了秦桧,被秦桧弹劾罢免。

C.周执羔反对官场不良风气。

周执羔回朝廷任职,皇帝感觉人才难以了解,周执羔批评当前的用人风气,并提出建议,皇帝表示赞同。

D.周执羔不恋权位,心系朝廷。

他两次请求退休,第一次被皇帝挽留,第二次才得以实现愿望;他临走时还关心福建、广东等地的饥荒问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执首谋者斩以徇。

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5分)

(2)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

(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14分)

5.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国目前有上百万名非职务发明人,每年创造出的发明专利达几十万件,其中不乏含金量高的技术,但由于缺乏国家政策和平台的支持,大多被         。

②该公司在接到通知后并未实施停业整顿,对整改通知、整改意见            。

③他亲历、见证、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飞跃的全部过程,将个人得失____。

A.置若罔闻    置之度外   柬之高阁B.束之高阁   置若罔闻   置之度外

C.置之度外    束之高阁   置若罔闻D.束之高阁   置之度外   置若罔闻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牵头单位,北京协和医院派出了首个援藏医疗队,于8月19日从北京飞赴西藏,开展为期三年的医疗援藏工作。

B.会议要求,各级教育部门须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开发内容新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资料。

C.各级政府应以“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利用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征求广泛公众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D.此次足协调整改革,不仅包含对足协自身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的“破与立”,更是一次确立全新运行系统的大胆探索。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大气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5公里高度的平流层,水汽含量已经极少。

因紫外线的照射,位于平流层顶部的一部分氧分子被分解为氧原子,再与未分解的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      。

逆温层的存在阻止了大气的上下对流。

A.逆温层由臭氧吸收大部分短波紫外线升温而形成

B.大部分短波紫外线被臭氧吸收升温而形成逆温层

C.臭氧吸收大部分短波紫外线而升温形成逆温层

D.臭氧吸收大部分短波紫外线而升温,逆温层形成了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5分)

 ①     ?

这与流泪时人体副交感神经活跃密切相关。

人体活动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白天活动或人体紧张时,“交感神经”活跃,于是脉搏加快、血压上升,人体集中力也随之提高;睡眠或人体放松情况下,“副交感神经”则处于活跃状态。

当我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大、因忙碌而睡眠不足时,    ②  ,心理压力得不到宣泄,整个人自然会感到紧张不安。

一旦前额皮质受激而兴奋后流泪,人体就会立刻切换到副交感神经活跃状态,于是  ③ ,犹如酣睡一场后醒来那般精神抖擞。

三、课后练习1:

情景默写:

(26分)《师说》韩愈

(1)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        _,           。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学了小的(句读之事)方面而丢了大的(道、业)方面的这类人是不明智的”这一观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

古代圣人在自身已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学习,而时下一般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5)《师说》中辩证看待老师、弟子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师说》中体现“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思想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韩愈《师说》中说明自己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扬李蟠能行古人从师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师说》中与韩愈认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相背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后练习2:

必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众所周知,唐宋时期社会转型及其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整个社会的“平民化”或“市场化”程度的推进,汉唐及之前的诸侯门阀士族的社会结构已经不复存在,与之相适应的“宗法”世袭体制也分崩离析,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

面对宋代以来这种新的社会重构组合历程,宋代许多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特别是理学家们,根据这一新的时代特征,对宋代的社会重构和组合设计出了一系列的蓝图。

这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莫过于民间的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了。

宋明时期的宗族、家族制度是由上古时期的“宗法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制”在汉晋时期则演变为门阀士族制度。

这种深具统治特权的制度演化至宋代,已经失去了它的社会基础,基本衰败。

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已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大批平民通过科举改变其社会地位。

官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宋代建立起以官僚和士绅为主体的新的宗族制度。

宋代的社会现实,使家族制度的重建不可能与古代宗法制度完全相同,因此,重建必须因地因时制宜地对古代礼制有所更新。

朱熹以其对古代礼制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结合当时的民俗,为宋代社会礼仪特别是重建家族制度制定了新的规范。

在宋代朱熹等士大夫和理学家们设计、倡导以及亲自实践之下,具有一定平民化色彩的新型家族制度及其组织,已经在宋代的许多地方出现。

随着民间宗族祭祀制度的确立与扩散,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也日益向民间生活化和民俗化转变。

宗族的首要任务是祭祀祖先和繁衍宗族子嗣,在此之外族产的管理也是宗族的重要任务。

可以说,到了明清时期,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已经成为中国民间最为重要和坚固的社会结构形式。

宋明以来中国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的文化合理性,基本上是在宋代理学家们倡导下、由民间社会自行施行并得以发展兴盛起来的。

国家政府不但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甚至在不少的场合加以禁止和干扰。

政府往往从强化专制统治的思维出发,认为民间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的发展壮大,很有可能危及政府的社会治理,从而屡屡试图予以控制和限制。

尽管如此,在强大的民间社会面前,这种不具有制度化的控制和限制,毕竟无法有效地影响明清时期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的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的兴盛,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

宋代理学所倡导设计的以宗族制度和乡族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社会管理与民间礼仪,正是由于较少受到专制政府的制度化约束,宋代理学的这一部分文化精神,被比较正常地延续了下来,并且得到了社会的基本认同。

虽然到了现当代,有一部分学者从政治学术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中国的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但是它并没有像被制度化的“节孝”行为那样,引起社会的强烈反感,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民间社会的生活方式,蕴含着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

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时期,“宗法”世袭体制分崩离析,整个社会的“平民化”或“市场化”程度的推进,是唐宋时期社会转型及其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B.宋代的很多知识分子,面对宋代以来新的社会重构组合历程,根据这一新的时代特征,对宋代的社会重构和组合设计出了一系列的蓝图。

C.上古时期的“宗法制”先演变为宗族、家族制度,后又演变为门阀士族制度,这种深具统治特权的制度演化至宋代,已经失去了它的社会基础。

D.科举制度成为宋代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大批平民通过科举改变其社会地位。

官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宋代建立起以官僚和士绅为主体的新的宗族制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家族制度的重建必须因地因时制宜地对古代礼制有所更新,不可能与古代宗法制度完全相同,这是由社会现实决定的。

B.朱熹以自己对古代札制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结合当时的民俗,为宋代社会礼仪特别是重建家族制度制定了新的规范。

 

C.具有一定平民化色彩的新型家族制度及其组织,在宋代士大夫和理学家们设计、倡导以及亲自实践之下,已经在宋代的许多地方出现。

D.宗族的首要任务是祭祀祖先、繁衍宗族子嗣及管理族产。

明清时期,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成为中国民间最为重要和坚固的社会结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民间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的发展,政府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认为这很有可能危及政府的社会治理,从而屡屡试图予以控制和限制。

B.在强大的民间社会面前,政府的控制和限制无法有效影响明清时期宗族制度与乡族组 织的发展,中国的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的兴盛,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

C.中国的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在现当代受到了一部分学者一定程度上的批判,但是它反而成为民间社会的生活方式,蕴含着顽强的生命力,必将在21世纪重放光彩。

D.由于较少受到专制政府的制度化约束,宋代理学所倡导设计的以宗族制度和乡族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社会管理与民间礼仪,被比较正常地延续了下来。

xx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第7次小测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D(原文标点:

执羔谓日:

“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

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

”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白是皆惕息。

2.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文中是官名)

3.B(“被秦桧弹劾罢免”错,应是被御史弹劾)

4.

(1)抓住为首策划的人斩首示众。

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

(得分点:

执、谋、德各1分,句意2分)

(2)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茶叶、药品、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

(得分点:

度、夺、荣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

宣和六年考中进士。

授任湖州司士曹事,不久授任太学博士。

建炎初年,皇帝南迁。

调任抚州宜黄县丞。

当时四方边境动荡不宁,散乱的士兵互相聚集造反,县令很害怕,不知怎么办,周执羔把祸福利害告诉他们,都停手听从命令。

抓住为首策划的人斩首示众。

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

提升代理礼部侍郎,充当贺金国君主生辰使。

往年奉命出使的官员可以自己征召部属,赏赐也很丰厚,愿意去的人大多要交钱作为请求,周执羔才开始就拒绝这样做。

掌管贡举考试。

以前的惯例,进士参加礼部考试落第,经过十八年才能免试举人。

秦桧因为把科举考试名次私自给他的儿子,学子议论纷纷,秦桧给减去三年来取悦大众。

周执羔上言祖宗的法规不能乱改,因此得罪了秦桧,御史弹劾罢免了周执羔。

起用担任眉州知州,改为夔州知州,兼任夔路安抚使。

夔部辖地连接不开化的獠族,容易发生事端。

有人报告溱、播地的夷人叛乱,那里的豪门首领请求派兵去讨伐,周执羔对豪门首领说:

“朝廷任用你做长官,现在这一带骚动,责任该谁负责?

能尽力就饶恕你,一个兵也不派。

”豪门首领害怕,斩了叛乱的人的头献来,夷人从此都恐惧屏息。

召还朝廷,又担任礼部侍郎。

孝宗担心人才难以了解,周执羔说:

“现在一个小民希图进用,也能获得皇帝召见,用言辞互相抬高,已经成了风气,怎么能让这样的人得逞呢?

”皇帝说:

“您说得对。

”一日侍候经义讲席,自己说“学习《易经》懂得命运,我侍候陛下的日子不长了”,说完流泪,皇帝很难过。

就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坚决推辞,皇帝不答应。

请求退休,皇帝告知他说:

“祖宗那时,君主左右的大臣有年纪超过八十岁还留在朝廷的,您的年龄还没到。

”命令退还他的奏章。

再一次提出以前的请求。

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茶叶、药品、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

当时福建、广东、江西年成歉收,盗贼兴起,周执羔上朝辞行把这件事作为进言,朝廷下诏派太府丞马希言出使各路赈济灾民。

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周执羔有宽宏大量的风度,在朝廷没有依附勾结。

治理地方廉洁宽容,有奉公守法的官员的风格。

手不释卷,尤其对《易经》精通。

二、语言文字运用

5.B(束之高阁: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置若罔闻:

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置之度外:

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①句强调很多发明创造因某种原因不能用,应选“束之高阁”。

②句强调对整改通知、整改意见不重视,应选“置若罔闻”。

③句强调不考虑个人得失,应选“置之度外”)

6.D(A偷换主语,搭配不当。

可在“于8月19日”前加“该医疗队”;也可把“了”改为“的”。

B成分残缺。

可在“队伍”后加“建设”。

C语序不当。

把“广泛”移到“征求”前)

7.C(A、B与上文衔接不如C项运用顶真手法更加紧密,D项与下文衔接不如C项紧密)

8.①为何流泪可以释放压力,让人身心轻松(2分)

②交感神经就会长期处于活跃状态(2分)

③人体便感觉轻松畅快(1分) 

三、课后练习1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7)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9)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四、课后练习2

1.C(“先演变为宗族、家族制度,后又演变为门阀土族制度”错,按原文提供的时间看,应是先演变为门阀土族制度,后演变为宗族、家族制度)

2.D(“管理族产”是重要任务)

3.C(“必将在21世纪重放光彩”表述于文无据)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一“经验之谈”因为符合人们的朴素、直观的印象,所以历来被奉为圭泉。

然而这种看法正因为带有朴素、直观的性质,所以不完全符合思维科学。

当然,要想写出好文章,多多读书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都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也应该看到,为了进行新的工作,从事新的创造,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就只能作为原料来运用。

任何书本知识都不能直接变为简报、讲稿、文艺创作或其他任何文章(除非抄袭),这就如同木料不会自动变为家具一样。

再就专业特殊能力的锻炼来说,“读书破万卷”只是突出地锻炼了记忆力,而并未强调对感受、联想、想象、思维等能力的锻炼,因此也就没有准确而充分地揭示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特殊能力的养成途径。

在一般的读书过程中,大脑各种功能的发动大都是无意的、自发的;只有在目标明确的专业创造和专业写作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达到目的,这些功能才非拧成一股绳不可。

所以,具有综合性的创造能力主要是在创造的实践中养成;具有综合性的写作能力也主要是在写作实践中养成。

不经过创造与写作的直接实践,而认为只要“读书破万卷”,就能“下笔如有神”,那是不可能的。

杜甫七岁就写了歌咏凤凰的诗,直到晚年也还是“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可见他主要是在作诗的实践中成为大诗人的。

他说“读书破万卷”,只是强调了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决不可以把任何一个“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来看。

事实上,知识原料加文字表达还不能成为文章。

因为任何一个原料要变为一项特定写作任务中的实际内容,还需要经过提炼加工。

在任何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反映(即知识经验)进行联系与反联系的能力总是要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前者主在立新,后者主在破旧,二者又总是难分难解地互相依存与制约。

然而能够结出创新之果的联系与反联系却并不是一望而知、一思即悟的。

就联系而言,在写作中,富于新意的内容无不表现了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

例如归纳论证需要举例,有的人看别人的文章,总觉得其中所举的例子是自己早已熟知的,可是在他自己写作的时候,却不善于在这些例子中归纳新意并加以论证。

再说到反联系,也同样要对现成的知识经验进行深思熟虑,才能在早已被人公认的联系中打进楔子,破除习以为常的误解。

总之,现成的知识经验总要经过种种分析综合、提炼加工,才能被有效地应用于新的创造或新的写作。

一般的读书虽然也要开动脑筋,但因为没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的催逼,所以即使有一些新的想法也只是自然出现,而不需要作更加自觉的努力,去扩大和加深新的想法,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完整性的创造。

而在明确的创造目的和艰难的写作任务催逼下,开动脑筋才有一定的方向,脑力劳动才有深度和强度;而且在把思考的结果表现为文字时,还要求内容更为精密,表达更为准确。

这种锻炼显然不是看了书想一想所能够比拟。

所以光是一般地强调积累知识和开动脑筋,还不足以使创造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实际的提高。

(节选自金开诚《对写作的几种误解》,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与写作都需要开动脑筋,但一般的读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所以即使读书时有一些新的想法自然出现,也不必成为具有一定完整性的创造。

B.多多读书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对写出好文章来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知识与经验可以作为写作的原料来运用。

C.写作能力具有综合性,主要是在写作实践中养成。

而“读书破万卷”只是突出地锻炼了记忆力,并不是写作的“充分条件”。

D.因为明显具有朴素、直观的性质,历来被奉为圭臬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经验之谈,其实并不符合思维科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专业写作目标明确,大脑各种功能拧成一股绳,大脑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这个过程揭示了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特殊能力的养成途径。

B.有的文章在归纳论证时善于在人们早已熟知的例子中归纳出新意,这需要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对各种知识经验进行联系的能力。

C.文章以杜甫七岁写诗,直到晚年还是“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的事例,旨在说明“读书破万卷”是“下笔如有神”的一个“必要条件”。

D.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反映进行反联系的能力,主在破旧,对现成的知识经验进行深思熟虑,破除习以为常的误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反驳了“知识多了,自然能写出好文章”的观点,提出了阅读积累与写作能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的观点。

B.就如同木料只有经过加工才能变为家具一样,任何书本知识要变为文艺创作或其他任何文章,还需要经过文字的加工。

C.现成的知识经验总要在能够结出创新之果的联系与反联系的能力的作用下,经过种种分析综合、提炼加工,才能被有效地应用于新的创造或新的写作。

D.创造能力、写作能力不能得到实际的提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知识的积累,缺少明确的创造目的和艰难的写作任务的催逼而没有开动脑筋。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

“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

穰苴曰:

“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