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13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和环动物》公开课获奖教案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提高实施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3.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爱护,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活体蚯蚓(有条件的话还可准备蛔虫的浸制标本和蚯蚓模型)、糙纸、棉球、放大镜;编写学案;布置预习实验――观察蚯蚓。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

新课导入

(2分钟)

出示蛔虫和蚯蚓的图片。

提问:

这两幅图片中的动物同学们认识吗?

它们是不是属于相同的动物类群?

观察、思考、作出假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

新课教学

(6分钟)

如何才能获得支持假设的证据呢?

(通过科学的观察和比较)

1.任务一:

观察蛔虫的外部形态。

观察教材第8页蛔虫结构示意图,填写在学案(参考学案附在最后)中的表格――蛔虫一列的1-6条。

提问:

(1)蛔虫寄生在人类的小肠中,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们的其他特征吗?

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

请填写在学案中表格“7.其他特征”的相应位置上。

(2)它的形态结构特征与适应寄生生活有何关系?

(回答学案中的讨论题1)

观察、填写表格;思考、分析、交流、讨论,完成讨论题。

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观察,获得知识,寻找支持假设的证据。

学生的亲身经历,一定程度上重现了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和概念的形成过程。

合理的编写和使用学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也可以利用浸制标本和模型。

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还应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

(15分钟)

问题引入:

刚才辨识出蚯蚓图片的同学可真不少!

大家对蚯蚓了解多少呢?

下面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观察蚯蚓。

2.任务二:

实验――观察蚯蚓。

要求:

按照教材第9-10页的要求进行观察。

填写在学案中表格――蚯蚓一列的1-6条。

(1)步骤一: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提示:

如何根据外形特点区分蚯蚓的前、后端,背、腹面?

(2)步骤二:

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提示:

蚯蚓运动――蠕动,是哪些结构相互配合完成?

(3)步骤三:

用手触摸蚯蚓,感觉它体表的黏液。

注意:

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保持湿润。

(4)思考:

蚯蚓体表干燥会窒息死亡,如果将蚯蚓完全浸没在水中,会如何呢?

提问: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的其他特征吗?

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

(请填写在表格“7.其他特征”的相应位置上)

通过思考与讨论,回答学案中的讨论题2-4。

通过以上的观察、比较与分析,思考蛔虫和蚯蚓是不是属于同一动物类群?

观察、填写表格;思考、分析、判断、推测、交流、讨论,完成讨论题。

通过问题转承,激发新的兴趣点,从已知引入未知。

通过实验,对活体蚯蚓进行多感官参与的观察,丰富了观察的手段。

通过生物外部形态与环境相适应的分析,进而引出与环境相适应的内部结构与生理功能特征的推测,多层面强化“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

通过科学的观察、比较等过程,得出蛔虫与蚯蚓不属于相同动物类群的结论。

这个阶段的组织教学比较有挑战性,教师应把握始终以任务引领、问题引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5分钟)

3.任务三:

“寻找小伙伴”。

给出钩虫、线虫和沙蚕、蛭的图片,根据这些动物的外形特征,区分哪些是蛔虫的小伙伴,哪些是蚯蚓的小伙伴,并要求说明进行区分的依据。

提示:

在学案中表格的相应位置进行记录。

观察并分析进行区分的最明显特征,归类、记录。

观察、区分不同类群的生物时,更多动物的加入,既呈现了生物的多样性,又延续了通过观察和比较,寻找支撑证据的意图,并为之后生物分类的内容进行铺垫。

为第六单元生物分类的学习奠定基础。

(5分钟)

4.任务四:

总结两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简介活动三的四种动物,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这两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通过主要特征提升出类群名称。

提示在学案中表格的相应位置进行记录。

倾听、记录、归纳、概括。

通过活动三的延续与补充,概括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提升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类群名称,从而完成“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这两个概念的构建。

构建生物学概念的基本过程:

在大量生物学事实基础上概括生物学概念。

(6分钟)

5.任务五: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阅读教材8-9页、11页相关内容,总结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别记录在学案中讨论题5、6位置。

提示关键词:

健康、科学研究、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讨论、记录、交流。

通过阅读,提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是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方式。

蛔虫病属于传染病,与八年级下的传染病和免疫的内容有承接关系。

(三)

课堂小结

(1分钟)

这节课,同学们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动物学知识,概括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并对这两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新的动物类群。

倾听、

回忆。

突出知识主线。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动物名称

蛔虫、蛲虫、线虫等。

蚯蚓、沙蚕、水蛭等。

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体表有角质层;

有口有肛门。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所属类群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附:

参考学案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根据要求填写下表:

项目

具体内容

结果记录

结果记录

备注

任务一

任务二

动物名称

蛔虫

蚯蚓

外部形态

1.体形

对称方式?

2.体色

3.体表

4.体节

是否观察到环带?

5.口和肛门

6.运动辅助结构

7.其他特征

任务三

寻找小伙伴

任务四

主要特征

所属类群名称

二、讨论

1.蛔虫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如何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2.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是如何与在土壤中生活相适应的?

3.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

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4.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大雨过后,为什么会出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的现象?

5.线形动物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

6.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

第五章 口蹄疫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口蹄疫的概念及口蹄疫病毒血清型的分类;

(2)掌握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3)掌握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4)掌握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正确诊断口蹄疫,归纳总结防制措施的能力,学生能独立动手制定合理的综合防制方案

3、教学重点:

(1)口蹄疫的概念、口蹄疫病毒血清型的分类(七种主型之间无交叉抗原特性)。

(2)口蹄疫的流行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3)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虎斑心)

(4)口蹄疫的防制措施(对其它传染病举一反三)。

四、教学难点:

(1)口蹄疫大流行的原因

(2)口蹄疫的鉴别诊断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引入

大屏幕展示案例图片,教师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又有哪些别称?

口蹄疫为什么会是养殖业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动物患口蹄疫后有哪些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口蹄疫的防制工作和个人的防护工作?

从而引入本章课题——口蹄疫。

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自主

探究

见学案

发放学案,引导学生完成预习新知,巡视指导

带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勾画重点,完成预习新知的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探究中的自主探究,同桌交流,明确。

 

合作

交流

 

精讲

悟疑

一、病毒的发现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谁先发现的?

病毒比细菌大还是小?

需要借助什么仪器观察?

并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介绍伊万诺夫斯基试验过程,感受病毒的大小。

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

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

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

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要用纳米来计量病毒大小。

 

提问:

通过阅读,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病毒的种类、结构和繁殖:

大屏幕出示图片:

电子显微镜下病毒几种基本形态,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形态,加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

再用大屏幕展示:

病毒结构,以及病毒的生活,繁殖过程动画,让学生结合课本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繁殖特点。

引导:

我们知道病毒是不能独立生活的,因此科学工作者将引起肝炎、流感、口蹄疫这类病的病毒归为一类,将引起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的病毒归为一类,你知道它们的分类依据吗?

观看图片,识别病毒形态:

杆形、球形、蝌蚪形。

学生观察认识病毒结构,了解病毒的生活,强化记忆要点:

1.病毒结构:

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

2.病毒的生活方式:

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增殖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学生看书,总结:

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称动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称植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称为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完成探究活动

 

完成课件中的及时巩固

 

小组讨论:

你判断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课件图片展示:

各种肝炎病毒、艾滋病、SARS等人类没法根治的疾病。

解说:

病毒不但在疾病预防上有作用,转基因技术也与病毒有关,还有基因治疗,这些常常是通过病毒作为载体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观察图片,然后分析自己搜集的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对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学生展开小组交流,表达见解。

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己收集来的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病毒有利和有害的两面。

拓展

运用

1.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    )

A.痢疾杆菌 B.结核杆菌

C.痢疾杆菌噬菌体 

D.大肠杆菌。

2、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B、病毒营寄生生活

C、病毒具有细胞壁

D、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 噬菌体是(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真菌病毒

4、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5、2003年1-5月,在亚洲许多国家流行SARS(非典型肺炎),这种病原微生物属于(  )

A.细菌     B.病毒     

C.酵母菌      D.曲霉

6、下列选项中,能有效控制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脓杆菌的病毒是(    )

A.动物病毒   B.人类病毒 

C.植物病毒  D.细菌病毒

7、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    )

A.自养腐生 B.异养腐生  

C.异养寄生 D.自养寄生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完成探究中的开放性作业

课时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回扣本节教学目标;教师完善板书,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结构。

板书

设计

第一章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

第一节口蹄疫

口蹄疫的概念

一、病原学

1、形态结构;2、血清型;3、毒力;4、体内分布;5、抵抗力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2、传染源;3、传播途径;4、流行特点

根据一、二总结口蹄疫为什么称为世界疫?

即口蹄疫大流行的原因。

三、临床症状

1、一般症状;2、水疱症状(牛、羊、猪);3、恶性口蹄疫;4、幼畜症状

四、病理变化

典型病理变化——虎斑心

五、诊断

1、现场诊断;2、实验室诊断;3、鉴别诊断

六、防制

1、预防;2、扑灭;3、治疗

七、公共卫生

临床发病少数,具体临床症状及注意个人防护。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

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分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的分类方法。

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调查,走进大自然实地考察。

  2.难点是学生对于分类知识,要建立感性的认识和达到较高的认知水准是很难的。

应在尝试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动植物类群的图片。

2.学生:

把自己的书架和衣物进行分类整理,以图解的方式记录下来。

(前置性作业)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导入新课

 

一.生物分类

 

二.植物的分类

 

三.动物的分类

 

课堂总结

 

习题巩固

作业

学生上前展示分类图解。

通过对书店书籍及超市食品分门别类的摆放特点可以更方便、更快捷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解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物也需要进行分类才能更好地去认识和了解。

学生看书80页

发表观点。

 

小组讨论,复习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

小组看图讨论,完成填空。

汇报交流。

小组交流。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小组合作对动物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引学生对比图片上的动物,进行分析,得出多种分类方法:

动物分类除了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学生完成图解。

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让学生上前展示自己书籍或衣物分类的图解,看谁的分类方法最好、最清晰。

当你走进书店或超市时,你会发现书籍和食品的摆放有什么特点?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其实日常生活中你都会在不经意中就对身边的事物应用了分类的方法,生物也是一样。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地球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可很多珍贵的动植物濒临灭绝。

因此,我们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这就要求我们尝试对生物

进行分类,以更好地认识、了解和保护生物。

看书本P96上的五幅图,设疑:

要了解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应该选哪一本书?

提问:

你根据什么选择这本书?

什么是生物分类?

依据是什么?

分类的基本单位和意义是什么?

指导学生看书97页。

观察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

演示讨论题:

1、向日葵、玉米种子的子叶片数一样吗?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如何区别?

2、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吗?

3、所有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4、假根有什么作用?

5、平行脉和网状脉有什么特点?

6、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吗?

组织学生讨论,看图根据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完成填空。

除了这些分类方法和依据,还有根据其他的方法分类的吗?

演示思考题:

1、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2、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那些类群?

3、能否把这些植物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排列?

4、通过分类活动,你认为植物分类应考虑植物的哪些特征?

演示图片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小组讨论:

如何对这些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看起来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目前生物学家普遍采用的是根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生物归入不同的类群,即通常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进行分类。

演示思考题:

1、对动物进行分类,模仿植物分类的图解,写出动物分类的图解。

2、将不同的动物类群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

3、把这些动物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排列?

 

收获:

1、植物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依据形态结构(根、茎、叶、果实、种子、花)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2、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等特征

演示练习题

书83页技能训练;室外观察植物,进行分类。

要求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板书设计】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一,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

    有种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植物         蕨类植物

    无种子植物  苔藓植物

   (孢子植物)  藻类植物

二,动物的分类

三,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

第五章 口蹄疫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口蹄疫的概念及口蹄疫病毒血清型的分类;

(2)掌握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3)掌握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4)掌握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正确诊断口蹄疫,归纳总结防制措施的能力,学生能独立动手制定合理的综合防制方案

4、教学重点:

(1)口蹄疫的概念、口蹄疫病毒血清型的分类(七种主型之间无交叉抗原特性)。

(2)口蹄疫的流行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3)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虎斑心)

(4)口蹄疫的防制措施(对其它传染病举一反三)。

四、教学难点:

(1)口蹄疫大流行的原因

(2)口蹄疫的鉴别诊断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引入

大屏幕展示案例图片,教师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又有哪些别称?

口蹄疫为什么会是养殖业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动物患口蹄疫后有哪些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口蹄疫的防制工作和个人的防护工作?

从而引入本章课题——口蹄疫。

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自主

探究

见学案

发放学案,引导学生完成预习新知,巡视指导

带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勾画重点,完成预习新知的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探究中的自主探究,同桌交流,明确。

 

合作

交流

 

精讲

悟疑

一、病毒的发现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谁先发现的?

病毒比细菌大还是小?

需要借助什么仪器观察?

并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介绍伊万诺夫斯基试验过程,感受病毒的大小。

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

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

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

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要用纳米来计量病毒大小。

 

提问:

通过阅读,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病毒的种类、结构和繁殖:

大屏幕出示图片:

电子显微镜下病毒几种基本形态,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形态,加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

再用大屏幕展示:

病毒结构,以及病毒的生活,繁殖过程动画,让学生结合课本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繁殖特点。

引导:

我们知道病毒是不能独立生活的,因此科学工作者将引起肝炎、流感、口蹄疫这类病的病毒归为一类,将引起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的病毒归为一类,你知道它们的分类依据吗?

观看图片,识别病毒形态:

杆形、球形、蝌蚪形。

学生观察认识病毒结构,了解病毒的生活,强化记忆要点:

1.病毒结构:

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

2.病毒的生活方式:

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增殖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学生看书,总结:

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称动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称植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称为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完成探究活动

 

完成课件中的及时巩固

 

小组讨论:

你判断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课件图片展示:

各种肝炎病毒、艾滋病、SARS等人类没法根治的疾病。

解说:

病毒不但在疾病预防上有作用,转基因技术也与病毒有关,还有基因治疗,这些常常是通过病毒作为载体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观察图片,然后分析自己搜集的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对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学生展开小组交流,表达见解。

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己收集来的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病毒有利和有害的两面。

拓展

运用

1.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    )

A.痢疾杆菌 B.结核杆菌

C.痢疾杆菌噬菌体 

D.大肠杆菌。

2、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B、病毒营寄生生活

C、病毒具有细胞壁

D、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 噬菌体是(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真菌病毒

4、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5、2003年1-5月,在亚洲许多国家流行SARS(非典型肺炎),这种病原微生物属于(  )

A.细菌     B.病毒     

C.酵母菌      D.曲霉

6、下列选项中,能有效控制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脓杆菌的病毒是(    )

A.动物病毒   B.人类病毒 

C.植物病毒  D.细菌病毒

7、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    )

A.自养腐生 B.异养腐生  

C.异养寄生 D.自养寄生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完成探究中的开放性作业

课时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回扣本节教学目标;教师完善板书,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结构。

板书

设计

第一章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

第一节口蹄疫

口蹄疫的概念

一、病原学

1、形态结构;2、血清型;3、毒力;4、体内分布;5、抵抗力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2、传染源;3、传播途径;4、流行特点

根据一、二总结口蹄疫为什么称为世界疫?

即口蹄疫大流行的原因。

三、临床症状

1、一般症状;2、水疱症状(牛、羊、猪);3、恶性口蹄疫;4、幼畜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