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课题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412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课题研究方案.docx

《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课题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课题研究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课题研究方案.docx

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转化农村学校后进生”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必须面正确话题。

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

“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

特别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

我校实际情况:

实现教育平等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要想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就离不开农村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小学教育肩负着全面提高中国人口素质的重担。

正是在这一新形势下,上级部门为实现我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我冬青小学地处福泉市南面,距县城27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属于一所三类学校,生源均来自农村,而且留守儿童比较多。

从每学期的期末检测来看,从以前到现在平均分都明显低于同类学校的其它小学,从卷面分析来看,主要是低分太多所导致。

因此我们学校的”后进生”问题很大,而且有增加之势,不得不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

根据调查走访,我校“后进生群”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社会原因:

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染上一些不良习气,打台球、进网吧等,都对学生的学习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

2、家庭原因:

农村学生家长的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

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论;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她们和家中的老人一起生活,老人只能管她们吃穿,根本无闲暇时间监督儿童学习,这些都给留守儿童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校教育原因:

每一位教师都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她们的成长非常关注;而忽略了那些不求进取、调皮捣蛋的学生,忽视了她们的存在,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自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还是办学意识等方面,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农村小学生源的质量要比城里生源的质量差,有条件的都转到城里的小学去上,再加上转来一部份在原学校时对其采取的教育措施不当,教育方法的不适应等导致其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

4、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心理品质。

欲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因此,我校决定从11月至12月开展关于“后进生群”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思想道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

三、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能够使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弘扬学生主体性人格力量,激励学生的自主发展潜能的理念得以确立。

2、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力争为“后进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正确引导“后进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取得“后进生”的配合,融洽师生关系,带动学校其它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能够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促使“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大幅上升,学校社会效应不断提高。

4、促使学校与教师积累相关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和反思。

(二)、研究内容

1、学生自身因素

唯物主义认为:

事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内因,一是外因,外因经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研究“后进生”形成的自身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部分内容里面包括的内容较多,又能够分为几点:

(1)、智力因素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能力”。

一般认为,智力高,其学习可能性或学习潜力就大,智力与学习能力往往是一致的。

因此“后进生”中有个别情况是与智力不高有关的。

(2)、非智力因素

比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3)、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无学习目标,缺乏必要的是非观,缺少吃苦精神。

2、家庭因素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把家庭因素看作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因素。

那么,在学生的家庭里究竟有哪些因素导致后进生的产生呢?

  

(1)、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对孩子学习放任自流、不论不问、漠不关心,养成了孩子自私、独断专横的性格,一旦想法得不到实现,便任性胡闹,导致学习下降。

(2)、同时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考试达不到她们的目标时,就严加训斥,导致孩子惧学、厌学。

(3)、有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早期和现阶段的教育,凭自己有关系、有门路、有票子等为孩子将来工作夸下海口,导致学生学习失去目标,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学生会认为学不学都一样,将来都会衣食无忧,学生成绩直线下降。

由此看来,这样的家长的想法是多么可笑无知啊。

(4)、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长生活情趣低下,只顾自己享乐等等,这些家长的做法,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5)、有的家庭不和睦,甚至父母离异,都会让孩子在家中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她们对学习和追求上进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6)、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打代教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以不学习来报复家长。

(7)、家庭经济的贫困,也有可能导致孩子成绩下降。

贫困对未成年学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营养不良和疾病。

营养不足将导致大脑发育不健全或体弱,增加了其患病的可能性。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成为后进生产生的重要因素。

(1)、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及不良文化的影响。

(2)、学校周边环境状况的不好,如“网吧”、“游戏厅”的存在。

(3)、“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抬头,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

(4)、部分社会青年的教唆、胁持等。

4、学校因素

(1)、优等生成了老师们的宠儿,倍受老师喜欢,而后进生则多受到冷落,关心不够。

后进生较少得到老师的关爱、赏识。

(2)、老师缺少对后进生学习方法、心理等其它方面的合理指导。

(3)、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简单、落后,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对学习缺乏兴趣。

(4)、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研究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