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857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docx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20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20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

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教学这篇__,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首先我激情导入,接着让学生介绍收集到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小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

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

一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板书下,完全出现在黑板上,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接下来进入质疑解疑环节。

学生围绕“为什么称荷兰为牧场之国?

从那些语句体现出来的?

”展开交流讨论。

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最后归结到课文最后小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

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__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本,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

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

特别是文中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充分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层层递进地读好这四句,达到了人文统一的效果。

  最后,在学习资料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教室里“哇——哇——”的赞叹声不绝于耳。

本次课,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0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2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

__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

教学这篇__,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开篇,我激趣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屏幕出示的是什么食品,引出“荷兰豆”,简介荷兰豆,相机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外面的世界再好,也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然后再进一步引出课题。

接着我出示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整体感知荷兰的特点,并结合图片展示荷兰的水之国、花之国的风景,使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激发学生进步认知荷兰“牧场之国”特点的内在需求。

  在教学这篇课文主体部分时,首先,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用简短的词语概括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并利用白板的注解模式板书到白板上。

一会儿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荷兰牧场之国的特点。

  其次,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领悟文中拟人、比喻手法的妙处。

  在总结拓展部分,我先出示生字词的复习图片,让学生巩固新知,并通过视频再次领略荷兰的风光之美,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景倾倒,教室里的赞叹声不绝于耳。

  一节课下来,给人的印象是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__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多,启发还欠灵活。

另外我对这课的朗读指导做得不够到位。

今后,我要在朗读指导方面多下功夫。

20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3

  《牧场之国》这篇__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犹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种意境中,留连忘返。

  一、教学效果

  读中理解,体会情感。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读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后,我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发表看法,说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荷兰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因为这里有水、有花,还有牧场。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补充说荷兰还是一个风车之国,因为在语文练习册上专门有介绍荷兰的风车的。

听了学生的回答,我马上说既然荷兰有着这么多的美称,那么找找书上是如何来介绍它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并将找到的句子画出来。

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于是,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从整体入手,认认真真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成功之处

  1.略去问题的串联,注重学生的朗读。

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以“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这个主问题来展开教学,并根据课文的总分结构,几次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中心句,省略了很多细碎的小问题,有效避免了串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自读自悟。

在第四小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找感受到牧场安静的句子,并读出那样安静的感觉。

通过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女生齐读等让学生能充分地接触文本,感悟文本。

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文中优美的语言也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略去语言的分析,注重表达的指导。

有了对文本的充分感悟和朗读的练习,学生对荷兰的美景有了深深的向往。

于是,我就给学生看了许多荷兰的图片,并提炼了__的表达方式,让他们试着把荷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

并创设了世博会上给荷兰馆当解说员的情境。

学生们情趣盎然,表达的效果也很好。

  三、不足之处

  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作用还不够明显,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

最后归结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0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4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节课伊始就出响了哑场,因为是在没有问题框架下进行阅读,孩子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这时,祝盈淮的发言启发了大家,他说,荷兰真美呀。

一句话启发了大家,一只只小手高高的举了起来。

看起来,这简单的一个美字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通过初读课文,他们谈出了荷兰给自己留下的初步印象。

  紧接着,再读文本,含英咀华。

  程思元第一个站起来发言,他提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非常精彩的问题——课文中四次写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自己的理解。

原本以为他会逐段分析的孩子一时又哑了场。

甚至,连我都被这个孩子一上课就抛出了本课的难点问题而措手不及。

但是想一想,在《小英雄雨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些课文里,孩子们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经验,所以他们会一下抓住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也并不应该让我意外。

反倒是我在教学预设的时候,没有对学情进行充分的估计,这才是我今后在备课中要注意的。

  这个重量级的问题马上引起了一些聪明伶俐的孩子的热烈争论,刘义恺站起来说——请大家注意,这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后面的标点还不一样呢。

可不是吗?

一三四后面都是句号。

第二个后面是冒号。

这是一个多好的问题呀。

它提示我们把目光引向作者__的结构——一三四段是分总,二段的结构是总分。

在这个问题上孩子们讨论的.可充分了,以上的结论就是王欣总结出来的。

飞黄腾达兄弟虽然不能从结构上来说明,但是他们说,一三四段前面是原因,后面是结论。

二段反之。

这是从内容之间的关系上说的,我认为说得也很不错。

  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抛出来了,但是体会荷兰的特点却委实不那么容易。

孩子们在阅读第二段时就卡了壳。

他们找出了三处拟人的描写,却读不懂这体现了荷兰的什么特点。

这时,聪明的马安君出场了,他说出了自由一词,紧接着,受到启发的孩子们有的读出了无拘无束,有的读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坚冰打破了,孩子们慢慢学会了抓住词语来体会荷兰的特点。

接下来的几个自然段那么顺畅。

我明显感觉他们在分析理解时候的节奏比第二个自然段快了许多。

看起来,语文学习离不开字词这一砖瓦,这对孩子们读懂课文的思想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请他们写一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看起来这个设计依然没有考虑到学情,孩子们书写耗时很长,虽然这是一个升华主题的很好的练习,但我认为一个小节就足够了。

类似这样的读写结合点,我们经常进行,所以今天孩子们也算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在读懂内容之后,就进入了导学阶段。

紧接着上一环节,我问,为什么荷兰给你们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呢?

  聪明的王欣说,因为作者写得形象生动。

我立刻相机请他们找出写的形象生动的句子。

孩子们找出了拟人的句子。

我启发他们找出这样更多的句子。

紧接着,我又请他们思考,是否还能找出一些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他们又找出了两处比喻句。

这个环节进行得非常顺畅。

孩子们读懂了拟人比喻的表达效果,虽然我没有明确的说明这两种修辞的名字,但是他们的表达效果孩子们已经懂得了。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更为精彩,我请他们说说自己积累了哪些语言,打算怎么运用这些积累的语言?

这是和原来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原来我很注重孩子们读文后的积累,但是从没有问过他们积累下来怎么用。

孩子们的热情高涨极了。

但是这个环节还待思考,他们积累的大多是词,没有句子。

我觉得还是我引导的不够到位。

  因为下课时间已经到了,这节课缺少一个小组合作梳理盘点字词的时间。

这还是因为预设不足的关系,以后要注意,可以在时间分派上做一个预设。

这说明,在我的课堂上,一定还有一些并非核心的知识挤占了盘点词语的时间。

20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5

  《牧场之国》这篇__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有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种意境中,留连忘返。

  __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

教学伊始,我首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根据阅读要求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再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抛砖引玉,提出一个问题牧场之国荷兰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让学生充分交流。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从白天和夜晚两个方面,抓住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重点句,说得头头是道。

接下来,我请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在读的过程中,我除了适时作有感情朗读指导外,还相机结合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作者写牛、马、羊、猪、鸡在碧绿草原上的活动,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体现了荷兰以畜牧业为主的特点,更突出了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然后我再从写法上指导: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为什么?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的优美,领悟文中拟人、比喻手法的妙处。

  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本,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

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

特别是文中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充分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层层递进地读好这四句,达到了人文统一的效果。

  最后,在学习资料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教室里哇哇的赞叹声不绝于耳。

本次课,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0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6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

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教学这篇__,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第一是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本,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

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

特别是文中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充分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层层递进地读好这四句,达到了人文统一的效果。

  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

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20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7

  在教学第22课《牧场之国》时,课堂上我激励性的评价可谓热情洋溢。

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课文时,我随即表扬:

“你读的真好!

”课后我回忆当时的情景,他读得真的好吗?

到底好在哪?

  课文读完后,我又问学生:

“你们喜欢哪一部分?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到河里游泳。

”我听后满意地说:

“你真聪明,还会游泳!

”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

会游泳就是聪明吗?

  反思: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我的这些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个大帽子,扣在谁的头上都行。

像第一个学生,他结结巴巴才读完这篇课文,教师还表扬“读得真好”,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

这个孩子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表扬的。

再看第二个学生,教师的评价是“你真聪明,还会游泳!

”其实,这个学生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仅说出了自己喜欢的部分,还道出了喜欢的理由,教师应及时指出:

“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让我们听得更明白了。

”这样有针对性地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这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其余孩子可以效仿那个孩子的说话的方式。

可在原案例,由于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就错失了一次“扬长避短”的机会。

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例行公事般地把事先制成的“高帽子”随意地抛给孩子,这是不负责任的。

20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8

  本课是一篇描写非常优美的散文,__“形”比较散,一会儿写草原上的牛群,一会儿又写低地上的骏马,一会儿又回到草原写起了鸡、鸭、羊等家畜,一会儿又介绍人们如何给牛挤奶,最后讲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不知道该抓住怎样一条支干来带领学生进行感悟、体会。

不过,我就是觉得这篇__将荷兰的牧场描写得极为美丽,课文中的语言也很丰富,就想美文应该美读,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读悟情,在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好好进行感悟、体会。

  仔细思考之后,决定以第一小节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读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后,我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发表看法,说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荷兰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因为这里有水、有花、还有牧场。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还补充说荷兰还是一个风车之国,因为在语文练习册上专门有介绍荷兰的风车的。

听了学生的回答,我马上说既然荷兰有着这么多的美称,那么找找书上是如何来介绍它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并将找到的句子划出来。

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于是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从整体入手,认认真真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其实课文中介绍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倒是“牧场之国”不太容易将句子找准,因为课文上涵盖面比较大,基本上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介绍的,既有牛群,又有奔跑的骏马,还有许多可爱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最后归结到课文最后小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我想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课文第一小节引出内容,最后小节简单总结,中间通过几个场景的描述,使荷兰的风情展现在我们眼前。

20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9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A案

  第一课时

  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

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

如:

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的__读给爸爸、妈妈听。

20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0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

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教学这篇__,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首先我激情导入,接着让学生介绍收集到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小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

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

一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板书下,完全出现在黑板上,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接下来进入质疑解疑环节。

学生围绕为什么称荷兰为牧场之国?

从那些语句体现出来的?

展开交流讨论。

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__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启发得不够灵活,所以学生没放开,没能达到活而和谐的境界。

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最后归结到课文最后小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还感觉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不够,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课文读得不透,虽然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了,可是时间还不够。

另外我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也不到位。

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

这一直以来是困挠我心头的一个难题。

  遗憾的是不管自己设想的多么好,如果不和自己的学生相结合,不临场随机应变,那么整个课堂也会显得单薄而空洞。

厚积薄发,学以至用,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追求的目标。

20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1

  《牧场之国》是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

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以课文为例,让读写落到实处。

  课文的一大特色是写出了荷兰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学中,学生在第2自然段开始找描写草原静态美、动态美的句子,学生感受到“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两句话给人的感觉是,只要你站在绿色低地上,“满眼都是黑白花牛”“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成群结队的山羊”,动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令人感动,从而体会到作者把动态美和静态美完美结合,才使我们感受到绿色低地上的动物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认识了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完美结合,我让学生写一写池塘里的荷花。

先写池塘里荷花的静态美,主要描写荷花的形状、颜色等,然后写荷花的动态美,写荷花的绽放,风中摇摆,蜻蜓立上头的美姿。

这样的仿写,使课文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例子,读写落到实处。

  2、教学收获(思得)

  多法并举,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中,我发现本课共有18个生字,而且有不少是小学生易错字。

教学时,我采用儿歌、字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

如“凳”字很多学生容易写错,于是我给学生打字谜:

“登上茶几”,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易错的字;对于同音字、形近字“骏、俊、峻、竣”,学生感觉到有难度,我把这几个同音字、形近字编成儿歌:

“此人很英俊,骏马在飞奔,工程将竣工,山势很陡峻”。

这样的生字教学,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分得清楚,用得正确。

  3、不足之处(思失)

  教学中,学生对于牧场的认知模糊,缺乏了解。

虽然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丝绒般的草原、天堂般的草原、辽阔无垠的原野”,但是学生对于草原不了解,当然对“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的长毛山羊”在草原上生活也就无法想象,如果能适当播放一些视频,那就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

  4、改进措施(思改)

  这篇__开篇句子“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总领全文,然后分写白天牧场的动物,接着写傍晚牧场的工人挤牛奶,最后写牧场的夜景。

全文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循环呼应,使人印象深刻。

这样的例子正是学生仿写的好材料,学生可以弄懂层次,了解__结构,介绍一个古镇。

20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2

  《牧场之国》这篇__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中的第二篇课文,是略读课文。

文本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犹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富足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样的意境中,留连忘返。

  在选择本课作为教研组研讨课,是因为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教学,自己有诸多想法:

比如对教学突破口的思考,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方面的思考,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等。

于是决定自己尝试一下。

但第一次的教学并不如人意,特别是对时间的掌握,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该略去什么,又应该注重什么等问题的实践,于是在年级组老师的共同研讨下,诞生了这堂课。

在教学中主要想贯彻这样的理念:

  略去老师的讲解,注重学生的感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练习入手,省去了很多老师的讲解。

如:

老师出示动物的名字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发现“黑花白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牛犊、老牛、、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