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932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x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一度早现出“八方来贡,万国来朝“的朝贡局面。

表述错误的是

A.处于官府的控制之下B.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D.目的是宣扬国威

3.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0记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政府放宽人口迁徒限制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4.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

据此表可以得出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1550年以前

59

1551--1722 年

113

1723--1861年

167

1862--1911年

369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南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B.②③C.②④①D.①③

5.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下列所述史实与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相背离的是

A.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B.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

C.186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D.《航海条例》规定:

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

6.马克思说:

“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木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因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

马克思认为

A.资本主义制度是生产者贫穷和奴役的根源

B.资本主义广泛应用使生产者逐渐成为奴隶

C.机器是资本家增加财富和战胜自然的工具

D.工业革命后机器广泛应用导致牛产者贫穷

7.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

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

……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B.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C.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D.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8.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9.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全世界4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14名来自德国。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德国政府垄断科技发展  B.德国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C.德国工业发展氛围较浓厚  D.德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10.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

”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运动D.从戊成变法到清末新政

11.下面是1873--1930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表。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时间(年)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合计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品、设备(包括车辆船艇)、小工具、器材、半制品、材料、燃料等

合计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873

8.1

---

---

8.1

91.9

8.5

83.4

1893

8.4

0.6

---

7.8

91.6

13.0

78.6

1903

15.0

0.7

---

14.3

85.0

3

62.7

1910

17.6

1.5

0.1

16.0

82.4

17.0

65.4

1920

5

3.2

0.2

1

71.5

16.9

54.6

1930

9

3.7

1.9

3

73.1

17.3

55.8

A.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B.仍以进口工业原料为主

C.国际市场得到进步拓展D.近代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12.英国布菜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1897年的报告书中承认:

“毫无疑问,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对此我们似乎无能为力。

”材料侧面反映出

A.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B.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市场日益娄缩D.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

13.传统中国以礼教立国,服饰不仅仅是民族的外观,还带有深刻的礼的烙印,映衬出特权、等级和道德信念。

据民国初年报载,“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这一变化反映

A.西装已代替传统服饰B.服装款式多样缺乏审美

C.儒家礼教思想的崩溃D.服饰的礼制限制被淡化

14.1926年 《北洋四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

》的漫画。

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

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B.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D.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

1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16.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17.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

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工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

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

18.以下是美国、德国和英国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变化对比表。

这表明

摘自罗伯特·W·斯特雷耶《世界之道:

一部基于资源的简明全球史》

A.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B.德国在1932年以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C.英国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三国均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主义势力

19.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木有的一系列新现象:

创纪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彭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

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泼德指出,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

材料日在说明

A.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B.凯恩斯经济思想作用凸显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保障D.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20.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

 7.9,这反映了“一五计划”

A.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特点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 

C.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的特点    D.学习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2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防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22.1979年美国西部时间2月2日,邓小平在西蒙顿竞技场的宴会大厅里握着美国企业家哈默的手说:

“我们都知道你,你是在苏联需要帮助的时期帮助了列宁的那个人,现在你可要来中国帮助我们呢。

”邓小平说这番话的直接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B.“一国两制”构想正式提出

C.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3.1981年,我国以允许个体工商户在“请帮手”带徒弟”的名义下解除了对雇工的禁令。

邓小平就1984年出现的“雇工数量较多的情况”指示“放两年再看”,1987 年又说“可以再看几年”。

中央的这些政策说明这时期我国

A.公有制主导地位已动摇  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C.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逐步放宽对个体经济的限制

24.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

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

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

……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

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和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

(4分)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8分)

材料二威尔斯:

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

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

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

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

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

斯大林:

美国的目的和我们苏联的目的不同。

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无政府状态的根源。

……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 7月23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国民政府、美国政府的做法有什么本质区别?

(4分)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和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思想的本质区别,(4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

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

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卖《圣经》无师自通的”。

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教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

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7.(18分)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

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

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

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

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

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

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

这一大规模的内正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8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6分)

1-10:

BBABDAABCB11-20:

DBDDACCBDB21-24:

DCDC

25.

(1)目的:

古代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奢惨生活的需求;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4分)

原因:

为了战时需要(民族危亡局势的深化)和改善人民生活;当时美国经济危机严重,而苏联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

(4分)

利:

为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

(2分)

弊:

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工人没有获得普遍的人身自由。

(2分,任意两点即可)

(2)区别:

斯大林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汁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而国民政府实行的是官僚资本主义,美国则是国家全所资本主义。

(4分)

(3)区别:

斯大林把计划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绝对对立起来,排斥市场价值规律,否定市场经济,不利于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落后面貌;而邓小平则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于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

(4分)

贡献:

 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或计划和市场邵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这个根本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

(2分)

26.  示例:

情节:

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白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

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

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

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 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7.

(1)准备:

发展内地军工企业;

改善交通:

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4分,任两点)

背景:

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4分,任两点)

(2)举措:

建立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4分,任两点)

(3)影响:

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任3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