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8674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Word下载.docx

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4.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

5.如果全球变暖呈现持续趋势,我国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天山的雪线将下降B.鄱阳湖水面将上升

C.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北移D.1月0℃等温线将南移

【答案】3.C4.C5.C

3.昼阴夜晴一般为为昼温低夜温更低,昼晴夜阴应为夜温高昼温更高,这样昼晴夜阴的夜温应高于昼阴夜晴的夜温,A错。

冷锋过境的气温应该呈降低趋势,B错。

A曲线表示阴天的日较差,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①强,昼温降低,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③强,提高了夜温,这样日较差小,C正确。

B曲线为晴天,晴天白天①弱,昼温高,晴天夜晚③弱,夜温低,日较差大,D错误。

故选C。

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吸收地面辐射(长波)的作用,低碳生活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使得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量减少,大气逆辐射③减弱。

5.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天山雪线会升高。

鄱阳湖蒸发加剧,水位会下降。

1月份0︒C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是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全球变暖会使得南方的亚热带向北方扩展,所以C正确。

【点睛】大气受热的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大气返大地”: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

其原因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7.“冷岛效应”能

A.促进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B.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

C.加快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D.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

【答案】6.B7.B

6.根据材料提示,由于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可知是由于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导致形成绿洲、湖泊空气中热量的差异。

所以“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7.“冷岛效应”导致绿洲湖泊气温偏低,抑制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减缓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水汽蒸发量减少,绿洲土壤相对湿润,有利于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

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左图中M处岩石类型及N处岩石形成过程分别对应于右图中的

A.a①B.b③C.c④D.d②

9.有关左图中地形及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火山B.乙处地质构造适合寻找地下水

C.丙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D.丁处地质构造适合修建水库

【答案】8.C9.C

8.左图中M处岩石是位于岩浆活动通道附近,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所以M处岩石类型为变质岩,N处岩石形成过程是通过岩浆活动形成的,右图中a位于岩浆岩,b为沉积岩,c为变质岩,所以可知M处岩石类型及N处岩石形成过程分别对应于右图中的c和④。

9.甲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向斜山,乙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合储油;

丙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丁处地质构造为断层,不适合修建水库。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箭头b表示的是

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搬运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流水搬运作用

11.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地上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10.B11.B

10.由图可知,b的下一个环节为风力堆积,所以b为风力的搬运作用,故选B。

11.三角洲和洪积扇是由流水堆积地貌,所以d为流水堆积作用,进一步推导出c为流水搬运作用,流水搬运过程中易出现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沙尘暴与风有关,地上河是由流水堆积形成的地理现象。

下图是“某汽车拉力赛路线图”。

12.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

13.盖勒敏地区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

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

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

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

【答案】12.C13.A

【解析】试题分析:

12.图示地区是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范围,1月是北半球冬季,里斯本是地中海气候,达喀尔是热带草原气候,沿途是热带沙漠气候.所以沿途经过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13.盖勒敏终年降水稀少,是沙漠气候,终年盛行下沉气流,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沿岸的加那利寒流的影响,所以A正确。

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4.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5.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答案】14.C15.C

14.根据材料,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泥沙沉积多,岸线向海洋推进。

海水侵蚀海岸,岸线向陆地收缩。

所以根据图中岸线的位置和弯曲状态,可以判断有大河注入的时代。

甲、乙、丁都不是岸线凸向海洋最大的位置,丙处是现代岸线凸向海洋最多的部分,所以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故选C。

15.读图可知,4-12世纪海岸线向海里延伸,说明堆积作用为主,但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应以侵蚀作用为主,故选C。

【考点定位】海岸线的进退与外力作用

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海区位于大洋西部B.该海区位于南半球

C.洋流A是寒流D.洋流B是暖流

17.若该海区位于太平洋,则

A.洋流A是澳大利亚暖流B.洋流B是阿拉斯加暖流

C.洋流A是日本暖流D.洋流B是拉布拉多寒流

【答案】16.A17.C

16.等温线由北向南数值递减,可知该海区位于北半球。

北半球暖流的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凸,由此可知,A为暖流,B为寒流。

图示海区有寒暖流交汇,应位于大洋西部。

故选A。

17.该海区位于太平洋,则A为日本暖流,B为千岛寒流,故选C。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8.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19.图中显示冬季b项很少,其原因是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答案】18.C19.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

18.图示a补给量最大,判断为雨水补给;

b冬季没有补给,判断为冰川融水补给,c补给终年稳定,判断为地下水补给。

19.b为冰川融水补给,冬季气温低,故冰川不能融化,故补给量很少。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和不透水地面周边等地,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

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

A.a减少B.b增加C.c增加D.d减少

21.建设植被浅沟对城市的影响有

A.增加城市水资源B.缓解城市内涝C.造成地面沉降D.增强热岛效应

【答案】20.C21.B

...............

21.地面沉降与过度开采地下水等有关,与人为制造的植被浅沟无关,故排除选项C;

植被比不透水地面热容量大,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故排除选项D;

由题干材料可知,植被浅沟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可以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而且可以把下渗的水资源收集起来加以利用,即可以增加水资源,故选项AB正确。

本题考查水循环、大气受热过程。

读“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2.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洱海的成因是

A.人工筑湖B.火山口积水

C.断层凹陷D.滑坡堵塞而成的堰塞湖

23.大理古城聚落所在地地形较为平坦,该地形应属于

A.山体崩塌形成B.洪积一冲积扇

C.现代冰川堆碛D.洱海侵蚀平原

【答案】22.C23.B

22.根据图例断层陡坡范围可知,洱海的成因是断层凹陷,C正确。

23.从图中看大理古城沿河分布,位于河流出山口,为洪积-冲积扇,B正确。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

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

左图中abcd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右图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4.图1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

25.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a图B.b图C.c图D.d图

【答案】24.C25.D

24.根据图中岩层形态可以直接判定出①中间岩层向上弯曲,②中间岩层向下弯曲,③处岩层上下错开,发生断裂,地质构造分别是背斜、向斜和断层,故C项正确。

25.由题意可知,记录的时间间隔相同,但是所走的距离不同,可以推断出从甲到乙的速度是很快——慢——快——很慢,进一步推出地形起伏情况,d图符合这种情况。

故选D。

阿塔卡马沙漠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区,2015年一场超乎以往的大雨,沙漠土地里休眠的各种花朵种子瞬间发芽、生长、开花,在这以往死寂的沙漠绽放。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和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6.阿塔卡马沙漠开花现象的发生,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整体性C.独特性D.区域性

27.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答案】26.B27.C

26.从材料可以看出,沙漠开花的现象是由气候的变化导致的,体现了地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是整体性的表现。

27.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多阴雨天气,因而气温日较差较小,A项错误;

科隆群岛远离大陆,并不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B项错误;

科隆群岛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寒流降温作用明显,适合耐寒的企鹅生产,C项正确;

由图中注记或图例可知,科隆群岛的山峰高1097米、1689米,山顶到山麓的气温相差10℃左右,气候垂直差异不显著,D项错误。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28.关于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从甲到丁纬度逐渐降低B.图示山地位于北半球

C.图示山地的南坡为背阳坡D.从甲到丁距海越来越远

29.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30.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B.海拔较高C.降水较多D.距海较远

【答案】28.B29.B30.A

28.水平方向上自然带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到苔原,可知由甲到丁纬度升高。

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海拔较北坡高,说明南坡为阳坡,所以是北半球。

同种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南坡为向阳坡。

从甲到丁为热量条件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没有体现距海远近而导致的自然带变化。

29.由上题可知水平方向上,从甲到丁纬度升高,自然带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变化到苔原,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

30.影响自然带多少的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高差)。

甲和丙的海拔以及相对高度相差不大,纬度差异明显,甲的纬度低,自然带更加复杂。

【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

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

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

但二者存在差异。

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

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

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

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

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下图为“太平洋附近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甲图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水温分布,乙图为太平洋在大洋东部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的情况(即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1)左上图空白主之中,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为_____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上题中的环流圈将会_____________(加强或者减弱)

(2)分析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

(1)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呈顺时针方向,即大洋东部为下沉气流,大洋西部为上升气流。

减弱

(2)大洋东部赤道附近海水增温(如乙图)。

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升高,洋面气压变低,下沉气流减弱,沿岸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

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降低,洋面气压升高,气流上升减弱,使沿岸降水减少,常出现干旱和森林火灾。

(1)读图可知,图中赤道附近海水,西部地区的水温高,东部水温低,水温高地区,蒸发旺盛,气流上升,东部水温低,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和高空同一水平面上形成气压差异,导致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

由于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表层水温差异变小,气压差异变小,环流变弱。

(2)厄尔尼诺发生时,大洋东部赤道附近海水增温,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升高,洋面气压变低,下沉气流减弱,沿岸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

32.读“河流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甲、乙、丙三处与下图地貌类型对应起来:

甲 

 

,乙 

,丙 

(填字母)

(2)在a处水文站测得某地理事件发生前后的径流量变化曲线如下图,则a上游发生的地理事件可能为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围湖造田②城市的发展③毁林开荒④植树造林⑤修建水库

(3)据图推断该山麓地区的气候类型________,分析这种气候类型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1)CAB

(2)①②③

(3)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水热组合差。

(1)河流在上游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地貌,流出山口后,随着河道开阔,流速降低,颗粒较大的泥沙物质首先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地形,在河口地区,在海水顶托作用下,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

读图可知,A为冲积扇,B为三角洲,C为峡谷,对应乙丙甲。

(2)读图可知,该事件发生后径流量变化增大,是由于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库,会导致径流量变化小,围湖造田、城市的发展、毁林开荒都会导致径流量变化增大,故选①②③。

(3)由该山地山麓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可以判断,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水分和热量条件配合不好,不利于农业生产。

33.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及珠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沿北纬40度的自然带名称:

A. 

,B 

,C 

⑵A、B、C自然带的逐渐更替主要是由于 

的变化引起的, 

属于 

分异规律。

B区域主要的农业发展方向为 

⑶珠峰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原因是 

,南坡的雪线较北坡 

(高或低),原因是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水文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畜牧业

(3)相对高对大或者高差大低南坡为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1)读图可知,从A-B-C随着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然带逐渐由森林过度为草原和荒漠。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从A-B-C随着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然带逐渐由森林过度为草原和荒漠。

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B区域天然植被为温带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

(3)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主要为水热条件,而水热条件变化与海拔变化有关。

珠穆朗玛峰南坡相对高度大,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相对高度小,所以南坡自然带谱复杂。

影响雪线分布的因素包括气温和降水,珠穆朗玛峰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南坡的雪线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