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467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9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1.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B.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酸性H2CO3

D.F2与Cl2分别与H2反应,判断氟与氯的非金属性强弱

2.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表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3.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它们不可能是()

A.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C.两种分子D.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4.氰

,硫氰

等称为拟卤素,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它们的阴离子与也卤素阴离子性质相似,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为:

,又知,拟卤素形成的无氧酸和含氧酸一般为弱酸,下列反应中,不合理的是()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B.已知4P(红磷,s)===P4(白磷,s)△H=+17kJ/mol,则白磷比红磷更稳定

C.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

D.稀溶液中:

H+(aq)+OH-(aq)===H2O(l)ΔH=-53.7kJ/mol,将含1molCH3COOH与含1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3.7kJ

6.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78g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均为2NA

B.4.48LNH3中含有0.6NA个N-H键

C.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

D.PCl5和NH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8.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离子中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A

B.A、B、C、D、E五种微粒中C最稳定

C.C→B+D的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ΔH=+116kJ·mol-1

9.可逆反应1X(g)+2Y(g)

2Z(g)、22M(g)

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

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1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

15

C.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

D.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

10.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X2(g)+Y2(g)

2Z(g),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的浓度可能为0.3mol/L

B.平衡时X2、Y2的转化率相等

C.平衡时,Y2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

1

D.若平衡后再改变外界条件,升高温度,则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变大

11.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下列反应:

2A(g)+B(g)

2C(g)△H<0,达到平衡后,在t1时刻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

下列对t1时刻改变条件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保持压强不变,升高反应温度

B.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

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C(g)

D.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1molC(g)

12.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2(g)+B2(g)

xC(g),符合图Ⅰ所示关系。

对图Ⅱ的说法正确的是(T为温度、P为压强、t为时间)()

A.P3<P4,y为A2转化率

B.P3<P4,y为A2浓度

C.P3>P4,y为混合气密度

D.P3>P4,y为C的体积分数

13.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

C(s)+2NO(g)

CO2(g)+N2(g),平衡时c(N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在T2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此时v正>v逆

C.若状态B、C、D的压强分别为PB、PC、PD,则PC=PD>PB

D.若该反应在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14.2.0molPCl3和1.0molCl2充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PCl3(g)+Cl2(g)⇌PCl5(g);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为0.4mol;如果此时移走1.0molPCl3和0.5molCl2,在相同的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小于0.1mol/LB.0.1mol/L

C.0.2mol/LD.大于0.1mol/L,小于0.2mol/L

15.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到两倍,使再达到平衡,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y

C.B的浓度增大D.C的体积分数下降

16.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t1=△t2时,SO2的转化率:

a~b段小于b~c段

C.反应物浓度:

a点小于b点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7.某化学小组将草酸(H2C2O4,二元弱酸)溶液与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混合。

研究发现,少量MnSO4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常温下,控制KMnO4溶液初始浓度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实验

编号

温度

初始pH

0.1mol·L-1草酸体积/mL

0.01mol·L-1KMnO4体积/mL

蒸馏水

体积/mL

数据

混合液褪色时间/s

常温

1

20

50

30

t1

常温

2

20

50

30

t2

常温

2

40

a

b

t3

表中a、b的值分别为a=___、b=___。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若t1<t2,则根据实验①和②得到的结论是___。

(4)请你设计实验④验证MnSO4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

反应混合液褪色时间小于实验①中的t1,则MnSO4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若褪色时间相同,则MnSO4对该反应无催化作用)

 

18.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利用:

a.利用煤在充足的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反应热;b.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再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

这两个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ΔH=E1①

b.

ΔH=E2②

ΔH=E3③

ΔH=E4④

(1)上述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中哪个反应的ΔH>0?

______(填序号)。

(2)等质量的煤分别通过以上两种不同的途径产生的可利用的总能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a比b多B.a比b少C.a与b在理论上相同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1、E2、E3、E4之间的关系为E1=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

ΔH1=-393.5kJ/mol

ΔH2=-566kJ/mol

ΔH3=+141kJ/mol

的ΔH=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氢气分子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H—H键的键长为__________,①~⑤中,体系能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氢气分子间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B.由①到④,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增加

C.由④到⑤,必须消耗外界的能量

D.氢气分子中含有一个极性共价键

(3)已知几种常见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Si—O

H—O

O=O

Si—Si

Si—C

键能/

460

467

498

176

X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较Si—Si键与Si—C键的键能大小可知(填“>”“<”或“=”):

X___

②H2被喻为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燃料,而更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

试计算:

每千克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约为_____________。

20.甲醇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又称“木醇”或“木精”。

甲醇是一碳化学基础的原料和优质的燃料,主要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能源等领域。

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如下:

反应①:

反应②:

反应③:

(1)若500℃时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K1、K2、K3,已知500℃时K1、K2的值分别为2.5、1.0,并测得该温度下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mol/L)分别为0.8、0.1、0.3、0.15,则此时

__________

(填“>”、“=”或“<”)

(2)在3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c(CO)随反应时间t变化如图中曲线Ⅰ所示。

若在t0时刻分别改变一个条件,曲线Ⅰ变为曲线Ⅱ和曲线III。

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Ⅱ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当通过改变压强使曲线Ⅰ变为曲线III时,曲线III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___________。

(3)在另一温度下按反应③合成甲醇的反应,如图关闭K,向A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4molH2,向B容器中充入1.2molCO2和4.8molH2,两容器分别发生上述反应。

已知起始时容器A和B的体积均为aL,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B的体积为0.9aL,维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打开K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到平衡,容器B的体积为__________L(不考虑温度的变化,P为可自由滑动活塞,不考虑活塞的摩擦力)。

21.已知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现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装置有两处重要组成部分未画出,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操作时分几次注入反应液,求得的反应热数值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______次。

(4)量取0.5mol∙L−1的盐酸和0.55mol∙L−1的NaOH溶液各50mL进行实验,测得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t1℃,混合反应后最高温度为t2℃,设溶液密度均为1g/mL,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请列式计算中和热:

__________

不用化简)。

22.A、B、C、D、E、F、G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元素的一种原子没有中子;B的一种同位素可用于考古断代;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元素;D元素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E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F的单质具有强氧化性;G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元素,它的单质能被磁铁所吸引;试回答以下问题:

(1)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

(2)化合物甲、乙由A、B、C、D中的三种或四种组成的常见物质,且甲、乙的水溶液均呈碱性。

则甲、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浓溶液加入G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常温下两者不发生反应

B.常温下无现象,G单质不溶解

C.受热能发生反应,开始放出氢气

D.受热能发生反应,开始放出是SO2

(4)用电子式写出A2C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钠反应比镁剧烈,所以可以据此判断金属性强弱,故A正确;

B.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这两个实验都说明Cu的活泼性最弱,不能说明Fe、Na的活泼性强弱,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酸性H2CO3<H2SO4,这两种酸都是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以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F2与Cl2分别与H2反应,根据其反应剧烈程度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D正确;

故选B。

2.C

【解析】

【分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T只有-2价,且原子半径小,所以T为O元素;R的最高正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所以R为S元素;L的原子半径最大,化合价为+2价,所以L为Mg;M的原子半径介于Mg和S之间且化合价为+3价,所以M为Al;而Q的原子半径在Mg和O之间且化合价为+2价,所以Q为Be。

【详解】

A.由于H2O中存在氢键,所以沸点:

H2>H2R,A不正确;

B.由于Mg的金属性比Al强,所以与HCl反应的速率:

L>Q,B不正确;

C.选项C中Al和Be的化合物具有两性,C正确;

D.Mg2+只有两个电子层,而S2-具有三个电子层,D不正确。

故选C。

3.A

【解析】

【分析】

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因中性微粒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则两种微粒可能均为分子、原子,也可能为分子、原子,但离子中质子数一定不等于电子数。

【详解】

对于中性微粒,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如果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它们不可能是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微粒中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明确中性微粒不显电性,离子带电,离子中的质子数一定不等于电子数是解答关键。

4.B

【解析】

【分析】

由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为

,可知氧化性顺序为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以及卤素单质的性质来解答。

【详解】

A.浓盐酸可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因还原性Cl-

,故A合理;

B.卤素单质能与水反应,

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则与水反应,发生

,拟卤素形成的无氧酸和含氧酸一般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B不合理;

C.

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可以发生类似氯气与碱的反应,与碱发生反应

,故C合理;

D.还原性:

,则

能氧化

,即

,故D合理;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把握离子的还原性及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比较规律为解答的关键,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

5.C

【解析】

【详解】

A、反应的ΔH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错误;

B、红磷转化成白磷吸热,说明红磷的总能量小于白磷的总能量,则红磷比白磷稳定,错误;

C、由热化学方程式知1molH2完全燃烧生成H2O(l)放出285.8kJ的热量,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正确;

D、CH3COOH为弱酸,CH3COOH电离吸热,含1molCH3COOH与含1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小于53.7kJ,错误;

答案选C。

6.C

【解析】

【详解】

A.78gNa2O2的物质的量是1mol,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分别为NA、2NA,A错误;

B.4.48LNH3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2mol,其中不一定含有0.6NA个N-H键,B错误;

C.S2Cl2是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Cl—S—S—Cl,C正确;

D.PCl5和NH3分子中P和H均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错误;

答案选C。

7.D

【解析】

分析:

A项,生成CH3COOH的总反应为CH4+CO2

CH3COOH,原子利用率为100%;B项,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C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C-C键;D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详解:

A项,根据图示CH4与CO2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CH3COOH,总反应为CH4+CO2

CH3COOH,只有CH3COOH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A项正确;B项,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B项正确;C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对比①和②,①→②形成C-C键,C项正确;D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项错误;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原子利用率、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示意图中的信息。

注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ΔH、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8.C

【解析】

【详解】

A.酸性越弱的酸,阴离子结合氢离子能力越强,次氯酸是最弱的酸,所以ClO-结合氢离子能力最强,即B结合氢离子能力最强,故A错误;

B.A、B、C、D、E中A能量最低,所以最稳定,故B错误;

C.C→B+D,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2ClO2-=ClO3-+ClO-,反应热=(64kJ/mol+60kJ/mol)-2×100kJ/mol=-76kJ/mol,则该反应为放热,所以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故C正确;

D.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B→A+D的反应方程式为3ClO-=ClO3-+2Cl-,反应热=(64kJ/mol+2×0kJ/mol)-3×60kJ/mol=-116kJ/mol,所以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H=-116kJ/mol,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CD,要注意焓变与键能的关系,△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9.B

【解析】

【分析】

A.从降温导致平衡(Ⅰ)向平衡(Ⅱ)移动时,X、Y、Z的总物质的量变化导致反应移动的方向来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B.根据等温时,反应②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并且左右两个容器中的压强关系可判断;

C.相同压强下,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计算①中气体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转化率;

D.由于温度变化反应②的平衡已经被破坏,M的体积分数不会相等的。

【详解】

A.降温由平衡(I)向平衡(II)移动,同时X、Y、Z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放热,A项错误。

B.达平衡(I)时的压强于开始时的体系的压强之比为:

2.8:

3=14:

15,B项正确;

C.达平衡(I)时,反应①的总物质的量由3.0mol减小为2.8mol,X(g)+2Y(g)⇌⇌2Z(g)该反应正反应气体总量减小,设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为△n(X),利用差量可得:

1:

1=△n(X):

(3.0-2.8),解之得:

△n(X)=0.2mol,则X的转化率为

×100%=20%,C项错误;

D.由平衡(I)到平衡(II),由于反应过程温度降低,化学反应②发生移动,M的量发生变化,M体积分数是不会相等的,D项错误;

故答案:

B。

10.A

【解析】

【详解】

A.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若X2完全反应,生成Z的浓度为0.4mol/L,实际上对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进行,Z的浓度小于0.4mol/L,A项正确;

B.按系数比加入各物质,各物质的转化率才相等,而X2、Y2的浓度比为1:

3,平衡时X2、Y2的转化率不相等,B项错误;

C.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平衡时,Y2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

2,C项错误;

D.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减小,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增大,D项错误;

答案选A。

1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曲线都在原直线上方,逆反应速率增大倍数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项错误;

B.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速率曲线在原直线下方,B项错误;

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C(g),相当于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速率曲线在原直线上方,C项错误;

D.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1molC(g),C(g)的瞬间,生成物的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容器的体积增大,导致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项正确;

答案选D。

12.D

【解析】

【分析】

由图Ⅰ,a、b曲线温度相等,则先达到平衡的b曲线对应的压强P2更大,曲线b的C物质的含量比压强小的P1大,所以反应后气体系数更小,即1+1>x,x只能等于1。

b、c曲线压强相等,则先达到平衡的b曲线对应的温度T1更高,曲线b的C物质含量比温度低的T2的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

A.对于图Ⅱ,等温时p3的y值更大。

如果P3<P4,压强由P3变化到P4,压强增大时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A2的转化率增大,因此,当y表示A2的转化率时,温度相同时压强为P4的曲线应当位于压强为P3的曲线上方,所以A错误;

B.温度升高时,上述放热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