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9280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弥儿读书笔记.docx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书笔记

背景:

《爱弥儿》——卢梭(1712——1778)

     写于1757年

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专权、等级制度、阶级压迫到处充斥。

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卢梭顺应时代的要求,以《爱弥儿》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核心观点:

自然教育、儿童中心论、自由、平等、博爱

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前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

第二卷,他认为2—12岁的儿童缺乏思维能力,主张进行感官教育;

第三卷,主张对12—15岁儿童进行智育教育;

第四卷,认为15—20岁青年开始进入社会,论述德育教育;

第五卷,论述对子女的教育及男女爱情教育。

局限性:

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分期教育及把体育、智育、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摘录及心得笔记:

“我们的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

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

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当大人来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

”(原序,P2)

心得:

我们自认为是地看待儿童,认为儿童理所当然地应该是这个样子,其实我们都错了,对儿童的研究才是我们应该加以重视的。

“我们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

如果一个人生来就高大又强壮,他的身材和气力,在他没有学会如何使用它们以前,对他是没有用处的。

……”(第一卷,P6)

心得:

点出了教育的必要性,教育能让一个人学会使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本领,从一个废人逐渐变为一个有用的的、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价值的人。

要不然,摒弃教育,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毫无意义,直至死去,没有丝毫曾经生存的痕迹。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发展是人的教育。

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P7)

心得:

卢梭提出的观点,总的概括了教育的形式与方式。

指出每一个人都要受的三重教育。

“要有所成就,要成为独立、自恃、始终如一的人,就必须言行一致,就必须坚持他应该采取的主张,毅然决然地坚持这个主张,并且一贯地实行这个主张。

”(P11)

心得:

对要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的要求。

体现了要提升自身素质,自律、自省,要有恒心。

这种要求拿到今天来也同样适用。

“我们要真正研究的是人的地位。

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与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P13)

心得:

教育使人拥有素养,有了心理变化、内心想法。

而教育是在我们生活过程中悄然进行的。

“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

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尔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所以,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p15)

心得:

妙极了!

正适于那句俗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给别人金子,不如教他点石成金的方法。

如何生活,是教育的重点任务,教育使人认识到,活着只是一种状态,要想活得有意义,就要自己用心去感悟。

若一个人无聊地活着,即使活了一千岁,一万岁,想必那人也不会觉得有意义想要再活几年。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人一出生,上天就已经注定每个人平均拥有大概几年的寿命,为什么有人一鸣惊人,逝世后仍被后人念念不忘?

为什么有人消极低迷,最后悄无声息地去了,都感觉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就好似他没有来过这世界?

人生要活得怎样,丰富还是无趣,就要看自己选择怎样的生活了。

“凡是用襁褓包裹着孩子的地方,到处可以看到……以及各种各样畸形的人。

由于害怕自由活动会使身体成为畸形,结果却逼着他长成畸形。

为了防止孩子们成为残废,人们就甘愿使他们的关节僵硬。

”(p16)

心得:

人们这些过度的行为一开始是想要保护婴儿,但事实证明人们这么做非但没有对婴儿成长有任何促进作用,反而还导致孩子长成畸形,起了反作用。

面对这种情况,卢梭指出:

应顺其自然,任孩子自由发展,除去一切束缚,孩子需要的是片自由的天空。

“一个孩子可以忍受一个大人不能忍受的变化,因为最初的性情是柔和易导的,不用花太大的力气就可以养成我们给他确定的类型。

”(p24)

心得:

所以说新生儿、幼儿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最关键的,而我们现今的教育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将重点放在成人教育上了。

其实,人的性格、气质的培养形成都在儿童期,我们应将重点放在儿童的教育上,使幼儿形成了健全人格,长大后自然也会成为一个我们期望的人。

“由明理有识而心眼偏窄的父亲培养,也许比世界上最能干的教师培养还好些,因为,用热心去弥补才能,是胜过用才能去弥补热心的。

”(p26)

心得:

一语中地,仔细想想,请那些能干的教师真的能代替父母的说教吗?

一个没有爱的孩子即使学了很多出众的才华那又能怎样呢?

他么能快乐吗?

我倒觉得还不如一个虽然什么知识都没有但心中有爱的人强得多。

热心与才能,两者放在天平的两端,必是向着“热心”那端倾斜。

“一个好老师应该具有哪些品质?

……我们要求的头一个品质是:

他绝不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

”(p27)

“教师必须受过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学生……必须受了一层又一层教育,一直受到谁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为止。

把孩子教给一个连他本身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人的培养,又怎样能培养得好呢?

”(p28)

心得:

这大概就是卢梭的教育观、教师观了吧。

他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将这个职业看作也个很神圣的职业。

“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

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

……此外,我宁愿把有这种知识的老师称为导师而不称为教师,因为问题不在于他要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

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的准绳,他的责任是促使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

”(p31)

心得:

这种观点我很赞同。

不要让孩子被动地去学习,而要让他们主动地区寻找知识。

被动地接受总有一天会疲累,而主动地寻找将永远是一个新奇快乐的过程,将孩子的“要我学”的意识转换为“我要学”的意识,孩子们自己发现,自己学到的才真正是他们自己的知识。

p34——p37论述医学无用论。

卢梭认为,医生是不学无术的,说医学是“群闲着无事的人的娱乐”认为生病让人恐惧,医学让人只担心自己的身体,贪生怕死。

他的说法前后矛盾,因为后面他又说了“爱弥儿生命确有危险外,我是决不替他请医生的。

”“其实这些人的病是不至于把他害死的。

只要过一些时间就可以好起来的。

”认为医学无用为什么还在爱弥儿生命有危险的时候去请医生?

为什么他那么确信生病自然就会好起来?

因为我们知道,有些病是必须要得到及时治疗才能好起来,不可能自己好起来的。

所以卢梭对于医学的观点我并不赞同,也不清楚为什么他对医学抱有这么大偏见。

后补:

今天去问了吴明海老师,自己受到了一些启发,在卢梭对待医学的态度上,卢梭崇尚自然主义,主张孩子从一出生就应在自然环境下生长,摒弃一切外来的束缚。

古时候的孩子尤其是贵族的孩子大都娇生惯养,身体有一点病都要抱去医院打针、吃药,身体完全没有了自然恢复能力。

这种行为导致的后果是孩子的身体逐渐虚弱,自身免疫能力逐渐下降。

卢梭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提出“医学无用论”,他的观点对按不能完全为人接受,但毕竟也有它积极进步的意义。

《爱弥儿》者部著作,作者卢梭完全把个人感情都放进去了,写作使用的语言也是相当的犀利、激烈、刻薄。

在阅读的同时,难免自己的情绪会被文中语言带动起来,以后阅读时应多保持冷静,领会作者重点思想。

“当小孩一声不响地使劲伸手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同他想拿的东西之间的距离,所以他以为他是能够得着那个东西的。

他的想法当然错了,但是,当他一边又在闹又在哭,一边又在伸手的时候,那就不是他弄错了,而是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那里去,或者命令你把它交给他。

……在这种情况下,你一步一步慢慢地把他抱到他所想要的东西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不只是假装没有听见,而且他愈是哭,你就愈不理他。

必须趁早使他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即:

不命令人,因为他不是谁的主人;也不命令东西,因为东西是不同他的命令的,最好还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东西那里,而不要把东西拿过来;这样做,他就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这种提示方法是适合于他的年龄的,而是还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可以启发他明白这一点。

”(p55——p56)

心得:

吴明海老师上《外国教育史》时谈到卢梭的教育思想时也谈到这一点,原来是出自这里。

想来挺有道理的,不要哪孩子想要的东西给他们,而要把他抱过去,让他自己去拿。

结果虽然一样,但意义却不同:

一个是哭闹就可以达到自己想让别人做的事的目的,一个是哭闹无用,最后还得自己主动去做。

这样孩子长大后就不会养成依赖的坏习惯,在面对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是也不会想让别人为自己做事,而是想自己应该怎样努力去得到。

虽是细节,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却是重大的。

有时候,我们就应该对重视这样的细节。

“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别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

”(p59)

心得:

卢梭对待儿童的活动、破坏能力的问题上提出了三个准则,这段话是对三种准则概括的思想。

卢梭反对认为儿童的摔物品、破坏东西的表现是因为孩子自身的骄傲与邪恶造成的观点,并举了幼小的孩子与年迈的老人都同样是拥有很小的气力,但动机思想均不同的离例子来加以说明。

卢梭认为,问题不在儿童自身上,而是出在大人们对待儿童教育的问题上。

大人们应该给儿童以足够的充分的自由空间,应多让儿童在应该享有的空间里自由活动,多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长大后才能做个独立的人。

这一观点很有意义,在今天亦是如此。

现今中国家庭大都娇惯着孩子,那些小公主小皇帝们衣来伸手饭开张口,家长完全变车工内了他们的奴隶,其实大人们应该完全放开手来,让孩子们多动,多锻炼,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走向社会也是要接受磨练的。

何不让他们从小适应这样的考验,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自理能力,以便让他们以后在走入社会时也能够得心应手、把握时局?

“一个孩子,在最初差不多是同时全面发展的。

他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时候学说话、学吃东西和学走路的。

这正是他生命的第一个时期。

在此之前,他同他在母亲怀中的样子没有什么差别:

他没有任何心情,没有任何思想,几乎连感觉也是没有的;他甚至觉察不到他的存在:

他活着,但意识不到他自己的生命。

心得:

这段话是在第一卷最末尾的一段话,作为第一章的总结,我觉得很有记录下来的必要,也值得认真去思考。

刚出生到发育一段时间的婴儿真的是他啊本身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的,而这时的教育也更为关键。

怎样对待他们,怎样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自由的生活环境,怎样去和他们交流,怎样教他们说话、吃饭、走路……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都不简单,卢梭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每项工作都是门学问,都是门艺术,我将努力求索,以期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其次,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我们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情。

”(p70)

心得:

孩子们还不懂得自己所受的伤严不严重,他们无法判断伤痛的程度,但他们可以从大人的表情与行为中感受到事物严重性。

小孩子受了点小伤,大人就慌忙跑过来问这问那,无形中就给孩子一种压力,原本并没有觉得多痛的孩子看到大人强烈的反映也会表现出痛苦的表情,将痛苦升级,其结果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人的幸福只能消极地看待。

衡量的标准是:

痛苦少的人就应当算是幸福的人了。

”(p74)

心得:

这句话可以算得上人生哲理了。

我摘录这句完全与教育无关。

我是从人生观、世界观的角度来看它的。

人生在世,何为幸福?

记得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能感觉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与不满足?

这个问题与幸福相似,都是对一个未知答案进行的猜测。

可能永远都无法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

幸福与满足感应该是相对而言的。

非常赞同卢梭的观点。

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就是拥有。

最痛苦的人稍微获得一些快乐也觉得非常的幸福,最幸福的人稍微遭遇一点挫折也觉得是痛苦。

所谓的幸福,也就是那些痛苦少一点的人才能感受得到的吧?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p91)

心得:

卢梭反对过早地对儿童继续拧并不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理性教育。

认为儿童就应该是儿童的样子。

顺应自然,不应该过早地对他们进行一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的说教。

联想到今天,在中国,幼儿园的孩子们现在都一个个背着大大的书包去上学。

虽然前几年国家教育部针对“书越读越重”这种现象提出“减负”的口号,但收效甚微,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中国的高考制度犹如一座大山立在那儿,老师、家长将所有的希望压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负担日益沉重。

周末去上补习班,去上艺术班,……孩子现在活得比大人还累。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禁反思:

过早四让儿童学到过多的知识是好还是不好?

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还是没有利?

,面对现今层出不穷的“小神童”“小天才”,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

他们个个才能非凡,却舍弃了快乐的童年生活,但愿他们今后不会像早熟的果实那样。

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但愿他们不会重蹈仲永的覆辙,成年后毫无用处,碌碌无为。

“他打坏他所用的家具,你别忙着给他另外的家具,让他感觉到没有家具的不方便。

他打破他房间的窗子,你就让他昼夜受冷风吹,别怕他受风寒,因为宁可让他着凉,不可让他发疯。

绝不要埋怨他给你造成的种种麻烦,不过,你要让他头一个感觉到这些麻烦。

”(p107)

心得:

小孩子天性是好动的。

尤其是男孩子,见到什么就想破坏什么。

一般家庭都是孩子破坏了一样东西,马上又给他买新的,导致的结果是小孩子越来越放肆,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没有错。

又或者大人采取另一种态度,对小孩子进行惩罚,告诉他以后不要这样做。

但这样难免会让孩子们委屈,他们还不懂得这么多,无法预料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担心的是大人们越制止这种行为越会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以后这样的破坏行为还会再次上演。

卢梭的方法有一定的道理,让孩子么尝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自己难受了下次就不会有这样的行为了。

但我有一点疑问:

若孩子破坏的东西是无关紧要的,无多大用处、可有可无的东西呢?

这样少了这样东西也丝毫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那孩子就尝不到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就无法改正孩子错误的行为了。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p109)

“一个受了不良教育的孩子,远不如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孩子聪明。

”(p119) 

心得:

还是提倡教育要顺其自然,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要是一个人为了把一生的时间都拿来利用,就不去睡觉,你对这个人怎样看法?

你会说,‘这个人是疯子,他不但没有享受他的时间,反而损失了他的时间,因为抛弃睡眠的结果,是奔向死亡。

’所以你要了解到这里的情况恰好相同,要了解到儿童时期就是理性的睡眠。

心得:

“儿童时期就是理性的睡眠”,卢梭反对对儿童进行呆板、冗杂的教育,主张自然教育,任由儿童游戏、睡觉,将对儿童的教育融入到各种活动中去。

卢梭的想法是好的,这样至少能让儿童过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

但我在想,现今的中国,这样的方式到底适用不适用。

如今,每位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比别人强,赢在起跑线上,不惜花大价钱让孩子周末去上补习班。

原本快乐的童年就这样被种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来气。

而今我们在电视节目中也经常看到好多天才、儿童,三岁小孩能背好多唐诗,四岁小孩能记得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我看时边看边担忧:

不知道这些孩子学的时候快不快乐?

让孩子过早地学习好多原本他们这个年龄不应该学习的东西是利还是弊?

真的好想问问卢梭,听听他的看法。

                                                                                         

“……因此他们只能学会一种语言,有人说他们的确学会了几种语言,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我曾经看见过几个据说是能讲五、六种语言的儿童。

我听见他们讲了德语,接着又用拉丁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的辞来讲;他们确实能用五六种词汇,但他们始终讲的是德语。

总之,不管你愿意教孩子多少同义语,然而你变换的是辞而不是语言,所以他们还是只能学会其中的一种语言。

心得:

我并不能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卢梭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学会那么多种语言,人只能学会一种。

但现在也确实有人会好几种语言,并且也说得很好。

卢梭,你指的是语言的思维就一种吗?

可是我就见过有人用好几种不同的语言来思维的。

那这样你又怎么解释呢?

还是很想当年见到卢梭,听听他的观点。

“现实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动力,才是使人走得又稳又远的唯一动力。

”(p136)

心得:

这句话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相同之处。

必须让孩子们有想学习的动机。

现实的利益让他们自己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用外人监督,自己就去主动学习了。

只要有了兴趣即现实利益,也不用担心孩子学得怎样了。

“一个教师考虑他自己利益的时候比考虑他学生的利益的时候多;他所注意的,是怎样证明他没有浪费时间,证明别人给他的薪水他是受之无愧的;他把一套易于表现的本领教给他的学生,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夸耀于人;他不管他教学生的东西是不是有用的,只要能显示于人就好了。

”(p209)

心得:

前几天在教育学院本科生教学实习汇报大会上,吴丹咏师姐说了一句让我记忆犹深的话:

教师讲课的意义并不是要展示他有多少知识,而是要看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

今天看到《爱弥儿》里这段话,感受更是多了。

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若老师把能在课堂上讲课当作是一种炫耀的手段或是显示自己知识渊博的目的的话,很显然,这个老师是不称职的,这种行为也是很可笑的。

“……一个人的无知并没有什么坏处,而惟有谬误才是极其有害的;要记住;人之所以走如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

”(p215)

心得: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为知。

一个人要怀着谦虚的态度去待人接物,要有一个谦逊的心能向周围的人们学习,这样就算是一个傻子,也会博得别人的称赞与尊敬。

“你要始终记住,我所施行的教育,其精神并不是要教孩子以很多的东西,而是要让他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和和谐的观点。

即使他一无所知,那也没有关系,只要他未受到欺骗就行了:

我之所以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满谬误。

”(p222)

心得:

并不一定要教给孩子很多的东西,但一定要保证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大概、清晰、正确的脉络。

这样便于孩子以后的学习,预防孩子以后错误思想的产生。

“在人类社会中,人所适应的最大工具就是人。

最聪明的人也就是最善于利用这个工具的人,”“难道说,懂得人们的愚昧,就是要把人们的愚昧当作自己的立志吗?

要成为一个明智的人,就需要辨别哪些人是不明智的。

”(p248)

“当老师喜欢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难免不错误地认为孩子也同样喜欢做那种事情,所以在你津津有味四工作时,必须注意看孩子是不是感到厌烦而不敢向你表示出来。

孩子应该把全神贯注到他所做的事情上,而你则应该把全神贯注到他身上。

不断地细心观察他,但有不让他发现你在暗中观察他。

”(p252)

心得:

教师应该有颗敏感的心,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

同时也要避免将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学生。

自己喜欢的不一定学生也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也要时刻观察学生神态,洞察学生心理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个人在那里吃本不是他本人挣来的东西,就等与是在盗窃;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一事不做而靠政府的年金生活的话,就同抢劫行人的强盗没有分别。

……所以,劳动是社会的人不可或免的责任。

”“任何一个公民,无论他是贫是富,是强或是弱,只要他不干活,就是一个流氓。

”(p262)

“一个人喜欢一项工作和适合于做那项工作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

”(p268)

心得:

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

比如自己现在很喜欢新闻学、广告学、社会学的东西,是不是就代表我就一定适合那了职业了呢?

一个人的爱好与能力之间还是存在差距的,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一点,不要被自己的热情所蒙蔽。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p280)

心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给人金子,不如教其点金之术

“正如蒙台涅所说的,他虽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只要他能够明白他所做的一切有什么用处,能够明白他为什么相信他所知道的种种事物,我就觉得满意了。

……我的目的不是教给他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教他怎样在需要的时候获得知识,是教他准确地估计知识的价值,是教他爱真理胜于一切。

”(p283)

心得:

卢梭在《爱弥儿》里一再推崇的自然教育的方法是开明的,一改传统死板的教学方法,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儿童身心发展上来,主张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来进行不同教育。

充分开发了儿童自身的潜质,减轻了儿童学习的压力。

“一到人觉得他需要一个伴侣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心就不再是孤独的心了。

”(p291)

“……爱则应当是相互的。

为了要受到大家的爱,就必须使自己成为可爱的人,为了要得到大家的偏爱,就必须使自己比别人更可爱。

至少在他所爱的大家的眼中看来比任何人更为可爱。

”(p292)

心得:

这些话讲了成年人拥有了感受爱的能力,也应该懂得如何获得对方的爱。

开始在意起自己在对方的心中的形象。

“……首先,我们不给他们以机会,他们就不会产生好奇心。

其次,当你遇到一些并不是非解答不可的问题时,你不可随便欺骗提问题的人,你宁可不许他问,而不可向他说一番谎话。

”(p295)

“文雅的人同孩子讲起话来咬文嚼字,反而使孩子们以为其中有些事情是他们不应该知道的。

”(p297)

“按年龄进行培养的孩子是孤独的……”(p299)

心得:

这些语言主要是针对大人如何向孩子解释“性”知识而谈的。

现在的人们面对孩子都谈“性”色变,仿佛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东西,说了对孩子无益,因此大都避而不谈。

岂知,正是大人这样躲闪的态度加深了孩子的好奇心,你不告诉孩子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他们就会暗地里去寻找。

至于途径、方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我敢保证,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的结果远比大人直接告诉他的危害来得大得多。

现在许多学校也都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开设了性知识课。

可以说这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

但是在封建思想仍为浓重的中国,仍不像西方那样对待“性”有着开明的态度,现今青少年犯罪率明显上升,涉及性犯罪的比例很大,这一现象令我们担忧。

试想,若是我们对待性都持自然开朗的态度,孩子们也能够从大人们那里得到满意的答复,那么,“性”也将不会成为家长老师心头的一块心病,也不会成为教育中隐晦的话题。

孩子们都将在一个健康、透明的环境下,愉快成长。

 

“一切欲念都渊源于人的感性,而想象离则决定它们发展的倾向。

”(p300)

心得:

这话说得挺有哲理的。

人的欲望由心而生,至于是否付诸实践,则要看人们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一个心怀抱负的人很早就制订了一个大计划,也正是因为他想到了自己以后的样子,有了欲念,有了想象,连接两者的纽带就是努力与实践。

 

“人们所以合群,是由于他们的身体柔弱;我们之所以心爱人类,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苦难,……对人的依赖,就是力量不足的表征,如果每一个人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就根本不想同别人联合了。

所以我们从我们的弱点本身中发反而产生了微笑的幸福。

一个孤独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没有任何需要的人是不可能对什么东西表示喜爱的……”

“我们之所以爱我们的同类,与其说是由于我们感到了他们的快乐,不如说是由于我们感到了他们的痛苦。

”(p303)

心得:

这些大概可看作卢梭对幸福的定义吧。

他的解释我很喜欢,因为他竟能把孤独解释得那样温暖,那么美好。

“一个孤独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我想我会记得的。

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