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032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docx

结题报告书匿名版

 

xx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结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初中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实验研究

项目编号JKGHB--1271

项目来源xx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要内容:

1研究报告

2研究方案

3调查问卷及数据分析

4实验记录

5相关附件或论文

6其他

承研单位xx县xx乡xx中学

主持人xxx

参与者xxxxxxxxx

 

初中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实验研究

研究报告

·xx县xx乡xx初中:

xxx

[内容摘要]该课题对农村初中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我校选取有代表性的两个班级作为被试,按照语文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实验研究。

将学生从旧有的呆板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接触实际,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开阔眼界中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养成勤思善写的好习惯。

让学生在写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同时激励学生放手作文,张扬个性,有效开发习作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我们采取等组实验的方式,在实验班级逐步加入实验因子,用对比实验法、追踪观察法、个案分析法具体实施。

经过一年实验,实验班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比对照班均有显著提高。

这表明,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比较适合农村落后地区的初中,该研究成果也为我校作文教学的改新做了尝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作文;“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教法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实施将近十年,新课标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展的如火如荼,远的“洋思模式”、“杜郎口经验”,近的我市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法,无不展现着新课改的成果和魅力,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学习外地先进课改经验,并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力图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课改新途径。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占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一直是制约我校语文教学成绩的瓶颈。

为此,我校决定下一年度,在本校八年级进行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实验,力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全新方法,走出一条作文教学新路子,摸索出一些与课改接轨的作文教学新方法。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采取等组实验的方式选取被试,具体实验中采用自然实验法、对比试验方法、追踪实验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时间

2015年2月—2015年12月

实验对象

该实验的周期为一年(2015年2月—2015年12月),学校科研领导小组认为,本年度春期的七年级到秋期要升入八年级,八年级到秋期要升入九年级,九年级到春期就要毕业离校了。

因此二月中旬开始的实验,必须放在春期的八年级进行。

实验前对八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作文素质以三个维度进行综合测试。

①听各班任课老师介绍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

②查阅前三个学期各次语文期终考试中的作文成绩。

③现时出题对八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一次作文考试。

综合测试后,列表量化出各班学生的作文基本素质情况。

(量化表见以下研究过程部分),在统计比较后,确定将班级人数不相上下,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学生的其他情况差别不大,任课老师的水平、能力、经验和工作态度相差无几的八一班和八三班作为被试。

八一班为实验班,八三班为对照班。

为了规避无关变量的影响,对照班暗设,需要说明的是:

八一班秋期开学后升入九一班,八三班升入九三班。

研究经过与方法

2015年2月中旬开题后,课题组利用自然实验法进行整体实验,利用个案分析法进行个案追踪,采用前测、中测及后测的方式掌握变量输入情况,并对各种变量进行操纵,测量和控制,并及时测评和总结,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真实度。

首先,课题组经过充分准备,将被试八一班(试验班)和八三班(对照班)学生在校三个学期期终考试的作文成绩汇总统计。

两个班级三个学生的成绩如下表:

表12013年秋期期终考试学生作文成绩对比表单位:

班级

总人数

平均分

优秀人数

及格人数

不及格人数

七一班

现八一班

76

男36

女40

74.5

34

50

26

七三班

现八三班

78

男39

女39

75.6

36

53

25

注:

作文分满分按100分计算以下三表相同

表2.2014年春期期终考试学生作文成绩对比表单位:

班级

总人数

平均分

优秀人数

及格人数

不及格人数

七一班

现八一班

76

(男36女40)

73.4

32

53

23

七三班

现八三班

77

(男39女38)

72.1

30

56

21

表3.2014年秋期期终考试学生作文成绩对比表单位:

班级

总人数

平均分

优秀人数

及格人数

不及格人数

八一班

原七一班

76

(男36

女40)

74.2

33

57

19

八三班

原七三班

77

(男39

女38)

72.6

31

60

17

 

表4.2015年2月现命题作文考试学生成绩对比表单位:

班级

总人数

平均分

优秀人数

及格人数

不及格人数

八一班

原七一班

75

(男36女39)

73.6

31

58

17

八三班

原七三班

77

(男39女38)

72.8

29

59

18

从以上四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实验前3个学期学生的作文成绩,还是实验开始时现实对学生的作文考试(前测),实验班八一班和对照班八三班学生的作文成绩都相差不大。

通过走访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找学生座谈及查阅学生学业档案,我们认为,两个班级学生的语文素质,作文基础及水平、男女生比例、智力因素等情况基本相当,任课教师的水平及能力也相差无几。

这就为我们的实验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为了摸清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成绩不佳的症结所在,我们还对被试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后综合情况如下:

 

表5你对作文是否感兴趣?

原因何在?

(问卷统计表)单位:

班级

被试人数(上交问卷者

感兴趣的原因

不感兴趣的原因

有东西可写,有遣词造句能力

能提高写作水平

对今后发展有好处

没啥可写,表达不出

浪费时间,进步慢

题目太死,找不到感觉

八一班

试验班

71

5

4

6

32

7

17

八三班

对照班

72

2

4

5

40

6

15

从上表可见,对写作感兴趣的学生占不到20%,而不感兴趣的却高达80%以上。

即使是感兴趣者,也有三分之二的人是为前途和理想考虑,而被迫“自觉”感兴趣的。

也就是说,真正对写作文有兴趣(善思会写者)的只有百分之六七。

从上表还可以看出,这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不喜欢写作文者,主要原因是没啥可写,表达不出。

当然,老师方法陈旧,命题死板,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口味的因素也占相当高的比例。

以上这些情况表明,学生没啥可写,是因为生活面太窄,又不善于观察;表达不出,是因为涉猎面太窄,语言功底薄弱。

再加上教师通常的作文教法枯燥呆板,形式单一,命题又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体裁往往要求统一。

毫无疑问,这就无形中禁锢了学生作文思维的放飞,这就导致了学生作文之时咬笔杆,越烦越恼越厌写的局面。

显然,要走出这种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教师也必须探讨能引起学生写作文兴趣的作文教学方法。

鉴于这些分析,我们的课题组更加认识到改革教法和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参与实践,自由习作的必要性。

更加坚定了我们课题组的信心。

开题后,我们就按照课题方案具体实施。

我们把前三个学期两个班学生的作文成绩和现实考试的作文成绩进行梳理综合、分析归类,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开始前学生作文的综合素质。

(见表6)

表6.实验前学生作文水平一览表单位:

班级

人数

层次

优等

中等

差等

(1)班(实验班)

76

32

53

23

八(3)班(对照班)

77

30

56

21

我们对两个班级的学生作文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群体实验观察,同时每班选出三名学生(优、中、差),每等次2人,进行跟踪观察实验。

(见下表)

 

7.各班个案追踪名单表单位:

班级

作文水平

优等

中等

差等

(1)班(实验班)

张倩

郭菲菲

王静

杨文奇

张松林

赵山强

八(3)班(对照班)

李如梦

古建丽

孟飒

李飞扬

张汶明

陈佳乐

此后,我们操作实验对象,加入实验因子,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开学第一周,我们在实验班开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讲座。

主要讲了情景体验式作文的形式,优点和意义。

鼓励同学们勇于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还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阅读,主动扩大视野。

并布置了第一次作文:

写一篇关于“春”的作文。

要求同学们课外活动和周末走近原野,细心观察春景春色,记好观察笔记和随想。

第二周整理笔记,自拟题目,体裁不限,写成小作文。

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写。

周四作文课上整理、修改成文。

这次作文,同学们写的出奇的好。

有写初春原野蓬勃景象的,有写春早人勤的,有抒发春之豪情的。

那些生动的描绘,丰富的想象,撩人的抒情,真让人激动不已。

张倩同学的《春晨》,写的绘声绘色,清新可人。

后来发表在《语文周刊》报上。

这次作文,同学们在班上交流评选,一下子涌出了42篇优秀文章。

相比之下,对照班八三班的作文起色不大。

八三班的这次同题作文,教师还是按老模式——先出示题目,再读一两篇范文,结合题目进行一些讲解,并提出习作要求,用一节课的时间写出一篇作文。

这个班学生的作文拘谨、呆板,学生放不开手脚,写法大致相同,简单、乏味,内容空洞,描写不着边际,讨论抒情牵强附会。

第一次作文之后,我们看到了情景体验式作文的曙光,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热情。

这学期,我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

为了配合语文课本“新闻”单元的教学,我们把我校校友、《南阳日报》特约记者杜福建请到了学校作“新闻写作”专题报告。

杜记者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同学们茅塞顿开,悟出了新闻写作的要领。

我们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自找新闻线索,写一篇新闻。

这次练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学期我们还组织实验班的学生参观了我镇特种动物养殖场,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观看成千上万的特种蝎子,一边听场长讲养蝎技术和经济效益,一边观察,还记下详实的笔记。

接着还参观了长毛兔分场和獭兔分场。

每位同学在此次活动中都认真地记录了参观笔记,写下了心得体会。

参观完毕,在同学们兴味盎然时,我们适时点拔,让学生写一篇有关这次活动的作文,同学们的作文写得五光十色,有写参观记的,有写怎样养蝎的,有写养兔铺就幸福路的,有写拓宽思路奔小康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几乎每一篇作文都有一定的可读性。

六月初的麦收季节,我们给实验班的同学们布置了一篇写麦收的作文。

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细心观察、好好体味。

这次作文也写得很成功,吴超同学的《又是麦子丰收时》被发表在《作文指导报》上。

我们还组织实验班学生同当地油田七中的学生进行作文联谊活动。

两校同学谈天说地、相互交流习作经验。

我校学生大大开阔了眼界,又增进了两校的友谊。

这一学期,我们在“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和知识面”原则的指导下,实验班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走出去、请进来”活动。

校内的活动课七次。

写小作文十篇、大作文八篇。

每次作文时,我们都要求学生“有物才写,有事才论,有感才发、有情才抒”,反对“假、大、空”,倡导“真、新、实”。

还激励学生放飞想象,张扬个性,放胆写作。

同时,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练笔过程中给学生以适时的具体指导,使得实验班学生习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期终、期末考试作文的成绩进步显著。

(考试成绩(中测)见下面的“结果与分析”部分)

今年秋期,实验被试升入九年级,原八一班现为九一班(实验班),原八三班现为九三班(对照班),课题组在上一学期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走出封闭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接触实际,体验生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一学期我们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走出去”,三次同油田经警队联谊,调查古城乡农村污染问题,参观豫西南最大的皮毛集散地---井楼中原皮毛城,“请进来”两次,请唐河一初中名师到校做作文专题报告,请<<作文指导报>>主编周禄恒到校做专题讲座。

部分学生暑假期间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考察了桐柏山旅游景区。

本学期的每一次活动,都比上学期有更加丰富的收获。

同学们养成了边看边问边想记的好习惯。

参观中原皮毛城,他们领略了皮毛集散地的繁荣景象,了解了乡镇企业可观的经济效益,加深了同学们对改革开放战略和实现小康社会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回校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作时,再也不是“千景不变”、“千人一面”、“千事三段”的呆板文了。

有展示皮毛城喧嚣繁华景象的、有赞扬乡镇企业的发展为百姓造福的,还有更深层次思考---建议乡政府加快建立“公司十农户”模式集约经营滚动发展的。

几乎调动了每一个同学的写作热情。

同油田经警队联谊,同学们领略了武警战士高超的技艺,保卫国家财产而不怕苦累的大无畏精神。

调查古城乡农村的污染情况(同学们利用双休日主动调查),同学们的感受颇深,有的表示出极大的震惊。

很多同学都以十分沉痛的心情,写下了内容翔实的调查报告,它们真实地描绘了许多废旧塑料加工厂的污水乱排放,导致大沟小河鱼虾殆尽;人畜饮水困难;油田井喷或偷油贼黑夜放油不关阀门,原油乱淌使得十数亩庄稼毁于一旦的;还有一些矿厂吃掉大量土地而废渣堆积如山的;众多私企(如骨胶厂、玻璃纤维厂、制碱厂)废水漫地、废气冲天的。

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扑捉到的现象和触动的灵感,从侧面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环境的关心,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很多习作都是很有见解的。

如杨菲菲同学的<<发展乡镇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和刘远航同学的<<乡级政府要加强环保意识>>都在唐河县中小学生小作家杯作文竞赛中获奖。

去桐柏山参观的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壮美,而且迸发了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也写出了多篇清新感人的好文章。

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养成了细心观察,留心发现,用心思考、悉心感受、适时记录的好习惯,这为今后的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学期,我们在走出校门见世面的同时,更加重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以便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进生活,使学生有了写作的素材,但没有语感,没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是写不出像样文章的。

怎样才能确切的记事状物表达情意,需要有语感。

语感只能从大量阅读中悟出来。

因此,我们引导实验班的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多读书,读好书。

不仅读名著、文史精粹,科普小品都要涉猎些。

还组织同学们在班级办起图书角,同学们将情文并茂的好文章读多了,慢慢就悟出了语感,这样就获取了起码的文字语言功底,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表达能力。

“走出去”,有了写作素材;多读书有了表达基础。

那么,写出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来就不是十分难为情的事情了。

好多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有了跨越式的进步。

郭菲同学的<<梦里依稀野菜香>>都发表在<<作文指导报>>上并获得年度一等奖。

本学期实验取得了更明显的效果。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经过近一年的实验研究,现已完成了一个试验周期。

在这个周期里,经过课题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实验班的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进步迅速。

每次考试,作文成绩都高出对照班一大截。

下面是春期期末考试(即中测)和秋期期中考试(后测)学生成绩比较表。

表82015年春期期终考试学生作文成绩对比表单位:

班级

总人数

平均分

优秀人数

及格人数

不及格人数

八一班

实验班

76

76.3

37

64

12

八三班

对照班

77

73.1

30

61

16

注:

作文按100分计算,下表相同

表92015年秋期期中考试学生成绩对比表单位:

班级

总人数

平均分

优秀人数

及格人数

不及格人数

九一班

实验班

74

82.5

41

33

0

九三班

对照班

72

75.2

32

29

11

 

表10两班个案跟踪名单表

班级

作文水平

九一班

(实验班)

张倩郭菲菲

王静杨文娟

张大林

赵强

九三班(对照班)

魏如梦

古建美

孟飒李飞扬

刘文

陈佳乐

表11实验后期学生作文综合水平统计表单位:

班级

人数

层次

九一班

(实验班)

74

41

33

0

九三班

(对照班)

72

33

30

9

分析:

从表8、表9可以看出,实验结束前,实验班三一班学生作文的整体成绩提高较快,已经没有了下等生。

而对照班三三班无论是学生整体的平均分,还是优秀率,及格率都跟实验班有较大差距。

实验开始时,实验班下等生19人,对照班17人,近一年的实验后,实验班消除了下等生,而对照班依然存在11名下等生。

从表10可以看出,个人跟踪的每班6人(优、中、差各2人)中,实验班已消除了差等生,中等的也跃入优等生一人。

而对照班优等生未变,差等生跃入中等生一人,至今还有一名差等生。

首先,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基本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实验班采用新教法后,不论是实验班自身实验前后的纵向比较,还是与平行对照班的横向比较;无论是群体实验,还是个案追踪分析,都可以看出实验班中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都有显著进步。

其次,新教法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宽阔的写作环境,用各种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写作、张扬个性,展示能力。

第三,我们最大的收获是:

作文教学“走出教室天地宽”,教法活了,学生活了,作文活了。

不过,我们在实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①由于本课题限定在“走出去”的范畴内,因此对学生作文的指导还不是全方位的。

②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较困难。

例如,实验班的学生“走出去”了,对照班的学生就会有情绪。

实验班教师的教法改变了,对照班的老师在一定压力下(压力一部分来自学生)有时也自觉不自觉地改变教法。

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为了克服对无关变量控制的难度,应在实验取得一定成效后,可在一个阶段的所有班级进行大面积实验,多做纵向比较,③“走出去”不一定非要“舍近求远”,要因地制宜,力所能及。

④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驾驭局面,随机应变的能力。

⑤新教法也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创新,不能墨守成规。

四、结论

1.“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能较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2.“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打败了呆板传统作文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我发展,自由写作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放飞梦想。

3.“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比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育人效益。

4.“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有利于与新课改接轨,能为我校课改提供一点经验和教法准备。

总之,这是一种正在实验探索中的作文教学模式,还要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使其具有更有效的育人目的。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初步摸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途径。

1.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生活,进而运用到作文中去,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

(1)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

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

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学生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

(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

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情景体验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3)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

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

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

教师在指导写作时,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

比如,结合春秋时的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

这样的情景体验式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4)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度过的,将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内活动作为练习内容,受到大多数学生欢迎。

学校每学年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竞赛活动,如:

歌咏比赛、队列比赛、演讲比赛、拔河赛、越野赛。

同时班级也利用班会组织读书交流会、朗读比赛等活动。

学生参与比赛的激情,比赛中精彩激烈的场面,都深刻的印在脑海里,成为练笔的好机会。

2.组织开展作文竞赛,鼓励学生创作。

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平台,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燃起继续写作的兴趣和信心的火花。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精心为学生搭建展示习作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我们课题组定期将各种作文竞赛,和平时写作时教师推荐的学生佳作汇编成册,办成刊版,向全校师生展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课题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下水文先行,熟悉的生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

教师的读书笔记,生活小记,都给学生以示范,以引导,鼓舞大批学生爱上读书,爱上写作。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让学生学会留心生活,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当学生有东西可写,又乐于写,在不断的坚持中,文笔自会生花。

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作文多篇被校报选用。

4、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每一个日出与日落,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都有美可以发现,天天在眼皮底下的小树,在季节变化中也多姿多彩起来。

(三)通过研究,参研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主要表现在:

参研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参研的四位教师语文教育教学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现在已经成长为各年级的中坚力量。

六、对课题研究的思考: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积淀了如下思考:

1、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引领学生进行更多的生活实践活动,而有些实践活动会受到周围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限制,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而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学生很难抽出时间去参加更多的生活实践活动。

加之安全工作的强调,教师也无法独自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2、新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和手段尚未健全。

传统教学中,以应试为目的的习作教学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的需要。

家长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新的以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为主的评价体系正在探索,有待进一步总结完善。

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

3、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待于再提高。

在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基本功,新的教学理念,还要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以指导学生习作,语文教师的工作烦而杂,课题组成员怎样有更充足时间提升自我,进行课题的交流反思,如何更好的积累资料、进行课题数据的监测;怎样取得一些实际的、科学的指导;学校电脑配备不足,工作不便,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