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0426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docx

《中国古代史宋元经济方面》校本导学案

福州屏东中学高考一轮通史复习校本导学案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五代辽宋夏金元◇

宋元(960年—1368年)

(二)经济方面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_ 教师评价:

______

【核心突破】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东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江南的开发速度日益加快。

宋朝时期形成了“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局面。

农业的进步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民营手工业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制茶业和制瓷业最出色,成为了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这些行业的繁荣带动了农业商品化的扩大。

当时的海船载重大大增加,在泉州出土的宋船重量约为250吨,属于中等船。

宋朝在当时国际军事舞台上远逊于汉唐,其政治弱势地位使它缺乏胸怀世界、吞并八荒的政治抱负……十字军东征、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迫使阿拉伯商人把海外贸易视线转移到东方,向东方开辟新商路。

北宋中叶,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宋政府规定只许“自广州路入贡,更不得于西番出入。

”从大食来访的使节“贡赋不绝”,宋代海外贸易直接和间接地扩及欧洲、中东、东非、印度、东南亚,以及日本朝鲜等地。

——摘自王树伟《宋代海外贸易研究》

⑴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丝绸之路与汉代的不同。

 

材料三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⑵根据材料三,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

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

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

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⑶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课外阅读】

  

(一)交子

  交子,是发行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货币,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

交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交子也是唐宋变革中在商业革命方面的重大体现。

  史学拓展:

交子的防伪措施

  精选币材:

宋代选用“楮皮”川纸专门用于印钞,不准民间采购。

  印制图案:

北宋的交子图案“用屋木人物”组成,外做花纹边框。

图形复杂,造假者不易摹仿。

加上“辅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先墨间结”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手段。

  多色套印:

“交子”印刷,为了安全防伪,已开始用红、蓝、黑等色,套印花纹图案及官方印章。

这大约就是双色及多色套印的开始。

  民间设立辨钞人:

各地官府都在钱局设有辨钞人,专门帮助识别纸币真假,普及有关知识,提高人们辨别真伪的能力。

  

(二)市舶司

  唐宋时设置的管理对外事务的机构。

唐代仅在广州一地设市舶司,负责对外事务;宋代增设了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秀州。

宋代的市舶司类似近代的海关而权力较大,国内商船出海必须向它申请;外国商船到达港口后,须向市舶司申报,并接受检查;市舶司另征收货物的十分之一的人口税,是为抽解。

  (三)货币地租和租佃契约制

  货币地租是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

封建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强迫租地农民交纳的、以货币形态体现的农民的剩余劳动。

  我国通称“钱租”,是地主以货币形式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

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货币经济进一步发展,地主不再满足于农民所提供的劳役和实物。

他们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各种奢侈品,货币于是代替了实物地租。

这样,农民必须出售一部分农产品,换取货币来缴纳地租。

在货币地租条件下,农民可以根据时常情况自行安排自己的生产。

因此,货币地租比实物地租更能刺激农民的生产兴趣。

但是,地主为了满足奢侈生活的需要,任意提高货币地租,加重对农民的剥削。

货币地租的出现,使封建自然经济日益卷入商品货币经济,促使封建制度的瓦解。

  租佃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建立的一种民事关系,是指出租方将土地给承租方耕种,同时承租方向出租方交纳地租。

租佃契约是对租佃关系的一种法律上的确认。

【真题演练】

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3.(2010·海南单科·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4.(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5.(2012·安徽文综·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

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6.(2017·海南高考·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

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

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7.(2017.4·浙江高考选考·5)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

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

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8.(2015·海南单科·6)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9.(2015·重庆文综·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

“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

“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

10.(2015·北京文综·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11.(2015·安徽文综·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

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

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

这说明(  )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12.(2009·广东文基·2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以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13.(2014·山东文综·1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1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15.(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16.(2012·天津文综·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

“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刺桐”是指(  )

A.泉州B.广州C.扬州D.庆元

17.(2011·天津文综·2)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18.(2013·重庆文综·4)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

”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福州屏东中学高考一轮通史复习校本导学案(教师用)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五代辽宋夏金元◇

宋元(960年—1368年)

(二)经济方面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_ 教师评价:

______

【核心突破】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东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江南的开发速度日益加快。

宋朝时期形成了“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局面。

农业的进步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民营手工业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制茶业和制瓷业最出色,成为了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这些行业的繁荣带动了农业商品化的扩大。

当时的海船载重大大增加,在泉州出土的宋船重量约为250吨,属于中等船。

宋朝在当时国际军事舞台上远逊于汉唐,其政治弱势地位使它缺乏胸怀世界、吞并八荒的政治抱负……十字军东征、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迫使阿拉伯商人把海外贸易视线转移到东方,向东方开辟新商路。

北宋中叶,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宋政府规定只许“自广州路入贡,更不得于西番出入。

”从大食来访的使节“贡赋不绝”,宋代海外贸易直接和间接地扩及欧洲、中东、东非、印度、东南亚,以及日本朝鲜等地。

——摘自王树伟《宋代海外贸易研究》

⑴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丝绸之路与汉代的不同。

【答案】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陆上丝绸之路交通不畅;有利的国际环境。

不同:

宋代是海路为主,汉代是陆路;宋代贸易范围更广;宋代对外交流主要商品是瓷器、茶叶,汉代主要是丝绸。

【解析】第一小问原因,根据“自东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江南的开发速度日益加快”得出经济重心南移;根据“农业的进步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当时的海船载重大大增加”得出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根据“其政治弱势地位使它缺乏胸怀世界、吞并八荒的政治抱负”得出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根据“北宋中叶,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得出陆上丝绸之路交通不畅;根据“从大食来访的使节‘贡赋不绝’”得出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小问不同,(从贸易路线上来看)根据“北宋中叶,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宋政府规定只许‘自广州路入贡,更不得于西番出入’”结合汉朝对外贸易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得出宋代是海路为主;(从贸易范围上来看)根据“从大食来访的使节‘贡赋不绝’,宋代海外贸易直接和间接地扩及欧洲、中东、东非、印度、东南亚,以及日本朝鲜等地”结合汉朝对外贸易最远到达西欧得出宋代贸易范围更广;(从贸易产品上来看)根据“尤其是制茶业和制瓷业最出色,成为了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业”结合汉朝对外贸易商品主要为丝绸得出宋代对外交流主要是瓷器、茶叶。

材料三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⑵根据材料三,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答案】特点:

范围广;政府加强管理;贸易品种多;私营贸易为主。

影响: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解析】第一小问特点:

据“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得出范围广;据“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得出政府加强管理;据“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得出贸易品种多;据“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得出私营贸易为主;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世界的文明进程等角度回答。

  二、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

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

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

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⑶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答案】⑴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

  ⑵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

  ⑶城市商业布局:

打破市坊界限。

  ⑷思想:

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文学:

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

  【解析】⑴此题考查的是对宋代商业发展原因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增加收入、对外贸易、军事等方面考虑。

  ⑵此题考查的是对宋代商业发展的影响的掌握。

根据材料二、三、四可以从货币、市场、商业城市、市民生活、商人群体的出现等方面作答。

  ⑶此题考查的是对商业发展与建筑、思想、文化的联系的理解。

可以从商业布局:

打破了唐朝以来的坊市制,商业区和住宅区在一起;思想上:

出现了理学;文学上:

出现了反映市井生活宋词。

【课外阅读】

  

(一)交子

  交子,是发行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货币,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

交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交子也是唐宋变革中在商业革命方面的重大体现。

  史学拓展:

交子的防伪措施

  精选币材:

宋代选用“楮皮”川纸专门用于印钞,不准民间采购。

  印制图案:

北宋的交子图案“用屋木人物”组成,外做花纹边框。

图形复杂,造假者不易摹仿。

加上“辅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先墨间结”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手段。

  多色套印:

“交子”印刷,为了安全防伪,已开始用红、蓝、黑等色,套印花纹图案及官方印章。

这大约就是双色及多色套印的开始。

  民间设立辨钞人:

各地官府都在钱局设有辨钞人,专门帮助识别纸币真假,普及有关知识,提高人们辨别真伪的能力。

  

(二)市舶司

  唐宋时设置的管理对外事务的机构。

唐代仅在广州一地设市舶司,负责对外事务;宋代增设了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秀州。

宋代的市舶司类似近代的海关而权力较大,国内商船出海必须向它申请;外国商船到达港口后,须向市舶司申报,并接受检查;市舶司另征收货物的十分之一的人口税,是为抽解。

  (三)货币地租和租佃契约制

  货币地租是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

封建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强迫租地农民交纳的、以货币形态体现的农民的剩余劳动。

  我国通称“钱租”,是地主以货币形式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

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货币经济进一步发展,地主不再满足于农民所提供的劳役和实物。

他们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各种奢侈品,货币于是代替了实物地租。

这样,农民必须出售一部分农产品,换取货币来缴纳地租。

在货币地租条件下,农民可以根据时常情况自行安排自己的生产。

因此,货币地租比实物地租更能刺激农民的生产兴趣。

但是,地主为了满足奢侈生活的需要,任意提高货币地租,加重对农民的剥削。

货币地租的出现,使封建自然经济日益卷入商品货币经济,促使封建制度的瓦解。

  租佃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建立的一种民事关系,是指出租方将土地给承租方耕种,同时承租方向出租方交纳地租。

租佃契约是对租佃关系的一种法律上的确认。

【真题演练】

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A项错误;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

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B【解析】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故A项错误;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主要与商品经济关系密切,但与农民租种土地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谈到的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关,不能表明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

3.(2010·海南单科·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答案】C【解析】北魏到唐朝前期,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均田制得以推行,唐朝中后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以及国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造成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萎缩,不仅均田制遭破坏,国家也无法推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4.(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答案】C【解析】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

5.(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