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044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ocx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序言

金融衍生品自20世纪产生以来,便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金融创新不断,金融衍生品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为金融公司、非金融公司和其它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投资套利提供了有效工具;同时,由于不同的风险管理需求,运用不同的金融衍生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也为企业进行投资、筹资等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贸易进出口额大大增加,国内企业对国际原材料和大宗物资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使得我国的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国际原材料价格和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因而更多的企业选择运用金融衍生品来规避市场风险,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

再者,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金融衍生品业务的限制逐步放开,金融衍生品对宏观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在微观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日益体现,将成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因而加强对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品的研究尤为重要。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主要是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研究,主要在于对风险的管理。

本文以国内企业为例阐述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与研究。

一、金融衍生品及财务管理

(一)金融衍生品的定义及其分类

1、金融衍生品的定义

金融衍生品(financialderivativeproducts)又称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s),是从即期外汇交易、股票、债券等传统有价证券的现货买卖以及从股票价格指数、有效汇率指数、商品价格指数等综合性价格参考指标中派生出来的各种投资工具或交易手段的总称。

金融衍生品以一种具有全新特征的金融契约或商业合同的形式存在,其价值或价格受作为标的物或基础资产的价格波动的支配。

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数量庞大,品种繁多,形式复杂,加之正处于发展中,因此,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进行准确地界定并非易事。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个大家一致公认的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其叫法也不统一,如:

金融衍生商品、金融衍生产品、衍生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金融派生品、衍生金融工具等等。

金融衍生品的价值从基础资产市场价格变化中衍生出来的。

基础资产的市场被称作“现货市场”(cashmarket)或“即期市场”(spotmarket),包括实物商品(如石油、黄金、铜、小麦等)和金融资产(如外汇、银行存款、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以及某种价格综合指标(如股票价格指数、市政债券指数、商品价格指数和美元指数等)三大类。

很显然如果没有基础资产。

衍生品交易就不可能存在,这如同没有土地房屋就盖不起来一样;反之,基础资产则不以金融衍生品是否存在为前提。

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行为或交易方式,因为其具有很强的财务杠杆作用(financialleverage)。

金融衍生品的财务杠杆作用是指投资者以少量资金投入(如期货交易中的保证金或期权交易中的期权费),对数倍的基础资产的市场价格运动趋势或涨跌幅度进行“打赌”,以期赚取投机利润;或者通过金融衍生品交易建立冲抵性质的保值头寸(hedgeposition),用少量的成本来转移正常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面值大的多的商品价格风险、商场利率风险或外币汇率风险等。

2、金融衍生品的本质特征和市场作用

购买和持有金融衍生品意味着拥有一种“或有要求权”(contingentclaims),即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要求权;与之相对应,出售金融衍生品意味着承担一种“或有义务”(contingentliabilities),即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要履行的义务。

这种要求权的价值则取决于其赖以建立的基础资产的市场价格。

由于财务杠杆的放大作用,金融衍生品市场比现货市场(即期市场)更具投机的特征。

由于有了衍生工具,任何深信自己对市场行情变化的预期比反映在价格信号中的市场预期更为准确的交易者,如果愿意承受风险并能够支付启用成本(up-frontcost)或初始保证金的话,就有可能获得高收益率的机会。

当然,假如交易者的预期出现偏差,那么,同样的杠杆作用会导致成倍的亏损,甚至酿成灾难。

以上是在静态层面上所做的分析,从动态角度讲,衍生品交易通过减少未来价格的不确定性是商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提高生产效率;另外,衍生品交易还能根据不同当事人的需求在风险回避者和风险爱好者之间转移风险,即保值者(hedger)通过金融衍生交易将其不希望承受的风险转移给更适宜、更愿意承担这种风险的投机者(speculator),从而改善了风险的分布状况,使风险管理变得更有效率,这便是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积极作用。

作为一项工具,其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关键在于使用时必须谨慎小心,交易者必须加强自律,管理水平必须提高。

3、金融衍生品分类

尽管目前已存在有许许多多种金融衍生品,但这些产品或工具基本可归入一下四大类:

(1)、远期(forwards)。

主要有远期外汇交易(forwardforeignexchangetransaction)和远期利率协议(forwardrateagreement,FRA)。

(2)、期货(futures)。

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个种类。

前者包括农业产品(如小麦、玉米、黄豆、谷物、亚麻和一些植物油等)期货,畜产品(生猪、牛和其他牲畜或家禽以及鲜蛋等)期货,热带产品(如糖、咖啡、可可、砂糖、椰干和天然橡胶等)期货,矿产品(如铜、铝、锡、锌、铅以及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期货,能源产品(原油、无铅汽油、取暖用油等)期货,纤维和林产品(棉花、生丝、羊毛、木材和纤维板等)期货;后者包括外币期货(欧元对美元、日元对美元、英镑对美元的期货等)、利率期货(短期国债券、中长期国债、欧洲美元及商业票据期货等)、指数期货(股票价格指数、市政债券指数、美元指数期货和商品价格指数期货等)。

(3)、期权(options)。

主要有标准期权(股票期权、外币期权、股指期权、期货期权等)和变异期权(复合期权、二项式期权、选择者期权、障碍式期权、均值期权、百慕大期权等)。

(4)、互换(swaps)。

主要有利率互换、外币互换、商品互换、信用互换、资产互换等。

这是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四大基本类型。

后期衍生品工具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者四种基本类型的基础之上的。

例如,后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出现的互换期权,就是互换交易与期权交易的组合;而CBOT在2001年推出的10年期利率互换的期货合约,则是互换交易与期权交易的组合。

(二)、财务管理的定义及对企业的意义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产的通融(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保证着企业的血液——资金的畅通与增值。

财务管理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在企业管理中,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产销是否顺畅,都可迅速在企业财务指标中得到反映。

在企业财务理论中,往往将伴随着企业活动的风险分为“事业风险”和“财务风险”。

其中,事业风险主要是企业由于投资行为而产生的风险;而财务风险主要发生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以及负债的部分。

但是,利率、外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等的变动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也会通过实体经济的影响而影响事业风险。

所以,无视事业风险和财务风险相互关联的企业经营,从“最优风险和回报”的观点来看,会损害企业的效率。

二、我国企业使用商品类、汇率类衍生产品的现状

我国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历史较短,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一些大型国企才开始涉足国际期货市场。

国内企业第一次运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是1973年4月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利用伦敦、纽约期货市场完成采购47万吨原糖任务,并净赚240万英镑。

90年代初,我国的现代期货交易所应运而生。

境内外盘期货和外汇保证金交易也在1992年一1993年间急剧膨胀,但是也发生不少问题,例如南京金中富、上海润丰、河南财鑫等期货公司相继因为外盘期货交易纠纷和欺诈而垮台。

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企业、中国国际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信3家中国大陆大型企业因衍生品交易遭受重大损失。

面对境外期货交易的失控局面,我国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强化管制的政策措施,规范了企业的境外期货交易行为。

目前,国内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现状,其呈现以下特点:

(一)、企业使用的金融衍生产品种类少,主要集中在商品期货等

2005年的调查发现,世界各国的企业使用最多的汇率衍生品(45.2%),其次是利率衍生品(33.1%),商品衍生品居第三(10.0%)。

而中国企业由于国内衍生市场欠发达,而从事境外交易又受到严格限制,使用利率和汇率衍生品的国内企业较少。

例如,就上市公司而言,主要集中在浦发银行等少数商业银行。

与国外企业大量使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比较而言,中国企业经常使用的衍生工具是商品期货,国外企业大量使用的利率和汇率金融衍生产品几乎很少涉及。

如此,以下也主要分析国内企业使用商品期货的现状。

(二)、国内上市公司参与衍生产品市场套期保值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提高

在中国1380多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少数企业开展了套保业务,并且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企业的参与套期保值的数量不多,其效果也一般。

在2005公布的2004年年度报告中和2005年中期报告中,约有3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通过期货等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相关事项。

进行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行业(按证监会二级行业分类法):

(1)金属、非金属行业:

(2)能源、材料和机械电子设备批发业;(3)机械、设备、仪表;(3)食品、饮料;(4)农业;(5)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商业经纪与代理业;(7)其它制造业。

国内使用金融衍生产品参与套期保值的企业最主要的是金属、非金属行业中的有色金属加工或生产企业,共有13家企业披露其使用了金融衍生产品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的规模偏小。

因此,在期货业刚刚兴起的中国,利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的上市公司的数量有限,其深度和广度都尚待提高。

从参与数量和质量上根本无法与国外相比,这既导致中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量资金匮乏,面临发展困境,同时也造成经济活动中的大量风险无从得到规避。

(三)、公司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操作水平和风险控制存在问题

目前,通过正当渠道参与国外期货市场交易的大型国有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由于操作水平或风险控制存在问题,经常遭遇重大损失。

例如,2004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进口美国大豆被套,导致全行业亏损;2004年12月1日,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航油因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的损失达5.54亿美元,宣告破产。

2005年9月16日,中盛粮油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投资的豆油期货交易亏损达4660万港元。

,从2005年10月份起至今,上海期铜的空头投资者损失在60亿至80亿元之间,其中绝大部分被伦敦金属交易所市场上的多头投资者赚走,其中也包括了中国部分企业的损失。

三、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企业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

(一)、对风险的识别不足

企业要想有效的运用金融衍生品,必须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如,市场风险。

中盛粮油在期货上产生了亏损,大量的大豆进口造成的豆油产量上升,国内成品油从2005年2月份的每吨5800元下跌到了2005年6月份的每吨5000元,而国际市场上,大豆和豆油价格上升。

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同形势,导致了国内大豆成品油和国际大豆、毛油价格的脱钩,从而导致中盛粮油的“套期保值”失效,从而产生巨大亏损。

2008年国际油价暴跌,我国三大航空公司因燃油套期保值合约遭受巨额亏损。

又如,信用风险。

国储铜因为刘其兵的违规交易,内部财务管理机制松懈,造成重大损失。

仅仅了解企业由哪些风险还不够,我们还有必要确认哪些风险是企业该承受的系统风险,哪些风险是企业应该设法降低或消除的非系统风险。

(二)、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的量化和测度不精准

为了降低或消除非系统风险,我们可以根据一系列的财务计算,将其量化以比较和度量哪些金融衍生品是企业目前应该持有的,哪些应该出售;比较几种金融衍生品中哪一种更适合公司,它的风险是否在企业承受范围内。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航)2008年对油料价格风险进行敏感性分析失误,造成套期保值损失815483万元。

东方航空航油套期期权业务2006年套期保值损失6484.9万元,2008年套期保值损失626436.8万元。

对风险的量化和测度是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

(三)、化解风险的手段和工具运用不成熟

当企业购买了金融衍生品,就会有高收益伴随而来的是高风险,而对风险的降低或转移是由财务管理的手段和一些工具的运用实现的。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4年5月、2005年5月和2006年2月,分别在市场中推出了买断式回购、远期债券交易和利率互换三个人民币衍生产品,意味着中国衍生产品市场开始萌芽。

但是推出之后的共同点是交易极不活跃,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相当缓慢。

中国市场的年轻,势必造成中国企业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不熟练。

境外外汇期货交易的初衷是为国内企业提供防范外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便利,实际上却演变成了以小博大、获得巨额投机收益的工具,造成了国家外汇的大量流失,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四)、金融衍生品方面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实施的不严格

在财务管理方面,国内大部分企业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成熟的金融衍生品管理机制,没有专门的人员,也没有专门的部门。

大型的国有企业,像中航油(新加坡)的航油套期保值交易几乎都是陈久霖一个人说了算;中航油(新加坡)的风险控制体系虽然在形式上一直存在,但实际上形同虚设,从来没有被真正启用过。

国储铜的刘其兵更是肆无忌惮的进行违规交易。

而国储铜是有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机制的,但就在规章制度下,刘其兵还是把10—20万吨期铜空单抛向了市场,而且时间达数月之久,国储局竟然无人知道。

甚至当刘其兵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已造成了巨大的亏损,有关领导依然没有察觉,更无人过问。

如果在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有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这样的人为风险应该是可以规避的。

(五)、评估与调整不及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企业本身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当然也在不断的变化。

企业面临的有些风险消失了或者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但同时可能会面临着新的风险。

在中盛粮油的案例中,假如中盛粮油的财务管理者在运用CBOT的豆油期货对冲市场风险时,能密切监视CBOT豆油期货价格和国内豆油现货价格的变动,在发现两者有朝相反方向运动迹象时及时调整策略,那么,就完全有可能减少或避免损失。

另外,去年以来的期铜事件,国际铜价自2004年3月份突破3000美元大关以后,至2006年6月20日,伦敦本地的现货铜价已飙升至3670美元。

从2005年10月份起至今,上海期铜的空头投资者损失在60亿至80亿元之间。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暴跌之时,对成本压力巨大的航空业本是一大利好,但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都只是平添烦恼。

根据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三家公司的2008年年报统计,三家公司因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发生巨额损失,导致企业净亏损279亿元,约占全球航空业亏损总额的48%。

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四、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其现实的必要性,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地壮大。

股票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的运行、票据市场的流通以及银行商业化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均需要相应的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金融市场是金融衍生品存在的基础条件,但反过来,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又能够维护金融现货市场的健康运行。

它的发展不但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形成风险转移市场,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的手段。

在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发展金融衍生品有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的竞争,便于国有资产,尤其是外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管理。

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的进程中,培育金融衍生品市场,引入它的市场功能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随着中国日益的国际化,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规避风险的有效工具之一,企业财务管理对金融衍生品的研究运用刻不容缓。

而现在,企业在金融衍生品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足,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一)、对风险有效识别

在财务管理中,要相对风险识别,首先,要了解企业的现状,这就要从财务报表中获得信息,分析企业目前的状况,企业的负债能力、偿还能力、股东权益的分配、EBIT的数值、NPV的数值等。

用指标来衡量企业是否可以购买能够承担的金融衍生品的量。

就上市公司来说,股东多且财务报表的公开使得企业更加的要注意其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动情况,了解企业的运营是否良好。

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决定降低哪些风险,而且要决定应将其降低到什么程度。

换言之,企业要确定对于某一风险的容忍度。

其次,要对市场进行分析,不可避免的系统风险系数是多少,商品价格的波动,消费者数量的不稳定,外汇汇率的波动等。

特别是上市公司,股票本在交易市场上流通,容易受到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企业的风险随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对上市公司而言,了解和掌握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分析股票价格指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再者,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定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提高管理者的个人素质。

实行定期考核制度,通过定期测试考核专业技术,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企业文化学习,提高人员的企业向心力;实行奖惩制度和责任到人之,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风险的识别是财务管理管理金融衍生品的第一步,也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基础稳固,企业才能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保有一席之地。

(二)、对金融衍生品风险进行量化和测度

了解了风险,明白了企业所能承受的风险范畴,对金融衍生品风险进行量化和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

风险过高固然是不合适的,过低也常常是企业不希望看到的。

风险过低常常意味着过分的避险,而避险往往是需要成本的。

因此过分的避险就意味着企业承受了不必要的高成本。

对于测度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财务管理中有许多测度方法。

对于市场风险,我们有测量股票的总市场风险的股价波动率或回报率的标准差(δ)、测量股票的系统风险的贝塔值(β)、测量债券利率风险的久期(duration)和凸性(convexity)、测量期权市场风险的各种希腊字母(delta、gamma、theta、vega、rho)以及测量整个债券组合的市场风险的在险价值(VaR)还有财务杠杆系数(DFL)等等;对于信用风险,我们有信用评级(creditrating)、违约概率(probabilityofdefault)。

同时,在险价值(VaR)也越来越多地用于测量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不管是期货交易还是期权交易,都是有一个时间差在里面,由此企业财务管理要计算它们的差值,以期获得最大利益。

用复利现值系数(P/F,i,n)计算每年所获NPV的值,最终算出NFC。

对于众多的测量方法,可以根据风险的性质、对于风险的容忍度以及对于测量的精确度的要求等选择合适的测度方法。

(三)、化解风险的手段和工具的有效运用

对企业的事业风险以及财务风险进行综合管理(ALM)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非常有用。

1、两种期权交易的组合

(1)、同价双重期权

相同价并且到期日相同的买入和卖出的交易同时进行,这被称为“同价双重期权”。

买入这样的期权,必须负担买入和卖出两种期权费,当原市场的变动超过了一定水准以上,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这种组合都可以通过行使权利而获利。

相反,卖出这种组合时,由于卖掉两种期权则可以得到两种期权费,但是,一旦原市场的上升或者下降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当对手行使其权利时就会遭受到损失。

(2)、异价双重期权

买入权和卖出权威同一到期日,但是以不同行使价格买卖的交易称为“异价双重期权”。

将买入的价格降低,从而可以购买卖出价格降低的期权,对买方来说,其优点是可用低价格的溢价购入。

当然,由于双方的行使价格有差价,要获取利润的话必须有比较大的价格变动,所以,对买方来说,在价格变动率比较大时,是一个有效的战略。

反之,对于“异价双重期权”的卖方来说,虽然比“同价双重期权”可以得到的溢价要少,但是,当对方行使权利时受到的损害的概率也比较小。

2、现货交易与期权交易的组合

(1)、防御性卖出

相对于现货的买入,将其与买入的卖出期权组合就形成“防御性卖出”。

当现货价格降低时,现货交易会出现损失,但如果将购买的卖出期权的权利行使的话可以获得利益,从而可以弥补由于现货交易而导致的损失。

(2)、封顶性买入

现货的买入与卖出买入期权的组合称为“封顶性买入”。

当市场价格上升时现货交易会获利,但由于买入期权的对手行使其权利会产生一定的损失,所以其总利益比较受限制。

当然,当市场价格下降时收取的溢价就可以将现货交易的损失填补。

还有以浮动利率为对象的互换交易、以固定利率为对象的互换交易、通货互换交易、利用外汇期货交易等一系列交易模式。

作为企业财务中运用金融衍生品的例子,在调集资金时产生的利率风险可以用利率互换,还有在外汇市场上调集资金时,为了对付外汇风险,可以使用通货互换或者外汇期货。

对于风险的转移技术可以分为三种:

分散风险(diversifying)、保险(insuring)、对冲(hedging)。

而对冲是金融衍生品在财务管理中运用较为广泛的。

(四)、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实施

1、实行责任到人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哪些人是进行风险分析的、哪些人是进行指标测算的、哪些人是对投资建议的、哪些人是决策的,一一落实到每个财务管理者的头上,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

2、实行互相监督制

在工作中让员工互相监督,不一人独大,无法欺上瞒下。

定期进行业务检查,做到有错及时咎,防止大的纰漏。

3、实行定期培训学习制度

财务管理对专业素质要求高,要对职员进行定期培训,并且进行企业文化的学习,增加职员的向心力。

4、财务管理对于组织机构的要求

机构设置可以分为三大块:

(1)、前台。

是指业务部门,如交易部、销售部、营业部等;

(2)、后台。

是指与会计、法律、文档等相关的部门;

(3)、中台。

是指财务管理部门。

组织机构的原则有一下几个:

第一,高管直接介入原则。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政策和措施得以实行,企业高管直接介入至关重要。

财务管理部门因为立场和视角的不同,往往会与前台发生冲突,财务管理者是从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的,而前台作业者则往往更侧重于短期利益,当他们的收入与短期业绩挂钩时更是如此。

这就需要高管介入调和。

第二,前后台分离原则。

即要求交易或销售部门与后台会计等部门分离。

第三,财务管理独立性原则。

保证其不受前台业务部门和负责业务的高管的影响和压力。

第四,财务管理部门集中性原则。

大型企业,常常开展多种业务,持有多种金融产品,面临多种风险,而各种风险又交互作用。

这些风险常常不是独立发生的,而往往是受一些相同的因素影响。

(五)、及时进行评估与调整

金融衍生品市场是随着现货市场变化的,在企业财务管理时,也应及时的根据现货市场的情况进行评估,对金融衍生品投资决策进行及时的调整,时刻注意价格的波动,不断收集新信息,发现新风险,做出最佳决策。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与企业信息部门保持频繁的互动,争取市场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准确快速的送达,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从而更好的规避风险。

 

结论

金融衍生品作为年轻的金融产品,在中国落脚不久,但它应有广泛,企业因为它规避了不少风险,也因为它吃了很大苦头。

中国越来越走向国际化,企业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不可或缺并且越来越重要的部门,在企业对金融衍生品的运用中起着重要的决策作用。

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帮助下用金融衍生品规避风险、运转资金,获得资金的增值和企业价值的增加。

企业财务管理看到运用金融衍生品的不足,并且在文中提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