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805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专题训练【9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分数:

___________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小题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知识范围:

古诗鉴赏;能力层级:

理解、评价;难度0.50)【小题2】孔子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答案】【小题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1分)。

(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小题2】

(2)(2分)《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

“兴也。

”什么是“兴”?

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

“‘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

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鉴赏。

点评:

鉴赏诗歌的语言时,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先看练得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

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小题2】试题分析:

《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

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

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

“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

”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

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

《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

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

郑玄《诗谱序》云:

“《虞书》曰: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所以让人感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点评:

分析时要看此诗句之前写了什么,之后又写了什么,前后有什么关联,与表现中心有什么关系等,做到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出诗句的作用及作者的意图。

当然,分析时也要结合诗的种类,看是写景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2.名著阅读(6分)故乡的海波呵!

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选自《繁星春水》)【小题1】从小诗的“从前”与“现在”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

(3分)【小题2】这首小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答案】【小题1】可以看出作者以前在能够看到大海的故乡,现在远离家乡,在他乡看到大海,勾起了对家乡的回忆。

【小题2】这首小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

根据“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可知,从前身在家乡,现在离开故乡。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

诗的语言是很凝练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语句的内容深入地理解,从表面的文字,理解出深层的内容,真正去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

根据“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几句,即可推断出虽然远离故乡,但故乡的海波如从前一样触动我的心弦,即远离家乡,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点评:

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寻找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氛围、景物特征、写作的背景等等。

没有明显标志的,要根据所写内容深入理解,体会出其中的情感。

3.填空:

【小题1】“荷风荷雨荷花淀,文伯文豪文曲星。

”是为已故作家写的一幅挽联,他是“派”的代表作家。

(2分)【小题2】《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2分)【小题3】“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这幅对联是对我国(朝代)著名诗人的高度赞誉,我们刚刚学过他的《》一文。

(3分)【答案】【小题1】孙犁荷花淀【小题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1】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解析】学生应重点积累教材中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进云深处亦沾衣。

【小题1】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答案】【小题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小题1】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

评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写出“喜爱之情”1分,写出“挽留之意”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妙字的能力。

赏析妙字的一般方法为:

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诗句才行。

评分:

写出修辞手法1分,写出景物特点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体会作者的情感:

(1)诗歌的内容,

(2)诗歌的写作背景,(3)作者的生平经历。

5.名著阅读(5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众人来看时,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

宝钗炷了一支“梦甜香”,大家思索起来。

一时,黛玉有了,接着宝琴也忙写起来。

宝钗笑道:

“我已有了。

先瞧了你们的,再看我的。

”……说着,看黛玉的是一阕《唐多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球。

漂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尔去,忍淹留!

”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

“太作悲了!

好是固然好的。

”因又看宝琴的《西江月》……宝钗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

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

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

”众人看道是: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湘云先笑道:

“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

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

”又看底下道: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

“果然翻的好,自然这首为尊……”(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本)【小题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作者是清代小说家(人名)。

(1分)【小题2】面对飘飞的柳絮,黛玉和别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一首《唐多令》足见她孤苦无依的人生境遇,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黛玉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

(2分)【小题3】众人认为宝钗的词为尊,宝钗也说自己的词不落俗套。

试分析“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两句表达了宝钗怎样的人生愿望?

(2分)【答案】【小题1】红楼梦曹雪芹(共1分,每空0.5分)【小题1】结合《唐多令》中的任意一句,围绕“多愁善感”回答即可。

(共2分,语句1分,性格1分)【小题1】这两句词表面是说柳絮随阵阵春风飘向高空,实际是表达了薛宝钗希望借助他人之力成为人上人;或一心追求荣华富贵,实现人生理想。

(共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6.名著阅读(4分)【小题1】“人们一定还记得1866年海上发生的一件离奇的、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怪事……这事大体是这样:

不久以前,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物体,形状很像纺锤,有时发出磷光,它的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鱼快得多。

”(第一章:

飞走的暗礁)选文出自(作者)的科幻作品《》,它的主人公是。

文中“比鲸鱼大得多”的物体是。

(2分)【小题2】判断下列描写的各是哪位名人?

(2分)①“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魄,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

”()②“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量。

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

”()

【答案】【小题1】凡尔纳《海底两万里》,尼魔船长。

(诺留斯号)潜艇【小题1】①托尔斯泰②贝多芬【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7..选出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作者直接倾述了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让读者了解和同情他的痛苦经历。

B.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表达了对受害战友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颈联不仅是作者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而且表达了深刻的哲理。

尾联看似平淡,其实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答案】C【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解析】略8.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无误的一句(3分)()A.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写了很多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手法含蓄委婉,语言清新明丽,被称为“冰心体”,结集为《繁星》《春水》两部诗集。

B.小说三要素是指人物、高潮和环境。

C.“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这句话的主干是:

我的脑里闪出神异的图画。

D.“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夏天像一首绝句。

”这句话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

【答案】A【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解析】B.小说三要素是指人物、高潮和环境。

(小说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和环境。

)C.“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这句话的主干是:

我的脑里闪出神异的图画。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这句话的主干是:

脑里闪出图画来。

)D.“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夏天像一首绝句。

”这句话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

(没有使用对偶。

)9.(4分)东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

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

山多大石的样子。

【小题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分)【小题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题1】清幽、宁静【小题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回答时,可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前两句中的“清”“尽”二字写出了清幽宁静的环境。

【小题2】回答时,要结合诗句及写作背景,“莫嫌”“自爱”可知诗人热爱自然,恬淡乐观的思想感情。

考点:

古诗词阅读诗句赏析内容的把握点评:

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B.“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兴就是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C.庄周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D.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

【答案】D【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解析】试题分析: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D错,《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剧【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阅读雷震的《村晚》,回答下题。

①②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③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

水岸。

②漪:

水波纹。

③腔:

曲调。

(1)直接描写乡野黄昏景物的诗句是。

(2)诗中的“横”字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其表达作用。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山衔落日浸寒漪

(2)“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写出牧童娴熟的牧牛技巧及他可爱、天真活泼、悠闲自在的情态。

(3)表达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再选出正确的句子填空即可。

理解这首诗,“山衔落日浸寒漪”一句意思是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这句话直接描写了乡野黄昏的景物。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试题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试题分析: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因为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是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自散文《朝花夕拾》,《社戏》是选自小说《呐喊》。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C.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

《丑小鸭》是作者虚构的,没有融入作者自身的生活体验。

D.《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的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中的第一部,他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答案】C【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试题分析:

《丑小鸭》虽然是童话,是虚构的,但它源于生活。

故C项错误。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济南的冬天(节选)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小题1】请仿照示例,给上文

(1)、(3)两段描绘的画面分别拟个标题。

例:

(2)远山卧雪图

(1)(3)【小题2】找出第

(1)段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并指出它们的作用。

【小题3】根据括号中的问题,品读下列句子。

(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作者写水藻、垂柳有什么用意?

)【小题4】作者通过对济南冬天山水美景的描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小题1】示例:

(1)雪后初晴图(3)空灵水晶图【小题2】色彩:

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作用:

文中运用这些词语,使丰富的色彩相互映衬,画面显得色彩缤纷,赏心悦目。

【小题3】

(1)两个“卧”字,表达出舒服、安适之感;把济南的山景想象成“小水墨画”,突出了冬日雪景只有黑白两色而又清新淡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由衷的喜爱之情。

(2)通过写水藻的绿来衬托水的温暖,写垂柳在水面上“照个影儿”来衬托水的清亮。

【小题4】作者通过对济南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济南以及祖国河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或表达了自己爱山水、爱济南以及爱生活的情感。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

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试题分析:

学生应注意语言赏析的常见题型:

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方法:

(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

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试题分析:

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如:

(1)两个“卧”字,表达出舒服、安适之感;把济南的山景想象成“小水墨画”,突出了冬日雪景只有黑白两色而又清新淡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由衷的喜爱之情。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4】试题分析:

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本文按浏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B.《蓝蓝的威尼斯》节选自《光明日报》,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C.《幽径悲剧》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学者、作家。

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D.《苏州园林》是叶圣陶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

本文由分到总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答案】D【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解析】试题分析: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D项表述有误,《苏州园林》是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写的。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古诗文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洞庭湖的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

(3)《望岳》一诗中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的诗句是,。

(4)《春望》中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诗句是,。

(5)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大同社会中提倡的“,。

”都是博爱精神的体现,可谓异曲同工。

(6)“,!

”在官吏凶恶与老妪悲苦的鲜明对比中,流露出作者对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同情。

(《石壕吏》)(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

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

(8)《长歌行》以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喻光阴易逝,以诗句,。

劝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答案】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6)“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7)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解析】试题分析:

要正确填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记清诗文的原句,避免张冠李戴;理解诗句的意思,以便能按要求写出诗句;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题干材料及用意,弄清楚具体的题型要求。

所有小题都属于理解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

小题1注意“撼”的写法,小题2注意“苔痕”的写法。

小题3注意“凌”的写法,小题4注意“溅”的写法。

小题7注意“垂髻”的写法。

古诗文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