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1470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 第1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5 第2单元 文言.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第1部分古代诗文教材梳理必修5第2单元文言

第一编 回归课本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五第2单元文言文

基础梳理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通假字并翻译)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____通____,____

2.曷不委心任去留?

____通____,____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通____,____

4.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通____,____

5.而后乃今培风____通____,____

6.此小大之辩也____通____,____

7.而征一国____通____,____

8.旬有五日而后反____通____,____

9.零丁孤苦____通____,____

10.臣以险衅,夙遭闵凶____通____,____

自我校对

1.衡 横 与“竖”相对 2.曷 何 为什么 3.销 消 消散 4.机 几 预兆 

5.培 凭 凭借 6.辩 辨 区别 7.而 耐 能 8.有 又 用于整数与零头之间;反 返 回来 9.零丁 伶仃 孤独的样子 10.闵 悯 指可忧患的事

二、文言实词

1.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幼稚盈室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见识少,没经验

(2)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

________________;父母为“亲”,与父母有关的亲属为“戚” 

今义:

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3)尝从人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指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4)千里逢迎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意思

(5)四美具,二难并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6)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肆无忌惮。

贬义

(7)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看形势,看机会

(8)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野生的马,野性不驯的马

(9)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大家,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10)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羊头上长的角

(11)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丰收年

(12)至于成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有根据,站得住

(13)告诉不许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

(14)九岁不行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不可以,不被允许

自我校对

(1)指小孩 

(2)家中亲属 (3)指出仕 (4)迎接 (5)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6)狂放,不拘礼法 (7)看到细微的预兆 (8)游动的雾气 (9)一般人 (10)旋风 (11)长寿 

(12)成人自立 (13)申诉 (14)不能走路

2.填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当

(2)数

(3)就

(4)乘

(5)策

(6)区区

(7)志

(8)卒

(9)适

(10)善

自我校对

(1)①任,充当,动词 ②一定,副词 ③抵挡 ④介词,方,值 ⑤动词,两者相抵 ⑥动词,把守 

(2)①拼命追求 ②几,几个,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③屡次 ④数目、数量 ⑤密、细密,读cù ⑥计算,读shǔ (3)①趋向,接近 ②靠近 ③登上 ④成就 ⑤即,随即 ⑥走向,走上 (4)①驾,乘车 ②利用,凭借 ③顺着 ④登上,升 

⑤冒着,顶着 ⑥量词,辆,读shèng ⑦数词,四,读shèng (5)①竹制的马鞭 ②拄着 ③写字用的竹简 ④计策,策略 (6)①拳拳 ②愚拙,凡庸 ③少,小 ④诚挚 (7)①志向,想法,心意 ②愿望 ③标志 ④名词,志向 ⑤名词作动词,向往,追求 ⑥记载,记录 (8)①终 ②士兵 ③同“猝”,突然 ④终,完毕,结束 ⑤死 ⑥终于 (9)①动词,出嫁 ②动词,适合,依照 ③副词,刚才 ④动词,往,到 ⑤恰好 (10)①美好 ②交好,友好 ③善于,擅长 ④同“缮”,擦拭 ⑤喜好,羡慕 ⑥正确的,好的 ⑦做好 ⑧友好

3.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意思,并指明活用类型

(1)眄庭柯以怡颜

(2)策扶老以流憩

(3)或棹孤舟

(4)乐琴书以消忧

(5)尽东南之美

(6)屈贾谊于长沙

(7)窜梁鸿于海曲

(8)雄州雾列

(9)襟三江而带五湖

(10)山原旷其盈视

(1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2)历职郎署

(13)臣具以表闻

(14)而后乃今将图南

自我校对

(1)使动用法,使……愉快 

(2)名词作动词,拄着 (3)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4)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5)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动词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7)动词使动用法,使……逃走 (8)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 (9)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 (10)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开阔 (11)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12)名词作动词,做官 (13)使动用法,使……知道 (14)名词用作动词,向南飞

三、文言虚词(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作用)

1.之

2.何

3.而

自我校对

1.①结构助词,的 ②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代词,这 ④人称代词,他 ⑤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⑥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得 ⑦人称代词,他(他们) ⑧音节助词,无义 ⑨动词,到,往,去 2.①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②作宾语,可译为“什么” ③作定语,可译为“什么” ④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⑤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⑥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⑦为什么,什么原因 ⑧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⑨什么,疑问代词 ⑩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3.①连词,表转折,但是 ②连词,表顺承,不译 ③连词表递进,并且 ④连词,表递进,并且 

⑤连词,表假设,如果

⑥连词,表修饰 ⑦人称代词,你

四、文言句式

1.判断下列特殊句式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乐夫天命复奚疑

(3)复驾言兮焉求?

(4)农人告余以春及

(5)纤歌凝而白云遏

(6)俨骖

于上路

(7)怀帝阍而不见

(8)《齐谐》者,志怪者也

(9)而莫之夭阏者

(10)奚以知其然也

(11)而刘夙婴疾病

(1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3)今臣亡国贱俘

自我校对

(1)被动句,“为”表被动 

(2)宾语前置句,即“疑奚” (3)宾语前置句,即“求焉” 

(4)状语后置句,即“以春及告余”

(5)被动句 (6)介宾短语后置,即“于上路俨骖

” (7)被动句 (8)判断句 (9)宾语前置句,即“莫夭阏之” (10)宾语前置句,即“以奚” (11)被动句 (12)判断句 

(13)判断句

2.指出下列各省略句省略的成分

(1)稚子候门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5)拜表以闻

自我校对

(1)稚子候(于)门 

(2)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3)雁阵惊寒,声断(于)衡阳之浦 

(4)拜臣(为)郎中,除臣(为)洗马 (5)拜表以闻(之于皇上)

五、名句名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

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

______________,感吾生之行休。

4.物华天宝,______________;人杰地灵,______________。

5.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

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适莽苍者,三餐而反,______________;适百里者,______________;适千里者,______________。

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

8.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9.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0.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______________,死当结草。

自我校对

1.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2.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3.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4.龙光射牛斗之墟 徐孺下陈蕃之榻 5.秋水共长天一色 响穷彭蠡之滨 6.腹犹果然 宿舂粮 三月聚粮 7.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10.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 生当陨首    

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小知不及大知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愿陛下矜悯愚诚D.汤之问棘也是已

解析:

A项“知”通“智”;B项“闵”通“悯”;D项“已”通“矣”。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资:

资助

B.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望:

声望

C.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

劝说

D.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逋:

逃脱

解析:

A项,资,凭借;B项,望,期望;C项,劝,劝勉。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B.悦亲戚之情话

C.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D.则告诉不许

解析:

A项,古义指行人;今义指出征的人。

B项,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D项,古义指申诉(苦衷);今义指使人知道。

答案:

C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关系)

B.识盈虚之有数(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则风斯在下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D.实迷途其未远(句中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

解析:

C项,连词,则,就。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园日涉以成趣B.或棹孤舟

C.臣具以表闻D.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解析:

A项“日”,名词作状语;B项“棹”,名词用作动词;C项“闻”,使动用法。

答案:

D

6.与“复驾言兮焉求”不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

A.乐夫天命复奚疑B.奉宣室以何年

C.彼且奚适也D.之二虫又何知

解析:

“复驾言兮焉求”是宾语前置句,与之相同的是A、C、D三项,B项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

B

7.翻译句子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本性自然流露,并非造作勉强所能得到。

饥寒交迫虽然急迫,违反自己的意志,身心都感到痛苦。

(2)既然把自己的内心交给形体役使,为什么还要感到失意而独自悲伤?

(3)寄身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光?

何不随自己的心意决定行止?

为什么遑遑不安想到哪里去?

(4)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5)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

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6)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被准许。

(7)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二、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

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

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

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

枝叶繁冗,不漏月光。

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

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

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长则无袅娜之致       致:

获得

B.得时闻鼓吹者鼓吹:

此指蝉唱和鸟鸣

C.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弋:

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

D.隔婵娟而不使见者婵娟:

指月亮

解析:

A项,致,此指景致、情态,名词。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在卧榻之上也 但以刘日薄西山

B.此其不宜于昼也 遂见用于小邑

C.此树为纳蝉之所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D.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 襟三江而带五湖

解析:

A项都是表示原因的连词。

B项分别为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C项分别为名词,地方、处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D项分别为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袅娜重柳的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文章写鸟在白天有“虚患之念”,故“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章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

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

D.文末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

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解析:

此项有两错:

一是作者认为种树之“不便”不是由于“树木无心”,而是因为“人无心”,如果“种树之初”“留一线之余天”则可避免;二是并非着意体现所谓“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答案:

D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关键词“而”表转折,“宜”是适宜的意思,“未之察”属宾语前置句。

“而其独宜于晓之故”译为“然而惟独它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亦可;“察”译为“仔细观察”“审察”亦可。

(2)关键词“即”表假设;“毕”是使动用法,译为“使……全部表现”;“能事”指“本领,能耐”。

“毕其能事”译为“全部表现出它的本领”亦可。

(3)关键词“以”作目的连词,相当于“用以”;“月轮”指“明月”;“则”作连词,相当于“那么”。

“月轮”译为“月亮”,“出没”当作偏义复词译为“出现”亦可。

答案:

(1)然而它单单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察觉它。

(2)即使有起床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鸟儿没有防患的想法,自然能使它的本领尽情表现出来。

(3)留下一线闲余的天空,用以等待明月(在树木之间)出没,那么白天晚上都得到它的好处了。

【参考译文】

柳树贵在柳枝下垂,柳枝不下垂就宁可没有柳树。

柳枝贵在长,柳枝不长就没有袅娜景致,只是下垂没有什么益处。

这种树是招纳蝉的处所,各种鸟也往往栖息在上面。

漫长的夏天不让人感到寂寞,能时时听到蝉唱鸟鸣,这树都有功劳,而高高的柳树是功劳最大的。

总之,种树不只是让眼睛娱乐,还能使耳朵愉悦。

眼睛有时却不能娱乐,因为人躺在卧榻上;耳朵就没有什么时候不愉悦。

鸟鸣中最可爱的,不在于人坐着的时候,却偏在于人睡着的时候。

鸟音适宜在早晨听赏,人们都知道这个情况;然而正是它单单适宜于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察觉它。

鸟儿防备射猎,没有哪个时候不是这样。

过了卯时辰时之后,人们都起床了,人们起了床而鸟就不能自在安宁了。

忧虑担心的念头一萌生,虽然想要鸣叫都不能,鸣叫起来也一定没有动听的声音,这是它(听赏鸟鸣)不适宜在白天的原因。

早上人们却都没起床,即使有起床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鸟儿没有防患的想法,自然能尽情表现它(善于鸣唱)的本领。

况且舌头憋了一夜,心里痒痒的只想一展唱技,到这时都想摆弄歌喉了,所说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情况就是这样,这是它(听赏鸟鸣)适宜在早晨的原因。

庄子不是鱼,能知道鱼儿的快乐;笠翁不是鸟,能懂得鸟儿的心情。

凡是啼鸟鸣禽,都应当把我当作它们的知己呀。

种树的乐趣有多种,但是它对于高雅的人不便的情况也有一个:

枝叶繁茂,不透月光。

阻隔着月亮而不使人看到(月光),这是它无意而造成的过错,不值得责备它。

然而不是树木无心,而是人无心罢了。

假使在种植树木的当初,预防到这一点,留下一线闲余的天空,用以等待明月(在树木之间)出没,那么白天晚上就都能得到它的好处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②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

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

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酒半,合辞言曰:

“此屋不修,且坏。

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

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公应曰:

“诺。

”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

“子其为我记之!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乃不辞而承公命。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

后两作已失传。

②言事:

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

③大号:

年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壮其文辞              壮:

以……为壮,认为……壮美

B.窃寄目偿所愿焉窃:

私下里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