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1842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docx

健康管理师精编考点知识三

健康传播考点

1.人际传播特点:

  ①不需要非自然媒介;

  ②传播和接受双方相互转换角色;

  ③反馈及时,交流充分;

  ④信息量少范围小速度较慢;

  ⑤多层的信息转达之后容易走样

  2.大众传播特点:

  ①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人员和传播机构,并需要借助特定传播技术手段;

  ②信息公开,面对大众;

  ③扩散较远、范围广,速度快;

  ④传播对象分散、互不联系;

  ⑤单向传播,反馈较慢难以实现角色互换。

  3.人际传播的应用:

  讲课、同伴教育、演示与示范。

  4.传播材料:

  ①针对个体:

传单、折页、小册子等;

  ②针对群体的:

宣传栏、招贴画或海报、标语和横幅、DVD等;

  ③针对大众的: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

  ④新媒体的应用:

互联网、手机等。

  5.计划设计步骤:

  需求评估、确定健康教育目标、制定干预策略、制定实施和评价方案。

  6.教育目标:

  ①总体目标:

又称计划的目的;

  ②具体目标:

健康目标(认知目标)、行为目标、环境与政策目标、认知目标四类。

  7.干预策略:

  ①教育策略:

核心是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既作用于倾向因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

如:

电视节目、发小册子、入户指导、义诊、张贴宣传画等;

  ②环境策略:

作用对象是影响行为的促成因素,即物质环境、条件,从而使人们采纳健康行为的意愿得以实现,如:

在某企业实施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健康教育,食堂提供低脂、低盐的食物,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一些锻炼设施等;

  ③政策策略:

政策可以支持并促使这些行为得以实现,还可以通过影响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健康行为,如:

调整工作时间的政策、实行工间操制度、轮班制度,确保员工有时间做运动等。

  8.计划的评价:

  ①过程评价:

活动执行率、干预活动覆盖率、目标人群参与率、有效指数、目标人群满意度;

  ②效应评价:

卫生知识均分、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率)、健康信念持有率、行为流行率、行为改变率等;

  ③结局评价:

着眼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变化。

  9.人际沟通技巧定义:

  是指在人际沟通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方法。

在人际交流活动中,人际沟通技巧都与人的“传播器官”有关,包括语言器官(口)、听觉器官(耳)视觉器官(眼)。

用说、听、看、问、答、表情、动作等方式来传达信息是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

  10.人际沟通技巧分类:

  ①说话的技巧:

适当重复重要的和不易被理解的话,用通俗语言代替专业术语;

  ②倾听技巧:

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敏感的问题更要善于听出话外音;

  ③提问的技巧:

不要一个问题紧接一个问题地问,使用开放型问题,避免使用封闭型问题;

  ④观察技巧: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要细心、全面和敏锐;

  ⑤反馈技巧:

积极性反馈、消极性反馈、模糊性反馈;

  ⑥非语言传播技巧:

动态体语、静态体语、类语言、时间语、空间语。

糖尿病的干预策略

(一)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管理

  1.糖尿病教育,最好的糖尿病管理是团队式管理,糖尿病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应包括:

执业医师[基层医师和(或)专科医师]、糖尿病教育者(教育护士)、营养师、运动康复师、患者及家属。

  2.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指在专业人员(健康管理师)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与治疗性的管理任务。

  3.自我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

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如果条件所限不能查血糖,尿糖的检测,包括定量尿糖检测,也是可以接受的。

自我血糖监测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但对注射胰岛素和妊娠期患者,为了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这些患者必须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1)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

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

  ①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

当病情稳定或已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

  ②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2~4次;使用口服药和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

  血糖监测时间:

  ③餐前血糖检测:

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④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

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⑤睡前血糖监测:

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⑥夜间血糖监测:

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⑦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⑧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2)血糖监测的指导和质量控制:

开始自我血糖监测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测血糖、何时监测、监测频率和如何记录监测结果。

糖尿病管理小组每年应检查1~2次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技术和校准血糖仪,尤其是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符时。

  (3)尿糖的自我监测:

尿糖的控制的目标是任何时间尿糖均为阴性,但是尿糖监测对发现低血糖没有帮助。

  

(二)随访管理

  1.方式:

门诊随访、家庭随访、电话随访和集体随访。

  2.内容:

  

(1)了解与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治疗情况。

  

(2)非药物治疗:

了解行为改变情况、调整非药物治疗方案、教会患者改变或消除行为危险因素的技能。

  (3)药物治疗:

了解患者就诊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管理手册、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督促其到综合医院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4)监测检查指标:

根据糖尿病分类管理要求,督促患者检查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及相关并发症。

发现患者出现靶器官损害的可疑情况时,及时督促患者到综合医院检查。

  (5)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6)患者自我管理技能指导:

了解、检查患者自我管理的情况,对其进行医学指导,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支持。

  (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四)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

  1.指标自我监测:

  监测内容:

  ①控制体重、血糖、血压、尿中酮体和戒烟,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②对于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体重减少的速度要适当,每年以减轻体重的5%~10%为佳,不提倡短期的大幅度降低体重;

  ③对于难以减肥的超重和肥胖者,至少要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体重不再增加;

  ④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压应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130/80mmHg以下为佳。

  2.合理膳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特别强调改变不健康的营养和膳食,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食盐的摄入和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性油脂。

建议糖尿病病人的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占45%~60%,蛋白质占15%~20%。

采用少食多餐,每天食盐不超过6g。

  具体要求参照《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篇幅有限,详见技能教材110页。

  3.增加身体活动

  4.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应包括经常性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尤其是抗阻力练习,以增加肌肉体积,促进血糖代谢。

    

(1)预防低血糖的措施

  ①开始参加运动时,应有同伴陪同并携带糖果备用。

  ②饭后0.5~1小时,开始运动较为合适。

  ③如果运动量较大,则运动前增加饮食量或者适当减少降糖药物量(包括胰岛素)。

  ④运动不宜在降糖药物作用最长的时间进行。

  ⑤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不宜清晨空腹,尤其不宜在注射胰岛素后和饭前运动。

  ⑥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血糖会有所下降,应酌情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2)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禁忌

  ①合并各种急性感染。

  ②近期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和糖尿病低血糖症等急性并发症。

  ③严重糖尿病肾病。

  ④严重眼底病变。

  ⑤新近发生血栓。

  ⑥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血糖>14mmol/L)或血糖不稳定。

  ⑦血压>180mmHg。

  ⑧经常有脑供血不足。

伴有心功能不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且活动后加重。

筛查和确诊糖尿病患者

(1)机会性筛查:

社区医师在各种临床诊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血糖在就诊中发现或诊断糖尿病患者。

一旦发现空腹血糖≥5.6mmol/L(100mg/dL),应建议其进行OGTT检测。

  

(2)高危人群筛查:

根据高危人群界定的条件和特点,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血糖筛查。

  (3)从已建立的人群健康档案、流行病学调查和糖尿病筛查时的血糖检测结果中发现需要管理的糖尿病患者。

  (4)从常规体检发现属于管理范围的糖尿病患者。

  (5)主动检测:

通过健康教育,促使患者或高危人群主动检测血糖,发现糖尿病患者;人群其他途径的筛查,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糖尿病患者。

  (6)收集社区内已确诊患者的信息:

利用家庭访视等机会收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外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干预的评估

(一)糖尿病干预的过程评估

  主要评估糖尿病干预方案的执行情况、管理对象认可和满意程度。

  1.年度评估:

糖尿病患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糖尿病管理开展情况、糖尿病患者转入转出执行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综合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指导和培训情况。

  2.阶段性评估(每3~5年进行1次):

社区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现状了解的情况、参与工作的人员对该项工作满意的情况、以及社会大众对政府部门工作的满意情况。

  

(二)糖尿病干预的效果评估

  主要评估糖尿病干预的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

  1.年度评估:

主要包括患者规范管理、规范接受药物治疗、不良生活方式改善、自我监测血糖和血压相关技能的掌握、血糖控制等情况。

  2.阶段性评估(每3~5年进行1次):

主要包括糖尿病患者患病知晓率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以及血糖、血压、体重自我监测技能掌握情况等。

  (三)糖尿病干预的评估指标

  具体和高血压干预公式相似。

  1.糖尿病干预的过程评估指标

  

(1)糖尿病患者建档情况;

(2)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覆盖情况;(3)双向转诊执行情况;(4)医务人员培训情况;(5)高危人群干预情况;(6)糖尿病患者满意度情况。

  2.糖尿病干预的效果评估指标

  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糖尿病患者知晓率、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率、高危人群行为改变率、血糖控制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个体糖尿病干预的效果评估:

每个健康管理年度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评估,按照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达标、未达标共2个等级。

  

(2)群体(社区)糖尿病干预的效果评估

  ①被管理(如某社区)人群糖尿病知晓比例、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②被管理人群中糖尿病患者降糖达标和未达标比例。

  ③被管理人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病足、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致残和死亡信息,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临床医学的概念和学科分类

【多选题】临床医学的学科的分类方式有:

  A.按治疗手段分

  B.按诊断手段分

  C.按解剖部位分

  D.按病因分

  E.按病种分

  【答案:

ABCE】

  【重要考点】

  概念:

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直接面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的一组医学学科,如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科学等。

  ★学科分类:

①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②按治疗对象建立的学科;③按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位建立的学科;④按病种建立的学科;⑤按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

  【练一练】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临床医学的概念:

  A.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

  B.直接面对患者

  C.以个体和特定的群体为对象

  D.分科不断细化专科化

  E.研究层面不断深入

  【考点:

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

  【单选题】与一般应用科学相比,临床医学的显著特点是:

  A.临床医学通常是在医学研究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

  B.须严格按诊断标准,诊断和治疗疾病

  C.只能探索性地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痛苦,挽救或延长患者生命

  D.只能依靠动物实验代替临床实验

  E.其复杂性大大超过其他自然科学

  【答案:

C】

  【重要考点】

  与一般的应用学科相比,临床医学具有其显著的特点:

①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②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显著区别);③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④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

  自20世纪中期后,由于疾病谱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这些问题愈显突出,从而导致了“全科医学”或“家庭医学”的诞生。

  【练一练】

  【多选题】由于疾病谱的改变临床医学出现了下列哪些新专科:

  A.全科医学专科

  B.家庭医学专科

  C.健康管理专科

  D.营养治疗专科

  E.心理治疗专科

  【练一练】答案:

第一题选择C,第二题选择AB。

考点:

骨质疏松症

  1、诊断标准:

  骨密度检测是认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2、高危人群:

  主要分布在绝经后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生男性。

其次是钙和维生素D缺乏、吸烟、过量饮酒和咖啡、身体活动少、性激素低下等人群。

  考点:

口腔健康

  1、具备要素:

  ①没任何疼痛和不适;

  ②良好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

  ③心理方面外观正常,不影响自尊,个人满意;

  ④社会方面不影响社会交流。

  2、主要危害:

  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早产和低体重儿早产是牙周疾病对妊娠妇女最重要的危害、其他。

1.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肥胖、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高热量饮食)、早期营养不良、糖耐量损害、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2.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包括: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肥胖、其他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结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

  3.COPD肺功能检查

  FEV1<80%,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EVC<70%(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4.判断超重肥胖的指标主要是体质指数

  计算方法:

体重(kg)/身高(m)2

  18.5≤BMI<32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

  5.流行病学的基本内涵

  1)他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

  2)他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还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

  3)他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

  4)最重要的是,他的落脚点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6.发病指标

  1)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2)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3)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1)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点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

  

(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其本质上是一种比例,不是一种真正的率。

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单位时间内的疾病频率和强度,为动态指标,是一种真正的率。

  7.预防医学概念

  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与早逝。

  8.队列研究方法

  调查方向——现在————将来

  9.队列研究特点

  1)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故属于前瞻性研究;

  2)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是自然存在于研究人群,而不是人为给予的;

  3)研究对象根据暴露与否分组,这与实验性研究的随机分型不同;

  4)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5)追踪观察的是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如RR=〔a/(a+b)〕/〔c/(c+d)

  10.病例对照研究概念

  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组,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因素的关系。

  11.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

  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是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

  5)经两组暴露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12.筛检试验概念

  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13.筛检试验用途

  1)早期发现处于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可疑患者,以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或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愈后。

  2)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

  3)流行病学监测

  4)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14.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15.医学统计基本步骤

  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16.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

  算数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

  17.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

  方差与标准差、极差、百分位数、变异系数

  18.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和先导一方面使康教育在促进行为改变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健康教育对激发领导者拓展健健促进的政治意愿,促进群众的积极参与、促成健康促进的氛围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离开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19.健康信念模式概念

  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20.健康信念模式认为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感知疾病的威胁、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自我效能、提示因素、社会人口学因素。

  21.自我效能的概念

  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1、生活方式指导的基本内容(掌握)

  对生活方式的管理是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和重要方法,生活方式的管理是慢性病预防与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

①营养指导 ②体力活动指导 ③控烟指导等。

  2、营养指导的原则(掌握)

  营养指导的原则可以简化为“一多三少”,即“摄食种类多、量少、盐少、油少”。

  3、体力活动水平的测量方法(熟悉)

  通常用能量消耗量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一次运动的身体负荷量,也可以是一段日历时间里,各种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体力活动的加和。

  4、体力活动测量的主要类别(掌握)

  体力活动测量的主要类别有:

①有氧和耐力运动量的测量 ②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测量 ③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的测量

  5、心率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了解)

  运动时的心率作为训练时运动强度的监测指标,成为目标心率或靶心率。

  运动中的心率可以通过颈动脉或四肢动脉触摸直接测量,时间可以为10秒,更方便的方法是采用有线和无线仪器设备监测心率。

  最大心率按年龄估算。

中等强度的心率一般定义为60%-80%最大心率

  6、代谢当量的概念及计算(熟悉)

  代谢当量METs,指相对于安静休息时身体活动的能量代谢水平,1METs相当于每分钟每千克体重消耗3.5ml的氧,或每千克体重消耗1.05kcal能量的活动强度。

  7、主观用力程度的分级(掌握)

  对运动负荷量和主观用力程度的感觉可以反映身体实际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按照自觉运动强度分级,中等强度的干预通常在11-14区间内。

  8、肌肉力量的概念及测量(熟悉)

  肌肉力量指肌肉用力的能力。

传统上用可重复3次以下的负荷测试力量。

包括①静力或等长力量:

测试限于指定肌群和关节角度,不能全面反映肌肉力量,峰值用力常用最大主动收缩(MVC)表示;②动力测试:

有控制、良好姿势、全范围关节活动完成的动作所对抗的最大阻力(1-RM),测定值为特定肌肉或动作的特异指标。

现在也可用多个重复来测量肌肉力量。

  9、肌肉耐力的概念及测量(了解)

  肌肉耐力指肌肉持续用力或重复用力的能力,传统上用可重复12次以上的负荷测试耐力。

  肌肉耐力的测试:

给定频率、重复抗阻力动作的次数,如蹲起次数。

测试中肌肉耐力的度量应能综合阻力(重量)、时间(频率)和重复次数3个指标。

  10、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的概念(掌握)

  日常体力活动包括职业活动中的体力活动、业余时间的运动锻炼、出行往来过程中的体力活动和各种家务劳动,因此实际反映总体力活动水平。

  11、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的常见测量指标(掌握)

  常见测量指标包括能量消耗、行为观察、机械和电子装置监测、问卷调查、间接观察(如设备使用率)、职业分类、参与的运动项目等。

  12、活动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掌握)

  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一天中各种体力活动的情况和时间,综合不同活动形式的强度,根据代谢当量计算能量消耗,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总的体力活动水平。

  举例:

体重75kg,每小时4km的速度快走30分钟(30/60=0.5小时(h)),代谢当量=3kcal/(h.kg),能量消耗为:

75×3×30/60=113(kcal)

  (计算公式:

能量消耗=体重(kg)×代谢当量(kcal/(h.kg))×运动时间(h),本例75×3×0.5=112.5(kcal))

  13、体力活动干预的目的(熟悉)

  体力活动干预的目的在于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减少缺乏运动和运动不足人群的比例,指导合理运动,避免运动伤害,预防和辅助治疗疾病,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

  14、体力活动干预的内容(掌握)

  ①运动训练前常规体格检查 ②有关信息收集 ③运动量的选择 ④运动内容的选择 ⑤运动进度 ⑥意外情况和不适的预防及处理

  15、运动量的选择(掌握)

  有氧耐力运动一般强调中等强度,从锻炼心肺功能的角度考虑,应达到相对强度中等以上,推荐每周运动时间累计150-180分钟;从维持体重的角度考虑,建议总的能量消耗达到每周1500-2000kcal。

肌肉力量和耐力锻炼的强度应能维持对肌肉的一定刺激,推荐每周2-3天,每次15-20分钟。

  16、运动内容的选择(掌握)

  体力活动干预所选择的内容一般包括耐力、肌肉力量、灵活和柔韧性活动:

①有氧耐力运动 ②肌肉训练 ③柔韧性练习 ④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

  17、运动进度的影响因素(熟悉)

  运动进度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健康情况、年龄和运动训练目标。

  18、体力负荷的影响因素(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