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典型案例:社区服刑人员见义勇为传佳话.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1873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矫正典型案例:社区服刑人员见义勇为传佳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矫正典型案例:社区服刑人员见义勇为传佳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矫正典型案例:社区服刑人员见义勇为传佳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矫正典型案例:社区服刑人员见义勇为传佳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矫正典型案例:社区服刑人员见义勇为传佳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矫正典型案例:社区服刑人员见义勇为传佳话.doc

《矫正典型案例:社区服刑人员见义勇为传佳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矫正典型案例:社区服刑人员见义勇为传佳话.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矫正典型案例:社区服刑人员见义勇为传佳话.doc

重庆市垫江县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服刑人员见义勇为传佳话

夏雨(化名),男,40岁,小学文化,重庆市垫江县坪山镇某村村民。

2008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垫江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

2008年9月,夏雨来到坪山司法所签订了社区矫正保证书,成为一名社区矫正对象。

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积极参加抢险救灾,表现突出,被垫江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给予记功表扬一次;同时,能自觉遵守社区矫正“五个一”管理规定,认真参加司法所组织的各项学习和社会公益劳动,认罪伏法,改造较好,现己依法按期解除社区矫正。

矫正措施有力:

多措并举,依法施矫

调查走访,剖析原因一是走访了解其性格方面的问题。

夏雨由于从小受教育不够,小学肄业,性格内向,脾气暴燥,个性较为固执,思想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大,经常沉默不语,时常自责、内疚。

二是走访了解其在法律意识方面的问题。

从与夏雨的几次交谈中,发现其对法律知识的掌握非常有限,认为自己以前的“事情”是偶然的,无所谓,对自己行为后果的严重性和违法性,没有足够的认知。

三是走访了解其家庭社会情况。

案发前,夏雨靠自己搞摩托出租,每月有一千元左右的收入,一家人和和睦睦过日子。

由于性格内向,脾气暴燥,情绪不稳定,遇事不冷静,发生纠纷不依法解决,采取暴力行为,造成了人身伤害,铸成大错,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夏雨本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落实责任,实施目标管理2008年9月,司法所依法接收夏雨并纳入社区矫正管理,及时建立个人矫正管理档案,成立矫正工作小组,组长由司法所长兼任,成员有驻村民警、政府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干部。

签定两书(即矫正工作小组一方面与司法所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另一方面与矫正对象及其监护人、社区帮教人签定矫正帮教协议书),落实矫正目标管理责任,真正做到矫正帮教有目标、有措施。

剖析根源,亲情帮教根据夏雨在思想及情绪上的不稳定原因及心理状态。

镇矫正办积极研究,掌握根源,究其原因是自己的不冷静,粗暴行为致使本不宽裕的家庭陷入困境,让家人承受了来自各方的种种压力,心中充满愧疚和自责。

针对这些情况司法所及时与村矫正工作小组成员和家人交换意见和看法。

通过对夏雨进行一对一谈心的方式,帮助他解决思想负担,鼓励他面对社会,以真诚鼓励他、以真情唤醒他。

正面教育,依法帮教针对夏雨对社区矫正认识不够充分,法律意识淡薄的状况,司法所坚持不定期开展法律常识、身份意识、认罪伏法、坦白检举、禁止毒品等八项教育。

每月通过组织其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其法制观念,让他意识到法治的重要性,端正矫正态度,增强其对所犯罪行的认识。

通过学习教育,夏雨接受了社区矫正,明确表态要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做人,适应社会,遵纪守法,积极主动配合镇、村矫正组织搞好矫正改造,认真遵照社区矫正“五个一”日常管理规定。

多措并举,因人施矫一是定期走访,掌握动态,争取家庭支持与配合。

司法所及村矫正工作人员每月对其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其家庭生活和最近表现情况。

积极争取夏雨的家人,从思想上关心他,从生活上照顾他,减轻他的心理负担,切实配合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二是定期谈话,帮助他重树立信心。

针对夏雨被判缓刑后心理负担重,缺乏上进心等特点,司法所矫正工作人员每月找其谈话,敞开心扉,与其促膝交谈,帮助他树立信心,重塑人生,对其缺点和错误善意提醒,有效制止。

三是组织公益劳动,进行行为引导。

通过组织清扫政府大院、敬老院、司法所、派出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让他融入社会,使其建立自信心,增强自尊感、社会责任感。

    矫正效果明显:

重塑人生,回报社会

    社区服刑人员夏雨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期执行,在坪山镇进行社区矫正改造。

初期,他自卑消沉、情绪不稳,贪玩、好逸恶劳,法律意识淡薄,认知能力差,对矫正有较强的敌对情绪。

经矫正改造后,他的思想情绪、生活压力、守法意识等有了明显了转变,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也有了明显的增强;让他进一步认清了自己犯罪的思想根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新鼓起生活做人的勇气,积极参加教育改造活动,积极帮助社区干部群众做好公益服务活动,回报社会。

2008年12月16日14时许,夏雨正在坪山镇赶集时,忽闻不远处传来“起火啦!

起火啦!

”的呼救声,他闻讯便朝着呼救方向奔去……他冲进火海,同随后赶来的群众用桶挑水,盆端水,水管喷水……积极组织灭火。

但火势燃烧越来越猛,火焰越窜越高,整个楼房顿时浓烟滚滚。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灵机一动,便跑到附近一单位抓来灭火器,冲进屋内,冒着浓烟,与火魔又开展激战……火势渐渐压下去了,他焦急的心也渐渐平稳了许多。

正待喘口气,忽见屋内墙角处还有一燃气罐,极有可能爆炸或再度引发火灾可能,他想也不想,什么也不顾,便扔下手中的灭火器,冒着滚滚浓烟,抱着燃气罐往外跑,一口气将燃气罐抱到场镇后街偏僻安全的方,用冷水喷罐降温进行安全处理后,又拖着疲惫的身子跑回火灾现场同其他同志一道投入到紧张的火灾抢险之中……时至17时30分,火势才得以基本控制,屋内的滚滚浓烟才渐渐散去。

他在这次扑火抢险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扑火抢险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位及村居民财产损失做出了贡献,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和信心。

     社会评价高:

邻里关系睦,义举传佳话

他回归社会后,重塑生活信心,找回自信,同村邻居另眼相待:

觉得他没有往日的贪婪、好逸恶劳之恶习,也没有了消极、堕落、孤僻、冷漠的自卑感。

在邻居眼里,现在的他常走湾窜户,谈笑风生,与人为善、团结邻里,无活找活干,有活抢着干,闲时赴毗邻区县建筑工地干活,为家计而忙碌不休,成了家里家外的能人。

最让人们感动的是:

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扑火灾的义举,使单位库房存储物及其左邻右舍居民用房免遭数万元的重大财产损失,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好评。

其见义勇为,扑火抢险救灾的义举被垫江县社区矫正领导小组依法批准给予记功表扬一次。

点评:

矫正改造初期的他,性格内向孤僻,情绪急躁,生活消极,法律观念淡薄,认知能力差,敌对情绪严重,自认为“犯罪”是社会的不公,对家庭、社会极度冷漠。

矫正改造后的他,重塑生活信心,变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一心回报社会,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社会责任感极强的见义勇为先进。

为了让他能早日改造好,顺利回归社会,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调查走访,了解掌握其家庭情况、社会关系情况,在找准剖析矫正人员心理症结、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矫正个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教育监管,多措并举,因人施教,将教育矫正、监督管理、亲情感化等有机结合,依法实施矫正,让一个社区服刑人员懂得感恩,真情回报社会。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