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党校学习有感.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6201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党校学习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党校学习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党校学习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党校学习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党校学习有感.docx

《【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党校学习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党校学习有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党校学习有感.docx

坚定文化自信——党校学习有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人民孕育梦想的精神家园。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7月1日,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再一次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接连把“文化自信”作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

信、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趋成熟,不仅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也为我们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发展的深刻体认,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所具有的文化优势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创造力的坚定信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

伴随着中国改

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我们党逐步将这一基本观点转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认识。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从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系统概括。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并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者统一”到“三个自信”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执着追求和执政自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和

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提到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的高度,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一科学判断清晰地指出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 有机整体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也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突破。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

列宁指出,在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度里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的。

毛泽东同志指出:

“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任何道路、理论、制度,都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离开了文化的滋养,道路、理论、制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探索找到的,深深植根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牢牢立足于本国的国情。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与心理基石,构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因,也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

在当代中国,能否建立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

前途与命运。

只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地位,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坚持好、发展好。

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报告《着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间对话》指出:

文化之用就在于它的无用之大用。

文化在社会中处于中心位置,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各领域,具有极强的扩张力、渗透力和持久力,虽然无影无形,却总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

的思想、价值,并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成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拥有自觉的文化价值导向,会让我们的社会发展步伐变得稳固、坚定而持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只有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所理解、所认同,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准则。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才能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真正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解决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对人类发展来说,文化可能是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逻辑与中国历史演进的内在文化逻辑的贯通结合。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文化选择、文化创造和文化发展的结果。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从更广阔的历史时空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答好为什么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根本问题。

“四个自信”是辩证统一的有机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途径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坚定理论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行动指南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坚定制度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根本保障的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构成中国自信的重要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