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204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docx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

考研政治要背诵的知识点很多,冲刺阶段,大家要强化巩固要点重点,在此小编特别梳理思修与法基相关高频考点,大家要好好背一背。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其中,奉献精神是精髓。

向道德模范学习

道德模范主要是指思想和行为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向善且为人们所崇敬、模仿的先进人物。

学习道德模范的高尚品格和先进事迹,有利于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大学生要向道德模范学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状况,最终都是以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

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含义: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2)作用:

①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只有内化为个人品德,才能成为现实的规范力量。

②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个人品德决定着一个人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行为选择,以及对各种关系的协调和处理,直接显示出个人境界和素质的高低;另一方面,个人品德又为自我整体素质的修养、锻炼和完善规划目标指明方向,为个人成长提供指引和调控。

③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个人品德的提升,不但直接成为社会道德水平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和带动,为社会道德更大程度的发展进步开辟道路、提供动力。

2.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1)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2)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及时抑制和克服。

(3)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4)知行合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5)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3.锤炼高尚道德品格

①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看待道德。

②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通过对美德的尊崇,真正把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心悦诚服的自律准则。

③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家庭美德

1.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①注重家庭。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之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之上。

②注重家教。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注重家教,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③注重家风。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2.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

第一,尊老爱幼。

子女要孝敬、赡养父母及长辈,父母要抚育、爱护子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第二,男女平等。

第三,夫妻和睦。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第四,勤俭持家。

第五,邻里团结。

3.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爱情、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还要处理好:

①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②恋爱与关系集体的关系;

③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职业道德

1.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

职业生活是指人们参与社会分工,用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丰富社会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生活方式。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正确的劳动观念是维系人们职业活动和职业生活的思想观念保障。

在职业生活中,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弘扬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含义: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2)基本内容

①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对待自己职业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内在的道德需要。

爱岗敬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爱—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②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信诺,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

就个人而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社会而言是,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在职业道德中,它不仅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在行业中扎根立足的基础。

③办事公道

以公道之心办事,是职业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业者之间以及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都是平等的。

职业差别只是所从事的工作不同,而不是个人地位高低贵贱的象征。

④服务群众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

⑤奉献社会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4.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是否顺利、是否成功,既取决于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取决于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

①学习职业道德观范。

②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③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社会公德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的特征:

一是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二是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三是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四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范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含义: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基本内容:

①文明礼貌

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

②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③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④保护外境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⑤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原因

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因而也必须遵守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而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2)要求

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④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⑤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3)网络生活中必须遵守法律规范

面对网络生活,不仅遵守道德规范,也应当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也是遵守网络道德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什么人服务是道德的核心问题,决定并体现着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所有道德现象。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①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

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②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强调,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即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在必要时做出牺牲。

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最终也是为了维护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③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集体主义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

①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②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要求。

③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这是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表明,一种文化能够通过与其他文化交流碰撞和冲突融合而保持其生命力,是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道德进步,既要注重在文明交流中坚守自身优秀道德传统,也要在文明互鉴中积极吸收其他有益道德成果。

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必须秉承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评继承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

在吸取人类优秀道德文明成果的问题上,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道德文明的积极成果,又必须掌握好鉴别取舍的标准,善于在吸收中消化,把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变成自己道德文明体系的组成部分。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含义: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

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蓬勃发展的伟大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革命道德的灵魂。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贯穿中国革命道德始终的一根红线。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3.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1)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传统道德中的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其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辨。

“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夙夜在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者自爱”;“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3)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五教”的思想,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伦”说,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四大德目等。

(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修身”,“修己”,“克己”和“慎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善养吾浩然之气”;“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

2.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我们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和鉴别,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的道德精神发掘出来,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德目、观点进行新的诠释和激活,结合现代生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努力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要结合时代要求,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丰厚的道德资源,赋予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以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上,要反对虚无论和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

这两种观点隔断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的关系,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道德的进步。

道德的变化发展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在道德功能系统中,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此外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①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明辨善恶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指南。

②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主要是法律和纪律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效用。

2.道德的作用

(1)含义

道德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2)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

①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③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④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⑤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3)道德作用的两种极端看法

①“道德万能论”。

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否定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②“道德无用论”。

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了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另一方面对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有一定的反作用。

3.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

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表现:

①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②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③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

④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

(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

道德作为一种调节方式,主要不是被颁布、制定或规划出来的。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是一种旨在通过把握世界的善恶现象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意识。

道德是一种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

道德把握世界的方式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特定的价值出发来改造世界,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

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特殊的意识信念、行为准则、评价选择等方面的总和,是调节社会关系、发展个人品质、提高精神境界等活动的动力。

道德的含义与起源

(1)含义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起源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因此,道德的起源问题,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来认识和把握。

①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②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恰恰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③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想认识前提。

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意识到自我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意识到自我与他人或集体不同的利益关系,并由此产生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1)勤学

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2)修德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重德修身。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

同时,还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

(3)明辨

增强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举。

(4)笃实

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