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54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41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docx

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华版

2019年考研政治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

一,考前必背的概念、段落(约2648字)

(一)(背诵)几个重要的概念

●共同理想: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时代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爱国主义:

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人生价值:

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韵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金钱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和最终目标,无形中降低了人的道德要求,使人随着金钱的增长而道德败坏堕落,使人丧失长远目标而贪图眼前利益,使人生堕入陷阱而不能自拔。

●诚实守信: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二)(背诵)几段重要的话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背诵))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①树立崇高职业理想;②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③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①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②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③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2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

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

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

(2)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3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

4,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三个转变”。

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6综合国力:

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资源等方面实力和影响力的总和,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7.▲。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这是我们的治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之道。

8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9,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

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实行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840年一1919年为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讲述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为第二部分,主要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1949年--2007年为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和改革。

学习本部分内容要掌握每个重要事件的观点、依据以及意义。

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本部分主要讲述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对和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包括第一、二、三章的内容。

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后果

(一)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

鸦片战争(原因:

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和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并在中国获得大量侵略特权(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二)后果

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封建社会)

①经济特征: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②政治特征: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社会结构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④文化思想体系特征: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2)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半殖民地的原因:

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域主权等,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但是中国长期的反抗,使得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单独征服中国.

②半封建的原因:

第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第二,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以及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B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使得它有软弱性和两面性;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第六,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3.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及其后果

(1)早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

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

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3)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l经济技术的落后(另一个重要原因)。

(4)后果——民族意识的觉醒(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林则徐、魏源)、早期的维新思想(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严复:

《救亡绝论》、《天演论》;孙中山:

振兴中华)。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爆发原因

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2.过程

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爆发,建号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为天京,并定都;占领大片地区;实施纲领;天京事变(分水岭)。

3.施政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内容:

①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②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③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对基层的军政合一制度以及选官制度、宗教教育制度等作了规定;④目标: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作用和局限性: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但是,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2)‘资政新篇'(第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内容:

政治——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经济——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思想文化——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

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外交——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

☆4.意义和局限性

(1)意义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失败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和敌对势力的强大.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

历史任务。

(--)洋务运动

1.背景

国际背景——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国内背景——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进程

洋务派——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规模较大的:

①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②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③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④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⑤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2)建立新式海陆军

分别有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主力是北洋水师。

(3)刨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新式学堂的种类:

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和军事学堂。

4.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1)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①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②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③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2)失败原因

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原因:

①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籁性;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维新运动

1.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2.内容

(1).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⑵维新派宣传维新的活动

①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主张拒和、迁都、变法);②著书立说(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翻译的《天演论》;④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④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⑤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⑥办报纸(梁启超的‘时务报’.严复的《国闻报》,《湘报》等)。

(3)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①要不要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实质——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4)百日维新

政治方面:

改革行政机构。

经济方面:

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

军事方面:

裁减旧式绿营兵。

改练新式陆军。

文化教育方面:

创设京师大学堂(中国近代高等国立教育的开端)。

3.意义与教训

⑴意义‘

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①原因: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不敢否定资本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害怕人民群众)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戊戌政变)。

②教训:

暴露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根本行不通的I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三、辛亥革命

(一)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辛丑条约》、日俄战争、《拉萨条约》等丧权辱国,民怨沸腾;各阶层人民斗争风起云涌.·

2.清末“新政”的破产

1906年正式废除科举考试}君主立宪激化矛盾,统治集团内部危机加重.

3.社会矛盾的尖锐和人民群众的反抗

拒俄、拒法、抵制美货、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是革命派的骨干,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二)活动

1.孙中山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兴中会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2)赍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3)同盟会

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

(三)纲领

△1.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②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

内容是‘‘创立民国”,是纲领的核心;③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2.三民主义的意义

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代表人物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

2.内容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焦点);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3.意义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但这场论战也暴露出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五)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武昌起义

黄花岗起义、保路风潮、武昌起义。

2.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3.辛亥革命的失败

(1)封建军闲专制统治的形成

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三个条件:

奠都南京、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善后大借款、二十一条、西元借款)。

(2)意义和失败

意义:

①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②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④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主观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表现在: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本部分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解放所进行的斗争。

包括第四章至第七章的内容。

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

1.内容

兴起的标志——《新青年》;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2.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局限

①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t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普及到群众中去;③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二)五四运动’

1.十月革命

①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③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2.依据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直接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过程

(1)学生群众出现在斗争前面(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l还我青岛)}

(2)上海工人罢工(标志着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走上了政治舞台);(3)商人罢市和学生罢课;(4)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5.特点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运动

(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类型:

一是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二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林祖涵、吴玉章等。

(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特点;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⑦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⑦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主张知识分子“向农村去”、“到民间去”。

(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①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运动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j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的。

(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①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②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刊物有:

‘劳动界>、《劳动月>、‘工人月刊'。

第一个工会:

上海机器工会);③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④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依据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②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阶级基础);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④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外部条件)。

4.历史特点

①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②它是在半殖民地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5.历史意义

①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②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③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时期

1.中共二大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第一个罢工高潮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3.第一个农民协会

浙江萧山县衙前村在1921年9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

4.第一次国共合作

(1)原因和条件

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旱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I②京汉铁路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凭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取得胜利;⑦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人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④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

反帝的内容;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