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6226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方案.docx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方案.docx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方案

板桥回小 杨建全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

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

“必要”一词清晰地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

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我校的实际出发: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外地学生占三分之二左右,客观反思我校的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教学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口算能力比较薄弱、计算基础不够扎实、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

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出问题。

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

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我提出《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课题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

以研促培,以研促教。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

1、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调查

小学生计算能力包括二方面:

一是计算的准确性,二是计算的快捷性。

在课题立项之前,我们对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调查,发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不看清就下笔

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因而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

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清楚就下笔

(2) 被假象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简算”迷惑。

(3) 受负迁移影响。

就小学数学的学习而言,迁移主要是指先前学习的知识、技能所对后来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所施加的影响。

如果己有的知识技能对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起着促进作用与积极的影响,称正迁移;如果己有的知识技能对新学习的知识技能产生干扰,起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

负迁移的主要表现为老方法、旧法则干扰新法则。

(4) 丢三落四

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了1,忘了减1。

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

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

多位数乘除多位数中,学生往往出错更多,与综合用到的知识多也有关系。

(5) 以偏概全

数学计算的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牢记有关的法则,让学生深入领会计算的原理,不但要知道怎样去计算,而且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并能熟练的运用。

但是,有些学生在计算新法则时,只顾高度注意法则的执行,而造成某些口算的错误。

另外,还有许多平时老师在教学中已经发现的原因,如抄题目时虎头蛇尾、虚荣心强导致的求胜心切、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高等等问题。

2、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

我们将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课外练习、考查测试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3、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熟悉各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

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三方面的内容:

(1) 计算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支配,许多教师奉行“熟能生巧”原则,实施计算教学中的“题海战术”,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恶计算、害怕计算。

认真阅读新课标,不难发现对计算的要求提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目标更多地定位于计算本身存在的思维历程,定位于如何开展计算课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计算,感悟计算的魅力,品尝计算的乐趣,提高计算的能力。

因此,我们将研究在计算教学的课堂中如何展开教学过程,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喜爱计算、理解计算。

(2) 实现算法多样化的研究。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

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探寻解题的方法。

算法多样化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和积极实践,但在算化多样化的理解和把握上则各不相同。

我们将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算法多样化的本质,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追求算法的合理与灵活。

(3)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口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数学课程标准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方面明确指出:

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

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在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

在学生的日常口算和笔算过程中,无论是计算前估算或者是计算后估算,都有一定的价值,因此,我们将研究如何加强口算和估算训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感兴趣的练习,利用测试评价、竞赛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口算和估算的能力。

4、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自然延伸,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而今,家长对孩子都寄予了较高的期望,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尤其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有些家长在自己督促、辅导孩子的同时还聘请家教人员进行数学辅导。

但是,现在家长比较关注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参加专门的“奥数”“培优”的辅导,对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我们将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独特的功能,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互相沟通、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支持作用。

(二)研究目标

1、 总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 具体目标

(1) 学生目标

a、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养成具有良好的书写和计算习惯。

b、 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学生的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C、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 教师目标

a、 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师要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

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b、 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校特色。

四、 课题研究的界定

计算:

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

计算教学:

是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有效地运用策略及方法、帮助学生剖析算理、引导建构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计算练习,最终形成自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活动和过程。

策略:

根据学习目标对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思考、精心策划和有效调控的技能。

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与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的方式需要坚实的理念基础和支撑,在细化教学行为一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广泛吸收了国内外多学科的相关理论观点,坚持在继承、借鉴、整合中创新。

作为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的主要有:

1、 《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其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 归因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归因论中将行为的结果归因于各种原因,根据归因论中的基本理论,针对目前计算教学的现状改善计算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并对本课题的研究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策略上的指导。

3、 心理学理论依据。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

“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4、 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

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六、 课题研究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者应以集体目标为导向,不断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时要发挥导向的多种功能。

2、参与性原则: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充分调动研究者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始终参与研究活动,使其成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平等性原则:

研究者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能负起责任的,这些都应该平等地对待。

4、坚持多元性体现开放,建立科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计算教学的一般特征,而且要为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七、 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全校的二年级学生。

(二) 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调整。

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实施本课题确立的研究内容。

文献研究法:

收集材料,掌握理论,研究现象。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调查研究法:

通过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计算课堂中态度与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状况,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经验总结法:

实验教师围绕研究课题,结合研究实践,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及时将教学实践上升为经验理论,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经验体系。

八、 课题开展的有利条件

1、本学期一年级主要是利用看图列式来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看图列式是一个

难点,是学生要亲身接触学习的知识,把看图列式做为小课题研究,既有利于针对于教材内容学习制定课题,又有利于教师全身心的针对性的进行教科研,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2、学校数学组教研气氛浓,数学教师教科研意识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都身处一线教育,对看图列式都有自己独特的教法,可以为本次课题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便于我开展课题研究。

3、 学校有电教室,我可以从网上寻找一些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来为自己所研究的课题做保证。

4、 有学校领导和学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还有学校老师的积极参与,这为本课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实施环境。

九、预计达到的效果

1、解决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

2、 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的惯养成。

3、 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4、 发挥家庭教育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十、课题研究进程和计划

本次课题研究为一年(2010、8—2011、7)

(一)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2010年8月——2010年9月底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报刊杂志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资料,确立课题的研究框架构想。

(二) 课题实施阶段:

2010年10月一一2011年3月课题实施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备课、上课、并探索在计算课中实施“计算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在实施阶段边开发,边教研,边总结即时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

组内成员经常交流研究情况及时调查方案。

(三) 巩固提高阶段:

2011年4月——2011年7月课题总结阶段,认真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情况。

十一、研究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请有关科研单位对课题进行评估。

2、 教师探索教学模式的论文、实验总结、优秀教案、课堂教学研讨会。

3、 总结研究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科研论文。

十二、本课题研究人:

杨建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