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2506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250447

课程名称:

动物传染病学

英文名称:

AnimalEpidemi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时:

72

学  分:

3.5,其中讲授:

50学时,实验:

22学时。

适用对象:

动物科学/医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

考试

先修课程:

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等

二、课程简介

《动物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与畜牧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

该课程主要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

动物传染病是对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可能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畜产品的损失,影响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病还能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尤其是现代化的养殖业,畜禽饲养高度集中,调运移动频繁,更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

因此,对畜禽传染病的防制与研究,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在兽医科学技术中居首要地位。

该课程建立在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免疫学、兽医病理学和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直接解决生产实践的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防制等问题,是兽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动物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由于其病原体大多感染宿主广泛,致使防治工作极为复杂,同时,也正是由于其感染宿主广泛,致使其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公共卫生安全乃至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特别是继2003年SARS和2004年的禽流感流行后,动物传染病特别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得到了全社会空前的重视。

本课程教学将抓住这一契机,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

将以人畜共患病作为讲授的重点内容,考虑本科生现有的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力求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及发展方向讲授给学生,特别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解决动物传染病诊断及免疫方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家畜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诊断和防制家畜传染病的基本技能,为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

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课教学和兽医院现场教学,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教师在规定的学时内,全面讲授对畜禽危害严重的常见和多发性传染病,并扼要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经验。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本省较少发生或危害不大的传染病留给学生自学。

本大纲供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本科专业适用,具体说明如下:

1.动物传染病学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不同的研究手段,来认识动物传染病发病机理、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通过对发病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借以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教学方法按教学大纲规定,认真备课,重视启发式教学,注意运用总论的知识指导各论的学习,通过各论的学习加深对总论的理解。

在讲课中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各种传染病流行规律及发病机制,正确处理疾病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局部与整体,机能与形态,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的关系,及时反应传染病学的新进展。

部分教学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即通过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合观看有关教学VCD、病理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有助于扩大知识面。

3.辅导学生应积极主动自学,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教师可规定地点和时间答疑。

4.本课程的考核实验课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全部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全部理论授课及实验内容考核。

5.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应掌握各类传染病的病原、发病机制、症状、病变。

要求学生在基本技能方面应掌握诊断常见传染病的标准诊断方法,并对最新诊断技术熟悉,并根据不同疫病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

感染的概念:

传染病的概念;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的概念;疫点、疫区、疫源地的概念:

传染病的流行形式。

2.难点: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慢病毒感染:

自然疫源性疾病。

(二)教学内容

★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感染的类型

1.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

2.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3.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顿挫型和一过性感染。

4.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5.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6.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7.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8.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和慢性病毒感染

★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畜群的易感性

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强弱有关,主要由畜体的遗传特征、特异免疫状态等因素决定。

⑴畜群的内在因素

⑵畜群的外界因素

⑶特异免疫状态

★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

1.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2.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气温、湿度、阳光、雨量、地形、地理环境等

2.社会因素

思考题

1、动物传染病具有哪些与非传染病相区别的特性?

2、传染病的发展可分哪几个阶段(时期)?

其含义是什么?

3、何谓传染源?

它可分哪几种类型?

4、为什么说病原携带者是十分重要的传染源?

5、何谓传播媒介?

它有几种类型?

6、传染病的流行链锁是由哪几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传染病就发生流行?

而另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传染病就不能流行或终止流行?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操作

第二章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一)目的与要求

1.本章重点掌握:

平时的预防措施、发病时的扑灭措施;疫情报告与疫病的诊断方法;检疫;隔离和封锁:

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消毒、杀虫、灭鼠的方法。

2.难点:

检疫;隔离和封锁;免疫接种。

(二)教学内容

★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1.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

⑴建立健全各级防疫机构

⑵贯彻预防为主

2.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

⑴平时的预防措施

⑵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疫病的预防(prevention)、疫病的防制(control)和疫病的消灭(eradication)

★疫情报告和诊断

1.疫情报告

疑似口蹄疫、炭疽、狂犬病、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牛流行热等重要动物传染病需向上级有关动物防疫机构报告。

2.诊断家畜传染病常用的方法:

⑴临床诊断

⑵流行病学诊断

⑶病理学诊断

⑷微生物学诊断

⑸免疫学诊断

⑹分子生物学诊断

★检疫

1.产地检疫

2.运输检疫

3.国境口岸检疫

★隔离和封锁

1.隔离

对病畜、可疑感染家畜和假定健康家畜分别对待。

2.封锁

⑴封锁的疫点应采取的措施

⑵封锁的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⑶受威胁区及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传染病病畜的治疗

1.针对病原体的疗法

⑴特异性疗法

⑵抗生素疗法

⑶化学疗法

2.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

⑴加强护理

⑵对症疗法

⑶针对群体的治疗

★消毒、杀虫、灭鼠

1.消毒预防为主

⑴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的概念

⑵常用消毒方法:

机械性清除、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热消毒

2.杀虫

虻、蝇、蚊、蜱等节肢动物都是家畜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了解物理杀虫法、生物杀虫法、药物杀虫法。

3.灭鼠

了解常用灭鼠方法。

★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1.预防接种

⑴预防接种应有周密的计划

⑵应注意预防接种的反应

⑶几种疫苗的联合使用

⑷合理的免疫程序

2.紧急接种

3.药物预防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家畜传染病学的临诊记录和表报;病料的取材和送检。

思考题

1、“养、防、检、治”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含义是什么?

2、平时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有哪些?

3、发生传染病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4、诊断家畜传染病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5、何谓检疫?

动物检疫主要分哪几种?

6、当发生传染病时,疫区(点)内的动物应分为几种类型进行隔离饲养?

封锁疫区的原则是什么?

7、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8、根据消毒的目的可分为哪些种类?

消毒的方法有几种?

9、何谓预防接种?

何谓紧急接种?

10、何谓免疫程序?

应如何确定?

11、药物预防的含义是什么?

有何利弊?

如何正确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第三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一)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

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炭疽;口蹄疫;狂犬病;流行性感冒。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炭疽(Authrax)

1.炭疽的公共安全意义

2.流行病学

3.症状与症变

4.诊断与防制

5.炭疽防制研究进展

第二节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

大肠杆菌无处不在,几乎所有动物均可感染,其血清型颇多,感染结局也千差万别。

本章将在介绍大肠杆菌病一般性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O157感染.这也是近几年发生的危害严重的大肠杆菌病.

1.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意义

2.大肠杆菌病发病机理

3.症状与病变

4.诊断与防制

5.大肠杆菌病的公共卫生意义

6.O157:

H7研究进展

⑴流行情况

⑵生化及生物学特性

⑶致病作用与机理

⑷检测

⑸预防

第三节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沙门氏菌血清型众多,感染宿主广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食品卫生学方面占有重要位置。

本章将予以重点讲授。

1.流行病学

2.病理及症状

3.诊断与防制

4.食品卫生安全

5.沙门氏菌研究进展

6.沙门氏菌快速检测

7.沙门氏菌的生物防制

第四节结核病(Tuberculosis)

结核病是一个古老的人畜共患病。

近年来流行又有上升势头,它对奶及其制品的危害性极大。

1.流行病学

2.症状及病变

3.检测及诊断

4.防制

5.结核病研究进展

第五节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流感病每隔几年就有一次大流行,是一个任何时候都应予以高度重视的人畜共患病。

本课将向学生讲授流感发病机理、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特别要让学生了解近年来流感流行的一些新的特点及有关领域研究的新动态及发展方向。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症状和病变—各种动物流感的症状和病变特点

4.诊断和防制

5.公共卫生学意义

6.高致病力禽流感的流行与防制研究进展

7.现状及危害

8.高致病力禽流感对人体的感染

9.高致病力禽流感毒株生物学特性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10.免疫学研究进展

第六节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

近几年,口蹄疫流行呈全球蔓延之势,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巨大。

本病流行传播常为突然爆发,难以控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疫病。

1.流行病学

2.发病机理及病变

3.诊断与防制

4.公共卫生意义

5.口蹄疫病研究现状及进展

第七节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

巴氏杆菌病是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

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

1.病原  

2.流行病学  

3.症状

⑴猪:

⑵牛:

⑶绵羊:

⑷马:

⑸鹿:

⑹禽:

⑺兔:

⑻猪

4.病变

5.诊断  

6.防制  

第八节李氏杆菌病(Listeriosis)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家畜主要表现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妊畜流产;家禽和啮齿动物则表现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有的还可出现单核细胞增多。

1.病原  

2.流行病学  自然发病在家畜以绵羊、猪、家兔较多。

3.症状  

4.病变:

5.诊断  

6.防制  

7.公共卫生  

第九节伪狂犬病(Pseudorabies;MorbusAujeszky)

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家畜及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但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可有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症状,新生仔猪除神经症状外还可侵袭消化系.

1.病原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理

4.症状  

5.病变  

6.诊断 。

7.防制  

第十节日本乙型脑炎(JapaneseBeneephaltitis)

日本乙型脑炎是典型的季节性传染病,通过对本课内容的讲授,将使学生从另一个方面了解传染病发病及流行传播规律。

1.流行病学

2.各种动物患乙脑的症状

3.乙脑的诊断与防制

4.公共卫生意义

5.乙脑研究进展

第十一节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目前,布鲁氏菌病危害并不严重,但回顾布鲁氏菌病由流行广泛到稳定控制的历史,将对学生从整体考虑制定防制人兽共患病措施有重要启迪意义。

1.流行病学

2.发病机理

3.病变与症状

4.防制与诊断

5.我国控制布氏病的成功经验

第十二节狂犬病(Rabies)

目前,我国部分省市仍有狂犬病发生,人畜死亡事件屡有发生,有关狂犬病的研究工作也一直在进行。

1.流行病学

2.发病机理及症状

3.诊断与防制

4.公共卫生

5.狂犬病研究进展

第十三节 链球菌病

1.猪链球菌病(Streptococcsis Suis)

猪链球菌病是由几个血清群猪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急性的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的以关节炎、心内膜炎为特点。

⑴病原  

⑵流行病学  

⑶症状  

⑷病变  

⑸诊断  

⑹防制  

2.牛羊链球菌病

第十四节轮状病毒感染(ROTAVIRUS ,NFECTION)

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是多种幼龄动物,包括犊、仔猪、羔、驹、兔、鹿、叉角羚、猴、犬及家禽在内的一种病毒性腹泻,以萎顿、厌食、呕吐、腹泻和脱水、体重减轻为特征。

1.病原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理  

4.症状  

5.病变  

6.诊断 

7.防制  

第十五节牛海绵状脑病(BSE)

牛海绵状脑病,俗称疯牛病,该病以其流行特点及与人交差感染的关系颇具神秘色彩,同时也由于其非细菌非病毒的病原体,可使学生从另一个方面对传染病病原学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1.病原体—朊病毒

2.流行病学

3.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4.诊断和防制

5.公共卫生学意义—疯牛病与人克—雅氏病的关系

6.我国防范疯牛病的政策

第十六节肉毒梭菌中毒症(botulism)

肉毒梭菌中毒症是由于吸收肉毒梭菌毒素而发生的一种中毒性疾病,以运动神经麻痹的症状为特征。

1.病原  

2.流行病学  

3.症状  

4.诊断 

5.防制  

6.公共卫生

第十七节破伤风 (tetanus)

破伤风又名“强直症”,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

1.病原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理  

4.症状  

5.诊断  

6.防制

本章重点:

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炭疽;口蹄疫;狂犬病;流行性感冒。

  难点:

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口蹄疫;流行性感冒。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课程:

1.巴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2.布氏杆菌病的检疫

3.猪瘟的诊断

4.鸡新城疫的诊断

思考题

1、口蹄疫病毒有几种血清型?

如何采集和送检样品?

2、平时如何预防口蹄疫?

发病后如何扑灭?

3、狂犬病在临诊上有何特点?

人被狂犬病动物咬伤后如何救治?

4、怀孕母猪及4周龄以内的仔猪患伪狂犬病后各有哪些病状?

本病如何确诊?

5、日本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有何特点?

如何预防本病?

6、牛海绵状脑病有何临诊特点?

怎样预防?

7、仔猪黄痢发生于多大周龄的猪?

有什么症状?

如何防治?

8、猪水肿病的病变特点有哪些?

如何防治?

9、禽大肠杆菌病有哪些类型?

急性败血症和卵黄性腹膜炎的病变特点有哪些?

10、简述猪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的症状和病变特点。

如何防制本病?

11、禽沙门氏菌病包括哪几种类型的疾病?

禽副伤寒在公共卫生上有什么重要性?

12、雏鸡白痢病发生于多大日龄的鸡?

其症状和病变特点有哪些?

如何防治?

13、畜禽发生巴氏杆菌病后往往找不到外来的传染源,为什么?

14、猪急性型巴氏杆菌病的症状和病变特点是什么?

如何防制?

15、急性禽霍乱有哪些特征性症状和病变?

如何防治?

16、如何防制家畜布鲁氏菌病?

17、人类如何防止布鲁氏菌病的自身感染?

18、如何防制乳牛结核病?

19、炭疽的病性特点有哪些?

本病发生后如何扑灭

20、急性猪瘟在症状和病变方面各有哪些特点?

21、破伤风的病性特点是什么?

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如何防治破伤风?

22、迟发性猪瘟的症状和病变有何特点?

23、如何预防和扑灭猪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分组讨论,课堂讨论。

第四章猪的传染病

(一)目的与要求

l、掌握各个猪的传染病的病性特点

2、掌握各个猪的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3、掌握各个猪的传染病的症状和病变

4、掌握各个猪的传染病简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5、掌握各个猪的传染病的针对性的防制措施

6、相似症状和病变的猪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二)教学内容

介绍猪丹毒、猪梭菌性肠炎、猪痢疾、猪支原体肺炎(气喘病)、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圆环病毒感染的病原、致病机理、流行病学、症状、病变、诊断及防制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按每个猪的传染病分述,难点为相似症状和病变的猪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第一节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

多发于3-12月龄的猪。

特点:

急性型:

急性死亡呈败血症状,全身可形成紫斑。

  亚急性型:

皮肤疹块。

  慢性型:

心内膜炎、关节炎,会发展为皮肤坏死,脱落。

重点:

1、猪丹毒的症状和病变

2、猪丹毒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第二节猪梭菌性肠炎(仔猪红痢)

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发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以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肠后段的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特征。

主发于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少发,发病率20-100%不等。

重点:

1、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

2、猪梭菌性肠炎的症状和病变

3、防制要点

第三节猪痢疾

本病曾称为血痢、黏液出血性下痢或弧菌性痢疾,先称为猪痢疾。

猪痢疾是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为特征。

其病原为猪痢疾蛇形螺旋体。

重点:

  1、猪痢疾的流行病学特点

  2、猪痢疾的症状和病变

  3、猪痢疾的诊断方法

  4、猪痢疾的防制要点

  第四节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亦称猪支原体肺炎、猪地方流行性肺炎(swineenzooticpneumonia),后来又称霉形体性肺炎。

是猪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病,多呈慢性经过。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特别是南方猪种和进口猪到北方养殖极易发病,新疫区疫病爆发的初期,怀孕母猪死亡率较高,后期和老疫区主要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死亡多,本病多发生于寒冷、潮湿、气候聚变时,另外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对本病的发生影响很大,有继发感染时死亡率很高,本病除侵害呼吸道外,还是一种免疫抑制病,会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得疫苗的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还会继发其他的一些疾病,这种病有时被称为“背景病”。

  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的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重点:

  1、猪气喘病的症状和病变

  2、猪气喘病的防制要点

第五节猪接触传染病胸膜肺炎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以前称为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Haemophiluspleouopneuoniae简称HP)于1983年将其嗜血杆菌转入放线杆菌属后又称为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ctinobacilluspleuropneumoniae简称APP)。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猪的一种呼吸系统重要传染病。

各国均有发生。

  本病主要引起猪的一种伴有胸膜炎的出血性坏死肺炎,多呈最急性或急性病程而迅速致死,可发生任何年龄的猪只,但以3月龄仔猪最易感,是当代国际公认危害现代养猪业五大重要传染病之一。

尤其在集约化养猪场一旦发生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重点:

  1、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培养特性

  2、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和病变

  3、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防制要点

第六节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鼻炎、鼻甲骨萎缩、鼻梁变形及生长迟缓。

以2—5月龄仔猪最易感染。

我国以往无此病,由于种猪进口检疫不严,现也有散发病例。

重点:

  1、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原

  2、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和病变

  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断依据

  4、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制要点

第七节猪瘟

  自188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首先发现本病后,百余年来猪瘟在世界上各养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流行的报告。

  1984年,国际兽疫局(OIE)规定了新的动物传染病分类法,将一些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动物和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严重影响的传染病例为A类。

本病即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是国际检疫的重要对象。

  猪瘟在我国不知从何时开始发生,据1935年的调查报告,我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猪瘟发生,经济损失巨大。

  特点:

高热稽留,全身性的出血,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常常为急性,也有慢性的。

重点:

  1、猪瘟的持续感染在流行病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2、猪瘟的症状和病变

  3、猪瘟的诊断方法

  4、猪瘟的免疫程序及防制要点

第八节伪狂犬病

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猪的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表现神经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

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但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症状,无奇痒。

重点:

  1、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2、伪狂犬病的症状和病变

  3、伪狂犬病与引起流产的其他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4、伪狂犬病的防制要点

第九节细小病毒感染

重点:

  1、细小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1、细小病毒感染的症状和病变

  2、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