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2751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docx

小学六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老水车旁的风景

  老水车旁的风景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

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

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

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

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

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

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

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

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

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

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

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

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

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

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

"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

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

"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

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

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

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

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

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

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

"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

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

"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

  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

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

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

"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

"

  少女哭着说:

"我不搬走。

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

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

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

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

老妪说:

"行啊!

"村里的负责人又说:

"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

"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

"村里的负责人急了:

"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

"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

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

  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

  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

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

请举例说明。

(4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鲁迅《故乡》)

  2.文中有关少女的称呼有两个,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

请联系上下文简析称呼变化的妙处。

(2分)

  3.少女最后为老妪做了什么事?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2分)

  4.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

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

  5.下面对标题中"风景"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2分)

  A.显示乡村旅游业的独有的韵味。

  B.预示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C.展现江南农村古朴的风土人情。

  D.彰显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光辉。

  6.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

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2分)

年轻的国旗

  ①这是由陈九①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

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付其实五朵金花。

珍妮是她们的头儿。

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

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

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

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④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

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

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

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

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

  ⑤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

珍妮的脸涨得通红,跟国旗那么红。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

找校长?

对。

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儿去。

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⑥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

是吗?

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

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

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

天角渐渐泛红。

  ⑦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

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

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

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

真的吗?

真的。

  ⑧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

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电话。

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

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

珍妮问。

你有?

对,我有。

当然,当然挂。

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12下一页尾页

⑨你有国旗?

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

咋不早说?

害我们紧张半天,死多少细胞!

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

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

姑娘们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

怎么给你们?

电话里的人问珍妮。

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

珍妮,你疯了?

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

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广场见。

  ⑩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

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

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

珍妮把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

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

一,二,校长喊着。

等等!

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挽起手臂。

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

  ⑾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

  [注]陈九:

华裔作家,现为纽约市政府资深雇员。

  1.第②段画线词语"名付其实"中的错别字是,正确的写法是。

(2分)

  2.请具体说明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6分)

  

(1)

  

(2)

  3.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3分)

  4.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

第⑤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是;

  第⑨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

(4分)

  5.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

  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

  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

  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6.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

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80字左右)(8分)

悠长的铃声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

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

"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

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

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

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

"我撒腿就跑。

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

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

迟到就迟到吧!

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

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

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

可是,说什么好呢?

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

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

"老师傅,您贵姓?

"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

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

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

"侯师傅好!

"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

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

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

"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

"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

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

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

"师傅好!

"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

"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

"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

侯师傅!

"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4分)

  2.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

(4分)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画线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分)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2分)

  3.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4分)

  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

(4分)

  

(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

请作简要评析。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

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5.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

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4分)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拟标题

  来源:

  作者:

  2011-11-24  字体:

大 中 小

∙奥数学生减负教育均衡

∙小升初升学指导简历

∙话题作文特长培养试题

∙推优面试电脑派位划片

∙家教心得方法行为习惯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培养

  _______

  台湾岛美丽、富饶,是祖国的宝岛。

  台湾岛的西部平原盛产稻米和甘蔗,人们把它叫做“米仓”和“糖库”。

台湾岛鲜果四季不断,出产最多的是香蕉和菠萝,一向享有“水果之乡”的美名。

  台湾岛上树木繁茂。

高山地区有密密层层的针叶林,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55%,是我国的木材重要产地之一,被称为“绿色宝库”。

  台湾岛除了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还有许多矿产和水产。

地下埋藏着石油、金等各种矿产110多种。

周围广阔的海洋有着丰富的水产,仅鱼类就有500多种,著名的有鲨鱼、鳗鱼等。

  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都是山地。

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将近4000米,是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

山顶上冬天积雪,晶莹耀眼,远看如玉,所以叫玉山。

  日月潭是岛上的天然湖泊。

湖中有小岛,把湖面分为日潭和月潭。

湖水清澈,湖面平滑如镜。

岸边绿草如茵,花朵鲜艳。

四周群山环绕,林山青葱,山水相映,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当前,海峡两岸人民正渴望早日团聚,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短文中具体写台湾岛富饶的是第___、___、___自然段;具体写台湾岛美丽的是第___、___自然段。

  3、短文中人们称颂台湾岛富饶的美名有“米仓”、____、____、_____

  4、概括第六自然段大意(3分)______________

  5、用“~~”划出文章过渡句,用“__”划出文章中心句。

上将和下士

  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就是他领导美国人民为了自由为了独立浴血奋战,赶走了统治者。

  乔治·华盛顿是个伟人,但并非后来所想像的,他专做伟大的事,把不伟大的事都留给不伟大的人去做。

实际上,他若在你面前,你会觉得,他普通得就和你一样,一样的诚实,一样的热情,一样的与人为善。

  有一天,他身穿没膝的大衣,独自一人走出营房。

他所遇到的士兵,没一个认出他。

在一处,他看到一个下士领着手下的士兵筑街垒。

  “加把劲!

”那个下士对怡着水泥块的士兵们喊道,“一、二,加把劲!

”但是,那下士自己的双手连石块都不碰一下。

因为石块很重,士兵们一直没能把它放到位置上。

他们的力气几乎用尽,石块就要滚落下来。

  这时,华盛顿已经疾步跑到跟前,用他强劲的臂膀,顶住石块。

这一援助很及时,石块终于放到了位置上。

士兵们转过身,拥抱华盛顿,表示感谢。

  “你为什么光喊加把劲而让自己的手放在衣袋里呢?

”华盛顿问那下士。

  “你问我?

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哦,这倒是真的!

”华盛顿说着,解开大衣纽扣,向这位鼻孔朝天,背绞双手的下士露出他的军服,“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将,不过,下次再抬重东西时,你就叫上我!

你可以想像,那位下士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华盛顿本人,是多么羞愧,但至此他也才真正懂得: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决不做逼人尊重的人所做出的那种倒人胃口的蠢事。

  1、区别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①士兵一直没能把它放到位置上。

他身穿没膝的大衣。

②将来,世界会更美好。

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将。

  ③敌人重新组织进攻了。

下次再抬重东西时,你就叫上我!

④你会觉得他跟普通人一样。

他回家睡大觉了。

  2、分别指出下列句子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①实际上,他若在你面前,你会觉得,他普通得就和你一样,一样的诚实,一样的热情,一样的与人为善。

  表现了华盛顿:

  ②“加把子劲!

”那个下士对抬着巨大水泥块的士兵们喊道,“一、二,加把劲!

”但是,那下士自己的双手连石头都不碰一下。

表现了下士:

  3、文章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写几句下士“羞愧”时的心理活动。

 完美的眼睛

  李东晓

  我在一所学校教美术。

一个叫山子的同学悟性高,进步很快。

  一天,我布置了一道作业--给父母画幅肖像素描。

放学后,山子磨磨蹭蹭走在后面,吞吞吐吐问我:

"老师,作业我可不可以不做?

"我笑着摇摇头:

"那怎么可以?

你是班上画得最好的,我还等着明天拿你的作业当范本呢。

"

  第二天,同学们交上素描,山子却红着脸说:

"老师,我还没准备好,想画一幅最好的给您。

"我答应了。

  过了几天,山子把父母的肖像交给我。

果然不错,画面结构、光的明暗处理都恰到好处。

我非常满意,把画挂在墙上,供同学们观摩。

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对同学们说:

"这幅画的成功,得益于山子平时的刻苦训练和仔细观察。

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把他父母请来,对照一下怎么样?

"

  同学们大声赞同,山子却突然变了脸色,紧咬着嘴唇不作声。

  我奇怪地问他:

"你不同意?

"山子摇摇头。

我又问:

"那你同意了?

"山子还是摇头。

  我终于按捺不住:

"山子同学,老师让你请父母来,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难道你连这点儿事也想不明白?

"

  山子终于点点头。

我说:

"那好,今天晚上,我们开个美术沙龙,请你父母来。

"

  晚上,美术沙龙的气氛非常热烈,不少同学的父母都来了,却迟迟不见山子和他父母的身影。

他们不会不来吧?

我正焦急万分,山子走进教室,手里牵着一根竹竿。

一男一女相互搀扶着,男人握着竹竿,女人挽着男人的胳膊。

两人竟然都是盲人,没戴墨镜,眼窝深陷!

  山子涩涩地说:

"这就是我爸妈。

"说完,他低下头,一声不吭。

我看看墙上挂的画,又看看山子:

"那这画上的人……"山子低声说:

"我是求别人让我画的。

我不能画我爸妈……"我明白过来,鼻子一阵发酸。

  山子父亲大大方方地说:

"老师、同学们,山子把事情都告诉我了。

既然老师请,我就不能不来,不能不守信用。

山子,来,给爸妈再画一张。

"

  我忙搬凳子请两位老人坐下,对山子说:

"画吧,这次全班同学可要看看你的水平。

"迎着我鼓励的眼神,山子用力点点头,支起画板。

  班里静悄悄的,山子的画笔"沙沙"作响。

他父母端坐着,满脸笑容。

山子母亲轻声念叨:

"把你爸画漂亮点。

这辈子,我还没有他的画像呢。

"

  两个小时后,山子长吁一口气站起来。

我走到画板前一看,忍不住问:

"山子,你怎么没画……"山子父亲也站起来:

"老师,山子没画俺的眼睛吧?

"我很惊讶:

"您怎么知道?

"

  山子父亲微微一笑:

"自己的孩子,当然清楚。

他最不愿面对的,就是我们的眼睛啊。

"

  两人搀扶着站起来。

山子父亲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片,对山子母亲说:

"来,把咱的眼睛画上。

老师,麻烦你来粘胶水。

"他走向画板。

我忙扶住他,却见他走过去,用手搽了搽画板。

奇迹发生了:

他把那张纸片不偏不倚贴在眉毛下!

全班一片惊呼,那竟然是一张红色心形纸片。

父亲拍拍山子,说:

"这是你妈专门剪的。

这次,你看到爸妈的眼睛了吧?

爸妈是成天用‘心’在看着你成长啊。

"

  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感慨万分地说:

"同学们,今天,山子的父母给我们上了一课。

记住,不管绘画技巧多高明,心中没有爱,你们的作品将一钱不值。

"

  山子双眼噙泪,扶着父母:

"爸、妈,我懂了。

我这就把你们的眼睛画上,以后再也不怕让别人看见。

"

  山子仔细地把父母的眼睛画上。

我明白,山子今后将永远相信,父母的眼睛是最完美的,因为他们一直用"心"支撑着他。

  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同学们大声赞同,山子却突然变了脸色,紧咬着嘴唇不作声。

"请你发挥想像,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绘一下当时山子的心理活动。

  3.本文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上,使用了铺垫的表现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写下来。

  4.山子父母的眼睛并不完美,为什么作者却以"完善的眼睛"为标题,还在文章结尾说"父母的眼睛是最完美的"?

  5.作者说:

"不管绘画技巧多高明,心中没有爱,你们的作品将一钱不值。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为什么?

 我们的家园怎么了

  ①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②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

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

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

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

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

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③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

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

  ④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⑤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

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

  1.请找出文中运用了下定义这一说明方法的语句,并抄写下来。

这一段中还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2分)

  2.用"∥"标出此文的结构层次。

(2分)

  ①②③④⑤

  3.第②段"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句中的"极其"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4.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倘若你是一名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