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2949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辽海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寄情山水》·······················································3

第2课《连绵起伏的山》·················································6

第3课《多姿多彩的树》·················································9

第4课《变化无穷的水》·················································12

第5课《画是无声诗》····················································15

第6课《名人肖像漫画》·················································18

第7课《漫画大赛》······················································21

第8课《学做一本书》···················································23

第9课《为文学故事画插图》···········································25

第10课《爱书人与藏书票》············································28

第11课《立体造型①②》···············································32

第12课《妙思巧做》····················································34

第13课《童年的记忆》·················································36

第14课《校园内外》····················································39

第15课《贺卡设计》····················································41

第16课《家居小挂饰》·················································43

第17课《布贴装饰画》·················································46

第18课《现代生活用品》··············································48

第19课《面具》··························································50

第20课《布袋偶》······················································55

第21课《中国古代青铜器》···········································58

 

第1课《寄情山水》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画的“借物寓意”的造型,学习写意的方法表现花卉、蔬果,体验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

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基本的造型理念。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对作品的“赏析──评述──观察──比较──示范──实践──练习──评价”等方法体会用笔用墨“借物寓意”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的“借物寓意”的思想、体会写意的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教学中通过赏析与评述、观察与比较、体验与练习三个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写意的方法借物寓意表达情感。

教学时,教师在课前画一些花卉蔬果的小范画利于学生参考。

实践时教师当堂示范,直观的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写意画的技法。

同时通过欣赏精品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挥艺术天地和展现学生自我个性的艺术舞台。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写意画的笔墨情趣。

教学难点:

借物寓意的真正含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寄情山水

导入:

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和欣赏,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和赞美祖国山水的名诗名句?

”的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对“你看到的山水和画家笔下的山水有何不同?

”的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

并揭题“写意山水”!

活动2【讲授】寄情山水

讲授:

中国按技法分为写意和工笔。

按题材分为山水,人物,花鸟。

欣赏古代山水名家作品

1.中国画《六君子》,元代,倪瓒。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画家用远山,近树,中间的水,三段式的结构使画面空间显得更加阔远。

(左右为阔,前后为远)。

画中描绘江南秋色,其中“六君子”为松,柏,樟,楠,槐,榆。

2.中国画《千里江山图》,宋代,王希孟。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用石青,石绿两种颜色为主的青绿山水。

此作品为画家18岁所做,是唯一的存世作品。

活动3【活动】寄情山水

活动:

欣赏教材以外的古代山水名家作品(出示课件)

1.范宽,北宋画家,《溪山行旅图》。

善用雨点皴和积墨法。

2.马远,南宋画家,《踏歌图》。

“小中见大”,善用斧劈皴。

3.黄公望,元代画家,《富春山居图》。

活动4【练习】寄情山水

练习:

近现代国画名家作品欣赏

1.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关山月。

1959年建国十周年为新建人民大会堂所做,高5.5米,宽9米。

近景为江南青绿山水,远景为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

是按照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雪》的意境所创作。

为毛主席习亲笔题写。

是唯一一副。

沈左尧,李方白描上,“娇”字近一米。

2.中国画《一水孤蒲绿,半天云雨清》,张大千。

四川人,祖籍广东,日本求学。

1949年定居台湾。

活动5【测试】寄情山水

测试:

学生作品欣赏,并试着找出笔墨,构图,意境等不足之处。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当代山水画家现场作画的视频,让学生加深理解。

活动6【作业】寄情山水

让学生搜集古代和近现代山水画名家的资料,他们的生平,故事,代表作品等,试着讲一堂简短的欣赏课!

 

第2课《连绵起伏的山》

1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中国山水画名家的作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有关知识。

2、学习山水画中山石的画法,提高学生用笔、用墨的技巧和表现能力。

3、尝试山水画的临摹和创作,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山石的基本画法。

教学难点:

用墨的技巧要领。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直接导入

一、组织阶段:

   稳定学生情绪,组织学生有序拜访国画用具,准备上课教学回顾(复案)

二、引导阶段:

赏析名家作品,感受画家在作品中蕴含的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深厚情感。

板书课题——《连绵起伏的山》      

活动2【讲授】讲解演示

三、发展阶段:

1、知识讲授山石画法的基本步骤及要领:

1)、石分三面

勾勒用线勾勒出山石大体轮廓或山石主要脉络结构。

皴擦“皴”在勾勒的基础上用干湿浓淡、长短粗细、繁简等不同笔法刻画其中的明暗、质地、凹凸等关系,增加立体感。

“擦”是在皴的基础上用平秃破散松软之笔蘸干淡之墨或者蘸干浓之墨继续擦扫出山石的明暗面增加山石浑厚、苍润之感。

渲染“染”是在皴擦之后进一步用淡墨或颜色渲染出山石的凹凸形状和明暗,丰富其质感和立体感。

点苔“点”是画稿将近完成时,用墨或色点苔、点草、点远树等,用以增加山石的层次和分量,增强节奏和气氛。

2)构图:

近景、远景的处理,掌握大小、虚实、黑白对比的运用。

2、欣赏名家作品,体会其表现风格的侧重点:

黄宾虹的《山水》,重在勾勒用线与渲染用色,是平远透视;石涛的《文殊院》,重在勾勒与皴擦,是高远透视。

3、山石画法视频欣赏学习,播放视频,学生直观感受并学习山石的具体画法。

4、教师演示国画山石技法:

中国画画石主要是通过线条干湿浓淡来表现。

先蘸淡墨再点浓墨,要求得墨色上的浓淡变化,要求毛笔含水量不能多水多不能表现石的质感。

画岩石的运笔方向可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以中锋或侧锋线条勾画出石头的内外结构,转折有力,有背光部用短笔、短线条染以表现岩石的体积感。

5、小结石分三:

面生阴阳,干湿浓淡要变化,山有高低写好峰,上实下虚自然成。

活动3【活动】学生实践

四、实践阶段:

1、作业要求:

把握好山石大形和气势,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用多种变化的笔墨练习画山石。

2、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活动4【作业】讲评

五、总结阶段:

   学生到实物投影下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讲创作心得。

    

板书设计:

连绵起伏的山

范画

  技法:

勾勒、皴擦、

渲染、点苔

教学反思:

为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具的准备也很关键。

纸张最好选半生半熟类的,吸水性能不能太强。

毛笔选用弹性较好的狼毫笔。

 

第3课《多姿多彩的树》

1教学目标

了解校园里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

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2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

(1)观察各种树木的特点。

提出问题: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③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④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①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③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解决的问题:

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

②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教师展示经典范画并提出问题: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学生自由观察、写生。

5、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学生评价:

先自评,再大家评,在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第4课《变化无穷的水》

1教学目标

1、通过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和初步的技法练习,了解谁的基本画法和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初步认识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画山水画的兴趣。

通过欣赏古代、近代山水画作品和学习山水画基本画法和教师对美术山水画基本技法的示范,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得描绘方法,进一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尝试山水画的临摹和创作,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不同形式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特点的认识与理解能力。

在本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对大师们作品的欣赏,展开积极的讨论,并对学生讲解有关本课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学情分析

1、通过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和初步的技法练习,了解谁的基本画法和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初步认识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画山水画的兴趣。

通过欣赏古代、近代山水画作品和学习山水画基本画法和教师对美术山水画基本技法的示范,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得描绘方法,进一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尝试山水画的临摹和创作,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不同形式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特点的认识与理解能力。

在本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对大师们作品的欣赏,展开积极的讨论,并对学生讲解有关本课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水纹的基本画法。

教学难点:

勾水、染水和喻水三种画水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件导入

一、组织阶段

   稳定学生情绪,组织学生有序摆放国画用具,准备上课

二.导入阶段

1、播放不同的水流变化的视频,感受水流变化带给大家不同的视觉感受。

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变化的水

2、板书课题《变化的水》

活动2【讲授】讲解演示

三、发展阶段:

1.欣赏作品《峡江险水图》《秋意图》让学生感受山水的艺术效果,从中让学生从两幅中对比出对水的不同的表现方式。

2、水-------缓、急、浅等状态。

出示课件三种水的状态。

3、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水?

(1)分析表现方法和手法,哪些急、缓、浅

(2)分析运笔节奏,对不同水的形态的处理。

4.教师演示不同水的不同画法。

(1)用狼毫毛笔,用中锋运笔,勾画不同的水态。

(2)强调水与墨之间的巧妙的联系。

(3)画水过程:

勾水纹,根据情况用淡墨或其他墨色,干后用色染,也可用衣文笔或山水笔,这样勾出的水纹生动。

活动3【练习】学生实践

三、实践阶段

1、学生课堂练习,教师桌间辅导。

2、发现普通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正指导。

3、学生完成一幅画水的习作。

活动4【作业】评价

四、讲评阶段

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欣赏,师生共同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议:

(1)焦浓重淡轻的墨色,中锋侧锋的的运用。

(2)肯定学生大胆作画的精神。

【教学意图: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作业评述中提供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变化无穷的水

范画急、缓、浅

第5课《画是无声诗》

1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热爱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绘画艺术增强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提高欣赏能力。

2学情分析

中国画教学是训练学生造型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发展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与西洋画在表现上的差异。

2、难点认识中国画的“以形写神”造型特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及学习用具准备。

二、新授知识

1显示课题《认识中国画》

2问题什么是中国画首先从作画工具上去认识①观看一段中国画作画视频让学生说出使用的工具②教师再次指出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问题2中国画有哪些表现技法呢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用实物图片作对比欣赏写意和工笔画花鸟、人物、山水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造型特征和表现方法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

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

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

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

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

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问题3中国画与西洋画在表现上有什么区别呢有对比的出示中国画和油画

围绕以下五点展开对比欣赏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人物画不讲究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注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从材质上说中国画一般用毛笔、墨、宣纸、国画颜料来表现油画一般用油画颜料和油画布来表现。

从意境上说中国画不论写意和工笔都尚写意油画重写实。

在具体表现上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用散点透视油画用焦点透视。

6、教师示范利用写意的表现手法作随形造像以误墨成蝇的典故启发学生

7、随意画几种形让学生添加补充 

三、学生作业在作业本上任意画几个形状去想象补充及时点评。

 

四、课堂小结

 

第6课《名人肖像漫画》

1教学目标

1.了解幽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漫画的主要特点,功能及种类,学

习人物肖像漫画的意义及创作方法。

2.让学生在人物肖像漫画的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概括表现能力和创造

力。

3.通过漫画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2学情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是艺术课程学习方式之一。

因为体验意味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来,能够自主的对美术作品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学生们一起讨论、比较、操作、尝试

甚至争论,一句话,强调体验,强调学生理解,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逐步转向以自己已有知识和认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重点难点

1.人物肖像漫画的特点和创造方法。

2.形象特征的概括与夸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运用谈话方式导入新课

1、导言:

同学们一定都看过相声和小品吧?

台上演员那精湛幽默的表演给大家带来开心与快乐,那么有一种绘画同样也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和无限的回味,它是什么绘画呢?

(出示范画)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

人物肖像漫画

活动2【讲授】发展阶段

1.讲解什么叫肖像漫画(课件出示)

是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人物的形象,使人物特征更概括、更突出、更具幽默感的一种慢画。

活动3【活动】欣赏

2.(欣赏范画)

观察分析:

作者在人物的什么部位进行了夸张变形?

例如:

(1)爱因斯坦的发型和鼻子。

(2)小沈阳的表情和他的服饰等。

活动4【活动】对比

(2)潘长江的大牙和他的服饰等。

3.老师这里还收集一些明星的漫画作品请同学们欣赏,在欣

赏的同时注意观察大师对他们的什么部位进行了艺术处理?

(课件出示:

明星漫画作品和真人照片进行对比)

活动5【活动】教师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漫画的表现手法与整个漫画的过程。

(在黑板上画出示范图)

讲授漫画的表现手法(漫画常用夸张、变形的形式表现漫画的特点)

活动6【练习】学生作画

学生在了解漫画的表现手法之后在练习纸上把自己想象的明星用漫画的手法来作画。

画完之后向同学们展示你的作品,教师与学生进行评价。

 

第7课《漫画大赛》

1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漫画的有关知识和创作方法,并能结合身边的人或事进行漫画创作。

  2、通过漫画的创作和漫画大赛的策划组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作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幽默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的有关知识和创作方法。

六年级学生对于绘画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通过漫画创作和漫画比赛,即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兴趣,又能把漫画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利用漫画表现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漫画的创作方法和策划组织漫画大赛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漫画的构思和表现手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欣赏导入

  师:

很多人都喜欢漫画,好的漫画健康、有趣、犀利、深刻,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独具魅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师播放课件,生欣赏。

活动2【讲授】二、讲授新课

  师:

这些漫画有幽默、有讽刺、有夸张、有故事。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漫画的种类和特点,要是想创作一幅有内容的漫画,同学想一想我们首先要确定什么?

(内容和形式)

  师:

有了要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接下来怎么办?

(研究表现方法)

活动3【活动】三、教学活动

    师:

同学已经了解漫画的创作方法,我们这次就以小组为单位来举办一次班级的漫画大赛。

漫画大赛分为命题创作和自由创作两个内容,请各小组做好准备。

    生开始讨论,做好准备活动。

   师公布命题,每个小组分别完成命题创作和自由创作两个内容。

    生开始创作漫画。

    展出作品,由作者讲解表现内容。

    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委为作品评奖。

并颁奖。

 

第8课《学做一本书》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装订方法的书,使学生学会制作、装订一本具有个人风格的书。

2、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设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激发学生珍爱书籍的思想感情,提高修养,陶冶情操。

2学情分析

  优秀的图书,除了高质量的内容外,精美的设计、装订也能体现其艺术性。

通过丰富多彩的不同装订方法,让学生感觉书更有趣味性。

也许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书不如买的精致,但这是学生亲手制作的,融入了感情,并在制作过程中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激发学生珍爱书籍的情感。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和了解不同材质、不同装订方法的书。

教学难点:

具有个人风格的书的装订与制作。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欣赏导入

  师:

书籍是传递人类文明的载体。

从古至今,不同的时期,书籍的形态也各不相同。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课件。

活动2【讲授】二、探究学习

  师根据图片简单介绍书籍的发展史。

  师:

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装订各异的书籍,每组几本不同的书籍,交流讨论一下各种书籍的装订方法。

  生每个小组领几本不同的书籍,交流讨论。

汇报。

  师:

现在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一种简单的装订方法吧。

  1、选择好书的封面和内页纸。

  2、在书背面用尺做出等分的小孔。

  3、把绳在小孔中来回穿插,并在两端打结。

  4、设计封面,添加内容。

活动3【活动】三、自由表现

  师:

现在请同学们制作一本具有个人风格的书。

  生开始动手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第9课《为文学故事画插图》

1教学目标

1、通过为文学故事画插图,了解插图艺术的特点及创作插图的基本方

2、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插图的形式美感。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

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