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297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docx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D卷

崇州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

古诗文阅读D卷

一、诗歌鉴赏(共5题;共57分)

1.(4分)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判断对错。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_________渔灯,_______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补充古诗。

(2)根据古诗,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古诗前两句描写的是图中B处。

②古诗后两句描写的是:

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荡漾,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变成了无数颗闪烁的星星。

2.(11分)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宋]范成大

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

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

饷,通“晌”。

③鞭笋:

细长的竹笋。

(1)这首诗的第一句中,“________”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

“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3)这首诗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10分)阅读诗词,并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本文描写清新优美、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

(2)诗中共写了________个人。

他们的活动分别是________。

(3)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小儿的顽皮?

(4)你能写出两句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吗?

4.(21分)阅读诗歌,拓展知识。

云之歌(节选)

鲁藜

我是云

我轻轻地飘

我爱漫游

忽而东去

忽而西来

早晨

我披着玫瑰紫的围巾

飞向原野去迎接日出

黄昏

我穿着灿烂的金衣

伫立湖畔去欢送落日

(选自《新时期文学二十年精选诗歌卷》)

(1)写出下列字词的反义词。

来——________       西——________       落——________

迎接——________     灿烂——________     早晨——________

(2)诗歌中的云都有什么颜色?

(3)“伫立”的意思是:

________。

用“伫立”一词造句:

________。

(4)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写天上的白云像什么?

5.(11分)阅读理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将晓:

________

三万里:

________

南望:

________

(2)读诗歌,谈谈“入”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共7题;共39分)

6.(6分)诗歌鉴赏。

茅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词人________。

(2)把原文补充完整。

(3)解释下列词语。

茅檐:

________。

无赖:

________。

(4)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从词的内容看,作者不喜欢“小儿”,因为他太顽皮、太淘气了。

B.这首词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

7.(7分)课外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期待    

B.期望    

C.一起    

D.约定    

(2)“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理睬    

B.顾虑    

C.回头看    

D.照顾    

(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

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

    

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

    

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_________的道理。

()

A.待人有礼貌    

B.做人要守信    

C.说话要有理    

D.知错要改正    

8.(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卧薪尝胆

司马迁

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日:

“女(rǔ)忘会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解释文中画线的字。

赦:

________ 反:

________

女:

________ 振:

________

(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

________。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

”的意思是:

________。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

9.(7分)(2019·柯桥)文言文阅读

鲧禹治水①

洪水滔天,鲧窈帝之息壞②以堙③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④。

鲧复⑤生禹,帝乃命禹,卒⑥布⑦土以定九州。

[注释]①出自《山海经·海内经》。

②息壤:

天帝的宝贝。

据说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的神土。

息,生长。

③堙(yīn):

堵塞。

④羽郊:

羽山的近郊。

⑤复:

通“腹”。

传说鲧死三年,尸体不腐,鲧腹三年后自动裂开,禹乃降生。

⑥卒:

率领部下。

⑦布:

同“敷”,铺陈,即陈设,布置。

(1)本文出自________,这是一则神话故事,文中除了鲧,还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神话人物。

(2)鲧和禹分别用什么方法治水?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鲧:

________

禹:

________

(3)关于大禹,我还知道他的________,在我们绍兴还有他的古迹________。

(4)小学阶段,我们还学过________、________等中国古典神话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词句概括一下这些神话故事的特点(不少于3点)。

________-

(5)古有大禹治水,今有“五水共治”。

我们当然也不能落下,请写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小妙招。

10.(4分)(2019·巢湖)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越人种稻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泻水种黍,弗对,而仍其旧。

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

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1)解释下列字。

①盖:

________

②鄙:

________

③兵:

________

④偿:

________

(2)翻译最后一段。

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3)文章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方法?

(4)这两个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5)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

为什么?

1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①吹竽,必②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ǐn)食⑤以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使人:

叫人。

②必:

总是。

③处士:

没有做过官的人。

④请:

要求。

⑤廪食:

公家供给粮食。

⑥以:

跟别人相同。

⑦好:

喜欢。

(1)联系注释与土下文解释句子。

①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②廪食以数百人。

③宣王死,湣王立。

(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_______。

1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一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这里的“子”指的是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________

(3)这三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谈了学习方法,谈了________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

参考答案

一、诗歌鉴赏(共5题;共57分)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5-1、

5-2、

5-3、

二、文言文阅读(共7题;共39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7-5、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0-4、

10-5、

11-1、

11-2、

12-1、

12-2、

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