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012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质子(带正电)夸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克

物质核外电子(带负电)

分子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固体很难被压缩)

和斥力(钢筋很难被折断)。

物质的组成:

二、物质的组成:

第二节内能

  一、内能的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二、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

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1、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

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3、热量

  

(1)概念:

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4.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区别:

温度:

表示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

所有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之和,是一个状态量

热量:

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应该说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的定义(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3、水的比热是:

C=4.2×103焦耳/(千克·℃)

、读法:

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4、水经常作为冷却剂的原因:

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与其他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问题时要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例:

沿海地区比内地昼夜温差小)

5、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情况时应注意的问题。

(1)、需要控制的物理量:

相同规格的烧杯、加热器、温度计、质量和初温度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方法:

.让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即:

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升温的快慢,升温越快的吸热能力越弱(即:

比热容越小)

.让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即:

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的吸热能力越强(即:

比热容越小)

此实验需要秒表

6.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

②Q放=cm(t0-t)=cm△t降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一、热机的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工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14221

二.热机的效率: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1.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热值的大小由燃料本身决定,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炉子的热效率:

用来做有被水吸收的那部分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平空消灭,也不会凭空的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五章电流电流

第一节两种电荷

一、摩擦起电:

1.定义: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2.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利用验电器。

3.实质:

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正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

2.负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器1、用途: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

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五、导体和绝缘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油、纯净水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加热玻璃实验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第二节电流电路

一、电流:

1.电流形成的原因: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金属导电是依靠自由电子,酸碱盐溶液是依靠自由离子导电的,自由电子和自由离子统称自由电荷,所以说导体是依靠自由电荷导电的。

由于金属依靠自由电子导电,自由电子带负电,所以说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二、电路:

1.组成:

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2.电源:

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3.用电器:

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

三、电流形成的条件:

1.有电源2.电路是闭合的

四、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

处处连通的电路;2、断路:

某处断开的电路,又可以叫做开路;

3、短路:

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4、短接:

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

2.画电路图时要注意:

.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平竖直;

.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滑动变阻器除外);相连的导线一定要点点儿。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一、串联和并联

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并联电路特点:

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

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二、电路的连接方法

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滑动变阻器滑动时电阻的改变要与电路图一致);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一、电流的强弱

1、电流: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单位是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1A=103mA=106µA

3、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

二、电流的测量:

用电流表;符号

1、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

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2、电流表的读数:

选0~0.6A的量程,分度值是0.02A,如选0~3A量程分度值是0.1A

用小量测量,如果按大量程去读,真实值需要除以5,反过来需要乘以5

三、电流表出现问题的原因

电流表出现反偏的原因: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电流表偏转角度过大,偏到没有刻度的位置的原因:

电流表选择量程太小。

电流表偏转角度太小:

电流表选择量程太大

四、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1=I2=I3=…=In)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1=I2+I3+…+In)

第十六章电压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路断开处的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二、电压表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用电器或电源)的两端 

(2)电流必须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电压表指针反偏的原因是因为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3)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是因为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太大,电压表偏转角度过大,偏到没有刻度的位置的原因:

电压表选择量程太小

(4)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在电源两端,此时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

三、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

电压表

符号

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直接连

接电源

不能

量程

0~0.6A和0~3A

0~3V和0~15V

每小格

(分度值)

0.02A0.1A

0.1V0.5V

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或导线

很大

相当于断路

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

一、串联电路电压特点:

串联电路中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U=U1+U2+...+Un

试验中注意事项:

1、连接实物过程中,开关一定要处于断开状态.

2、电路连接过程中,为何开关要断开?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电源和电路,防止电路连接错误,使电路短路而造成烧坏电源或电路的危害

3.为了验证探究结论的普遍性,可进行多次实验.

其目的是: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准确程度,从而得出普遍的实验规律。

如本实验中还可多改变几次电源电压和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

二、并联电路电压特点: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U=U1=U2=…=Un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第三节电阻

一、影响因素:

1,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2)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电阻的大小,还与电阻的材料有关。

二、半导体和超导体:

1.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2,三种半导体元件的特点:

(1)压敏元件:

受压力后电阻发生较大变化.

(2)热敏电阻:

受热后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减小的电阻。

(3)光敏电阻:

在光照下电阻大大减小的电阻。

3.超导现象:

一些金属或合金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时,电阻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超导体的优点:

如果用于输送电能时,可以减少电能的损耗,如果用于电动机可以提高电动机的机械效率。

绝对不能用于电热丝和灯泡的灯丝。

Q=I2Rt

缺点:

对温度的要求过低现实中不容易达到。

四、变阻器

一、滑动变阻器

1、铭牌:

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2、原理:

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的。

3、作用:

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或用电器。

4、使用:

①串联在电路中使用;②接线柱要“一上一下”接入电路;③通过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④在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阻值处(远离下接线柱阻值变大,靠拢下接线柱阻值变小)

5、特点:

(1)变阻特点:

逐渐改变电阻,不能表示出阻值。

(2)改变电流的特点:

是连续性的。

6、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调节收音机和电视机音量大小的电位器。

二、电阻箱:

  1. 读数:

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

3.特点:

(1)变阻特点:

能够表示出阻值。

(2)改变电流的特点:

不具有连续性。

三、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①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被短接(相当于电压表与一根导线并联,而导线不分电压)②电压表接触不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断路;(此时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可能是没有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断路。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

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

2.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控制不同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二、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

变形公式有:

U=IR,

三、欧姆定律使用注意:

不能理解为:

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电流大小、电压高低,是否通电无关,只是在数值上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四、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电源、导线、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及待测电阻;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可以多次测量(说明:

通过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2)保护电路的作用(说明:

闭合开关前变阻器要调在阻值最大的位置)

4.做此实验时要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不能求平均值,原因:

小灯泡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一定要会画测量电阻的电路图:

五、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串联:

R=R1+R2(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大,相当于增大导体的长度)

R=R1+R2

并联: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小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n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则R总=nR;n个阻值为R的电阻并联则R总=R/n

1.电能

(1)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2)电能的单位:

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

度(kW.h);1kW.h=3.6×106J。

2.电功率

物理意义:

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的大小。

计算公式:

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

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

P=I2RP1:

P2:

=R1:

R2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

P=U2/RP1:

P2=R2:

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常用公式P=P1+P2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①额定电压: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P额=U额I额=U额2/R

3.电热

(1)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计算公式:

Q=I2Rt(计算热量时,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

Q=W=UIt=U2t/R=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

Q=I2Rt。

Q1:

Q2=R1:

R2: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

Q=U2t/R;Q1:

Q2=R2:

R1。

第十八章电功率

一、电能

1、电能的单位:

焦J 千瓦时(度)kW•h 1kW•h=3.6×106J

(3)测量电能

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可以通过电能表(也叫电度表)计量出来。

电能表上“220V”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伏的电路中使用;

“10(40)A”表示该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安,额定最大电流40安;

“50Hz”表示该电能表在50赫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3000revs/kW•h”,表示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转。

在计算的时候先把给倒一下,表示转一圈所消耗的电能。

☆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的一位数。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

1、电功率

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公式:

P=W/t(定义式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3、额定功率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电灯泡上标有“PZ22025”字样,表示电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25W。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光暗淡)

当U实>U额时P实>P额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灯L1“220100”,灯L2“22025”相比较而言,L1灯丝粗短,电阻小L2灯丝细长,电阻大。

两灯并联时,灯L1亮;两灯串联时,灯L2亮。

4、电功率的测量

理论分析证明:

电功率P和电流I、电压U的关系:

P=UI

根据U=IRP=UI得:

P=UI=IR•I=I2R即P=I2R

根据I=U/RP=UI得:

P=UI=U•U/R=U2/R即P=U2/R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原理:

P=UI

②电路图(与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相同):

③所需仪器: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小灯泡、导线。

④实验目的:

测定小灯泡在三种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U实=U额U实=1.2U额U实<U额

⑤实验结论:

对于同一小灯泡来说,其实际功率随着它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实际电压越大,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它才能正常发光,此时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四、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与电流的热效应有关的因素:

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在通电时间一定、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在电流、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原理:

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温度计的示数或气球形变的大小)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2、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计算公式:

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Q=W=Pt=UIt=I2Rt=U2t/R

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利用电热:

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

防止电热:

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散热孔,电动机的翼状散热片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1.家庭电路由:

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接在火线上)→用电器:

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接地)开关(与被控用电器串联且接在火线中);丝口灯泡(上面的触头接火线,螺套接零线)。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

(使用时,手指按住测电笔后端的金属体)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

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保险丝:

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触电的类型:

1、低压触电

、身体同时接触零线和火线;

、站在地面上接触到火线(火线与地面之间的电压为220V);

2、高压触电:

、高压电弧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

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足够);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第二十章《电与磁》

一、磁现象:

1、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

定义:

具有磁性的物质分类:

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

定义: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

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用细线悬挂起来静止的时候看看物体是否指南北方向)。

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应用:

音像磁带、计算机软盘上的磁性材料就具有硬磁性。

☆磁悬浮列车底部装有用超导体线圈饶制的电磁体,利用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列车悬浮在轨道的上方以提高运行速度,这种相互作用是指:

同名磁极的相互排斥作用。

☆放在条形磁铁南极附近的一根铁棒被磁化后,靠近磁铁南极的一端是磁北极。

☆用磁铁的N极在钢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次

二、磁场:

2、基本性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

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

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③典型磁感线:

④说明:

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但磁场客观存在。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6、分类:

Ι、地磁场:

①定义:

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指南针不指正南正北的原因)

③磁偏角:

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

1斯特实验:

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

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

将一根导线平行地拉到静止小磁针上方,观察导线通电时小磁针是否偏转,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

(1)比较甲、乙两图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2)比较甲、乙两图说明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该现象说明:

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