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学年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2017-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大小: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m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m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二、内能
1、内能
(1)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
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
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
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
(1)概念:
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焦耳(J)。
三、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
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
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
Q=cmΔt。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
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
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比如:
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20℃。
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
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一、热机
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
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只对外做一次功,曲轴转2周,飞轮转2圈,活塞往返2次。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判断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属哪个冲程应抓住两点:
一是气阀门的开与关;二是活塞的运动方向。
冲程的名称
气门开、关情况
活塞的运动方向
能量的转化情况
吸气冲程
只有一个气门(吸气门)打开
向下运动
压缩冲程
两个气门都关闭
向上运动
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做功冲程
两个气门都关闭
向下运动
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排气冲程
只有一个气门(排气门)打开
向上运动
(7)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项目
构造
吸入气缸的物质
点燃方式
效率
汽油机
气缸顶部有一个火花塞
空气和汽油混合物
点燃式
效率较低
柴油机
气缸顶部有一个喷油嘴
空气
压燃式
效率较高
2、燃料的热值
(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2)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
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
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
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③“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一定质量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
Q=qm,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V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
Q=qV。
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3;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二、热机效率
(1)热机的能量流图:
如右图所示是热机的能量流图:
由图可见,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的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2)定义:
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3)公式:
η=E有/Q×100%。
式中,E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三、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
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3、“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
(1)用途: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
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电荷量(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6、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7、元电荷:
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10-19C;
8、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9、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10、导体和绝缘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方向: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的方向:
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电路:
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电源:
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
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
开关:
控制电路导线:
输送电能
3、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一要有电源;二是电路必须是闭合的(通路)。
4、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
处处连通的电路;
(2)开路:
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
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接;
注意:
如果电路是接通的,但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这种情况叫做该用电器被短接。
被短接的用电器是不工作的,无电流通过该用电器。
5、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记住常用的符号)
6、画电路图时要注意:
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三、串联和并联
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开关位置的改变不影响它对用电器的控制作用。
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特点:
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而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
3、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
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4、利用“断开法”判断串、并联:
:
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电路的连接方法:
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单位是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1A=103mA=106µA
3、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
五、电流的测量:
用电流表;符号
1、电流表的结构:
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量程
0-0.6A
0-3A
分度值
0.02A
0.1A
2、电流表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4)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
注:
试触法:
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5)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
I1=I2=I3;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
I=I1+I2;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一、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千伏(KV)和毫伏(mV)。
1KV=103V=106mV。
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是2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
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时,因为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
B、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
C、根据被测电路的选择适当的量程(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约值时,先用大量程试触)。
D、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测出电源电压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
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
C、看指针偏转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V;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V。
)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并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节电池的电压。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步骤:
A、提出问题;B、猜想或假设;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E、评价交流(D和E可以合为得出结论)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即U=U1+U2)。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
(U1=U2=U)
三、电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等。
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金属等。
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常用单位有千欧(KΩ)和兆欧(MΩ),1MΩ=103KΩ=106Ω。
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结论:
①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材料导体的电阻不同。
②在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③在材料、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④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但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四、变阻器
1、阻值可以改变的电阻叫做变阻器。
常用的有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2、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作用: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进而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还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正确接法是:
一上一下的接。
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它应该与被控电路串联。
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探究课题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方
法与设
计实验
探究方法:
__控制变量法_______
实验分两步完成:
1电阻一定时,探究___电流与电压___的关系;
2电压一定时,探究___电流与电阻_的关系
电路图
与实物图
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路、更换电路元件时,开关应当_断开____;
②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调到__最大___;
③电流表应当__串__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当与测量对象_并__联;
④检查电路时要_试触____,防止电路中的电流过大而超出电流表的_量程___
进行实验
①在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_______;
②在研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实验结论
①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②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事项: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后,一定要先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一定值,而不是直接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要注意滑片的调节方向,若更换阻值更大的电阻,应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大些.
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
I=U/R,变形公式有:
U=IR,R=U/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
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不能理解为:
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4、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U/R可知,因为电阻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5、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串联:
R=R1+R2+……+Rn(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大)
并联:
1/R=1/R1+1/R2+……+1/Rn(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小)
n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则R总=nr;n个阻值为r的电阻并联则R总=r/n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原理:
R=U/I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的变形R=U/I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电路图如右图:
3、测量时注意:
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B、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
4、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发现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原因是灯丝的电阻受__温度_的影响
5、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第十八章电功率
一、电能电功
1、电能可从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又叫“度”,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
1kW•h=3.6
106J。
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几个重要参数:
“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A;“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25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2500转。
4、
(1)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也就是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实质上,电功就是消耗的电能,也用W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
于纯电阻电路).
二、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常用单位有千瓦(kW)。
1kW=103W。
电功率的定义为:
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W/t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
(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
(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
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IU单位:
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