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07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ocx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六讲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一章着重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先变化,深刻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对于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条件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在前面第四章里面所讲述的内容,主要分析的是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

总体上说这些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是适用的。

但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又有不同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特征,而且垄断资本主义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它由可以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样两个阶段。

从进程发展的时间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了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在这个时候得以形成。

这一时期的垄断资本主义主要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所以又叫做私人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

现在我们就来具体地分析一下,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私人垄断资本是如何形成的。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形成

18世纪70年代,以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和在生产中的应用为标志,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都发生了产业革命,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并且进入到以自由竞争为特点的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从事生产和流通活动的经济主体主要是私人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企业。

每一个企业在市场上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都要在市场上激烈竞争,在优胜劣汰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在价值规律的作为下,在资本对于剩余价值追求的冲动中,在资本积累规律的驱使下,资本家们展开你死我活的竞争。

为了在竞争中获胜,除了加强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以外,还不断地积累资本,扩大生产规模。

一般说来,那些资本雄厚、充实、技术设备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处于有利地位。

占有这样地位的往往是大企业,在竞争中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于是生产和资本再集中。

所谓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者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我们以美国为例,19世纪的最后几年到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兼并的高潮。

1895年以前,美国合并公司的数量每年也就是几十家,合并公司的资产额仅几千万美元。

但到1899年,合并公司数据增至1208家,合并公司资产额高达22.4亿美元。

在1895-1906年的企业合并浪潮中美国共有3393家公司,754亿美元的公司资产被合并,这种趋势促成了托拉斯的大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集中和垄断的趋势,由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以战后美国的制造业为例。

美国制造业最大的200家大公司,拥有的资产占制造业资产总额的比例,1955年为53.1%,1960年为56.3%,1956为56.7%,1970年则为60.4%。

19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了生产集中的物质基础,大大加快了生产集中的步伐。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电力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重工业取代轻工业开始居主导地位,产业结构的这一显著变化,在客观上要求生产进一步的集中。

因为重工业生产规模大,它的发展需要集中大量资本,集中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正是适应这样的一种需要,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在这个时候地迅速发展起来,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集中。

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也加速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各主要的经济国家爆发了多次经济危机,危机加速了中小企业破产和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兼并,同时也促进了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合并,从而促进了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就引起垄断。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的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者联合对一个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作和控制。

比如说一个或者几个大企业,占有某个经济部门的绝大部分的生产和流通份额,并且控制相关产品的价格,从而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

垄断产生的原因:

第一,当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或者流通为一个或者几个大企业所控制的时候,小企业就很难与它竞争。

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继续竞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还不如放弃竞争,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形成垄断,这样垄断就出现了。

可见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组织及其形式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来实现的。

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者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着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垄断组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也不完全相同。

最简单的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短期的价格协定,也就是说几个企业在短期内定一种或者几种产品销售价格的协定,所有的参加方都必须遵守协议所规定的销售价格。

这种垄断组织的稳定是比较差的。

一旦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就会自形解体。

常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

尽管垄断组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是它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就是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作垄断价值,以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垄断形成了,是不是就消灭了竞争了呢?

我们说没有,垄断只是使竞争具有了新的特点。

(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的特点

1.垄断并未消除竞争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而产生的。

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

第一、垄断没有消灭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以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以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垄断的内在动力和面临着更加强大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地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以外,还存在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

这些非垄断企业之间也还存在着竞争,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着一个垄断组织。

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得更高的垄断地位,他们中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可见,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在竞争的目的上,自由竞争阶段资本家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者超额利润,为此,要不断地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竞争阶段资本家则是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并且不断地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统治权利。

第二,在竞争的手段上,自由竞争时期,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通过资本转移进行的。

部门内部的竞争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比如说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的成本等等,以战胜对手;而垄断组织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以外,还采取非经济手段,因为垄断时期垄断资本家不仅在经济上依靠垄断来实施高压统治,而且还在政治上依仗政治的力量来战胜竞争对手。

这就使得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

第三,在竞争的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竞争;到了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

总之,垄断资本的竞争双方都是在实力雄厚,势均力敌的垄断组织,从而使得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了更大的破坏性。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1.金融资本

当生产领域中的生产与资本集中不断增强,垄断逐渐形成的时候,在金融领域里,银行业的集中也在同步进行。

因为银行业之间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断地相互竞争,也是处于一种优胜劣汰不进则退的生存环境之中。

而且往往是大银行,才有比较强的势力,抗拒和防范风险,有能力去吞吐大量的货币资金。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一般的储蓄者,对大银行的信任也远远地超过了小银行,这也使得大银行得以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从而有可能大量地向外来放贷,当银行业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走向垄断。

这个时候工业垄断资本对银行的依赖会增强。

大银行和大企业的金融联系更加密切,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银行和企业的关系。

工业企业和银行之间相互持股,以便实现对对方的控制和操纵。

乃至银行和企业之间人事上的相互融合,于是这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垄断资本——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2.金融寡头

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是指的操纵国内经济命脉,并且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的垄断资本家,或者垄断资本家集团。

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事实上的统治者。

第一,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所谓参与制是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比如说,金融寡头首先控制一个总公司,或者我们称它为母亲公司,并且通过总公司购买其他公司的控制额,使这些公司成为母亲公司的女儿公司,再由女儿公司去控制更多的孙女公司,如此逐步参与,使得金融寡头在实际上支配着比自身资本大几倍,几十倍的他人资本来扩容自己的势力,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

第二,金融寡头在掌握了经济上的控制权以后,又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上层建筑,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加强统治地位。

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这种联合有多种途径,比如说,①金融寡头直接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通过掌握政权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组织服务。

②或者是收买政府的高官或国会的议员,让他们在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

③或者是聘请曾经在政府任职的高官到公司来任高级的职务。

第三,金融寡头来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且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以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资本在经济上,乃至在政治上实行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经济利益所驱使,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1.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资本家凭借在社会生产和生产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阻碍了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限制了利润平均化的趋势。

这样一来有的资本家就有可能长期的获得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规定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利润就其来源说,归根到底是来自于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几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得的海外的利润。

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内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家的收入。

2.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它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基本形式。

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垄断组织操纵价格带来的结果是抑制了市场上价值的自由波动,垄断价格长期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是从全社会看,整个社会商品的价值仍然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

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做了有利于资本的再分配。

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是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所以说垄断价格的产生并没有否定价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进一步提高,私人垄断资本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一直严重的阻碍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在客观上必然就要求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集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应用而生了。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形成和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适应战争的需要,交战各国普遍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政府借助国家的力量,扩军备战,推动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统治和管理。

对全部生产实行最严格的统计和监督。

例如,通过建立各种管理机构,对一些重要产品的生产,重要的原料的分配,以及劳动力运输工具的调配使用地进行国家监督。

另外国家还直接投资建立了一些国有的钢铁厂,军工厂等等,还对一部分私人企业实行了国有化,这就使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产生。

第二,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根基,危机了资本主义的生存,为了摆脱危机的困扰,各国政府纷纷以不同的方式再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主要是通过推行赤字财政的政策,通过扩大贷款规模以及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投资等等,来刺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发表了论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创造需求,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运行,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1939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各国都建立了在战时经济管理体系,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实行全面统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所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更迅速更普遍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得以形成。

通过垄断资本和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的融合,国家集中了一定数量的社会资本,形成了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同时国家垄断资本,又通过金融生产商业和财政等渠道,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运行,也就是说国家干预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

这样做的经济意义在于利用国家政权充分发挥国家的经济职能,对经济生活全面干预,以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和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学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计算机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分工迅速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规模的生产建设,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都需要巨额的长期投资。

这就遇到单个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的限制,也就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已经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了维护和巩固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要做局部的调整和变革,客观上要求通过国家的力量,来建设基础设施,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服务,国家垄断资本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物质财富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迅速发展与市场需要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加深。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使资本主义社会经常为经济的剧烈波动,乃至经济危机所困扰,前面我们所讲到的资本主义1929至1933年大危机,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到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无数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企业破产,完全失业人数达到了1300万。

危机的发展和加深,靠私人资本的力量已经根本难以应付了,这就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借助政府的各种反危机措施来对付危机,消除危机带来的影响。

例如,国家采购、社会福利政策,出口补贴等等。

国家的干预对于扩大总需求,缓解市场的矛盾,减缓危机的程度都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事实上已经离不开国家的调节和政策干预。

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资本通过制订垄断价格,获得垄断高额利润。

收入分配和财产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阶级矛盾不断地尖锐化,而这势必就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进而危及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的稳固。

为了加强垄断资本的统治,为了缓和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也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介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域,进行私人垄断资本所不可能承担的调节利益再分配的活动。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那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什么手段或者说什么形式来实现呢?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

①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②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③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④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①国家所有并经营的企业

包括:

第一,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

这类国有企业只生产国家消费的产品,是直接为什么国家机构和军队服务的,这类企业并不追求高额利润,通常在国家财政支持下实行其再生产。

第二,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

这类企业主要存在于铁路、公路、通讯、供水、供气、供电等部门。

其主要特点是常常无盈利或亏损,需要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

但是它们在国内经济中的地位却很重要,是以提供能源交通和其他公共事业服务来保证私人垄断企业盈利和整个社会生产正常运转的。

这类企业一般不与私人垄断企业竞争。

第三,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即那些科学技术含量高,研究&开发费用巨大,投资风险也很大的新型的工业部门。

如核能工业,航天工业等等。

私人垄断资本,经常无力经营或者不愿意经营。

但他们又是科学技术革命的先行部门,对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这类部门的企业也大多数由国家投资兴办。

从而形成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

这类企业形成的途径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合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而成;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国有企业转由私人租赁或者承包经营等。

③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包括几种具体的内容:

第一,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加速了私人垄断资本在循环中由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促进了其生产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政府采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增长的很快。

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的比重,1950年为13.44%,1960为19.8%,1981为20.32%。

第二,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补助,直接或者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

例如,对某些产品的价格补贴,对某些继续发展经营困难需要国家支持的部门的补贴。

以及在纳税和贷款利息方面给私人企业以优惠等等。

第三,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

战后各国政府以大量支付社会保险的办法,使个人消非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它保证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正常运转。

社会保险金,包括政府付给退休人员和丧失工作能力者的保证金,失业保证金,公共补助以及其他形式的一些补贴。

因此,在各国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险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1980年英国这项支出占全部政府开支的43.35%,联邦德国为48.49%,法国为43.92%,美国和日本分别为26.17%和21.4%,这也就是说政府五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开支为社会福利开支。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④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

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反托拉斯法》。

是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一整套规范性的法令,以禁止竞争性行业的垄断,反对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

第二种,公共事业的规制。

这类规制主要针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包括电力、电信、交通、天然气、自来水等等一些公共事业。

为了防止自然垄断行业的经济组织凭借它的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损害公众利益,资本主义国家运用立法手段对这些行业进行规制。

主要的规制内容有服务收费管制、收益率管制、价格管制等等。

第三种,社会经济规制。

这类规制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竞争秩序和行为,消费者权益,知识产权,劳工权益,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等,这些规制旨在克服资本主义自身发展所具有的矛盾和消极后果,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健康和持续的发展。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运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企业,适应新科技发展要求的巨大的新型工业企业,从而部分的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之间的矛盾。

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

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的发展。

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讯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但是,我们也必须得看到,国家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