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314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

 

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欧咨行业数据库,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

第一节稀土产业发展现状4

一、稀土是工业维生素5

二、稀土产业竞争新格局10

第二节稀土产业价格波动内因13

一、周期波动,缘于政策博弈与供需弱平衡13

二、长期低迷,价格已大幅偏离其价值16

第三节稀土产业供给侧改革情况17

一、稀土收储加速产能出清17

二、六大集团整合进入尾声20

第四节稀土产业应用端方向22

一、产业链突破,向下游应用端延伸22

二、新消费驱动,永磁材料景气延续2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12年以来稀土出口数量与出口均价呈背离走势4

图表2:

稀土氧化物价格均遭遇大幅回落5

图表3:

17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5

图表4:

中国的稀土资源分布结构6

图表5:

六大稀土集团的资源分布6

图表6:

稀土应用领域及其年消费量占比7

图表7:

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的国家情况8

图表8:

出口至日本的稀土产品占比持续高位9

图表9:

国外稀土矿山资源以及开发投产情况10

图表10:

2015年全球稀土储量结构(单位公吨)10

图表11:

中国稀土储量的全球占比仍较高11

图表12:

中国的稀土产量维持高位、全球占比略有下降12

图表13:

稀土配额制期间配额量与出口量间存在缺口12

图表14:

稀土镨钕氧化物历史价格的波动区间13

图表15:

氧化镨钕六个上涨区间的涨幅情况14

图表16:

分析不同阶段影响稀土行业的重要政策和事件15

图表17:

2011年7月至今不同金属品种的涨跌幅对比16

图表18:

历年来稀土打黑主要的政策及措施18

图表19:

2014年9个稀土收储品种及收储量19

图表20:

六大稀土集团主要整合的区域20

图表21:

六大稀土集团整合方案及进展20

图表22:

部分稀土上市公司近年的整合重组案例22

图表23:

国内稀土产业价值链分析23

图表24:

稀土永磁上市公司的ROE和净利率情况24

图表25:

稀土永磁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情况24

图表26:

2010年至今稀土永磁指数大幅跑盈上证综指25

图表27:

钕铁硼合金磁粉出口单价(美元/千克)26

图表28:

钕铁硼合金磁粉出口数量(千克)26

图表29:

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产量和销量基本一致27

图表30:

稀土产品及应用28

图表31:

钕铁硼永磁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28

 

第一节稀土产业发展现状

稀土因其不可取代的优异磁、光、电性能,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中。

作为稀土大国,我国稀土产业在世界上占有四个第一。

(1)资源储量第一:

占世界的42%;

(2)产量第一:

占世界的85%;(3)出口量第一:

60%以上的稀土产品出口到国外;(4)消费量第一:

从中低档初级产品到深加工高档产品,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

重磅政策频出,稀土行业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

2015年1月,已有17年历史的出口配额制取消;2015年5月,稀土出口关税取消,原稀土金属关税25%;同月,稀土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变为“从价计征”,资源税改革部分对冲了关税取消的收益。

此外,六大稀土集团整合也在2015年上半年批准备案。

然而,这一年稀土企业举步维艰,价格的持续低迷使得轻稀土上市公司盈利大幅下滑,中重稀土遭遇全行业亏损。

稀土出口“量增价跌”,稀土价格回到十年前。

中国以42%的资源储量提供85%的资源供给。

稀土出口由2012年的1.63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3.48万吨,2015年稀土出口配额制和关税的取消直接刺激了当年出口增长了25.44%;而出口均价却由2012年的55.70万美元/吨下降到2015年的8.18万美元/吨,跌幅达85.41%。

图表1:

2012年以来稀土出口数量与出口均价呈背离走势

资料来源:

海关总署,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欧咨行业数据库

氧化钕由2011年峰值147.5万元/吨回落至25.75万元/吨,跌幅达82.5%;氧化镝由2011年峰值13150元/千克回落至1235元/千克,跌幅达90.6%;而氧化铕更是由当年的2.95万元/吨一路跌至575元/吨,跌幅98%。

图表2:

稀土氧化物价格均遭遇大幅回落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数据截至2016-2-26

价格的下跌更多的来自于供给过剩,而非需求问题。

2015年中报,北方稀土、盛和资源和广晟有色来自稀土项目的营收同比增长分别达到52%、62%和8%。

供给端的控制,除了行业兼并重组、企业限产、国家收储之外,更重要的是对黑色产业链的控制,而在六大稀土集团整合完成、反腐深化的当下,我们对今年稀土打黑的效果有更深的期待和信心。

一、稀土是工业维生素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加上与其同族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总称。

图表3:

17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1)资源禀赋“北轻南重”,并向六大稀土集团集中。

轻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等北方地区和四川凉山,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广东粤北等南方地区。

2014年,工信部发布《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组建工作指引》,五矿集团、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南方稀土、广东稀土六大稀土集团开始整合全国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

从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第一批稀土总量控制计划》来看,六大稀土集团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生产总量分别占全国生产总量控制计划的94.69%和93.29%。

图表4:

中国的稀土资源分布结构

资料来源:

中国稀土协会,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5:

六大稀土集团的资源分布

资料来源:

互联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2)工业维生素不可取代,新材料领域应用是主要增长点。

稀土元素以其无法取代的优异的磁、光、电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到了军事机械、永磁材料、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和新材料等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极大刺激了高性能稀土材料的应用,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

稀土协会曾预测2015年,世界稀土需求量将达21万吨.中国国内需求量将达到13.8万吨;而到2020年,国内稀土消费总量将达到19万吨,高新技术领域消费量将达到13万吨,占全球稀土总消费量的68%。

从下图稀土几大应用领域可看出,稀土新材料的应用占比较高,目前永磁材料的应用占比达41.67%,由2004年的1万吨增长到目前的3.6万吨,增幅260%。

可见,稀土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未来稀土业的主要增长点。

图表6:

稀土应用领域及其年消费量占比

资料来源:

中国稀土(2014年),南交所稀土产品交易中心,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整理

(3)不止是商品,更是一种战略储备资源。

根据美国TMR公司的跟踪研究,截至到2015年4月,全球共有53个稀土项目和49家相关公司,遍布在全球16个国家的34个地区。

生产的外国稀土矿有美国的MountainPas(LynasCorp2015年5月申请破产)、澳大利亚的MountWeld、俄罗斯的科拉半岛矿等。

另外,越南、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国也在建设一批稀土资源开发项目。

国外实施的稀土开发项目,主要生产轻稀土产品,因此今后轻稀土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但是中国仍将在中重稀土产品生产供应上占据主导地位。

图表7:

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的国家情况

资料来源:

Wind,稀土信息,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8:

出口至日本的稀土产品占比持续高位

资料来源:

Wind,稀土信息,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稀土作为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许多国家也因此建立了稀土资源战略储备。

虽然美国也有丰富的稀土矿资源,但早在1950年通过《国防生产法案》后,就将稀土列为储备矿产。

日本稀土资源匮乏,但是发达的工业尤其是汽车与电器行业对稀土资源有很大的依赖。

为此,日本长期从中国进口大量稀土,占中国稀土出口比例34.59%,

最高峰时达到57%。

而我国是在2011年《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才提出加大稀土资源储备,于2012年7月实行首次收储,到目前共进行了三轮收储。

图表9:

国外稀土矿山资源以及开发投产情况

资料来源:

USGS,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二、稀土产业竞争新格局

正是由于稀土在工业和新材料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国争相将它作为一种战略储备资源。

我国虽是稀土资源大国,但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低价“贱卖”,创新不足。

2015年稀土配额制和稀土关税取消后,稀土产业进入竞争新格局。

目前面临的几大困境值得深思。

(1)中国稀土资源丰富,但长期的超额资源供给难以为继。

中国是稀土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根据USGS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稀土储量5500万公吨,占全世界稀土储量的42%;稀土矿产量10.5万公吨,占全世界稀土矿产量的85%。

也就是说,中国凭借着42%的资源储量,却提供了多达85%的资源供给。

超强度开采使得

稀土资源加速衰减,包头稀土矿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资源回收率较低,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包头稀土矿采选利用率仅10%。

图表10:

2015年全球稀土储量结构(单位公吨)

资料来源:

USGS,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11:

中国稀土储量的全球占比仍较高

资料来源:

USGS,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2010年,中国的稀土产量占比在达到97.74%的峰值之后,开始回落至2015年的84.68%;但目前中国稀土产量的绝对值仍然在历史高位。

图表12:

中国的稀土产量维持高位、全球占比略有下降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2)“配额制”时代黑色产业链猖獗,“市场化”时代倒逼监管加码。

2010年后,每年中国对稀土的出口配额限制在3万吨左右,2012年至2014年稀土出口量配额占比分别为50.88%、72.56%、90.72%;据工信部介绍,2006年至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0%。

随着稀土WTO终裁败诉,自1998年起已有十七年历史的出口配额制度于2015年1月1日起退出历史舞台,企业凭出口合同申领出口许可证,同时,稀土关税也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取消。

而稀土出口企业也从2015年初的30多家增长到70多家。

这对行业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图表13:

稀土配额制期间配额量与出口量间存在缺口

注:

出口量2012年后统计口径为稀土,2012年以前统计口径为稀土及其制品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3)稀土出口“量增价跌”,企业普遍面临“最寒”之年。

稀土出口由2012年的1.63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3.48万吨,特别是2015年稀土出口配额制和关税的取消直接刺激了当年稀土出口同比增长了25.44%;而出口均价却由2012年的55.70万美元/吨下降到2015年的8.18万美元/吨,跌幅达85.41%。

稀土价格的持续走低使得稀土企业步入严冬,从2015年业绩预报看,轻稀土中北方稀土、盛和资源利润下滑幅度都很大,而重稀土中厦门钨业、广晟有色和五矿稀土等均预亏,其中,五矿稀土大幅预亏3.85亿~4.6亿。

2016年,在供给侧去产能去库存压力下和价格持续低迷的困境下,除了政策与监管的加码外,稀土上市公司更需要有穷求变的突破口。

(4)冶炼分离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稀土新材料及高端器件的开发较落后。

目前已形成内蒙古包头、四川凉山轻稀土和以江西赣州为代表的南方五省中重稀土三大生产基地,可生产4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

但在稀土新材料开发和终端应用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匮乏。

未来企业突围的方向在于研发稀土新材料、布局新应用,进行产业链延伸和外延式发展。

第二节稀土产业价格波动内因

近十年来,稀土价格经历了大幅的波动,仅2011年上半年,许多稀土产品的价格涨幅在5倍以上,短暂的辉煌后,稀土价格快速回落,低迷至今。

期间在政策、需求等因素刺激下,虽有波段上涨,但难以扭转整体颓势。

稀土产品价格大多回到了十年前水平。

氧化镧由2011年峰值16.4万元/吨回落至1万元/吨,跌幅达93.5%;氧

化钕由2011年峰值147.5万元/吨回落至25.75万元/吨,跌幅达82.5%;而氧化铕更是由当年的2.95万元/吨一路跌至575元/吨,跌幅98%。

此部分,我们将分析历次稀土价格波动的内因和外在力量,最后看看这些影响因素有否预期的乐观改善。

由于不同稀土氧化物价格基本呈同向变动,这里以应用于永磁材料的氧化镨钕为代表来分析。

一、周期波动,缘于政策博弈与供需弱平衡

2010年以前,氧化镨钕价格相对平稳;2010年后氧化镨钕价格演绎了过山车似的行情。

我们划出了六个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区间,如下。

图表14:

稀土镨钕氧化物历史价格的波动区间

数据来源:

Wind,上海有色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1)急涨暴跌后终归平静,期间反弹未能成气候。

在第一个区间,氧化镨钕价格在半年内涨幅达508.59%,随后的几次反弹反弹力度不大,但持续时间一次长过一次。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氧化镨钕价格企稳回升,至今的涨幅为16.48%。

事实上,在这阶段氧化镨钕价格表现相对强势,其余如氧化镧、氧化镝价格在2015年下半年虽有回稳迹象但目前仍处低位徘徊。

因此,第五阶段和第六阶段的价格上涨对许多稀土品种来说并没有出现。

图表15:

氧化镨钕六个上涨区间的涨幅情况

数据来源:

Wind,上海有色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数据截至2016-02-26

(2)政策博弈此起彼伏,供需弱平衡症结在于“黑土”蔓草难除。

1)政策层面的博弈有两方面:

一是国家对国内稀土产业的管制,包括生产总量计划和开采总量控制管理、出口配额、税率改革、资金补贴等;二是其他国家稀土开采应用和战略储备,以及对中国稀土出口的影响。

2)稀土的供需是一种弱平衡的不稳定状态:

黑色产业链带来的超额供给对正规市场形成挤压。

2011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还要高出120%。

国家打黑整顿力度一直在加强,但“黑土”依然层出不穷。

(3)最后,对这六个区间内重要的政策和影响事件作了如下梳理和分析。

1)稀土价格的决定因素更多的来自供给端而非需求端。

近几年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稀土需求带来持续增量,而来自非法私矿的过剩供给压制着稀土价格。

2)2012年后稀土价格的几次反弹均是来自对政策的乐观预期。

但在政策未达预期后价格再次走弱。

3)“黑土”的供给量随行就市,与稀土价格一般呈反向变动。

现下稀土价格持续低迷,正规企业已普遍生存陷入生存困境,黑土开采热情也会大大降低。

图表16:

分析不同阶段影响稀土行业的重要政策和事件

上涨窗口

重要的政策事件分析

2010-12-20至

2011-06-28

1.政策面:

2011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稀土整合,发展稀土新应用;2010年提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稀土应用端需求迅速增加。

2.供给端:

2009年停批新的开采许可证;2010年出口配额首次下降至3万吨,同比回落40%;上调稀土资源税。

这些举措都给稀土供给端造成一定挤压,推升稀土价格。

3.需求端:

新材料领域,特别是广泛用于电子、家电、汽车和航天等领域的钕铁硼需求爆发。

4.产业端:

内蒙古发布《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稀土兼并重组拉开序幕,稀土产区包头和赣州2011年都分别停产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直接造成当年供给收紧。

5.资金面:

2009-2010年的第一轮量化宽松,大宗商品集体走牛,稀土表现出较大弹性。

2012-03-06至

2012-04-06

1.稀土行业整合:

2012年3月北方稀土集团组建方案获批。

2.加大打黑力度:

实施稀土专用发票,意在打黑;下游消费商对稀土价格预期有乐观改变。

3.下游需求回暖:

美国经济复苏,电子业作为先导行业,对钕铁硼需求回升。

2012-10-24至

2012-12-07

1.探矿证采矿证缩减:

发布《稀土探矿权名单》和《稀土采矿权名单》,全国稀土探矿证为10

个,采矿证则从113个削减至67个,全面推进稀土资源开发整合力度。

2.稀土企业限产保价:

10月包钢稀土和五矿稀土停产;11月中国铝业(江苏)停产。

3.稀土收储:

2012年7月,首次收储;2012年底,实施2012年的第二轮收储。

2013-06-21至

2013-08-23

打黑加码,阶段改变了市场预期但未扭转:

政府从2013年6月底开始在赣州打击稀土的非法开采;2013年8月起工信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等八部委组织开展打击稀土开采、生产、流通环节违法违规专项行动。

市场预期有了乐观变化,氧化镨钕在两个月期间涨幅达53.75%。

2014-11-27至

2015-03-09

稀土价格并未形成一致性上涨。

事件一:

2014年底,六大稀土集团方案陆续备案;事件二:

WTO

终裁败诉,出口配额制度于2015年1月1日取消;事件三:

稀土关税于2015年5月1日起取消;以及稀土收储、生产配额、资源税改革等预期,刺激部分稀土价格上涨。

2015-08-21至

2016-02-26

供给侧改革以及周期低位的期待:

六大集团限产保价、稀土收储预期、供给侧改革、稀土“十三

五”规划、打黑加码、稀土企业兼并重组等预期下,刺激以氧化镨钕、氧化镝为代表的部分稀土价格缓慢回升。

数据来源:

国家政府相关网站,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二、长期低迷,价格已大幅偏离其价值

国务院新闻办公厅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稀土价格上涨2.5倍,而黄金、铜、铁矿石价格同期则分别上涨4.4、4.1、4.8倍。

而我们知道稀土在经历了2011年上半年的暴涨之后就开始步入漫漫熊途,全球的大宗商品也在同一阶段进入下跌周期。

稀土价格下跌幅度远远超过其他金属品种。

我们统计了2011年7月至今不同金属品种的涨跌幅情况,如下表。

稀贵金属和主流的有色金属跌幅相对较小;小金属品种涨跌互现,表现不一;而稀土金属的跌幅大多在80%以上,包括近几年需求急剧放大的钕金属,而有些品种(如铕)跌幅甚至超过95%。

图表17:

2011年7月至今不同金属品种的涨跌幅对比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数据截至2016-03-01

稀土价格已大幅偏离其价值。

稀土价格跌回了十年前的水平。

但我们认为,目前稀土价值并未得到充分认识,价格已大幅偏离其价值,处于难得的历史低位,从时点上看,目前曙光初现,稀土有望踏上价值回归之路。

(1)长期的增量需求保证了稀土的内在价值。

全球稀土储量有限、分布又极为不均,许多国家对稀土都有战略储备需求;高新技术领域和军工领域、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对稀土带来持续的增量需求,例如,从2015年开始新能源车产量快速增加明显带动了高端钕铁硼的需求。

然而稀土的价格并未水涨船高。

(2)整合与转型带来稀土企业的价值重估。

生产成本提高、价格下跌倒逼稀土行业整合和稀土企业的转型创新。

考虑到稀土企业人力成本、环保成本和资源税成本等近些年大幅上升,目前稀土的生产成本已非十年前能比,目前的价格也已低于企业盈亏平衡的价格,特别是稀土分离厂基本处于“倒挂”状态,而市场低价稀土产品又源源不断,行业进入严冬,这些都倒逼着行业进行兼并重组,以及稀土企业自身向高附加值的需求端发展。

(3)供给侧改革改革助力,供需改善有利于价格回升。

全球大宗商品在多年漫漫熊途后开始有企稳迹象,我国供给侧改革与稀土收储预期将助力稀土企业供给端的出清,激活处于谷底的稀土行业;另外,国外主要的稀土企业也出现大幅亏损情况,美国Molycorp公司已于2015年5月申请破产,产能释放减少、供给有望改善;国

内六大稀土集团整合,行业进一步集中,利于监管。

因此,有理由相信稀土行业最黑暗的时刻即将过去。

第三节稀土产业供给侧改革情况

自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五项工作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后,供给侧改革就受到极大关注,相关政策方案也陆续推出:

先是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紧接着3月初广东和重庆等地方政府率先推出了供给侧改革方案。

而资本市场的“供给侧改革”行情也

在犹豫和分歧中慢慢走出来。

稀土价格主要是受供给端影响,借助供给侧改革之风以及新一轮稀土收储预期,稀土企业有望加速产能出清,熬过低迷期。

另外,六大稀土集团组建完成后,稀土产业集中度提高,责权更为集中和明确,压缩了黑色产业链生存空间,我们认为,本轮的打黑效果将不同于以往。

另外,在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稀土产业链拉开并购重

组序幕,稀土大集团化与国际化是方向。

一、稀土收储加速产能出清

(1)黑产业链屡禁不止,稀土行业步履维艰,倒逼整顿加码。

稀土行业最大的困扰在于黑色产业链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

正规稀土环保成本高,税费等开支大,而黑色稀土盗采容易,特别是中重稀土,加之没有环保和税负要求,成本估计仅为正规开采的两三成。

一旦稀土价格回升,或监管不到位,黑稀土横行市场,造成产能大量过剩,必然会导致稀土价格大跌。

如果仅从每年指令性计划供应量与国内需求量来看,应该存在供应不足的情况。

稀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曾测算,2014年稀土指令性计划供应量是10.5万吨,如果基于钕铁硼产量分析,国内需求应该达到15.17万吨,存在供应不足4.67万吨。

澳大利亚工业矿物公司执行董事DudleyJKingsnorth,此前在阿格斯国际稀土年会

上表示,预计2015年中国“黑稀土”供应量将达4万~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