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346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咨询公司甲级资质编写.doc

**县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省农业工程咨询公司

**县农牧局

2012.03.03

-18-

目录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回顾…………………………………1

(一)取得的成绩…………………………………………….1

1、农业主要指标高速增长……………………………………1

2、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2

3、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

4、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发展壮大……………………………3

5、农业科技推广全面开展……………………………………3

6、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4

(二)存在问题…………………………………………………4

一是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4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较低……………………5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5

四是产后服务意识淡薄,产品销售组织偏少…………………5

二、“十二五”农业发展环境分析………………………….…5

(一)有利条件……………………………………………….5

1、环境区位优势……………………………………………….5

2、政策扶持优势……………………………………………….6

3、工业反哺优势……………………………………………….6

4、品牌效应优势……………………………………………….7

(二)制约因素…………………………………………………7

1、思想观念落后………………………………………………7

2、科技人才缺乏………………………………………………7

3、生产人员减少………………………………………………7

4、发展资金短缺………………………………………………7

三、“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8

(一)指导思想…………………………………………………8

(二)发展原则…………………………………………………8

1、坚持项目承载原则………………………………………….8

2、坚持集约经营原则………………………………………….8

3、坚持板块推进原则………………………………………….8

4、坚持产业化开发原则……………………………………….9

5、坚持资金整合原则………………………………………….9

6、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9

(三)目标任务…………………………………………………9

四、重点工作……………………………………………………10

(一)实施“四大工程”,做强主导产业……………………10

1、粮食单产提高工程…………………………………………10

2、畜牧收入倍增工程…………………………………………10

3、千亩设施蔬菜工程…………………………………………11

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11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12

(三)培育龙头企业,提升竞争能力…………………………12

(四)发展农村经营,拓展销售渠道…………………………13

(五)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14

(六)强化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利益…………………………14

五、“十二五”期间农业生产重点项目………………………14

(一)农业生产项目……………………………………………15

1、良种补贴项目………………………………………………15

2、小麦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15

3、植物保护项目………………………………………………15

4、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15

5、地膜玉米创高产项目………………………………………15

6、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15

(二)基础建设项目……………………………………………15

1、农村沼气能源建设项目……………………………………16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16

3、农业信息网站建设…………………………………………16

4、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16

5、畜牧技术推广项目…………………………………………16

(三)观光农业项目……………………………………………16

六、保障措施…………………………………………………17

(一)政策扶农…………………………………………………17

(二)项目强农…………………………………………………17

(三)法制护农…………………………………………………17

(四)改革兴农…………………………………………………18

(五)考核促农…………………………………………………18

附:

1、**县农牧局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指标一览表

2、**县“十二五”规划项目征集表

**县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讨论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这一时期农业发展规划,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农业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步伐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初具雏形,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一)取得的成绩

1、农业主要指标高速增长。

2010年,预计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是2005年3.4亿元的2.21倍,年均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是2005年1550元的2.9倍,年均增长23.7%。

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7万吨,比2005年的5.5万吨净增1.5万吨;实现畜牧业生产总值2.2亿元,是2005年0.9亿元的2.4倍;大家畜存栏达到5.6万头,比2005年的4.99万头净增6100头;生猪存栏达到11.2万头,比2005年的6.1万头净增5.1万头;羊存栏达到6.3万只,比2005年的5.2万只净增1.1万只;家禽存栏达到46万只,比2005年的28万只净增18万只。

全县发展设施蔬菜1020棚,实现产值1300万元;劳务输出达到3万人(次),年创造现金收入3.95亿元。

2、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20万亩以上,总产量始终稳定在5万吨以上;蔬菜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4万吨;苹果面积发展到22.5万亩,粮、经作物播种比例基本达到1:

1;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47处,规模养殖村61个,养殖大户7680户,千头生猪养殖厂3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300吨、3500吨、13500吨,畜牧总产值达到2.2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9%,比2005年的26%提高了3个百分点。

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示范工程,涌现出了以苹果、畜牧养殖、烤烟、蔬菜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要产业的“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18个,初步形成了“品种优良、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多业并举、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格局。

3、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投资5780.5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其中:

投资889万元新建农业综合大楼、苹果非疫区监测站办公楼各一栋;投资95.5万元新建和续建乡镇兽医站11个;投资1500万元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764台(套);投资2976万元建成农村沼气池9929口,“一池三改”率达到95%以上,建成农村沼气后续服务县级站1个、乡级站11个、村级站41个,初步建成“畜—沼—果”、“畜—沼—粮”、“畜—沼—烟”、“畜—沼—菜”等“三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6个,示范户220多户;投资320万元建成农业信息化县级服务站1个、乡镇服务站5个、村级服务站199个。

4、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发展壮大。

全县共培育和扶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个(省级2个),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年净利润2000多万元。

其中:

果业企业6个,带动全县果树种植4万多户,占全县果农总户数的98%;畜牧养殖类1个,带动规模养殖场18个;粮食类2个,带动粮食生产基地15.8万亩。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带动发展社员5000多人,建立各类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460个,从业人员1000多人,带动农产品批发市场10个,年销售额1亿余元,在全县初步形成了“基地+农户”、“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农户”、“市场+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5、农业科技推广全面开展。

全县建成种养业县级示范村50个,示范户700户,市级示范户313户,省级示范户22户。

实施麦油标准化“四改技术”,以“长旱58”为主的小麦良种统繁统供年均达到10.53万亩、200多万斤,良种覆盖率达到98%。

建立地膜玉米超高产创建示范方1400多亩,辐射带动地膜玉米高产栽培5.5万亩。

培育小麦新品种3个,建立千亩“长旱58”良种示范田11处,辐射带动小麦标准化生产11.5万亩。

全县麦油化除面积年均达到10万亩,累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4万亩、肥效试验60次,采集野外土样2950个,建成长期定位监测点33个;开展果树病虫害“五统一”统防统治21.5万亩,亩均节约成本40多元,推广果树、玉米、小麦、蔬菜配方肥8000吨。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1.7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37%,机耕率由2005年的40.5%提高到85%,机播率由2005年的30%提高到95%,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平均达到90%以上。

大力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建设正大模式标准化圈舍80多栋,全县生猪标准化圈舍从无到有,引进杜洛克、长白、约克等良种种猪200多头,全县生猪良种覆盖率由2005年的40%提高到70%。

6、农民技能培训不断加强。

积极开展“科技之春”、“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以农作物科学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畜禽科学饲养和动物疫病防治等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宣传培训力度,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提升了农民群众外出务工层次。

2005年以来,开展果树、农作物、畜牧、特色种植等专业培训1000余场(次),培训农民10.75万人(次),完成“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2723人,就业2515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2%,年创造经济收入4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我县农村经济基础较差,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23元,加之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农民发展生产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二是产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县农业产业以苹果种植为主,产业单一,缺乏后续产业支撑。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层次低,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干旱、冰雹、霜冻是影响我县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仍未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有设施严重老化,缺乏维修维护,不能有效服务农业生产。

四是产后服务水平不高。

农业产业发展注重产前、产中服务,轻视产后服务,虽然成立了蔬菜、养殖、果业等协会,但作用发挥不明显,农产品品牌少,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导致农产品基本仍以初级产品进入消费领域,农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二、“十二五”农业发展环境分析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天下富。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农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

(一)有利条件

1、环境区位优势。

从我县的自然地理、耕地条件来看,拥有发展设施农业的很多适宜条件。

一是黄土层比较厚重,是建设第四代日光温室大棚的必备条件;二是地理海拔相对较高,空气质量好,日照比较充分,适宜大面积栽植苹果和杂果,其色泽鲜艳、质好味甜;三是河滩地区农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和技术,发展设施蔬菜业时机比较成熟;四是交通便利,312国道、福银高速、西平铁路穿境而过,县城西接甘肃平凉,东连西安**,位置独特、交通便利,是**的西大门,有利于商品交流、农副产品销售、产品加工等,是商品流通、市场交易的重要集散地。

2、政策扶持优势。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我县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节点城市之一,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我县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以奶牛、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产业的意见》、《发展大棚蔬菜生产五年规划》等一系列扶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分别在税收减免、工商注册登记、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了各项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外商前来投资、领办工商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

3、工业反哺优势。

预计到2010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特别是随着煤、水、电、煤化工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相继实施,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得到了较快提升,工业反哺农业条件已逐步成熟。

4、品牌效应优势。

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小麦育种基地和育种专家国家级研究员梁增基的优势,先后培育出“338”、“**521”等一批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以其抗病性、高产性和抗倒伏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特别是“3658”小麦新品种,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区试,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累计推广面积达到9000万亩。

(二)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落后。

农民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较慢,部分群众“以农为本”的思想十分严重,对现代农业新技术一时还难以接受,部分农民还处在“种了收、收了种、产多少、收多少”的循环圈中,从不考虑如何增产增收,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2、科技人才缺乏。

目前我县农业系统共有在岗职工160多人,农业专业人员仅有40多人,占总人数的31%。

全系统高级职称农业技术人员6人,绝大部分技术人员属于初级职称,缺少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3、生产人员减少。

随着近年来劳务输出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青壮年全部外出务工,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已达3万多人,家中只剩下老弱妇孺,劳动力不足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4、发展资金短缺。

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较大,群众发展产业自筹资金不足,且贷款难度大、门槛高、利息高,加之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农业发展资金缺乏问题比较突出。

三、“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思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工作全局,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坚持项目承载、科技支撑、龙头带动、板块推进,大力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四大工程”(粮食单产提高工程、千亩设施蔬菜工程、畜牧收入倍增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发展原则

1、坚持项目承载原则。

依托资源禀赋,以项目为载体,带动做大产业规模,支撑农民增收。

2、坚持集约经营原则。

大力推广种、养殖业先进技术和科学生产模式,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集约投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坚持板块推进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典型示范,整体推进,板块联动,不断提高产业区域聚集度,建设优势产业板块。

4、坚持产业化开发原则。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形成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5、坚持资金整合原则。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统筹安排项目资金,集中支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6、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坚持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

到“十二五”末,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4亿元,年均增长9%;

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2亿元,年均增长9%;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50元,比“十一五”末增加4550元,年均增长15%;

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地膜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6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5万吨以上;

油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万亩,油料产量达到1000吨;

蔬菜面积达到2.3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3000亩;总产量达到4.8万吨,比“十一五”末增加0.8万吨;

生猪存栏达到13.7万头,比“十一五”末增加2.5万头;

大家畜存栏达到6.6万头,比“十一五”末增加1万头;

肉类总产量达到1.2万吨,比“十一五”末增加4700吨;

蛋类总产量达到3900吨,比“十一五”末增加400吨;

奶类总产量达到1.62万吨,比“十一五”末增加2700吨。

四、重点工作

(一)实施“四大工程”,做强主导产业

1、粮食单产提高工程。

以小麦、玉米为重点,继续抓好11个千亩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1000亩地膜玉米超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加大植物防疫力度,实施“高产技术、病虫害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化生产”等技术,辐射带动全县小麦标准化生产10万亩以上,地膜玉米高产栽培6万亩。

到2015年,全县小麦单产提高到300公斤以上,玉米单产提高到600公斤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5万吨以上,良种普及率达到100%。

2、畜牧收入倍增工程。

以生猪生产为重点,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思路,努力做大养猪规模,广泛发动群众从事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县建立3个年产2000头的父母代种猪场,10个年产10000头的商品代仔猪场,每年向社会提供“杜长大”洋三元良种商品仔猪10万头,全县生猪良种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70%提高到90%以上。

强化动物防疫工作,坚持春秋两季大面积免疫和常年适时补针,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始终保持在100%;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案,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强化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到2015年,全县新增百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户500户;生猪存栏达到13.7万头,养殖小区增加到62个,养殖大户发展到9000户,养殖大村增加到71个。

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4亿元,年均增长9%,畜牧业增加值达到0.9亿元。

3、千亩设施蔬菜工程。

以黄瓜、西红柿为主栽品种,重点在丁家的柳家河、张河、枣元的安家河、相公的胡家河、芋元的景家河、杨家沟等村新建蔬菜大棚480个,面积480亩;中拱棚1000个、面积520亩,全县设施蔬菜达到千亩以上,力争建成泾河、黑河、南河流域三条精细优质高效蔬菜产业带。

到201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其中:

设施蔬菜发展到2500棚,2000亩,蔬菜总产达到4.8万吨,实现产值7500万元,蔬菜增加值达到1500万元。

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配置、多元组织、专业培训”的思路,整合农业、扶贫、科技、教育、人社等部门培训资源,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等培训项目,力求农村转移就业人员至少掌握1-2门职业技能,每个农村家庭有1个中等职业学校以上毕业生,确保输得出、挣得多,形成务工品牌。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网络,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形成稳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确保全县每年劳务输出稳定在3万人(次)以上。

到2015年,全县农民务工总收入每年达到5亿元。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农业基础设施就建设到哪里”的原则,积极和省市业务部门联系沟通争取项目支持,不断增加本级财政投入,围绕农业基地、示范园、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配套建设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

切实加大对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人影”工程的投入,进一步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依托通村公路、安全饮水、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农业机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培育龙头企业,提升竞争能力。

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注重培育一批以苹果、粮食、蔬菜、猪肉等为重点的加工、贮藏和运销企业,支持现有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优化重组,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通过参股、兼并、合作、租赁等形式,扩大现有规模,增强发展实力,带动辐射我县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

着力构建果品加工、粮油加工、贮藏运输三大企业集群(以通达果汁为代表的果品加工企业群;以**长富佳、**为代表的粮食加工企业群;以**惠远、**果业集团为代表的果品贮藏运输企业群),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

到2015年,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

(四)发展农村经营,健全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扩大覆盖、自负盈亏”的原则,围绕农产品生产、销售两大环节,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发展完善符合我县实际的多种经营模式。

借鉴外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扶持发展农村专业营销组织、专业合作社、中介服务组织,支持农民跑订单,找市场,从事农产品加工贩运、营销、配送等行业。

引导和帮助组建行业协会,发挥协调、自律、服务、维权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销售模式,建立健全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连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加、销”服务体系,以建设大中小结合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为中心,推动建设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相衔接,县内外市场相呼应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流通体系,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到2015年,全县建成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80个,农村中介组织660个。

(五)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围绕“一户培养一个明白人,一户转移一个劳动力”的目标,落实培训资金,创新补贴形式,健全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二三产业务工技能,使我县劳动力由外出挣钱养家糊口,逐步转变为学习一门技术、改进一些产品、带动一方百姓、形成一方产业。

力争“十二五”期间,每年培训农民达到2万人(次)。

(六)强化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利益。

加强农业执法,联合工商、质监、公安、物价等执法部门不定期对农资市场进行整治检查,加大对违禁农药、化肥等不合格农资的查处力度,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施农产品质量检测保障工程,落实农产品市场准出、准入制度,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落实农产品认证认可制度,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加强惠农资金和农民负担监管,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强农惠农资金,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农民群众收益。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减负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八个禁止”,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五、“十二五”期间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