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4100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7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docx

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

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办学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评估和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依据,是我省举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标准,改建、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各地在建设、评估和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应因地制宜,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

第四条 本标准由陕西省教育厅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章城市普通小学

第五条学校规模、布局、选址与校园规划。

一、城市普通小学应按照办学规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等,合理设定学校规模。

规模和班额人数原则上按以下标准设定:

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45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小班化教学。

二、城市普通小学布局要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规划,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变化趋势,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布局学校,使学校适应现代教育特点,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三、城市普通小学布局要充分照顾学生就学便利,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就近入学、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

学校布局必须与城镇居民住宅区建设同步规划,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新建、扩建、改建住宅区应根据规划的居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学龄儿童进行测算,配套建设规模适宜的小学。

可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

四、新建学校应选在交通方便、地质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开阔、阳光充足、环境适宜的地段。

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

学校尽量不安排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干道旁,避免城市交通的噪音干扰。

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

五、学校布局不应与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噪声等污染源,医院太平间,殡仪馆,消防站,加油(气)站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师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六、校园规划与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

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都必须先规划后建设,履行报批手续。

七、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用地。

教工住宅应纳入本辖区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不应建在校园内,有条件时尽量与校园毗邻。

八、校园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办公、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

各区之间要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教学楼应布局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

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的布局应尽可能减少对其他教学用房的干扰。

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邻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城市规划、卫生防护、日照、防火等有关规定。

九、校园建筑应合理组合、集中紧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室内布局等要力求体现学校文化的内涵和时代特色,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校园绿化美化应结合建筑景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统一规划设计,以形成优美、人文、和谐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十、体育活动场地与教学用房应有合理的间隔,联系便利。

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

十一、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消防等要求布局。

路线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坡道。

路上的地下管线井盖,应与路面标高一致。

十二、学校水、电、暖设施在设计中应科学合理,充分体现安全、节能要求。

室外水、电、煤气、热力、弱电系统等地下管线设置,应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按防火规范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室外消防栓供水接口。

配变电系统应独立设置,规划设计用电负荷应当留有余量。

室外多种管线的敷设应用地下管沟暗设。

十三、学校主要出入口不宜紧靠城市主干道,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设置警示标志。

有条件的学校应考虑设置一定规模的机动车临时停车场。

十四、旗杆、旗台应设置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

十五、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沿主要街道的围墙宜有良好通透性。

十六、有条件的学校规划设计应兼顾残疾学生的使用和安全,实现无障碍的要求。

第六条学校建设用地。

一、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并应增设勤工俭学用地、停车场地。

城市普通小学建设用地面积及生均用地面积指标见表1。

表1城市普通小学建设用地面积及生均用地面积指标

单位:

m2

学校规模

名称

12班

18班

24班

30班

建筑用地

6743

8393

10581

12111

运动场地

6488

7146

7482

9777

绿化用地

3780

5670

7560

9450

勤工俭学用地

540

810

1080

1350

停车场地

41

60

80

99

面积合计

17592

22079

26783

32787

生均面积

32.58

27.27

24.80

24.29

二、体育运动场地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活动所需要的场地。

标准参见表2。

表2城市普通小学运动场地配置标准

类别

规模

田径场

(块)

篮球场

(块)

排球场

(块)

器械体操+游戏区

(m2)

≤18班

1(200m,环形)

2

1

200

24班

1(300m,环形)

2

2

300

≥30班

1(300/400m,环形)

3

2

300

注:

1.300米以上的环形田径场应包括100m的直跑道,200m的环形田径场应至少包括60m的直跑道。

2.田径场内应设置1~2个沙坑(长5~6m、宽2.75~4m,助跑道长25~45m)。

3.器械体操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集中或分散配备。

4.因受地理环境限制达不到标准的山区学校,可因地制宜建设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

三、绿化用地指成片的集中绿地和学生种植园地等。

第七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一、城市普通小学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设置普通教室;自然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助教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辅助用房。

办公用房设置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社团办公室及广播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等管理用房。

生活用房根据办学实际需要设置教工单身宿舍、教职工与学生食堂、开水房、汽车库、锅炉房、配电室、教职工与学生厕所、自行车库等用房;有寄宿学生的学校根据寄宿生人数设置学生宿舍,并相应增加食堂、浴室和教职工宿舍等相关生活用房。

二、在达到国家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课程安排应逐步完善并强化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的教学内容,配置相应的教学设施,其使用面积可适当增加;对语言教室、书法教室等使用率较低的教室,可适当减少或合并;亦可根据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经主管部门批准增设本《标准》未列出的其他用房。

三、新建学校应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办学规模,按照相应的规划指标做好校园总体规划并进行建设。

对于难以按规划一次建成的学校,首期建设的校舍建筑面积不应低于基本指标的规定。

城市普通小学建设规模及生均建筑面积基本指标、城市普通小学建设规模及生均建筑面积规划指标分别见表3-1、表3-2。

表3-1城市普通小学建设规模及生均建筑面积基本指标

学校类型

学校规模(班)

班额人数(人)

总建筑面积(m2)

生均建筑面积(m2)

完全小学

12

45

3670

6.80

18

45

4773

5.90

24

45

5903

5.50

30

45

7002

5.20

表3-2城市普通小学建设规模及生均建筑面积规划指标

学校类型

学校规模(班)

班额人数(人)

总建筑面积(m2)

生均建筑面积(m2)

完全小学

12

45

5394

10.00

18

45

6714

8.30

24

45

8465

7.90

30

45

9689

7.20

注:

1.上表建筑面积以墙厚240mm计算,寒冷学校的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可根据实际墙厚增加。

2.本指标不含选配用房、自行车存放及寄宿生的锅炉房、浴室等建筑面积。

3.本指标不含学生宿舍的建筑面积,宿舍面积按实际需要单独规划。

城市普通小学按3㎡/生配置,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纳入学校总体规划统筹建设。

4.学校校舍建筑标准应严格按《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及《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执行,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环保规范、安全规范、节能等要求。

5.有关校舍标准,参见附件1。

第八条城市普通小学装备应当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课余活动的实际需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般包括常规通用教学设备、学科专用教学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图书资料和学校办公、生活设备。

配备时要本着经济、实用、便利、规范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设备的功能、特点、更新周期和利用效率等因素。

一、常规通用教学设备

常规通用教学设备是指学生通用设备、常规教学设备和环境通用设备,其配置要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性常规需要。

课桌椅、多功能橱柜、计算机等学生通用设备的配置,应安全、规范、耐用,能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课桌椅应符合《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标准(GB/T3976-2002)。

黑板、板书工具、多媒体电教设备、计算机等配置要适应小学各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进行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

温度调节、湿度调节、照明、通风换气、防火、隔音等教学环境与安全设备的配置要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教育条件和环境。

二、学科教学专用设备

普通小学需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配置各学科专用教学设备。

配备时要本着基本、先进、科学、适用的原则,适当考虑学科间的综合性和交叉性。

科学实验室的固定设施设备,按《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要求配备并参照《陕西省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置标准》执行。

其他学科专用教室以及公共教学用房需要的固定设施设备,可参照《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规范(试行)》(陕教基〔2007〕27号)要求配备。

(一)语文、英语、品德学科专用教学仪器设备。

语文、英语、品德学科专用教学仪器设备应适应教学的人文性、历史性、多样性和感悟性等特点,依据便于学生直观感受和师生互动的原则配置,满足普通小学进行语文、英语、品德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的挂图、模型、卡片、用表、视听资料及教学软件等设备。

(二)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

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应适应教学的科学性、准确性、客观性和操作性等特点,依据便于学生参与知识产生的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探索精神,有利于营造学科实验和体验过程的良好环境的原则配备能够满足普通小学进行数学、科学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的,同时能适应正常教学安排的通用仪器、测量仪器、专用仪器、模型、标本、挂图(图片)、演示器、玻片、实验安全保护用品等设备。

教学仪器按国家颁发的《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8-2006)配备执行。

(三)艺术科教学专用设备。

配置普通小学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应能适应艺术教学的特点,便于学生操作、体验和感悟,满足教师多种形式的教学和学生多种艺术学习活动的需要。

配置音乐教学设备,应在满足师生音乐活动的基础上,兼顾师生开展舞蹈、戏剧表演等其它艺术活动的需要。

美术教学设备主要包括中国画、水彩画(含水粉画)、版画、雕塑等教学所用的各种教学设备及材料。

(四)体育与健康教学专用设备。

配置普通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专用设备,应本着规范、安全、耐用的原则合理配备并及时补充。

器材设施按照《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进行配备。

体育专用教学主要设备包括能满足体操、田径、球类等课程教学所需要的运动器械,测量、计时工具和挂图、教学软件等。

学校卫生保健设备的配置,主要包括医务室承担学生发育和健康检查、治疗、卫生保健教育和管理等任务所需要的设备、器材及辅助材料。

心理咨询室设备的配置,主要包括:

计算机、打印机、电视机、影碟机、收录机、小型情绪调节器械、心理图书资料、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和统计软件、资料柜等。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心理咨询室中增添心理活动区和阅览区,也可以单独建室。

(五)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

配置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应能满足小学开展的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便于教师灵活组织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

学校根据开设课程及教学需要选用有关设备。

此外,还应配备学校开展各种主题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具、模型、图表、教学软件等。

学校还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条件确定生物园地进行种植、饲养。

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普通小学应当根据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发展的实际,配置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其它现代教育技术的装备,满足学生多种网络学习活动,教师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备课,以及学校现代化网络办公的需要。

学校校园网建设参照《初、中等学校校园网建设规划》(教基司〔1999〕55号)和《陕西生态校园网建设方案》执行。

城市普通小学应积极配合“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逐步实现网络到班到室,拥有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满足学生网络学习、教师研究活动和网络备课,以及学校现代化网络办公的需要。

采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加以建设。

四、图书馆设备

普通小学图书馆(室)应设藏书室、学生借书处、学生阅览室(宜按借阅合一的方式布置)、教师阅览室。

图书馆应以全开架借阅和半开借阅为主。

有条件的学校可按学科分类设置阅览室。

普通小学图书装备应按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规定配备必要的图书资料。

同时配置能满足正常阅览和管理需要的各类藏书设备、阅览设备、安全防护设备、图书管理信息软件和必要的办公设备。

有条件的学校可增设电子阅览室,增加电子图书、音像视听资料的配备,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与校园网相结合,实现电子图书资源共享。

馆藏图书内容应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图书及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及工具书为主。

各种馆藏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等必须是国家合法出版物。

馆藏图书应按规定及时剔旧、更新。

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l%。

五、办公及生活设备

普通小学应根据学校规模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配备办公设备和生活服务必备设备。

办公设备包括用于办公的桌椅、资料柜、作业柜、储物柜、计算机、电话、打印机、一体化速印机等必要设备。

生活设备包括卫生用具、食堂餐厅设备、学生及单身教职工宿舍设施、锅炉房设备等各种必要的生活服务设备。

办公及生活设备由学校本着安全、规范、耐用,能满足办公、生活和现代化管理需要的原则配置。

第九条按照国家和省编制标准、教师资格制度和职业(执业)资格制度规定,为城市普通小学配备合格专任教师、实验人员和管理及工勤人员,切实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城市普通小学新补充教师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且专任教师的学科、职称、年龄、性别等结构合理。

教师应按要求参加国家和省规定的各种职后培训,逐步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

城市普通小学教职工配备应按照《陕西省实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陕编发〔2002〕65号)和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贯彻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有关问题的意见》(陕编办发〔2010〕7号)执行。

城市普通小学的教职工和学生比为1:

21(县镇1:

24)。

第十条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依据城市普通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科学核定并逐步提高城市普通小学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并建立生均经费定额动态调整机制。

不断提高城市普通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及时、足额将公用经费下达到学校,并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加大对城市薄弱普通小学的投入力度,促进各学校之间均衡发展。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落实经费,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第十一条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城市普通小学内部管理应严格执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基本规范(暂行)》(陕教基〔2009〕37号)。

城市普通小学管理应着重从办学理念、校务管理、德育管理、师生管理、教学科研管理、评价管理、卫生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强工作,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三章城市普通初级中学

第十二条学校规模、布局、选址与校园规划。

一、城市普通初中应按照办学规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等,合理设定学校规模。

规模和班额人数原则上按以下标准设定:

12班、18班、24班、30班,班额不超过50人。

二、城市普通初中布局要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规划,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的趋势,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布局学校,使学校适应现代教育特点,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对招生范围较大或生源相对较分散的学校,应根据需要增加必要的学生食宿条件或设置寄宿制学校,方便学生就学。

三、新建学校应选在交通方便、地质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开阔、阳光充足、环境适宜的地段。

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

学校尽量不安排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干道旁,避免城市交通的噪音干扰。

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

四、学校布局不应与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噪声等污染源,医院太平间,殡仪馆,消防站,加油(气)站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师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学校布局要本着相对集中、优化配置、注重规模效益的原则合理规划。

城市普通初中布局要与城镇居民住宅区建设同步规划,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六、校园规划与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

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都必须先规划后建设,履行报批手续。

七、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用地。

教工住宅应纳入本辖区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不应建在校园内,有条件时尽量与校园毗邻。

八、校园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

各区之间要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

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的布置应尽可能减少对其他教学用房的干扰。

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邻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城市规划、卫生防护、日照、防火等有关规定。

九、校园建筑应合理组合、集中紧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室内布局等要力求体现学校文化的内涵和时代特色,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校园绿化美化应结合建筑景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统一规划设计,以形成优美、人文、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十、体育活动场地与教学用房应有合理的间隔,联系便利。

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

十一、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布局。

路线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坡道。

路上的地下管线井盖,应与路面标高一致。

十二、学校水、电、暖设施在设计中应科学合理,充分体现安全、节能要求。

室外水、电、煤气、热力、弱电系统等地下管线设置,应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置,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按防火规范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室外消防栓供水接口。

配变电系统应独立设置,规划设计用电负荷应当留有余量。

室外多种管线的敷设应用地下管沟暗设。

十三、学校主要出入口不宜紧靠城市主干道,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设置警示标志。

有条件的学校应考虑设置一定规模的机动车临时停车场。

十四、旗杆、旗台应设置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

十五、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沿主要街道的围墙宜有良好通透性。

十六、有条件的学校规划设计应兼顾残疾学生的使用和安全,实现无障碍的要求。

第十三条学校建设用地指标。

一、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并应增设勤工俭学用地、停车场地。

城市普通初中建设用地面积及生均用地面积指标参见表4。

表4城市普通初中建设用地面积及生均用地面积指标

单位:

m2

学校规模

名称

12班

18班

24班

30班

建筑用地

7558

10093

13038

15009

运动场地

8025

8633

11043

11701

绿化用地

3600

5400

7200

9000

勤工俭学用地

600

900

1200

1500

停车场地

900

1350

1800

2250

用地面积合计

20683

26376

34281

39460

生均用地面积

34.47

29.31

28.57

26.31

二、体育运动场地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活动所需要的场地。

城市普通初中参见表5。

表5城市普通初中运动场地配置标准

类别

规模

田径场(块)

篮球场(块)

排球场(块)

器械体操+游戏区(m2)

≤18班

1(300m,环形)

2

1

100

24班

1(300m,环形)

2

2

150

≥30班

1(300/400m,环形)

3

2

200

注:

1.300米以上的环形田径场应包括100m的直跑道,200m的环形田径场应至少包括60m的直跑道。

2.田径场内应设置1~2个沙坑(长5~6m、宽2.75~4m,助跑道长25~45m)。

3.器械体操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集中或分散设备。

4.因受地理环境限制达不到标准的山区学校,可因地制宜建设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

三、绿化用地指成片的集中绿地和学生劳动种植园地等。

第十四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一、城市普通初中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三部分组成。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设置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地理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技术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助教室;合班教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和艺术等公共教学用房及辅助用房。

办公用房设置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社团办公室及广播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等管理用房。

生活用房根据办学实际需要设置教工单身宿舍、教职工与学生食堂、开水房、汽车库、锅炉房、配电室、教职工与学生厕所、自行车库等用房;有寄宿学生的学校根据寄宿生人数可配置学生宿舍,并相应增加食堂、浴室和教职工宿舍等相关生活用房。

二、在达到国家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课程安排应逐步完善并强化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的教学内容,配置相应的教学设施,其使用面积可适当增加;对部分使用率较低的专业教室,可适当减少或合并;亦可根据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经主管部门批准增设本《标准》未列出的其他用房。

三、新建学校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办学规模,按照相应的规划指标做好校园总体规划并建设。

对于难以按规划一次建成的学校,首期建设的校舍建筑面积不应低于基本指标的规定。

城市普通初中建设规模及生均建筑面积基本指标、城市普通初中建设规模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