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462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docx

儿科整理完整版课件资料

名词解释

1.生长:

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2.发育:

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与成熟,是机体质的变化,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3.胚胎期造血:

造血首先在卵黄囊出现,然后再肝脾,最后在骨髓,胚胎期造血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分别是中胚叶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

4.脱水:

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液体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质的丢失。

5.艾森曼格综合症:

在室间隔缺损中,当右心室收缩压超过左心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发绀。

6.骨髓外造血:

在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感染及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

7.脑膜刺激征:

是临床上常见的体征,当脑膜由于炎症或出血等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防御反应性肌痉挛现象,主要表现为颈强直、克氏征和布氏阳性等。

8.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生后1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暂时性体重下降或称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第3—4日达最低点,下降范围为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第7-10日应恢复到出生是的体重。

9.适于胎龄儿: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的新生儿。

10.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

11.大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

12.低渗性脱水:

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丢失,但钠损失量比水分多,故血浆渗透压低于正常范围,血清钠<130mmol/L。

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水分渗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同时出现细胞内水肿。

13.等渗性脱水:

发病后水和电解质等的总损失量。

14.高渗性脱水:

又称原发性脱水,水钠同时丢失,但缺水更多,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电解质的损失量比水分少,血浆渗透压较正常高,血清钠>150mmol∕L

15.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逐渐恢复正常。

16.Koplik斑:

是麻疹早期具有特征性的体征,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0.5-1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整个唇部黏膜,于出疹后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17.生理性贫血:

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原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到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x1012/L左右,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之生理性贫血,为自限性。

18.呼吸暂停:

呼吸停止20秒以上,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

19.激素依赖型肾病:

对激素敏感,但减量或停药1个月内复发,重复2次以上者。

P319

20.重症肺炎:

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出现其他系统的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危及生命。

21.迁延性肺炎:

指病程1-3个月的肺炎。

22.原发综合征:

婴幼儿初次患肺部结核,胸片上出现由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二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的双极影。

23.面神经症:

以手指尖或叩诊锤骤击患儿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第7脑神经孔处),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为面神经症阳性。

24.急性肾小球肾炎:

是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患。

25.差异性紫绀:

动脉导管未闭时,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患儿呈现差异性紫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有轻度青紫,而右上肢正常。

26.肺炎:

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湿罗音。

27.粘液性水肿综合征:

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一种症状,临床上有显著的生长发育和性发育落后、智能低下、粘液性水肿等。

血清T4降低、TSH增高。

约25%患儿有甲状腺肿大。

28.神经性综合征;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聋哑、智能低下,但身材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低。

29.腹泻病: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30.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一种营养缺乏症,常伴有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31.新生儿溶血病:

系指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32.染色体病:

指染色体的数目或(和)结构异常,造成许多基因物质的得失而引起的疾病,常造成机体多发畸形、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和多系统的功能障碍,故又称之为染色体畸变综合症。

33.肾小管酸中毒:

是由于近端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障碍和(或)远端肾小管排泄H+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34.免疫缺陷病:

是指因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和免疫因子(可溶性因子白细胞介素、补体、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发生缺陷引起的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3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透明膜病):

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而导致,以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

36.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称之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37.法洛四联征:

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一般由四种畸形组成,包括:

右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38.肾病综合征:

指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有四大特点:

(1)大量蛋白尿;

(2)低白蛋白血症;(3)高脂血症;(4)明显水肿。

以上第

(1)、

(2)两项为必备条件。

39.病理性黄疸:

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u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

具备一项即确诊。

40.生理性黄疸:

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时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一般在3-5天后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µmo/L(5mg/dl)。

41.低钾血症:

当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

42.心力衰竭:

是指心脏工作能力(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即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的病理状态。

是儿童时期危重症之一

43.缺铁性贫血:

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

本病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44.早产儿:

胎龄足不足37周的新生儿。

45.正常足月儿:

是指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2500g并≤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46.围生期:

自妊娠28周到生后7天。

是指产前、产时、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47.新生儿:

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48.幼儿期:

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49.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50.婴儿期:

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51.学龄期:

自入小学(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52.学龄前期:

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53.高危儿:

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54.陶瑟征(Trousseu征):

用血压计袖带缚于上臂,使血压表的压力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5分钟内出现手痉挛为阳性。

55.中性温度:

是指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最适环境温度。

56.风湿热:

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

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

57.毛细支气管炎:

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1至6个月的小婴儿。

58.社区获得性肺炎:

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院外或住院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

59.Roger病:

又称小型室间隔缺损,指缺损直径小于5mm或缺损面积小于0.5cm2/m2体表面积。

60.无尿:

若新生儿每小时尿量<0.5ml/kg为无尿;儿童每日尿量少于50ml为无尿;成人少于100ml/d为无尿。

61.联合免疫缺陷病:

该组疾病中T细胞和B细胞均有明显缺陷,临床表现为婴儿期致死性感染,细胞免疫和抗体反应均缺陷,外周淋巴细胞减少,尤以T细胞为著。

62.蹲踞症状:

法洛四联征患儿多有蹲踞症状,每于行走游戏时,常主动下蹲片刻。

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了心脏的负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向左分流量减少,从而缺氧症状暂时得以缓解,不会行走的小婴儿,常喜欢大人抱起,双下肢屈曲。

6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64.骨龄:

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65.贫血:

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66.Down’s综合征:

即21-三体综合征,是人类最早被确定的染色体病。

本病主要特征为智能落后、特殊面容和生长发育迟缓,并可伴有多种畸形。

67.口服补液盐(oralrehydrationsalts、ORS):

即,一般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无严重呕吐者。

由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水到1000毫升配制而成。

68.Moro反射(拥抱反射):

为新生儿原始反射的一种;新生儿于仰卧位,从背部托起婴儿,一手托住颈及背部,另一只手拖着枕部,然后托枕部的手突然下移数厘米,正常可见两上肢外展并伸直,手指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回收。

69.阴离子间隙(AG):

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浓度间的差值,即AG=UA-UC

70.大量蛋白尿:

尿蛋白定性>+++,24小时定量>0.05g/公斤体重。

71.补授法:

母乳喂养婴儿体重不满意时,提示母乳不足。

此时用配方奶或兽乳补充母乳喂养,为补授法,适合4个月内婴儿。

72.先天性甲状腺低下症:

由于先天性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所引起的疾病,散发性系因先天性甲状腺不发育或甲状腺激素合成途径中酶缺陷造成,;地方性者是由于孕妇饮食中缺碘所致。

73.杵状指(趾):

患儿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中,可使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生肥大,表现为指趾端膨大如鼓槌状

74.极低体重儿:

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新生儿。

75.潜在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是指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平时血液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

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下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

这种类型的先心病有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等。

76.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发作间意视不恢复者。

77.TORCH感染:

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引起的先天感染。

78.选择性蛋白尿:

肾小球基膜损害较轻,仅有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滤过,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

79.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是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而引起的肺结核。

80.潜伏结核感染: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除外卡介苗接种后反应,X线胸片或临床无活动性结核病证据者。

81.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82.不显性失水:

正常情况下,水通过皮肤和肺的蒸发,即不显性失水,主要用于调节体温.

83.激素敏感:

又称激素过敏,一般是指皮肤过敏,过敏是人体的一种变态反应,通常与接触到过敏源引起体内的过敏介质分泌,从而出现一些症状,最常见就是皮肤过敏,一般情况下比较轻微,避免接触或是食用过敏性的物质就可以好转的,严重者有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这是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的.治疗需要首先明确过敏源,避免接触这些过敏物质,然后应用一些抗过敏要进行治疗.

84.原发型肺结核:

是原发性肺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85.呼吸衰竭:

动脉血氧分压PaO2<50㎜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85%。

86.三凹征:

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病变时,胸骨上、下(剑突下)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在吸气时凹陷。

87.腓反射: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隐匿表现;以叩诊锤骤击膝下外侧腓骨小头上腓神经处,引起足向外侧收缩者即为腓反射阳性。

88.BW:

即出生体重,出生1h内的体重。

89.LBW:

即低出生体重儿,体重<2500g的新生儿。

90.VLBW:

即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500g的新生儿。

91.ELBW:

即超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00g的新生儿。

92.NBW:

即正常出生体重儿,BW≥2500g并≤4000g的新生儿。

93.巨大儿:

BW>4000g的新生儿。

94.早期新生儿:

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也属于围生儿。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新生儿期最高,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

95.Aschoff小体:

即风湿小体,是血管周围的局灶性胶原纤维素样坏死,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大的多核细胞(风湿细胞)的浸润,是诊断风湿热的病理依据,表示风湿活动。

问答题

1.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

大多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全身症状、发绀、肺部固定啰音。

呼吸增快,鼻翼扇动,三凹征,唇周发绀。

肺部可听到固定的中、细湿?

音。

SaO2<85%,还原血红蛋白>50g/L时出现发绀;PaO2<50mmHg,PaCO2>50mmHg,SaO2<85%为呼吸衰竭。

严重肺炎存在混合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

(2)心血管系统:

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

心率突然>180次/分。

突然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

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肝脏迅速增大。

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

(3)神经系统:

轻度表现烦躁、嗜睡;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呼吸不规则,前囟隆起。

(4)消化系统:

常有纳差、吐泻、腹胀等。

若发生中毒性肠麻痹,腹胀严重肠鸣音消失。

有时呕吐咖啡渣样物,大便隐血阳性或排柏油样便。

(5)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6)DIC

2.支气管肺炎的抗生素治疗原则及疗程?

抗生素治疗:

(1)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

(2)选用的药物在肺组织中应有较高的浓度

(3)早期用药(4)联合用药(5)足量、足疗程,重症患儿宜静脉联合给药。

疗程:

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后3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葡萄球菌肺炎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3周可停药,总疗程≥6周。

3.试述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的各自特点?

压力

外观

白细胞

蛋白

氯化物

查找病原

化脓性脑膜炎

不同程度增高

米汤样浑浊

显著增多,中性粒细胞为主

明显增高

明显降低

明显降低

涂片染色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结核性脑膜炎

增高

微浊,毛玻璃样

淋巴细胞为主

增高

降低

降低

涂片染色和培养可发现抗酸杆菌

病毒性脑膜炎

正常或轻度增高

清亮

正常或轻度增多,淋巴细胞为主

正常或轻度增高

正常

正常

特异性抗体阳性,病毒分离可呈阳性

4.小儿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详细阐述?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在整个小儿时期生长发育不断进行,但各年龄生长发育并非等速进行。

一般体格生长,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2)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平衡。

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

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3)一般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小儿生长发育虽按上述一般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由于种种因素如遗传、性别、环境、教养等的影响而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5.口服补液盐(ORS液)补液的理论基础及成分?

基于小肠的Na+—葡萄糖藕联转运吸收机制,即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膜上存在着Na+—葡萄糖共同载体,此载体上有Na+和葡萄糖两个结合点,当Na+和葡萄糖同时与结合位点相结合时即能转运,并显著增加钠和水的吸收。

成分:

Na+75mmol/L,K+20mmol/L,枸橼酸根10mmol/L葡萄糖75mmol/L,可用NaCl2.6g、枸橼酸钠2.9g,KCl1.5g,葡萄糖13.5g加水1000ml配成。

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胎龄愈小,肺表面活性物质也愈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呼气末功能残气量降低,肺泡趋于萎陷。

其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肺顺应性下降,气道阻力增加,通气/血流降低,气体弥散障碍及呼吸功增加,从而导致缺氧和因其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及通气功能障碍所致的的呼吸性酸中毒。

由于缺氧和酸中毒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漏出,使肺间质水肿和纤维蛋白沉着于肺泡表面形成透明膜,进一步加重气体弥散障碍,加重缺氧和酸中毒,并抑制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形成恶性循环

7.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转归?

①吸收好转,病变完全吸收、钙化或硬结,此种最常见②进展原发病灶扩大,产生空洞;支气管淋巴结周围炎,形成淋巴结-支气管瘘,导致支气管内膜结核或干酪性肺结核;支气管淋巴结肿大,造成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

③恶化血行播散,导致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或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8.肺炎引起的神经系统病理生理改变有哪些?

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血和脑脊液PH值降低,高碳酸血症使脑血管扩张、血流减慢、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颅内压增加。

严重缺氧使脑细胞无氧代谢增加,造成乳酸堆积、ATP生成减少和NA+-K+离子泵转运功能障碍,引起脑细胞内钠、水潴留形成脑水肿。

9.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

疾病早期,肾脏病变典型,呈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改变。

光镜下肾小球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弥漫性增生性炎症及渗出性病变。

肾小球增大、肿胀,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毛细血管狭窄甚或闭锁、塌陷。

肾小球囊内可见红细胞、球囊上皮细胞增生。

电镜检查可见内皮细胞胞浆呈连拱状改变,使内皮孔消失,电子致密物在上皮细胞下沉积,呈驼峰样分布。

免疫荧光检查可见一致性纤细或粗颗粒状的IgG、C3和备解素沉积,主要分布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和系膜区。

10.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

1)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

2)心率突然>180次/分

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

4)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5)肝脏迅速增大

6)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

11.肺炎合并心衰时的治疗原则:

镇静、吸氧、强心、扩血管药、利尿

12.简述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机制。

(1)病原体和毒素侵袭心肌,引起心肌炎。

(2)缺氧使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肺循环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增加。

13.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生理性黄疸:

(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5mg/dl(<85umol/L).

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12.9mg/dL(>221umol/L)、早产儿>15mg/dL(257umol/L),或每日上升>5mg/dL(85umol/L)(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34umol/L)。

14.简述数PPD(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

(1)接种卡介苗后;

(2)年长儿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

(3)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者,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

(4)强阳性反应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5)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由原来小于l0mm增至大于l0mm,且增幅超过6mm时,表示新近有感染;

15.简述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常见病因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腹泻等。

早产、双胎可使体内贮存不足)

(2)日照不足。

(3)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

(4)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

(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

母乳含量也少。

(5)疾病影响导致吸收不足,(胃肠道及肝胆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吸收)

16.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的骨骼改变。

头:

方颅、颅骨乒乓球感、前囟大、出牙迟

胸:

肋骨串珠、鸡胸、肋膈沟

四肢:

手足镯、O型腿、X型腿

17.试述活动期佝偻病的临床表现、X线改变和血生化改变?

临床表现:

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

a.6月以内:

以颅骨病变为主--颅骨软化(乒乓感)

b.6月以后:

以骨样组织堆积表现为主---肋骨串珠、手足镯、方颅、前囟宽大、鸡胸、赫氏沟、“O”“X”腿、萌牙迟、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肌力下降。

X线:

①长骨钙化带消失②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③骨骺软骨盘增宽(>2mm)

④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⑤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血生化改变:

①血清25-(OH)D显著下降②PTH显著升高③血钙稍低④血磷显著降低⑤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

 

18.简述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人体吸收的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D3两种,其本身并没有活性,在体内须经过两次羟化,才能转化成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1.25二羟胆骨化醇D3。

1.25二羟胆骨化醇D3是维持钙、磷代谢平衡的主要激素之一,主要通过作用于肠、肾、骨等靶器官发挥抗佝偻病的作用。

其生理作用有:

①促进肠道对钙、磷的重吸收,②增加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利于骨的矿化,③动员骨钙:

一方面与甲状旁腺协同使破骨细胞成熟,促进骨重吸收,旧骨中钙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