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543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docx

高三诗歌鉴赏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素材

诗歌之主题鉴赏

————巧妙借助八大类型轻松把握诗歌主题

题材类型

(一)羁旅思乡诗

题材特征

内涵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漂泊他乡或滞留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标志

①标题中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称

②常见意象:

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浮云、梧桐、落叶、西楼、高楼、危楼、危栏、流水、井等

内容情感

内容

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

情感

①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用手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③对写法。

诗人不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教材诗词再阅读

杜甫《登高》、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李商隐《夜雨寄北》

【典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9分)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

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

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

“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

《战国策·齐策四》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

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解题点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3)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写家信告诉家人,希望自己早日回家,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题材类型

(二) 咏史怀古诗

题材特征

内涵

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标志

标题中常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以及古人名等

内容情感

内容

借怀古叹今,感叹个人命运的坎坷、今昔变化

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手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教材诗词再阅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典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9分)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B.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C.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D.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解题点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解题点拨】

参考答案:

(1)诗人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

(2)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3)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白、杜牧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

题材类型(三) 咏物言志诗

 

题材特征

内涵

通过吟咏自然之物或社会事物,寄托作者

标志

①从对象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事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涵、精神进行吟咏;②从题目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引”等为题目。

内容情感

内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寓理、托物讽世

情感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③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常用手法

①从具体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②从修辞手法看,主要运用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夸张和对比;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教材诗词再阅读

陆游《卜算子·咏梅》、贺知章《咏柳》、于谦《石灰吟》、杜甫《望岳》

【典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李 贺①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②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注】①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

②三梁:

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

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

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描写竹子倒映水中的情景,倒影与水波荡漾,泛起错杂的波光。

B.第二句是倒装句,意思是说,春天来了,在空地上的竹子绿叶婆娑,倩影斑驳。

C.“露华”,就是露花,即露珠。

“华”通“花”。

以露衬竹,间接写竹。

D.第四句意思是青苔接近竹根,表示笋已长成竹。

竹根表面有白粉,似霜,故称霜根。

【解题点拨】

 

2、诗中的“竹”比喻什么?

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6分)

参考答案:

以竹子的长成,比喻人才的养成;以竹子的用途,比喻人才的作用。

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渴望像竹子可用作三梁冠的衬里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

题材类型(四) 送别怀人诗

 

题材特征

内涵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古人往往设酒饯行,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②常见意象:

“柳”“酒”“月”“水”四大意象。

(“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情感内容

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朋友相别,也有亲人、情人送别等

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

常见手法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②烘托:

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别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④想象(也叫虚实结合)。

送别诗中作者常借助想象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怀。

教材诗词再阅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柳永《雨霖铃》

【典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 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①上秋帆远,白帝城②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

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

②白帝城:

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

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

B.颔联“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

C.颈联“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秋帆远”“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

D.尾联“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指在圣明的时代,会多多沐浴皇恩,是诗人语重心长的劝慰和对前景做了乐观的展望。

【解题点拨】

2、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其蕴含了那些情感?

【解题点拨】

参考答案:

①)惜别关切之情。

首联中“嗟”“意何如”“问谪居”等可以看出诗人对二人遭遇的同情与惋惜之情。

颔联设想两位友人到达贬所后的生活——听猿声而落泪,睹归雁而思人思乡,是表达关切之情。

②宽慰勉励之情。

颈联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安慰之情:

秋高气爽、一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疏获得精神慰藉。

尾联劝慰二人定会有归来之日,不必犹豫不前。

③在劝慰之中所蕴含的微讽之情。

尾联既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也深藏微讽之意。

在圣明的时代,应该多蒙皇恩,而诗人的两个朋友却这样遭贬,似乎是在嘲弄圣朝,委婉表达对圣朝的不满之意,为友人鸣不平。

题材类型(五) 边塞征战诗

题材特征

内涵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标志

(1)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词;

(2)常见意象:

①自然景物类:

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 ;②地理区域类:

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③战事器具类:

金鼔、旌旗、烽火、羌笛、琵琶等;

④乐曲类:

《梅花落》《折柳曲》《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 ⑤人物类:

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情感内容

内容

从军出塞、征战备战、民族交往、塞上风光、边疆苦寒

情感

①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对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美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常用手法

①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

夸张、比喻、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

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教材诗词再阅读

王昌龄《出塞》、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典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平蔡州①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泪前致辞:

“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②,重见天宝③承平时。

【注】①蔡州,唐天宝时为汝南郡,安史之乱后,沦为叛军巢穴。

②元和十二载,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

③天宝:

唐玄宗年号,被称为太平盛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隐含官兵克复蔡州、百姓重见天日之意。

“城头鼓角”四字与首句共同渲染出蔡州和平安宁的气氛。

B.诗歌颔联说“路旁”而不说“路中”,暗示“路中”正有大队官兵在行进,表现百姓渴望军队撤出蔡州的急切心情。

C.“忆旧事”暗含对比,从“忆旧事”到“皆涕零”,深刻地揭示了百姓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向往。

D.诗歌语言平白流畅而又言近旨远,用笔虽看似平易,却于浅易的诗意中融入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

【解析】选B。

B项,“表现百姓渴望军队撤出蔡州的急切心情”说法错误,应是“表现百姓对蔡州平定的欣慰”。

2.诗歌后四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①对李愬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军队破城后号令严明的赞美。

“官军入城人不知”既点明李愬军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不血刃,平定了蔡州,也点明平定蔡州后军队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满蕴赞美之情。

②对蔡州平定的无比欣慰和对国家中兴的殷切希望。

“忽惊”“重见”等词的运用以及“十二载”的具体释义,体现了百姓对蔡州平定的无比欣喜以及对国家重新走向繁荣的期望。

题材类型(六) 山水田园诗

题材特征

内涵

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标志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②常见的意象:

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山、五柳、明月、渔歌等

内容情感

内容

自然山水草木与田园风光

情感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常用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

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

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3)常用的抒情手法: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教材诗词再阅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孟浩然《过故人

庄》、王维《山居秋暝》

【典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

村居书喜

陆 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2、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

请简要分析。

(6分)

【解题点拨】

参考答案:

①春水已生,天气骤暖,雨后新晴;②农忙时节的乡村生活;③官赋已交,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

题材类型(七) 爱情、归怨诗

题材特征

内涵

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恋人离别相思之苦

标志

①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等字眼或直接用“无题”②常见意象:

“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内容情感

内容

①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②从妇女的角度写的闺怨诗,主要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等

情感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情谊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

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惆怅之情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常用手法

①比兴(托物起兴)。

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②衬托(正衬和反衬)。

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③抑扬结合(先抑后扬和欲扬先抑)

教材诗词再阅读

李商隐《无题》、佚名《涉江采芙蓉》、李清照《一剪梅》

题材类型(八) 即事(景)抒情诗

题材特征

内涵

即景(事)抒情,指的是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标志

①标题往往有“即景”“即事”“抒怀”等词

②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

即景抒情偏重于写景,即事抒情偏重于叙事,其重点在“抒怀”

内容情感

内容

即景(事)抒情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

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情感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以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常用手法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

①虚实结合,②衬托

(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

④白描和细节的手法

(3)常用的抒情方法:

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教材诗词再阅读

王维《山居秋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