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682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6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0页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0页
亲,该文档总共1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

第一节临床麻醉日常工作规范

麻醉选择的基本原则

麻醉选择主要指麻醉方法、麻醉药物、检测项目和方法

的选择。

麻醉的选择主要由麻醉医师来进行,如果外科医生

或病人有特殊要求,可与麻醉医师协商,麻醉医师有决定权。

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选择对病人生理扰乱轻,镇静、

镇痛、肌松完善,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能满足手术操作要求

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任何麻醉都有一定失败率,为了保证手

术顺利进行允许在手术期间更改麻醉方法。

【麻醉选择依据】

一、病人的情况

病人的情况包括年龄、拟手术治疗的疾病与并发症及其

严重程度、重要脏器的功能、情绪与合作程度、肥胖程度、病

人医院。

例如,幼儿不能配合就只宜选择全麻或基础麻醉与

硬膜外麻醉复合;病人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须行上

腹部手术,可能以小剂量结合浅的全身气管麻醉比较稳妥;

对尿毒症病人的急症手术就只能考虑局麻或部位麻醉;如病

人情绪异常紧张,无疑全麻较为合适;肥胖病人如果在仰卧

位即有明显通气不足的表现,则克服困难进行气管内插管全

1.

麻为较好的选择;对病人的意愿应该充分考虑,如果没有麻

醉上的禁忌症又能满足手术要求,则应该接受病人意见,如

果病人有某种麻醉的禁忌症,则只能选择其他麻醉方法。

二、手术方面

、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要求选择麻醉。

麻醉的风险性1

与手术复杂程度并非完全一致,手术复杂性可使麻醉风险性

增加,而有时手术并不复杂,但病人的病情和并存疾病却为

麻醉带来许多困难。

、手术部位选择麻醉。

如颈部或胸壁手术,可选择局部2

浸润麻醉加强化、神经传导阻滞、硬膜外阻滞或气管内全麻。

胸内手术都在气管内麻下进行,必要时插双腔管。

三、麻醉方面

在自己能够胜任的情况下,选择安全性最大、操作最熟

练、最有把握的麻醉方法。

择期手术麻醉前的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访视

手术前一天麻醉科医师必须到病房访视手术病人:

、1

()了解病人的发育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

、1

()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2

2.

家族史、药物过敏史及烟酒嗜好等。

()查阅术前有关检查资料。

3

()看病人,针对病人并存疾病详细询问,必要时进行体4

格检查,综合评估病人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同时根据所选麻;

醉方法进行特殊检查,如全麻应检查有无义齿、牙齿松动,

张口度、头颈活动度等,以判断气管插管难易程度。

()检查术前准备是否充分,还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检5

查。

()询问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理解和顾虑听取病人提出,6

的有关问题消除病人的顾虑和焦虑心情并签署麻醉知情同,,

意书。

()对于危重和疑难病历进行麻醉前讨论。

7

二、常规项目检查

、血尿粪常规;1

、血型、凝血;2

、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脂肪代谢功能、电解质、3

、梅毒抗体;及抗HIVHBsAg

、心电图、胸部线,疑有呼吸道梗阻者应摄颈部正侧4X

位线片;、年龄岁或长期吸烟者检查动脉血气分析;≥605x

3.

、开胸手术、慢性阻塞性肺病行上腹部手术,检查肺功能和6

动脉血气分析。

三、纠正或改善病理生理状态

、改善营养不良状态是血红蛋白高于/血清蛋白L,80g1

高于/,血小板高于/。

L30g8×109L

、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2

、有并存疾病者,应根据患者情况请相关专业医师和麻3

醉医师会诊,对其严重程度作出评价,并做相应的麻醉前准

备。

、合并心脏病者,应重视心功能的改善。

凡有心力衰竭4

史、心房纤颤或心脏明显扩大者,应以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术

前以洋地黄维持治疗者,手术当天应停药。

、长期服用受体阻滞药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和高血5β

压者,术前应持续服用至术日晨,术后及时恢复使用。

、合并高血压者,应经内科系统治疗控制血压稳定,血6

压低于、舒张压低于较为安全。

在选择mmHg100180mmHg

抗高血压药物,应避免用中枢性降压药或酶抑制剂,以免麻

醉期间发生顽固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其他降压药可持续应

用到手术当天,避免应停药而发生血压剧烈波动。

4.

、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术前应停止吸烟至少周,并72

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行雾化吸入和胸部理疗以促进排痰;应

用有效抗生素天以控制急、慢性肺部感染。

-53

、合并糖尿病者,择期手术应控制空腹血糖不高于8

;术),纠正酸中毒后手/,尿糖低于(++),尿酮(-L8.3mmol

急诊酮症酸中毒者,应静滴胰岛素消除酮体、如需立即手术

者;阳性者,虽然可在手术过程中补充胰岛素输液并纠正酸

中毒,但麻醉风险明显增加。

四、胃肠道准备

、应常规排空胃,以免发生反流、呕吐或误吸,以及由1

此导致的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成人术前禁食小时,禁饮小时。

826

、小于个月的小儿术前应禁食(奶)小时,禁水小2436

时;个月到岁的小儿术前应禁食(奶)小时,禁水小时;6363

大于岁的小儿术前应禁食(奶)小时,禁水小时。

383

五、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

使病人情绪稳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a

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药b

5.

毒性作用等;

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c

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

缓解术前疼痛。

d

、麻醉前用药要在术前访视单显示,有手术医生下医嘱,2

病房护士执行;急诊或特殊病人有手术室护士执行。

、抗胆碱药药名成人用量小儿用量用法3

阿托品/肌注kg0.02mg0.010.5mg-

肌注东/莨菪碱0.3mgkg0.01mg

催眠镇肌注静药苯巴比妥钠/kg4mg2--0.10.2g

咪达唑仑/肌注kg-0.08mg0.013-6mg

/肌注麻醉性镇痛药吗啡50.1mg-kg10mg

哌替/肌注啶50mg1mgkg25-

麻醉期间的观察、监测和记录

一、观察

、只要是需要专职麻醉医师实行的麻醉,都必须有专职1

人员实施并在现场观察,不得擅离职守。

6.

、主要任务是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结合必要的检测措2

施,及时发现麻醉期间出现的异常变化,以保证手术病人的

生命安全。

、保持自主呼吸的病人,观察病人的呼吸运动类型,呼3

吸幅度和频率,口唇黏膜、皮肤及术野血液的颜色,以初步

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道梗阻、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全麻插管

病人,应听双侧呼吸音以确定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二、监测

是指采用特殊仪器或设备来测定病人的某些生理参数。

应根据病情需要、手术方式及其风险性的大小和具体条件,

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

常规监测项目为:

血压、心电图、呼吸频率和。

SpO2

病情较重或手术较大者,除监测上述参数外。

可选择监

测直接动脉测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和体温。

对于重病人或风险大的手术,除监测上述参数外,可选

择监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和心排出量,并计算血流动力

学参数。

全麻病人应监测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或呼吸

末分压,以保证病人的通气功能正常。

并设置气道压和CO2

通气量的报警界限,以便发现呼吸环路的意外脱离。

7.

有条件者可选择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吸入氧浓度、

、麻醉气体浓度和肌肉松弛程度参数。

ETCO2

三、麻醉记录

、凡是需要专职麻醉医师实施麻醉者,都必须填写麻醉1

记录单。

、麻醉记录单应逐项填写,记录必须完整。

2

、麻醉记录单内容:

3

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等。

a

麻醉期间(包括入手术室时、麻醉诱导期及维持期、手b

术及麻醉结束时)每间隔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5-10

和呼吸频率,必要时记录体温。

SPO2

记录麻醉期间用药(包括麻醉前、麻醉诱导期用药及c

维持用药,各种拮抗药和特殊用药)的药名、剂量、用药途径

和时间。

麻醉期间输液、输血及输注的其他特殊体液的名称、d

用量及起止时间。

椎管内麻醉的穿刺部位、方法及阻滞平面范围;全麻e

气管内插管的途径、导管类型(如单腔管、双腔管、喉罩等)

和号码。

8.

主要监测方法、手术体位、重要手术及操作步骤及其f

他重要事件。

麻醉结束后,填写主要麻醉药总量,术中输液、输血g

量,失血量、引流量及尿量。

手术结束后病人的转运

、手术和麻醉虽然结束了,但手术及麻醉对病人的生理1

影响并未消除,病人的各种保护性反射仍未完全消失,潜在

的危险仍然存在。

因此,在转运病人时,至少应有麻醉科医

师、外科医师各一人共同护送。

麻醉科医师应位于病人头部,

负责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紧急情况。

、一般病人手术后等待病情稳定后才能离开手术室,包2

括,病人神智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能保持呼吸道通畅,自

主呼吸时能维持在以上。

90℅SPO2

、接受各种阻滞麻醉,并保持神智清醒者,转运中应维3

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接受全麻者,转运中应维持输液通路

通畅,并携带口咽通气者和简易呼吸器。

、危重病人应在有效治疗措施的支持下,如吸氧、人工4

呼吸、输液、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呼吸

功能稳定后,才能转送往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途

中,除维持手术期间的有效治疗外,应监测心电图、血压、

9.

,并应准备必要的急救措施。

SPO2

麻醉后随访

、在术后内应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随访,并将随访结24h1

果记入病程日志或病案内的麻醉记录单上。

、主要了解麻醉后病人恢复情况,以及有无与麻醉相关2

的并发症。

、有麻醉并发症者,应继续随访,并参与有关的3

讨论和处理。

第二节各种麻醉方法

和技术操作规范基础麻醉

麻醉前是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

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

药的区别是,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而后者则以不

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适应证】

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合作的儿童。

、1

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2

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3

【基本操作原则】

10.

、基础麻醉必须有麻醉科医师实施,并进行麻醉记录。

1

、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或手术室内进行。

2

、主要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和3

循环稳定。

、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性操作或麻醉操作时,应4

有麻醉医师观察病人。

【常用药物】

氯胺酮,肌内注射。

用于儿童。

咪达唑仑常用5mg/kg3-

于成人,,肌内注射。

如进入手术室,0.01-0.07-0.15mg/kg

,静脉注射。

mg/kg0.03

局部麻醉

一、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

、局部麻醉一般由手术者实施。

因此,术者应熟悉所用1

局麻药的药理性质和不良反应,应具有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麻醉前病人应禁食、禁饮以上。

对于不能合作28h4h

而又必须行局部麻醉者,可在基础麻醉下施行。

、麻醉前应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并根据需3

要选择适当的局麻药及其浓度和用量。

用药前应经至少有两

11.

人对药物名称和浓度进行核对。

、麻醉应完善,完全阻滞疼痛传导径路以达到无痛和避4

免刺激引起的全身反应。

、麻醉前或麻醉期间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以降低5

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二、局部麻醉方法和临床应用

(一)表面麻醉

局麻药直接粘膜接触后,穿透黏膜作用与神经末梢而产

生局部麻醉作用。

【适应证】

眼、耳鼻喉、气道等部位黏膜麻醉。

不同部位选择不同

药物浓度,如:

角膜选用低浓度的药物。

【给药方法】

用喷雾器喷于黏膜表面;以棉球涂抹在黏膜表面;以棉

球或纱条填充。

为达到完善的麻醉作用,需多次给药,一般

次,每次间隔分钟。

利多卡因,丁卡因。

、21、-5-2、4、32-

【不良反应】

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刺激、过敏反应等。

(二)局

12.

部浸润麻醉

将局麻药注入手术区的组织内,组织神经末梢而达到局

部麻醉的作用。

【适应证】

体表手术和介入性检查的麻醉等。

【禁忌症】

局部感染,局部肿瘤。

【操作方法】

一针技术:

先行皮内注射药物形成皮丘,再从皮丘边缘

进针注药形成第二个皮丘,沿手术切口形成皮丘带。

分层注

药:

及浸润一层切开一层,以达到完善的麻醉目的。

每次注药

应回吸收,以免血管内注药。

【常用药物】

0.5利多卡因、

【不良反应】

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刺激、过敏反应等。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药物经呼吸道吸入、经静脉或肌内注射进入体

13.

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

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

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除后,病人

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一、全身麻醉的诱导

全身麻醉的诱导是指病人接受全麻药物后,由清醒状态

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

称为全身麻醉诱导期。

【全麻诱导前的准备】

、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病房和手术名称。

1

、询问病人是否禁食、取下义齿。

2

、接好麻醉机电源、气源,并检查麻醉机及呼吸器功能3

是否正常。

、检查气管插管用具,包括面罩、口咽通气道、喉镜、气4

管导管及管芯、牙垫、呼吸器及吸痰管等。

、连接血压计、心电图和,并测定血压和心率的SpO25

基础值。

、开放静脉通路、开放胃肠减压管。

6

【全麻诱导方法】

14.

、吸入诱导法:

除应用于小儿外科外,现很少使用,有1

时以面罩吸入诱导。

将麻醉面罩扣于病人的口鼻部,开启麻

醉药蒸发器并逐渐增加吸入浓度以使病人意识消失并进入

麻醉状态。

、静脉诱导法:

先以面罩吸入纯氧分钟;将选择的322-

静脉麻醉药从静脉缓慢注入,同时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循

环和呼吸的变化;待病人神志消失后再注入肌松药;病人的

呼吸受抑制或停止时,应用麻醉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然后进

行气管内插管。

插管成功后立即与麻醉机相连接,进行机械

通气。

二、全身麻醉的维持

全身麻醉的维持期主要任务是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

满足手术的要求,消除各种不良反射,调控病人的生理功能

以保证循环和呼吸等功能的稳定。

、吸入全身麻醉维持1

经呼吸道吸入一定浓度的吸入麻醉药,以维持适当的麻

醉深度。

()目前临床上常将挥发性麻醉药合用维持麻-N2O102

醉。

的吸入浓度应低于,挥发性麻醉药的吸入浓度70%N2O

可根据需要调节,需要肌肉松弛可加用肌松药。

15.

()吸入时,应监测吸入氧浓度或脉搏氧饱和度N2O2

后,束停止吸入浓度不低于。

麻醉结,吸入氧30%SpO2N2O

应吸入纯氧。

10min-5

()挥发性麻醉药应采用专用的蒸发器以控制其吸入浓3

度。

有条件者可监测吸入麻醉药浓度。

、静脉麻醉药维持2

经静脉给药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静脉给药方法有单次、

分次和连续注入法三种,应根据手术需要和不同的静脉麻醉

药的药理特性来选择给药方法。

单一的静脉全麻药适用于全

身麻醉的诱导和短小手术,而对复杂或时间长的手术,多选

择复合全身静脉麻醉。

、复合麻醉维持3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全麻药的复合应用,也称平1

衡麻醉,麻醉药彼此取长补短,以达到最佳的临床的效果。

()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复合麻醉可分为全静脉复合2

麻醉、静吸复合麻醉。

全静脉复合麻醉是指静脉诱导后采用-

短效静脉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复合应用,以间断

或连续静脉注射维持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是在静脉麻醉诱-

导后,采用静脉注药和吸入麻醉药维持麻醉的稳定。

三、全麻中肌松药的应用

16.

【适应证】

全麻气管内插管。

、1

全麻期间的肌肉松弛。

、2

消除机械通气时的人机对抗。

、3

【注意事项】

、应用肌松药,应进行气管内插管,并进行辅助或控制1

呼吸。

、肌松药无镇静、镇痛作用,不能单独应用,应与全麻2

药合用。

、由于应用氯琥珀胆碱可引起短暂的血清钾升高,眼内3

压和颅内压升高。

因此,严重创伤、烧伤、截瘫、青光眼、颅

内压升高禁忌使用。

、合并神经肌肉接头疾患者,如重症肌无力,慎用非去4

极化肌松药,减少剂量。

、有的肌松药有组胺释放的作用,有哮喘史及过敏体质5

者慎用。

、体温降低可使肌松药的作用延长;吸入麻醉药、某些6

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及硫酸镁等,可增

加肌松药的应用。

17.

四、苏醒与拔管

、一般在手术结束前后停止使用全麻药。

但应根据所用1

药物的不同决定停药时间。

、全麻后拔管指征2

()病人神志恢复,有指令动作。

1

()各种反射恢复,包括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

2

()自主呼吸恢复,呼吸频率为,潮气量20/min12-3

>,吸入空气后高于。

96%6ml/kgSpO210min

()循环功能稳定。

4

()未见明显的全麻药及肌松药的残余作用。

5

五、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反流与误吸全麻时容易发生反流和误吸,尤其以产1

科和小儿外科病人的发生率高。

无论误吸物为固体食物或胃

液,都可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

完全性呼吸道梗阻可立即导

致窒息、缺氧,如不能及时解除梗阻,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吸胃液可引起肺损伤、支气管痉挛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可导致肺水肿和肺不张。

预防措施包括减少胃内容物滞留,:

促进胃排空,降低胃液的,降低胃内压。

PH

、上呼吸道梗阻常见的原因为舌后坠、口腔内分泌物2

18.

及异物阻塞、喉头水肿、喉痉挛等。

舌后坠时,可将头后仰,

托起下颌,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同时清除咽喉部的分泌

物及异物,可解除梗阻。

喉头水肿轻者可静注糖皮质激素或

雾化吸入肾上腺素;严重者应紧急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发生喉痉挛时应先加深麻醉并以面罩加压給氧冲开声门,或

经环甲膜穿刺置管加压给氧,必要时注入琥珀酰胆碱后再行

气管插管。

、通气量不足主要表现为潴留,高于PaCO2CO23

,同时<。

颅脑手术时,麻醉药、麻醉性镇痛7.3050mmHgPH

药和镇静药的残余作用,是引起中枢性呼吸抑制的主要原因,

应以机械通气维持呼吸直到呼吸功能完全恢复,必要时以拮

抗药逆转。

、低氧血症4

吸空气时,<,<或吸纯氧时,mmHgSpO26090%PaO2

现为呼吸急促、为低氧血症。

临床表<及诊断90PaO2mmHg

发绀、躁动不安,心动过速、心律紊乱、血压升高等。

常见原

因和处理原则:

()吸入氧浓浓度过低,通气量不足,气管导管插入一侧1

支气管或脱出气管外,呼吸道部分梗阻等。

()弥散性缺氧多见于吸入麻醉,停止吸入N2O2N2O

19.

后吸纯氧。

10min-5

()肺不张出现肺不张应以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严重者3

以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

()肺误吸轻者吸氧治疗有效,严4

重者应行机械通气治疗。

()肺水肿发生于急性左心衰竭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5

加。

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吸氧及正压机械通气。

、低血压5

()麻醉期间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或绝对值低30%1

于者应及时处理。

应在减浅麻醉的同时补充血容量。

80mmHg

()术中失血过多可引起低血量休克,应监测尿量、血红2

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肺毛细管楔压

以指导输血、输液。

()过敏反应、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及复温时,均可引起3

血管张力降低而导致低血压。

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恢复血

管张力及病因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