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鉴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69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的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词的鉴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词的鉴赏.docx

《词的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的鉴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词的鉴赏.docx

词的鉴赏

题组一

1.(湖北黄冈中学、黄石二中2011届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

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

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词的上片写了些什么景?

通观全词,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

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

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2)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

最后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自我心理调适,认为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2.(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段考试)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②,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③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④?

戏马台前追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

①本词为作者贬谪黔州时所作。

②漏天:

连阴下雨,像天漏了一样。

③鬼门关:

即石门关,地名。

④华颠:

白发。

⑤两谢:

谢瞻、谢灵运,此二人曾在重阳节戏马台前的群僚聚会上,赋诗为乐。

(1)从词中看,作者在重阳节做了哪些事?

(不超过12字)

答:

(2)任选一个角度,简析表达技巧或炼字用词对表现主旨起到的作用。

答:

答案

(1)饮酒、作诗、驰射、头插菊花。

(2)角度有:

夸张(一漏天)、反衬(环境艰苦反衬乐观)、典型细节的选取(黄菊上华颠、拍古人肩)、极富表现力的字词的使用(上、追、驰、拍等)、用典等等。

要求明确答出选取的角度,有结合内容的简要分析,在表达作用的表述中出现"乐观"、"豪迈"、"开朗"、"老当益壮"等能表达主旨的词语答案示例:

本词开头两句,使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被贬之地环境之恶劣;在屋里如在船中,可见其潮湿艰难。

对下阕表达的开朗、豪迈之情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3.(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①。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

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此处是诗人自指。

(1)这首词上阕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其用意是什么?

(2)词的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含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它包含了哪几重意思?

答案

(1)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面:

春日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天气初晴,衔泥新燕正软语呢喃;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先扬后抑”);面对如此良辰佳景作者却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这与万物盎然形成反差,乐景、哀情相衬,愈见诗人的感伤。

(2)“此情”是指诗人孤独寂寞和思念故旧亲人的感情;第一重,这种情感无人理解,惟有落花能知,足见作者心情之孤独;第二重,落花之所以能理解作者的心情,是因为作者的命运与落花相似,同病相怜;第三重,即使落花能理解作者心情,但落花无言,无可劝慰,更显作者心情之凄惘。

4.(河北省正定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

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

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②低亚:

低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

(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浸”有浸染之意,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渗透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

(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帐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

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人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

5.(陕西省乾县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大练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多景楼①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②。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耀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③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

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

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

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②古徐州:

指镇江。

③叔子:

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

(1)试分析“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写景上的特色。

(2)“往事忆孙刘”中的“孙刘”指谁?

作者“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这几句由大到小(或“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写出烟云缥缈之中似有若无地矗立着的高楼胜景。

(2)“孙刘”指孙权和刘备追忆三国时代孙、刘合兵共破强曹的往事,既是对英雄人物的追慕,更是为了抒发自己图强自振、横戈跃马的豪情。

(3)“今愁”一是山河破碎,二是自己壮志难酬。

6.(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

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上片“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情态?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样的作用?

   

(2)这首词在写法上的最主要特色是什么?

请你结合内容加以具体阐述。

答案

(1)“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词人一步三顾、不忍离去的情态,船儿渐去渐远,柳色愈来愈浓,离愁也逐渐加深。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淡云”对“寒日”,“孤雁”对“暮天”,“远”对“红”,环境气氛的渲染、景物的烘托,准确地传达出词人旅途的落寞情怀。

(2)情景交融的写法。

本词是抒写词人羁旅行役的愁绪,为了传达出这种心境,作者选取了烟柳、孤雁、寒日、淮月、残灯、轻浪等景物,缘情布景,以景写情,凭藉对这些典型意象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写旅愁,从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7.(四川省武胜县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

①三农:

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

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

可以从两方面看出:

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或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8.(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春愁

陈亮

东风荡飏轻云楼,时送萧萧雨。

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注】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曾多次上书孝宗皇帝陈述恢复方略,均无功而返。

在长期的乡居中,被奸人陷害,屡遭牢狱之灾,几乎被杀。

但他的志向丝毫未改,思为世用。

(1)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这首词题为“春愁”,作者所愁的到底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东风、春雨、衔泥的燕子、海棠、啼月的乌鸦、月、梨花。

(2)①春光易逝。

云淡风轻的天气,正是引人快意的时候,却时时有雨,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风雨中消逝的;花儿凋谢,全部落入泥土,无春色可言了。

②年华易逝,然而生平坎坷,壮志难酬(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9.(湖南省长郡中学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辈。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

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

②改火:

指年度的更替。

⑧筠:

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答: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

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2))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

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

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是失意伤怅。

意在感伤自身。

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

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10.(江苏省盐城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本词上片叙写了哪些场景?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4分)

▲▲

▲▲

(2)“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

(4分)

▲▲

▲▲

(3)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

(2分)

▲▲

▲▲

答案

(1)词的上片叙写了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游女荡秋千、游人踏青三个场景,营造了热闹、欢快的氛围。

(2)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行云去后远山笼罩在暮色中,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白天的笙歌已经停止,喧嚣了一天的池院安静下来,两句话营造出了静谧的氛围,与上片中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3)“无影”写出了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到细小的杨花飞舞,但是月色明而不亮,所以杨花飞过而无影,这样就使得庭院中的一切景致都蒙上了一层轻雾,别有一种朦胧之美。

题组二

1.(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

[南宋]李处全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

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

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

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

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

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

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注】①沙子,即沙水,今称明河。

②封六巽二:

封六,古代传说中的雪神;巽二,古代传说中的风神

(1)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有何作用?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的情感?

答案

(1)上片描绘出落日黄昏,阴霾满天,天际空阔,一叶小舟,在大风恶浪的冲击下,在波涛中随水流荡的恶劣环境。

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艰险,有力地烘托出一位不畏艰险、矢志报国的壮士的形象。

(2)作者虽不畏艰险胸怀壮志,但抗战复国的抱负不能实现;虽日渐年迈,但壮心不已,无奈朝廷局势难料,国势动荡不安,让人心生愤慨和忧愤。

2.(安徽省荣达高考补习学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

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

答案

(1)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2)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③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3.(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1)词中写出时序的变化的两句是:

(2分)

(2)请以“芳草”和“杜鹃”的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

(4分)

答:

答案

(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2)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

以杜鹃的悲啼,写思乡的悲切。

4.(贵州省余庆中学2011届高三半期考试试卷(3))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吕碧城

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

今宵何处驻征鞍?

一鞭遥指青山小。

漠漠长空。

离离衰草。

欲黄重绿情难了。

韶华有限恨无穷。

人生暗向愁中老。

注:

吕碧城,晚清四大女词人之一,一生坎坷波折,先后投身于报纸编辑、女子教育等社会活动,充满强烈的爱国热忱。

此词作于1902年,词人时年20岁。

(1)“今宵何处驻征鞍?

一鞭遥指青山小”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这是一首人生应时感怀之作,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是怎样来表现“愁恨”之重的?

答案

(1)①不畏路途艰险,②意气风发,或英姿飒爽,或踌躇满志。

(2)①运用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

将“孤村”“残照”“古道葛凉”“离离零草”等意象组成接连不断的画面,来渲染凄清苍凉的气氛,烘托人物悲凉阿心境,和征途的愁苦。

②直抒胸臆,最后二句直接抒发词人心中的压抑和沉闷。

③“韶华”句运用对比,将韶华有限和恨无穷相对比,来表现词人的壮志难酬。

5.(河北省唐山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唐代诗人贺知章年老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

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2)这两句的意思是:

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予吗?

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之态和内愤慨不平之情。

6.(湖南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

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琴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

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

古代称30亩为一畹。

②湘累:

指屈原。

冤屈而死,叫“累”(léi),屈原是投湖南汩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词中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

 答:

                  

(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

答:

                  

答案

(1)以“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琴弦断”这三个意象来表明虽有高尚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备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嫉妒和排挤,长期不被重用,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

(2)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

“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

“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

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

7.(上海交大附中2011届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1)—(3)题

菩萨蛮

李弥逊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

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

锦字几时来?

薰风无雁回。

【注释】这首词写于南宋初年。

作者送别妻子去南方,作本词以志其事。

(1)《菩萨蛮》是这首小令的词牌。

(2)对作品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化用杜甫《春望》中的句子,点出了离别时的特定背景,为避战乱,送别妻子去南方。

B.“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描绘了一幅夫妻惜别的画面,折射出他们内心不堪其悲的难言之痛。

C.“锦字几时来?

薰风无雁回”写出了丈夫盼望妻子寄回家书的急迫心情。

D.这首词描述了词人送别妻子的全过程,创造出了送别的浓郁的悲剧氛围。

(3)对作品中的划线句,请选择某一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4分)

动静结合“风高帆影疾”描写了妻子所乘小船离去的飞速;“目送舟痕碧”则刻画了作者本人望舟远去的情形,一动一静的结合,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痛苦,描绘得淋漓尽致。

情景关系本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诗人独立江边,深情遥望妻子乘舟渐渐远去的画面。

而作者对妻子的那份依依不舍,离愁别绪也早已融入到那画面中。

炼字这两句中用字十分精当。

尤其一个“疾”字写出了妻子所乘之船离开之快。

但或许,舟行得并不快,只是因为作者心中不忍离开妻子的感情使得他竟认为是舟行太快。

“疾”字委婉曲折地凸显了诗人与妻子别离之时的不舍。

送别词。

送别是在“烽火连三月”的乱离时代。

此时离别,不仅令人产生孤独感,更能引人对生存心怀恐惧,因而更使人“断肠”。

起二句写送别氛围,上片歇拍强为劝慰,实极悲伤。

过片写亲人风帆去后,久久不忍离去,一直目送“舟痕”消没,写出关切、思念深情。

有李太白“孤帆远影碧空尽”之妙。

结句自问自答,由愿望而失望,词情曲折跌宕。

南宋初年金兵逼近长江时,作者为送别妻子南下避难而作。

词中表现了与亲人别离的沉痛之感和依依之情。

这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因金兵侵扰而带来的苦难。

一方面希望妻子走得快些,早离开祸地;另一方面,此一别,归期难定,讯息难盼,生死未卜,又希望妻子走多慢些。

劝慰妻子,却更显凄怆。

8.(四川省棠湖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

②邯郸道:

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

郸道上说的话:

“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1)“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2)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

(1)(比喻(借喻)。

“尘”喻指世俗的纷扰。

拟人(比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

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明摆脱了世俗纷扰的隐居生活的清静、自得。

(2)上片写隐居之所的美好环境,山水怀抱,花草柔美,茅屋玲珑,环境清净。

下片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惬意,午觉醒来,鸟语鸡鸣

,贪恋梦境,忘了功名。

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9.(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

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

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答案

(1)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

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2)①对朝政的不满;(1分)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

10.(海南省嘉积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韩元吉①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

青山外,远烟碧。

【注】①韩元吉,南宋词人,宋室南渡后,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

韩元吉的词风与辛弃疾很接近:

雄浑、豪放。

我们在高中阶段曾学过辛弃疾的《          》;韩元吉词“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是指唐代诗人          。

(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为“两蛾”。

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点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白

(2)“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