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73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者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记者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者手册.docx

《记者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者手册.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者手册.docx

记者手册

记者手册

第一部分

《纽约时报》的汤姆.威克在其《论新闻界》一书中写到:

(记者应有“本能、经验、出色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对周围细节的密切注意、对事物的怀疑深究、对人性的不失戒备的尊重——人物能提供比自私的新闻提供人和官方新闻发言人所提供的远为丰富的信息和真知灼见”。

威克认为,最受尊敬的记者——通常也是最佳新闻工作者——是那些最坚决地维护自身独立性,始终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入。

什么是新闻

回答是明确的:

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是那种影响或改变社会、经济、政治、物质或其它关系的事件。

或者说,新闻是对人与其存在环境之间变化着的关系的报道。

还可以说得更特别一点,新闻事件是指那些中断或改变了现状,或显示了变化预兆的事件,而新闻就是对这种变动的报道。

新闻价值

新闻具有一种内在的特征,这就是新闻价值。

一件事是否有新闻价值、是否吸引读者,决定了它是否值得见报。

这些新闻价值是衡量事物的行之有效的标准,并决定事物是否属于新闻。

任河有报道价值或对现状的潜在变动都是具有下列新闻价值的事件的结果:

1,冲突(紧张、惊异)。

2,发展(胜利、成功)。

3,灾害(挫败、毁灭)。

4,重要(对于一定的群体),

5,显著(突出)。

6,新奇(异常甚至怪异)。

7,人情味(情感背景)。

8,及时(新鲜、省新意的)

9,接近(地区性吸引力)。

重要性因素

概括起来,新闻重要性的因素有下列几项

1.现状的变动程度(强度)。

2.受事件影响的人数(广度)。

3.事件的接近程度(接近性)。

4.事件的新近程度(及时性)。

5.事件结果涉及的范围(影响和意义)。

6.事件中新闻价值的丰富性(多样性)。

删除多余的字

多余的冠词:

差:

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出席了这次会议。

好:

俱乐部成员出席了会议。

差:

他还了一部分钱。

好:

他还了部分钱。

间接动词形式

差:

这些人物举行一次会议。

好:

这些人将开会。

差:

法官做出了一个决定。

好;法官决定。

形容词、副词、介词:

差:

两辆汽车部完全报销了。

好:

两辆汽车都报销了。

差:

一座18层高的楼。

好:

一座18层的楼。

差:

他离开火车走下来。

好:

他走下火车。

差:

俱乐部将在星期五开会。

好:

俱乐部星期五将开会。

连词:

差:

他说的是他要走。

好:

他说他耍走。

短语:

差:

事故发生在维纳街和麦伯尔街的街角交界处。

好:

事故发生在维纳街和麦帕尔街交汇处。

差:

讨论持续了两小时之久。

好:

讨论持续了两小时。

分句:

差:

所有人——只要他们有兴趣——都能投票。

好:

所有人都能投票。

差:

干旱——出现在去年夏季。

好:

去年夏季的干旱。

赘语:

差:

过去的经验使他成熟。

好:

经验使他成熟。

主动语态通常比被动语态更有力

差:

那人被学生看见了。

好:

学生看见了那个人。

差:

这次事件为许多人所目击。

好:

许多人目睹了这次事件。

更好:

十多个人目睹了这次事件。

在新闻报道中不要议论(不表示意见)

应该客观地撰写新闻。

报道中不要提出判断或定论。

诸如此类的字眼“我、我们、我的、我们的”最好不用,除非是记者正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

在新闻报道中对人、地方和事情的好恶褒贬必须出自事实而非记者的观点。

不合适:

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合适:

他毕业于密执安大学,有十年工作经验。

不合适:

一项有趣的节目已经准备好了。

合适:

节目如下。

(让“有趣的”东西自己说话

不合适:

证人撤了谎。

合适:

原告故律师说证人撤了谎。

不合适:

他跳楼自杀了。

合适:

他坠楼身亡,验尸官认定是自杀。

不合适:

市莱克先生和夫人的爱子,6岁的小布莱克今天去世。

合适:

6岁钠杰尼,布莱克今天去世,他是W,布莱克先生和夫人的儿子。

不合适:

法官告诉我(告诉记者)此案不予受理。

合适:

法官说此案不予受理。

句子和段落都应尽可能简洁,紧凑,重点突出。

简短的句子比长的、累赘的句子更好。

但短句子并不等于把语言弄得很零碎。

句子和段落的长短变化和措辞应尽量避免单调雷同。

累赘的段落:

在给莱孔特山的一个建筑工地空运物资的第一天中就驾直升飞机撞在神雾山国家公园的山峰上的布朗县的一家直升飞机公司总裁在“大学医院”特护小组的精心照料下今天情次良好。

比较好的写法:

一位直升飞机驾驶员今天在诺克斯威勒的“大学医院”中情况转好。

他是在星期二飞机撞进神雾山国家公园的事故中负伤的。

新闻中的人名应予说明

当报道一位公众熟知的官员时,只需提一下他的头衔就足矣。

如:

波罗.凯塞州长,或弗朗克。

吉伯森参议员。

但是,倘若报道中提到的人不甚著名,记者就应设法说明其身份。

说明人身份的办法很多。

最常用的有:

指出其年龄、住址、职业。

记者还可以指出其有名的绰号。

每一新闻应透露或指出“出处”

除非记者是事件的目击者,否则每一报道中的事实总存其来源。

这种来源(或依据)必须说明。

这叫“出处”。

报道中说明出处的表达通常放在句尾。

“说”这个词可以用“声称”、“坚持认为”、“声明”、“指出”等等来替换以避免重复。

第二部分

“精心开头,巧妙结尾,”这是普利策奖获得者、美联社的索尔.皮特:

几年前在一篇关于特写写作的文章写的话,这篇文章经常被人引用。

不久前,美联社新闻特写编辑杰克.凯彭在其杰作《词语》中写道:

“写作是再思考的艺术。

最初涌现在脑海里的想法很少是完美的。

这种完美指的是:

清晰、准确、简洁、有表现力。

新闻写作与—般叙事散文之差别主要是在形式上,新闻写作以短调、短句、短段落以及普遍使用引语为特征。

叙事散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趋向于越来越长。

一位叙事散文作者可能将其主要中心点放在全文结尾处,这通常是高潮所在。

记者做的恰恰相反。

新闻中最重要的事最先说。

下面举两例来说明。

普通叙事文体:

24岁的警察朗尼恩星期六凌晨到上午8时值班巡逻。

凌晨之时他在欧文公园和埃斯特街附近的一家小百货店喝了点咖啡。

他把车停在店前,走进店内。

他向柜台走去时,家住初期特约恃街42l号的19岁的职员托米.皮泽热克大叫道:

“这些家伙要抢劫我!

”这时,两个躲在店内黑处的男人转向朗尼恩并用一支0.22口径的手枪向他头部射击。

子弹命中他右颊。

两人逃离商店,没有拾店员的任何钱。

皮泽热克叫来了警察和救护车。

朗尼恩送往“郊区医疗中心”:

在那里他情况较为稳定,经2小时手术后取出了子弹。

50名州、县和当地警察在商店周围5英里范围内搜查了几小时。

巡警迪文和他的警犬麦克找到了那2个持枪者。

他们躲在距商店2英里处的本市疗养胜地提森公园里的一个大垃圾箱内。

警官吉尼斯说,29岁的格瑞姆和21岁的诺威尔都是附近斯科基人,他们被控犯有杀人未遂罪和武装抢劫罪。

新闻文体:

星期六凌晨,一位警察在位于欧文公园和埃斯特街附近一家通宵服务的商店里中止一场抢劫时面部中弹。

枪击发生两小时之后,警察在距商店两英里外的提森公国内的一个大垃圾箱内抓到两名嫌疑者。

警察朗厄恩,24岁,右颊中了一颗子弹,目前在“郊区医疗中心”,情况稳定。

医院人士说,他经受了90分钟手术,取出了22口径子弹。

两名嫌疑者是被巡警迪克和他的警犬麦文找到的。

两名嫌疑者没有试图逃跑。

警官吉尼斯说,29岁的格瑞姆斯和21岁的诺威尔都是附近斯科基人,他们被指控犯有杀人未遂罪和武装抢劫罪。

商店的一名发言人说,在抢劫企图中没有损失钱。

在上述两篇报道中,一些重要的区别一眼即可看出。

在散文文体中,事情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

在新闻文体中,事情是按其新闻价值从头到尾排列的。

枪击警察和抓获两名持枪者是整个事件中最重要(新闻价值)的两件事。

在叙事文体中,它们淹没在故事里;而在新闻中,它们首先被提出。

在叙事文中,整个故事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并达到高潮。

而在新闻中,最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在第一句就摆到读者面前,这第一句就是导语。

导语的中心内容就是尽可能快地告诉读者这篇报道是说什么的。

一般这需要一个句子或一个短小的自然段。

有些报纸试图把每个导语都写成一句话构成的一个自然段。

但有时这样会使得句子过长,过于累赘。

叙事文体包含事情的所有细节。

新闻常常省略细节,或将细节放在后面的段落里。

这种写作方式通常被称作“倒金字塔”结构。

因为“塔底”或者说是结尾、高潮被置于最顶端,即开头。

这种写作方式是在南北战争中发展起来的。

“逻辑顺序”

在新闻报道中按事实的新闻价值大小来组织的结构顺序可称作“逻辑顺序”。

这是为了与那种按事情发展的先后(按时间顺序)来组织事实的“顺序”有区别。

“逻辑”顺序不是把事情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重新排列,而是按其重要程度来组合。

重要程度是由其对读者的吸引力决定的。

而导语是陈列全部或大部分有新闻价值的材料的“橱窗”。

导语或是提示全篇新闻的主要内容,或是提出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

导语后面的部分应该按逻辑顺序发展以支持导语。

第二重要的事实排在第二位,第三重要的排在第三位,依次类推。

如果导语概括了新闻,那么“整个新闻”又是什么构成的呢?

读者关于一个新闻事仍想要知道的又是什么呢?

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是否已获得了关于新闻事件的基本内容的信息?

一场银行抢劫案中的重要事实比一次汽车相撞事故中的重要事实更少吗?

每一篇新闻的导语所提供的信息与其它新闻都各不相同吗?

这些问题可能令人疑惑、迷悯,但事实上,尽管各篇新闻内容不同,但导语则有着同样的固定的目的

《记者手册2》

一、5个“W”(新闻5要素)

从观念上讲,每条消息都应该回答这些问题:

谁(Who)?

什么(What)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这些问题应该尽快回答读者。

曾有一段时间记者把所有回答都塞在导语里,结果常常造出—句六、七十个词的难以理解的文字。

例如,可以写这样一个导语:

24岁的警察朗尼恩在星期六凌晨约三点零五分被一把0.22口径手枪击中右脸颊之后,现在在“郊区医疗中心”,伤情已经稳定。

他在停车想喝一杯咖啡时,偶然地打断了一次抢劫企图。

29岁的劫犯,斯科基人格瑞姆和2l岁的诺威尔在一家位于欧文公园和埃斯特大街沟通宵方便商店里击中了朗尼思。

这条导语当然回答了所有问题,

谁?

警察约翰。

朗尼思

什么?

右额被击中

何时?

星期六上午三时零五分

何地?

欧文公园和埃斯特大街上的通宵商店

何因?

他打断了一次抢劫企图

如何?

被一只22口径手枪(击伤)

但是它太臃肿了,而且没有必要地冗长。

如果要包括持枪人被俘和此案消息的来源,那就更长了。

读者调查表明,句子越短可读性越强。

从读者兴趣考虑,已不再有必要象传统做法那样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罗列全部五个W。

今天,导语根据消息内容一般尽可能地压到最短限度——不超过30—40字。

二、突出一个“W”

要使导语更精炼、更短,就必须突出相比之下最重要的那个w。

但是要决定哪个W最重要往往并非易事,因为大部分新闻都是关于人物及其活动的。

然而,下面的例子将表明可以依据哪种因素来确定重点:

以“谁”为主的导语

如果这个“谁”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人(或地方、事物),那么它就是导语的重点。

名字本身就引人注意。

除非其它方面更突出,“名声”总是排在前面的。

例如:

因为人物的职业、性别、年龄或其它出众的特征。

如,两个6岁的双胞胎星期三早晨在学校外汽车站猛跑过街时被汽车压死。

以“什么”为主的导语

如果事件比人更重要,就应突出事件本身:

法官对律师说,行星的位置并不能赦免罪过;该律师想以天文学方面的理由为委托人辩护其无罪。

许多以“什么”为主的导语却是以“谁”为开头或包括“谁”的。

例如:

一位75岁的史密斯人对警察说他星期一“偶然地拐错了弯,”几乎撞上一架正在机场着陆的双发动机飞机。

在这一例中,读者对事情发生的环境、经过的兴趣肯定比对人物大得多。

以“何地”为主的导语

有时,“何地”也会显得极有意义而压倒其它W独居魁首。

乔治亚是一位报业辛迪加专栏作家,她一篇有关流亡的前纳粹盖世太保军官的专访,以“地点”作为导语的重点,效果显著。

南极冰冷、灰暗的海水拍打着波维尼尔岩石鳞构的黑色海岸,劲风日复一日地呼啸着。

黑颈天鹅在天上飞翔,白色的盐床晶晶点点仿佛白银,栗色骆马成千上万地在火地岛荒凉的旷野上奔跑。

这个孤岛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地方。

以“何时”为主的导语

大部分导语中都包括“何时”这一w,但它4很少成为重点。

不过有时它也会变得意义。

例如:

星期天上午11点56分,在职业介绍局扣留了6名人质达60多个小时的失业木匠蒂姆平静地向警方投降。

“何时”还可以用来表现异常的环境:

不到9个月前还有5600万美元资产的银行行长约特今天被迫宣告破产。

“何时”这一要素有时也会成为导语的重点所在。

曾获“美国报纸编辑协会”无时间限制新闻写作奖的《波士顿环球报》的托马斯.奥利芬特写了如下导语:

那是78年2月5日凌晨5点。

位于联邦大街上的马萨诸塞州警察局总部里的电传机支支作响,一行行信息跃然纸上。

电报是由在洛根机场的国家气象局发来的。

“大雪今夜席卷本州并持续到星期一……”

奥利芬特接下去描述了那天使新英格兰陷于瘫痪的大风雷。

以“何因”为主的导语

一件事发生的原因或动机有时是最重要的。

它常常被忽略。

资金短缺已经迫使各特县教育委员会无限期地推迟开学日期。

教育委员会主席卢瑟.西格潜今天说。

另一例子:

市长凯塞说,为了平衡法律所规定的城市预算,今后30天中将裁减150名市政雇员。

以“如何”为主的导语

“如何”是一种潜在的、时时被记者忽略的要素。

它有时很有效果,但是,记者也应记住,以“如何”为主的导语有时会过长。

下面是例子:

十几份假驾驶执照和社会保险卡使得逃犯皮特和其女友逃避了警察的追捕近六个月之久。

联邦调查局的乔治.奥威尔说皮特和其女友都至少有6份驾驶执照和……

在简单的单—事件消息中,如果有两个以上的“W”都显得很重要的话,记者应该有所选择。

如果试图将几个“W”都包括在内,就会使导语显得拥挤、笨拙。

可行的办法是在导语中只突出一个“W”。

有时也可以同时强调两个。

倘若其它“W”也值得注意,记者可以在消息的第二段再予以叙述。

一般说来,导语越短越好。

有新闻价值的详情细节可以安排在新闻主体中。

如果在5要素中没有一个显得更为突出,一般就以“谁”为主:

在写好的报道中,很容易就辨认出基本要素(5个W),而在记者粗糙的笔记中则需要认真发现。

事实上,记者必须决定哪些人、事、地是合适的“谁”、“什么”、“何时”等。

如果警察局长和市议会议员发生争吵,记者就该决定其中何者是导语中的“谁”。

当然,记者也可能会回避这个问题,把两人都当作“谁”:

“两位政府官员今天发生争执……”但是,记者确实必须懂得如何确定新闻中哪一要素排在最前面以及各要素出现的顺序。

大部分记者倾向于把焦点对在最有吸引力的

三、完成报道

记者要找出新闻五要素并将其汇集成为导语并非难事。

许多肤浅的报道就是产生于这种粗枝大叶、漫不经心的写作。

例如,读者经常纳闷,是什么引起了事故或火灾。

如果警察和消防队也不知道,那就告诉读者说他们不知道。

在一又一篇报道中,粗心的作者常常留下许多没有回答的问题。

不要迫使读者在读完报道后又打电话来问一大堆问题。

报道应该尽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所有问题。

如果一个人有很多身份,就不要在报道中只提他的住址。

仅仅告诉读者说大火烧毁了麦维尔制造公司是不够的,还必须告诉读者这个公司制造什么产品,有多少职工等等。

不动脑筋的记者常常会写出这样的导语:

这个州的柑桔生产者要求环境保护局废除不准使用A1dren和Dieldrin农药的禁令,以帮助他们消灭害虫。

尽管这样的导语也不坏,但是如果记者告诉读者一点此事的严重性,效果就更好。

下面是另一种写法:

柑桔生产者今天预言说,佛罗里达州数十亿美元的桔将被毁坏,如果环境保护局不撤销对两种控制害虫农药约使用禁令。

一种象甲虫一样的害虫已经侵害了3万顷果树,生产者损失估计已达一亿美元。

托马斯.巴勒德对环保局官员说,“这种害虫从今佛罗里达一路吃过来,身后留下一片毁坏的果树废墟。

前一个导语虽然还可以,但结读者信息量太小。

第二个导语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害虫对本州重要的产业正在构成何种威胁。

选入导语的材料的数量应该严格限制。

但对材料的内容没有限制。

记者只有揭示事物的内在含义而不是浮皮潦草地报道一些现象,才算真正完成了报道。

至于这种揭示是表现在导语里还是主体中则无关宏旨。

但是,导语是运用新闻五要素揭示事实内涵的最佳机会。

四、检验导语

导话写作没有标准的方法,也没有独—无二的模式。

但是记者应该掌握检验导语是否妥当的方法。

下面是一种检验

1.新闻价值——导语所说的事情值得读者关注吗?

2,重点——导语突出了最有意思的事实吗?

3.五要素——导语包括了最基本的新闻要素吗?

4.信息来源——在需要的时候,导语给出信息来源了吗?

《记者手册3》

第六章复杂(几个事件)消息导语

记者很快就会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是单一事件,对记者的真正挑战就在于此。

当记者要把几个有价值的事件都概括在一个导语中时,他的写作才能就真正受到了考验。

他必须写得清晰、紧凑。

这种复杂的报道需要精心构思、组织,以保证各个分离的部分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一场雷电大作的暴风雨中,有下列事发生:

1,一个闪电击中一座5层砖楼。

2,闪电和狂风的力量使此楼的墙倒场。

3,塌下的墙砸在一辆路过的汽车上。

4,年轻女驾驶员被砸死。

5,另外2人受伤。

写报道的一般规则是首先提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这条规则对那种只有—件事情需要强调的消息来说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如果新闻里有一件以上有意义的事,记者的工作就复杂多了。

在处理复杂新闻时有两个基本方法用得较普遍。

1.在第一句或第一段中,以重要程度为序概括所有新闻要点。

2,在第一句或第一段中强调最重要最有意义的问题,然后在其后段落按逻辑顺序迅速概括其它所有重要点。

记者在具体解释某一要点之前,必须将所有新闻要点先输入读者脑中。

请看下例:

在一场暴风中被电击倒的一座5层楼的墙面砸死了一位21岁的詹姆斯城的姑娘,砸伤2人。

权威人士说,这个姑娘是在交通高峰期驾车经过该楼时被砸死在汽车里的。

这个导语太长。

实际上,这是概述性导语的弊端之一,这下面是这个长导语的进一步发展。

左边是导语和其它开始段落的图示。

每一个几何图形代表一个新闻要点,图形越小,意味着该图形所代表的新闻材料的新闻价值越小:

报道

警察说,在一场暴风雨中被雷电击倒的一幢五层楼的楼墙砸死了一位21岁的詹姆斯城的姑娘,砸伤两人。

这个姑娘是在交通高峰期驾车经过该楼时被砸死在汽车里的。

秘书莫瑞塞今天下午4点40分左右在梅恩大街附近的一条朝北的小街上被砖块砸死,当时正是交通拥挤时间。

她车上的两名乘客、22岁的夫得和从巴黎来找夫得的法国人21岁的克迪目前在浸礼会医院中,情况良好。

普官说,砸下的石块等撕开了汽车顶,使3人暴露在砖块、水泥、石灰等纷纷下落的建筑材料面前,其中还有一些安装在楼顶的大水箱。

一大块屋顶还砸了在楼前的一辆汽车,当时车中无人。

波比尔说:

“大楼东边的一道闪电横贯楼顶,揪掉了砖瓦等建筑材料,导致西边的楼墙坍塌。

(接下去是进一步的详情)。

一、突出重点

为了避免冗长的概述性导语,大部分编辑会指示记者把重点放在被害人身上。

下面是一个缩短了的导语:

警察说,21岁的詹姆斯在星期五的—场暴风雨中被一面倒塌的楼板砸死在汽车里。

车中的两名乘客也被在电击和狂风击倒坍的五层楼的楼板砸伤。

在英斯特安上交通堵塞了一个小时。

警察说,秘书莫瑞塞是在悔恩大街出口附近的55号州际公路上驾车经过时被砖瓦砸死的,当时大约是下午4点40分。

落下瓦砾揩裂了气车顶棚,当场砸死了莫喘塞小姐,她的两位乘客受了重伤。

她们是从列文斯顿来的22岁的克多夫得和从巴黎来看克罗夫得的21岁的法国人比奈迪克。

他们现住在浸礼教医院里,伤势严重。

在此段中,全部重心是放在驾驶员之死上。

然而,由于在城市交通高峰期下大暴雨的情况并不常见,所以编辑也可能将重点放在这上面。

如果这样,报道可以这样写:

警方说,雷击伴随着狂风使一檀五层楼的一百砖墙倒塌,砸在一辆路过的汽车上,一名年轻妇女夹生,二人受伤。

警官波比尔说:

“这幢楼东面的一道闪电横贯楼顶,击落砖瓦等,使西强倒塌。

当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落入梅恩大街附近北边61755号公路时,硕死了21岁的来自詹姆斯城的莫瑞塞,这时大约是下午4时40分,正是交通高峰期。

她的乘客,从列文斯顿来的22岁的克罗夫得和从巴黎来看克罗夫得的法国人、2l岁的比奈迪克现在浸礼教医院里,伤势严重。

上面这个例子把重点放在袭击城市、毁坏建筑的暴风雨上。

通常总是重要因素的死人一事在导语虽然提到,但详情放在第三段,被置于有关暴风雨情况之后。

同样,还可以把重点放在因暴风雨和事故引起的交通阻塞一事上,如果记者和编辑确信交通阻塞是最有意思的事件的话。

下面是—个更复杂的报道。

—名报道某县一个委员会会议的记者了解到下列事实,它们都值得考虑写进导语:

1.县委员会委员麦肯齐介绍了主要的削减项目,总数大约是明年9亿6干8百万美元预算中的6千万。

2.麦肯齐指责;县财务管理人华尔特黑德通过削减预算事“拖他后腿”。

3,华尔待黑德指责麦肯齐与他有“私仇”并当场辞职。

4.委员会多数成员同意华尔特黑德最初的预算是过高了,并通过了麦肯齐的削减。

5.结果:

是将有大约250人将从行政部门和县纪念医院裁减下来。

6.华尔持黑德说麦肯齐的削减不是为了提高政府部门效率或财政原因,而“只是甩开我的一种手段”。

麦肯齐和几位别的委员曾在其它场合试图强迫华尔特黑德辞职。

上述每条部值得单写一个消息。

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关联,所以记者必额将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内容记入一条导语。

下面是这条消息的几种写法:

县委员会今天从下一年度的9亿6千8百万美元预算削减了6千万美元及50名县医院和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这导致了县改负责人华尔特黑德的立即辞职。

县委员会委员麦肯齐介绍了总数近6千万美元的预算削减项目。

麦肯齐告诉委员合同人,他削减这些项目是因为华尔特黑德用附加预算的方法来“拖后腿”。

委员会以5票同意4票反对通过麦肯齐的削减。

华尔特黑德指责麦肯齐“抉私怨”反对他,并在朗减方案通过后立即辞职。

削减计划将使250名政府工作人员和医院职工失去工作。

(削减计划和华尔持黑德辞职的细节以及其它要点)。

概述性导语虽然能使读者迅速了解事件的主要内容,但还是嫌长了一些。

大部分编辑都喜欢短导语。

下面是突出一个要点的导语写法:

县财政管理人华尔特黑德今天在就下一年度9亿6千8百万美元万算问题发生争执居立即辞职。

他是在县委员会削减了预算中的6千万美元之后几分针提出这一令人惊讶的辞职的。

华尔特黑德指责县委员麦肯齐把强迫削减预算做“甩开我的一种手段”。

他说,麦肯齐对他有“私仇”。

麦肯齐和其他儿位委员曾……

这种几个要点分列的导语形式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导语句和导语段。

但是,它们仍具有导语的意义,因为它们在新闻主体之前以橱窗形式概述了新闻的各个要点。

在较长的需要报道几个方面问题的新闻中,经常有几个导语段出现,这些导语段可以称为“导语群”。

二、其它导语

1.复合导语

写作几个要点并存的导语并没有死板固定的规则。

基本方法是“把第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

但这里面也有变化。

记者选择哪种变化取决于事实。

例如,有一些新闻要点可以

概括,但不是所有要点都能概括。

一件最突出的事可以单独强调,但也可能与其它有关的事件复合在一起。

有些情况下,记者可以利用新闻事件的刺激性来摆

脱导语的死板。

几个例子:

本市学校委员会在会议上采取了如下行动:

1.拒绝几百位家长关于禁止六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