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897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docx

武汉XX项目试桩检测方案

武汉XX项目11-14#主楼及车库

地下室桩基检测项目

公司名称:

XX

公司地址:

XX

电话/传真:

XX

日期:

2015年7月27日

武汉XX项目三期11-14#主楼及车库

地下室桩基检测项目

编制人:

校对人:

审核人:

检测单位(盖章)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1

1.1项目概况1

1.2检测概况1

1.2地质条件1

第二章检测内容及进度计划2

2.1检测内容及数量2

2.2检测依据2

2.3检测方法及设备2

2.4进度计划3

2.5人员配置3

2.6质量保证与控制措施3

2.6.1质量保证措施3

2.6.2进度保证措施4

2.6.3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4

第三章试验实施细则6

3.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6

3.1.1检测目的6

3.1.2设备仪器及安装6

3.1.3检测方法及原理7

3.1.4试验细则8

3.1.5数据分析9

3.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10

3.2.1检测目的10

3.2.2仪器设备及安装10

3.2.3检测方法及原理11

3.2.4试验细则13

3.2.5数据分析14

3.3低应变试验15

3.3.1检测目的15

3.3.2仪器设备15

3.3.3检测方法及原理15

3.3.4试验细则16

3.3.5数据分析17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项目概况

1.2检测概况

项目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及管桩;主要检测内容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3、低应变。

1.2地质条件

详见该场区地质勘查报告

第二章检测内容及进度计划

2.1检测内容及数量

根据设计图纸列出所有检测内容,注明检测要求。

表2-1检测项目及数量一览表

检测项目名称

检测数量

备注

1

低应变动力测试

40

静荷载试验前后均需对桩身进行检测

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3

钻孔桩及管桩均做破坏性试验,钻孔桩

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为11550KN;管桩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为4000KN

3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7

管桩抗拔均做破坏性试验,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为1300KN

2.2检测依据

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2、《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

7、设计图纸或说明;

8、勘察报告;

9、其他有关规范。

 

2.3检测方法及设备

表2-1检测方法及设备一览表

检测内容

检测项目

检测设备

备注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测试

(预制块/堆砂)堆载法

堆载反力装置

用预制块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测试

锚桩反力法

堆载反力装置

桩(墙)身砼质量检测

低应变动测法

RSM-PRT(T)

桩基动测仪

RS-1616K(S)

桩基动测仪

2.4进度计划

根据甲方要求具体确定

2.5人员配置

表2-2人员配置一览表

职务

姓名

联系方式

备注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分项负责人

静载试验

低应变试验

资料员

2.6质量保证与控制措施

2.6.1质量保证措施

1、保证全部检测为我公司在册正式职工,不以任何形式进行转包,也不允许其他单位与个人以本单位名义进行检测。

2、现场检测前,由项目负责人召集全体人员认真了解有关文件、资料,尽快熟悉掌握现场情况、工作程序。

3、每个项目正式检测前,由技术负责人主持进行对比试验,以确定最佳检测参数、激振方式及其他技术参数。

4、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投标技术方案进行检测,并将方案、联系方式告知业主、监理、施工。

5、当试验出现异常时,应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召集有关人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向业主、监理报告。

6、检测人员在检测实施过程中生活自理、独立办公,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

7、每次现场检测预先通知监理,并自觉接受监理旁站监督。

8、正式报告(包括中间结果),应通过单项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三级审核。

由任务收发人呈报各相关单位,检测人员不得私自报送检测结果。

9、每次检测完成后,应在3日内将结果(检测报告)呈报业主和监理、施工单位。

2.6.2进度保证措施

1、将现场检测机构设立在施工现场附近,保证全体人员常住现场。

2、按投标书上承诺的型号、数量配备足够的车辆、通讯设备、办公设备。

3、设立专职检测任务收发员,开通互联网及通讯电话,确保能够及时接受检测委托,按时汇报检测结果。

4、确保在接到检测要求后24小时内到达检测现场。

5、积极主动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联系,对工程进度要有全面的了解,提前分标段列出各土建标段的检测计划(包括预计时间、数量)并呈报业主。

6、按招投标书的内容要求,配备足够的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并保证全部仪器经过检定,全部检测人员持证(建设部或铁道部个人资质证)上岗。

2.6.3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为了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项目部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项目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负责人向公司领导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2、项目部将安全生产作为考核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坚持把安全工作与测试工作实行同计划、同布置、同总结、同考核、同奖惩,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3、项目部把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做好对职工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监督各测试部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各项安全法规。

4、项目部要协助各测试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设立测试部专职安全员,帮助各测试部解决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

5、项目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安全生产措施的实行情况,在周前召开安全会,并不定期检查各测试部安全会议记录和野外工地现场安全情况。

6、项目部内如出现安全生产问题,应及时向中心主管部门汇报,协助主管部门按“三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

7、项目部的工作总结应包括安全内容,对安全生产做的好的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做得差的测试部及个人予以批评和处罚并督促整改。

第三章试验实施细则

3.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3.1.1检测目的

1、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2、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1.2设备仪器及安装

1、试验加载设备宜采用液压千斤顶。

当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2)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受检桩的横截面形心重合。

2、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等,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值的1.2倍;

(2)加载反力装置的构件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3)应对锚桩的桩侧土阻力、钢筋、接头进行验算,并满足抗拔承载力的要求;

(4)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宜少于4根,且应对锚桩上拔量进行监测;

(5)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且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3、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

当通过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并换算荷载时,应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进行荷载换算。

荷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的准确度应优于或等于0.5级。

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4、沉降测量宜采用大量程的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误差不得大于0.1%FS,分度值/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0.01mm;

(2)直径或边宽大于500mm的桩,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试仪表,直径或边宽小于等于500mm的桩可对称安置2个位移测试仪表;

(3)基准梁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4)固定和支撑位移计(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不得受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当基准梁暴露在阳光下时,应采取遮挡措施。

5、沉降测定平面宜设置在桩顶以下200mm的位置,测点应固定在桩身上。

6、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表4.2.6的规定。

当试桩或锚桩为扩底桩或多支盘桩时,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距不应小于2倍扩大端直径。

软土场地压重平台堆载重量较大时,宜增加支墩边与基准桩中心和试桩中心之间的距离,并在试验过程中观测基准桩的竖向位移。

表3-1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反力装置

距离

试桩中心与锚桩中心

(或压重平台支墩边)

试桩中心与基准桩中心

基准桩中心与锚桩中心

(或压重平台支墩边)

锚桩横梁

≥4(3)D且>2.0m

≥4(3)D且>2.0m

≥4(3)D且>2.0m

压重平台

≥4(3)D且>2.0m

≥4(3)D且>2.0m

≥4(3)D且>2.0m

地锚装置

≥4D且>2.0m

≥4(3)D且>2.0m

≥4D且>2.0m

注:

1D为试桩、锚桩或地锚的设计直径或边宽,取其较大者;

2括号内数值可用于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压重平台支墩下2~3倍宽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

3.1.3检测方法及原理

本次试验采用:

1、堆载法:

由主梁、次梁组成堆载平台,上面均匀堆放混凝土预制块,构成加载反力系统。

反力装置的承载力不宜小于预计最大加载量的1.2倍。

加载采用电动油泵驱动1(3)个并联的同型号5000kN油压千斤顶。

压力值由经过标定的压力表给出,再由千斤顶的标定曲线换算成荷载值,压力表精度优于或等于0.4级。

试验用压力表、电动油泵、高压油管的最大加载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试桩的沉降变形,通过对称布置于桩头的四块百分表测量,其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所有百分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基准梁上,基准梁具有一定刚度。

为保证基准梁及基准桩的稳定性,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表3-1的规定。

堆载预制块法示意图

3.1.4试验细则

1、试验桩的桩型尺寸、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

2、试验桩桩顶宜高出试坑底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台底标高一致。

混凝土桩头加固可按本规范附录B执行。

3、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应分级进行,且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值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加载量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

(2)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宜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且应逐级等量卸载;

(3)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且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4、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5、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级荷载施加后,应分别按第5min、15min、30min、45min、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桩顶沉降量;

(2)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

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得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的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3)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应维持1h,分别按第15min、30min、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不得少于3h,测读时间分别为第15min、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桩顶残余沉降量。

6、工程桩验收检测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当有成熟的地区经验时,也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

快速维持荷载法的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应少于1h,且当本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速率收敛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7、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值且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4)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

(5)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mm~80mm;当桩端阻力尚未充分发挥时,可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3.1.5数据分析

1、检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应绘制竖向荷载-沉降(Q-s)曲线、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曲线;

2、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方法分析确定:

(1)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

对于陡降型Q-s曲线,应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2)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

应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3)符合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宜取前一级荷载值;

(4)对于缓变型Q-s曲线,宜根据桩顶总沉降量,取s等于40mm对应的荷载值;对D(D为桩端直径)大于等于800mm的桩,可取s等于0.05D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

(5)不满足本条第1~4款情况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宜取最大加载值。

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统计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参加算术平均的试验桩检测结果,当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算术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原因,结合桩型、施工工艺、地基条件、基础型式等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极限承载力;不能明确极差过大的原因时,宜增加试桩数量;

(2)试验桩数量小于3根或桩基承台下的桩数不大于3根时,应取低值。

4、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50%取值。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荷载-时间-位移汇总表

(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荷载-时间-位移曲线

(3)评价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4)试验过程中异常现象分析

3.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3.2.1检测目的

采用接近于竖向抗拔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试桩的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

3.2.2仪器设备及安装

1、试验加载设备宜采用液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2)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受检桩的横截面形心重合。

2、试验反力系统宜采用反力桩提供支座反力,反力桩可采用工程桩;也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地基提供支座反力。

反力架的承载力应具有1.2倍的安全系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反力桩提供支座反力时,桩顶面应平整并具有足够的强度;

(2)采用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反力梁的支点重心应与支座中心重合。

3、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

当通过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并换算荷载时,应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进行荷载换算。

荷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的准确度应优于或等于0.5级。

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4、上拔量测量宜采用大量程的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误差不得大于0.1%FS,分度值/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0.01mm;

(2)直径或边宽大于500mm的桩,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试仪表,直径或边宽小于等于500mm的桩可对称安置2个位移测试仪表;

(3)基准梁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4)固定和支撑位移计(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不得受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当基准梁暴露在阳光下时,应采取遮挡措施。

5、上拔量测量点宜设置在桩顶以下不小于1倍桩径的桩身上,不得设置在受拉钢筋上;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可设置在钢筋笼内侧的桩顶面混凝土上。

6、试桩、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表3.1的规定。

表3-1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反力装置

距离

试桩中心与锚桩中心

(或压重平台支墩边)

试桩中心与基准桩中心

基准桩中心与锚桩中心

(或压重平台支墩边)

锚桩横梁

≥4(3)D且>2.0m

≥4(3)D且>2.0m

≥4(3)D且>2.0m

压重平台

≥4(3)D且>2.0m

≥4(3)D且>2.0m

≥4(3)D且>2.0m

地锚装置

≥4D且>2.0m

≥4(3)D且>2.0m

≥4D且>2.0m

注:

1D为试桩、锚桩或地锚的设计直径或边宽,取其较大者;

2括号内数值可用于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压重平台支墩下2~3倍宽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

3.2.3检测方法及原理

1、检测方法及原理

(1)本次试验采用锚桩法:

由主梁、与试桩钢筋焊接相连的锚笼,提供支座反力的锚桩构成加载反力系统。

加载采用电动油泵同时驱动分别放置在2根锚桩上的并联1000kN油压千斤顶(每根锚桩上放置一个千斤顶)。

压力值由经过标定的压力表给出,再由千斤顶的标定曲线换算成荷载值,压力表精度不小于0.4级。

试验用压力表、电动油泵、高压油管在最大加载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试桩的上拔变形、锚桩的沉降变形,通过对称布置于试桩桩头、锚桩桩头的百分表测量,其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所有百分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基准梁上,基准梁具有一定刚度。

基准桩中心与试桩中心、锚桩中心保持一定距离,须符合表3-1的规定。

2、锚桩制作要求

按设计图纸施行,锚桩与试桩桩头平行,务必保持桩顶平整。

表3-1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距离

试桩中心与锚桩中心(或压重平台支墩边)

试桩中心与基准桩中心

基准桩中心与锚桩中心

(或压重平台支墩边)

锚桩横粱

≥4(3)D且>2.0m

≥4(3)D且>2.0m

≥4(3)D且>2.0m

压重平台

≥4D且>2.0m

≥4(3)D且>2.0m

≥4D且>2.0m

地锚装置

≥4D且>2.0m

≥4(3)D且>2.0m

≥4D且>2.0m

注:

1D为试桩、锚桩或地锚的设计直径或边宽,取其较大者;

2括号内数值可用于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压重平台支墩下2~3倍宽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锚桩反力法)示意图

3、抗拔桩抗拔钢筋布置要求

试桩桩身钢筋伸出桩顶长度不宜少于40d+500mm(d为钢筋直径)。

为设计提供依据时,试桩按钢筋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抗拉力应大于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25倍。

试桩顶部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

3.2.4试验细则

1、对混凝土灌注桩、有接头的预制桩,宜在拔桩试验前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灌注桩,施工时应进行成孔质量检测,桩身中、下部位出现明显扩径的桩,不宜作为抗拔试验桩;对有接头的预制桩,应复核接头强度。

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设计有要求时,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方法或恒载法。

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加、卸载分级以及桩顶上拔量的测读方式,应分别符合本规范第4.3.3条和第4.3.5条的规定。

3、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应分级进行,且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值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加载量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

(2)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宜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且应逐级等量卸载;

(3)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且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4、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级荷载施加后,应分别按第5min、15min、30min、45min、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桩顶沉降量;

(2)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

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得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的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3)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应维持1h,分别按第15min、30min、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不得少于3h,测读时间分别为第15min、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桩顶残余沉降量。

5、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拔量大于前一级上拔荷载作用下的上拔量5倍;

(2)按桩顶上拔量控制,累计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

(3)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钢筋应力达到钢筋强度设计值,或某根钢筋拉断;

(4)对于工程桩验收检测,达到设计或抗裂要求的最大上拔量或上拔荷载值。

3.2.5数据分析

1、数据处理应绘制上拔荷载-桩顶上拔量(U-δ)关系曲线和桩顶上拔量-时间对数(δ-lgt)关系曲线。

2、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根据上拔量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

对陡变型U-δ曲线,应取陡升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2)根据上拔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

应取δ-lgt曲线斜率明显变陡或曲线尾部明显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3)当在某级荷载下抗拔钢筋断裂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

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可按本规范第4.4.3条的统计方法确定。

4、当验收检测的受检桩在最大上拔荷载作用下,未出现第2条的第1~3款情况时,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情况对应的荷载值取值:

(1)设计要求最大上拔量控制值对应的荷载;

(2)施加的最大荷载;

(3)钢筋应力达到设计强度值时对应的荷载。

5、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的50%取值。

当工程桩不允许带裂缝工作时,应取桩身开裂的前一级荷载作为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并与按极限荷载50%取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相比,取低值。

6、成果整理静荷载试验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荷载-时间-位移汇总表;

(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荷载-时间-位移汇曲线图;

(3)评价各单桩竖向极限抗拔承载力;

(4)试验过程中异常现象分析。

3.3低应变试验

3.3.1检测目的

通过低应变法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桩的有效检测桩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