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342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docx

中国古代文学B2综合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B)

(2)综合练习题

宋代文学

一、选择题

1、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词人是(D)。

A.柳永B.秦观C.李清照D.周邦彦

2、改变了词以小令为主,创作了大量慢词的词人是(B)。

A.陆游B.柳永C.欧阳修D.苏轼

3、“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B)的主张。

A.公安派B.前后七子C.唐宋派D.桐城派

4、《明妃曲》一诗的作者是(B)。

A.欧阳修B.王安石C.杨万里D.范成大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选自(D)的《浣溪纱》一词。

A.秦观B.柳永C.李清照D.晏殊

6、《游金山寺》一诗的作者是(C)。

A.王安石B.黄庭坚C.苏轼D.文天祥

7、王禹偁是(A)时期的代表诗人。

A.北宋前期B.北宋后期C.南宋前期D.南宋后期

8、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出现(B)。

A.北宋前期B.北宋后期C.南宋前期D.南宋后期

9、“诚斋体”,主要指(B)的景物诗。

A.苏舜钦B.杨万里C.范成大D.刘克庄

10、强调“词别是一家”的词人是(C)。

A.秦观B.柳永C.李清照D.周邦彦

二、填空题

1、北宋前期,“西昆派”因杨亿所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 等。

2、南宋后期,江湖派因钱塘诗人兼书商陈起所刻印的《江湖小集》而得名。

这派代表诗人有戴复古和刘克庄。

3、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土,卒谥文忠。

他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

4、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神宗朝封荆国公,也称王荆公,临川人。

不仅实行新法,面且在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

有《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5、苏洵,字子允,号老泉。

宋仁宗嘉祐初,因欧阳修推荐,授秘书省校书郎。

与子轼、辙合称“三苏”。

为文长于策论,笔力雄健,有战国纵横家之风,也能诗。

有《嘉祐集》。

6、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

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有杰出的成就。

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7、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北宋后期著名诗人,与苏轼并称“苏黄”。

8、范成大,字致能,晚年隐居苏州石湖,故号石湖居士制。

其诗题材广泛,田园诗独具一格。

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

9、《四时田园杂兴》为南宋前期诗人范成大所作组诗,共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首。

10、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现存9300多首,其作品收在《渭南文集》和《剑南诗稿》中。

11、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擅诗文,以词名,长于比兴寄托,风格清丽婉约,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有《淮海集》。

12、周邦彦,字美成 ,自号清真居士。

因精通音律,能自度曲,作词格律极严,被称为“格律派”大家。

1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蓍名女词人。

工诗文,词为大家。

论词有“别是一家”之说,在词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有《漱玉词》集。

14、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兼有清丽明快或缠绵妩媚的风格。

有《稼轩长短句》。

15、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一生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

.精通音律,善书法,诗文俱佳,尤以词著称。

有《自石道人歌曲》。

16、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其诗文洋溢着民族气节和浩然正气、直抒胸臆、慷慨悲壮。

,代表作有《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正气歌》等。

17、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

南宋著名文学家,兼工文章诗词,其文《岳阳楼记》为历代传诵之名篇。

有《范文正公集》。

18、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官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其词雅俗共赏,大量制作慢词 ,对宋词发展颇有影响。

19、宋代话本主要分小说和讲史两大类,前者多半是白话短篇;后者则多用浅近文言,且初具长篇规模。

20、金代文学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对元明戏曲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三、续写古诗文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2、儿童不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士,。

(陆游《书愤》)

5、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关山月》)

6、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

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10、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

1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

1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

1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今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14、背诵、默写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背诵、默写苏轼词《念奴娇》(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6、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1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

18、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19、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20、背诵、默写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1、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永遇乐》)

2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张孝祥《念奴娇》) 

2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24、背诵、默写辛弃疾词《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5、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26、背诵、默写辛弃疾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7、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2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前赤壁赋》)

四、名词解释

1、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2、豪放派: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

3、婉约派:

是与“豪放派”对举的宋词流派,因明人张綖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的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的正宗,在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多以抒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站有重要地位。

4、晚唐派:

北宋前期的文学流派,继王禹偁后,有一批诗人,大都是僧人和隐士,他们仿效贾岛、姚合的诗风,多写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活,诗境狭窄。

此派以林逋最有名,他的诗别具平淡清隽的风格。

 

5、江西诗派:

由于黄庭坚因其诗歌创作与理论上的巨大成绩,在宋代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声势不凡的诗歌流派——即江西诗派。

五、翻译下列文言文.并解释其中加点的字词。

1、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

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王禹偁《待漏院记》)

译:

因此可以懂得,一国之政,万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难道可以不谨慎以待吗?

还有一种宰相,他们没有恶名声,也没有好名声,随波逐流时进时退,窃取高位贪图利禄,滥竽充数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旅:

俱。

苟禄:

苟求厚禄。

2、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旧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半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也。

(欧阳修《丰乐亭记》)

译:

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首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荫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风霜,冬赏冰雪。

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斯:

这。

荫:

遮蔽。

岁:

年。

宣:

宣扬。

书:

写。

3、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留侯论》)

在古代称得上豪杰之士的人,一定具有超越常人的气度和节操。

普通人遇到了难以忍受的事情时,就会拨出剑来,冲上去捞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对于意外事件的突然降临一点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被激怒,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节:

气节、节操。

匹夫:

普通人。

卒然:

突然。

卒:

通“猝”。

挟持:

指抱负。

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芜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苏轼《前赤壁赋》)

译:

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苟:

如果。

惟:

只有。

适:

享受、满足。

5、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日:

“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什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

岂能作儿女态耶?

”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

译:

有一天清早到我们家一起吃饭,对我父亲说:

“听说宰相赵鼎遭秦桧陷害被贬谪到岭南海岛,路过南岭时伤心忧愁地哭了。

我是不会这个样子的,假如朝廷贬谪的命令一下达,青鞋布袜一穿就上路,怎能表现出小孩子哭哭啼啼的架势呢!

”说这番话的时候,两眼明亮如炬,声音洪亮如钟,那英烈刚毅的气度让人振作奋发。

平旦:

早晨。

涕:

眼泪。

兴起:

振奋、奋起。

六、简答题

1、简述宋词发展的四个时期及其代表诗人。

答:

宋词的发展与宋诗的发展一样,可分为北宋前期、北宋后期、南宋前期和南宋后期,共四个时期。

北宋前期的代表词人有:

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

北宋后期的代表词人有:

秦观、贺铸、周邦彦。

南宋前期的代表词人有:

李清照、张元幹、张孝祥。

南宋后期的代表词人有:

辛弃疾、姜夔。

2、简述宋诗的主要特色。

答:

首先,宋诗缺乏唐诗那种恢弘开廓的气象,较少充满青春气息的浪漫歌唱,更多的是采用写实的创作方法,痛陈国事,沉郁悲愤。

宋诗大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体现了诗人关心时政的忧患意识。

其次,在创作风格上,宋诗多喜言理,尚议论,以理趣见长;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以才学为诗”,比较喜欢用典实,书卷气较浓,显得委屈精深;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引入诗中,结构手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倾向。

3、《明妃曲》一诗是如何刻画王昭君形象的?

答:

前八句从正、侧两面描绘了昭君的形貌、仪态风度之美。

接着六句刻画昭君在胡地的悠悠岁月和思念故国、亲人的深切感情。

4、简述《书愤》(陆游)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

《书愤》一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时陆游已六十有余,诗中追怀壮岁功业,痛惜宏图未展,自伤志士迟暮,暗讽小人误国。

前半首追怀往事,后半首抒发感慨。

诗运用对比手法,全诗贯穿着忠愤之气,悲而不衰,沉郁顿挫,是作者七律的代表作,诗中第三四句全以名词组合、造句独特,构成两幅水上交战、陆路进击的出师图,不仅传达出如火如荼的浩荡气势,而且音节洌亮,如敲金振玉。

5、简述《渔家傲》(范仲淹)一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

词的上片着重描绘秋日边塞的风光景物,写景从大处落墨,又紧扣边塞风光之“异”,勾勒出一派荒凉、苍莽的景观。

下片着重抒情,既表现了将士御敌守边、建功立业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边地之苦和思乡之情。

全词意境开阔,格调悲凉雄浑,被视为宋代豪放词的先声。

6、简述《贺新郎》(张元干)一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

词的上片描写了中原沦陷后的荒凉景象,抒发了对投降卖国者的愤慨。

词的下片对胡铨因爱国而获罪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全词感情强烈深沉,用笔委婉曲折,极尽沉郁顿挫之致。

7、简述《留侯论》(苏轼)是怎样紧扣“忍”字作文章的?

答:

作者紧扣“忍”字作文章。

一上来的议论就点出“忍”字,认为不能忍者,不足为勇。

接着推翻历史陈说,指出圯上老人为秦代的隐君子,因看到张良不能忍的危害,而有意教他忍。

然后再举郑襄公、越勾践之事说明忍的功效。

最后归纳楚汉相争刘邦之所以胜、项羽之所以败,其因亦在于“能忍与不能忍”。

而刘邦之忍,乃张良所教,全文征引史实,议论风生,正反论证,言之成理,典型地表现了苏轼史论文章纵横捭阖、汪洋恣肆的风格。

七、论述题

1、分析柳永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艺术特色。

答:

纵观全词,非独结尾统摄全篇,上下片十八句无不经纬分明,丝丝入扣。

上片写景,下片言情,情景交织,以“对”字开篇,“登高临远”过片,“倚栏”落脚,又以倚栏凝愁照应江水无语,有如常山之蛇,关节响应,救首救尾。

柳词铺叙而不散浸,于此可见一般。

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

“(郑文焯《与人论词遗札》)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

用单字去声作为句首领头字,也是一大特色,“对”“渐”“望”“叹”“误”等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

2、试以《念奴娇》(大江东去)为例,分析苏轼词之豪放风格。

答:

上片以写景为主,由地及人,由概括到具体,展现了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为下片怀古做了极好的铺垫。

下片前六句着力歌咏周瑜,通过概貌与细节描写,称颂了周瑜儒雅的风度、杰出的指挥才能和非凡的战绩。

“故国神游”以下从怀古回到现实,慨叹自己的政治失意,徒怀雄心。

通篇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江山胜景和功耀史册的英雄人物相互辉映。

通篇意境开阔,笔力雄健。

3、分析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的艺术特色。

答:

(1)运用铺叙手法,巧妙地将眼前景、身边事组合在一起,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把作者的主观感情与自然景物、生活细节融合在一起,渲染烘托出动人的意境,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复杂心态和凄苦之情。

(2)此词发端七组十四个叠字,反复叠加,强化了凄苦心情的表达,充分展示了主人公极端悲苦的心理状态。

(3)词中四个反诘句,不时荡起波澜,强化情感的表达。

4、分析辛弃疾词《破陈子》(醉里挑灯看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

思想内容:

词中表现了抗金复国的理想与壮志成空的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

第一句和第十句为实写,中间八句采用托之于梦的写法,追写当年抗金义军的军旅生活,洋溢着浪漫、豪壮的激情。

艺术特色:

通篇把壮与悲、理想和现实互相对比衬托,感情跌宕起伏,有很强的感染力。

5、分析《待漏院记》(王禹偁)的思想内容。

答:

文章分三层意思。

第一、二段说明朝廷设置待漏院的目的,是“示勤政也”。

第三、四、五段总结了历史上贤相、奸相、庸相的情状,并加以曲折描绘,义正词严,淋漓尽致。

最后一段告诫执政者,以表明主旨。

6、分析《前赤壁赋》(苏轼)的艺术特色。

答:

全文紧紧依托月夜泛舟的特定情景,借景抒情,因景喻理,使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先从清风和明月交织成的江山美景中,写出作者由此而生的飘飘欲仙之乐。

继而从悲凉的箫声和对历史人物兴亡的凭吊,跌入现实人生的苦闷之中。

最后从眼前景物立论,以“水”、“月”的例子,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转悲为喜,重又回复到旷达超脱的心境。

作为一篇优秀的文赋,除了运用主客对话、伸主抑客这一赋体的惯常手法外,语言上颇有创造,骈、散间行,挥洒自如,以散句为主,而在写景、抒情、铺叙时,常穿插有工整有韵的骈句,使文章韵散结合,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元明清文学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属于冯梦龙整理编纂的是(B)。

A.《初刻拍案惊奇》B.《警世通言》C.《聊斋志异》D.《儒林外史》

2、清代最流行的《水浒》版本是(A)。

A.七十回本B.一百回本C.一百十五回本D.一百二十回本

3、《镜花缘》的作者是(C)。

A.刘基B.吴敬梓C.李汝珍D.兰陵笑笑生

4、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是(C)。

A.公安派B.唐宋派C.桐城派D.阳湖派

5、以“神韵”论述的诗歌理论家是(C)。

A.王士贞B.李东阳C.王士祯D.袁枚

6、李梦阳属于下列文人群体中的(C)。

A.“台阁体”派B.茶陵派C.前七子D.后七子

7、《范进中举》选自(D)。

A.《喻世明言》B.《二刻拍案惊奇》C.《聊斋志异》D.《儒林外史》

8、元杂剧代表作《李逵负荆》的作者为(D)。

A.关汉卿B.马致远C.白朴D.康进之

9、元杂剧代表作《墙头马上》的作者是(C)。

A.王实甫B.马致远C.白朴D.郑光祖

二、填空题

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2、元杂剧的发展以元成宗大德年问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中心在大都,后期创作中心转移至临安。

3、大戏剧家关汉卿,号已斋(或作一斋)。

他一生创作杂剧60余种,现存18种,多方向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他尤擅长刻画女性形象。

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举出三种即可)等。

4、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元代杰出的杂剧作家,《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5、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

元代著名文学家。

《汉宫秋》是其杂剧代表作。

他的散曲代表了元代元曲的最高成就。

在其《东篱乐府》中,保存有小令104首,套曲17套。

6、南戏,亦称“戏文”,是宋代产生于温州一带而流行于南方的地方剧种,元末复起,发展而成为明代的传奇。

7、元末,高明创作的《琵琶记》相当著名,被后人推崇为“南戏之祖”。

8、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主要成绩。

“六大白话小说”指的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9、明清的戏剧创作主要是传奇(但也有杂剧)。

明代传奇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有:

梁辰鱼的《浣纱记》,李开先的《宝剑记》,王世贞的《鸣凤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

10、明代最杰出的戏剧家首推汤显祖,有中国“莎士比亚”之誉。

他的《牡丹亭》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歌颂爱情的主题,是戏曲史上的杰作。

《牡丹亭》全称《牡丹亭还魂记》,共五十五出。

11、清代剧坛成就最高的是《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和《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当时有“南洪北孔”之誉。

12、明清杂剧的代表作家有徐渭[明],他的作品《四声猿》由四部短剧组成;还有杨潮观[清],他的《吟风阁杂剧》收短剧三十二种。

13、罗贯中,名本,一说名贯。

他的代表作为《三国演义》。

此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存留至今。

14、现存《三国演义》的最早刊本是明代的“嘉靖本”,书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题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清康熙年间毛宗岗的修订本最流行的版本。

15、在民间文学世代积累的基础上,经文人施耐庵加工创造,《水浒传》在元末明初得以完成。

16、《水浒传》的版本极为复杂,在繁本中,一般认为明嘉靖年间郭勋刻本,即百回本较接近原作,而金圣叹的删改本,即七十回本,明末以来最流行。

17、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除代表作《西游记》外,后人辑集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18、吴敬梓,安徽全椒人,字敏轩,又字粒民。

因书斋署“文本山房”,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又因移居南京,定居于秦淮河畔,故自称“秦淮”。

十年完成《儒林外史》,另有《文木山房集》。

19、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他在“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困境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地从事《红楼梦》的创作。

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