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38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

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达2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

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

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成为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中国奇迹”。

2003年至2007年保持年均增长10.6%的增长速度,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长4.9%高出5.7个百分点。

国家外汇储备,2002年是2864.07亿美元;

2006年增加到1066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不仅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实现了平稳增长。

这里所说的经济平稳增长,主要就是指经济周期实现了由建国以来多次发生的超强波周期(波谷年与波峰年经济增速落差在20个百分点以上)、强波周期(落差在10个百分点以上)、中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上)到轻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下)的转变。

现在,中国GDP是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几倍,2005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4大经济体,2005年底中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

相应的人均收入2006年超过2000美元,达到201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标志着我国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正是整个经济的发展,国家财力的增强,让我们办成了许多大事,如:

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三北防护林等,结束了600年历史的农业税,党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让广大亿万农民兄弟感到党的温暖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第一,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

这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来源。

1978年-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140元;

二者分别增长了6.4和6.2倍。

200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增长6.3%;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0.3%。

但需说明:

这些收入并不是居民的全部收入。

它只是包括了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并没有包括各单位对居民的补贴和居民的其他合法收入,更没有包括数量相当大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

所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被低估了。

还要提到: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实际上也提高了居民收入。

1989年我国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800元,2006年调高为1600元,2008年再调高为2000元。

  第二,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197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91元增长到184元;

其中,农村居民由65元增长到138元,城镇居民由154元增长到405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这期间三者年均增速分别为2.3%、1.8%和3.0%。

但200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84元迅速增长到6111元,其中农村居民由138元增长到2848元,城镇居民由405元增长到10359元。

这期间,三者年均增速分别为7.5%、5.9%和6.3%;

三者比前一个时期分别高出2.26倍、2.28倍和1.1倍。

还要着重提到:

1978年-200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5亿下降到1479万人。

  第三,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物质生活提高的重要指标。

1978年-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67.7%下降到43.1%,城镇居民家庭由57.5%下降到36.3%;

二者分别下降了24.6个百分点和21.2个百分点。

  第四,住宅水平有所提高。

1978年-2006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6.7平方米增长到27.0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8.1平方米增长到30.7平方米;

二者分别增长到了3.0倍和2.8倍。

  第五,现代交通通讯的广泛运用以及交通通讯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生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比如,到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达到了152.88部;

农村也达到了62.05部。

到2007年,我国宽带用户数已达1.22亿户,居世界首位。

与此相联系,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交通通讯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1.20%提高到13.19%,农村由2.24%提高到11.95%。

  第六,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是人民文化生活提高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1978年-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由16.5万人增加到448万人;

研究生毕业人数由9人增长到31万人;

二者分别增长了26.1倍和34443.4倍。

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中也明显地反映出来。

1990年-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1.12%上升到13.83%,农村由8.36%提高到12.63%。

  第七,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

1994年-2006年,仅国内旅游就由524万人次增加到1394万人次,其中城镇居民由205万人次增加到576万人次,农村居民由319万人次增加到818万人次;

三者分别增长了1.66倍、1.81倍和1.56倍。

在这期间,人均旅游花费由195.3元增长到446.9元,其中,城镇居民由414.7元增长到766.4元,农村居民由54.9元增长到221.9元;

三者分别增长了1.29倍、0.85倍和3.04倍。

  第八,闲暇时间大幅增加。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实行由改革前的每周单休日改为双休日。

后来又实行“五一”节、国庆节和春节三个长假(每节放假三天)。

从2008年1月1日起,又调整和增加了假日。

即取消了前一个长假,但增加了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每节一天假日)。

这样,我国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日再加上职工带薪年休假,一年中平均休假时间就超过了一年的三分之一的时间。

  第九,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一个综合指标。

1978年-2006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由68岁提高到72.4岁。

(四)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

 第一,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452亿美元;

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世界第四位,居美国、日本、德国之后。

与此相联系,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增长。

2003年-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8%,居世界第二位;

估计2007年将达到16%,居世界第一位。

 第二,作为主要农产品的谷物、肉类和籽棉1978年分别居世界的第二、第三和第二位,1990年以后三者均居世界第一位。

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钢和水泥1978年分别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四位,200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一位。

作为主要能源的煤、原油和发电量1978年分别居世界第三位、第八位和第七位。

其中,煤在199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原油在1990年以后上升到第五位或第六位,发电量在200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的第二位。

当前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的第四位。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第三,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855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7000万人。

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

依据2007年9月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科技实例研究”项目成果,当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

2006年我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居世界第二位。

此其一;

其二,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五位;

研究开发投入强度达到1.42%。

其三,目前专利申请受理总量突破400万件,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超过国外申请量,2006年达到53.4%,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

第四,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1738.0亿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增长了105.3倍。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世界位次1978年为二十七位,2004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三位。

另据2007年8月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有958种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排名第一,是拥有占有率位居第一的商品种类最多的国家。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由1979年-1980年的181.8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48亿美元,多年来均居世界前列。

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87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

我国的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5282亿美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增长了9149.9倍,居世界第一位。

2008年6月末,又增加到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

第五,据国外有的单位测算,2006年我国消费额占世界消费额的5.4%,居世界第五位。

但在这里也需说明:

第一,上述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是从总体上说的。

这就意味着:

一方面中国在有些领域(比如第三产业的某些领域)还没有成为经济大国;

另一方面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不只是经济大国,还是经济强国。

其突出表现,就是继人造卫星上天、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之后,2007年又实现了嫦娥一号探月工程,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它表明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处于强国地位。

第二,如果对衡量经济大国地位的指标做更全面的比较,中国经济居世界的位次就没有那么高。

比如,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国在2005年列世界第四。

如果按国民总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计算,2005年中国经济总量是22867亿美元;

当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经济总量分别为145039亿美元、49418亿美元、36309亿美元、35796亿美元、27910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位不是第四,而是第六。

又如,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422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但综合考虑外资对外贸的贡献等因素,2005年中国实际外贸总额为8741亿美元。

而当年德、日、法、英的外贸总额分别为17448亿美元、11119亿美元、9550亿美元、8781亿美元,都比中国多。

但即使考虑上述各项因素,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总体确立,仍然是肯定无疑的。

  概括以上所述,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和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是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当然,像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一样,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正如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所总结的,突出的表现是: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

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

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

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还要指出:

2008年经济增速虽有下降,但仍处于偏热状态;

特别是通胀还由去年低通胀的上限区间演变为中通胀下限区间,而且压力还在增大。

(五)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

改革开放30年,文艺战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花似锦,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好歌曲、好影视。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了“64字创业精神”、伟大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

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

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平民教育。

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

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

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

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

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

而今年,2008年8月8日,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举办了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获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居金牌榜首位!

9月6日-17日,北京残奥会成功举办,残奥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89枚金牌、70枚银牌、52枚铜牌的优异成绩,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1。

(六)国防建设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

人民解放军乘国家改革浪潮之势,进入了改革时代。

30年来,改革一直没有中断,使中国军队从摩托化走向了“机械化和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方方面面可见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目前,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30年来,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也稳步前行。

1978年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同年,全军启动作战指挥自动化工程。

我军信息化建设发端于70年代末的指挥自动化建设,我国第一套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系统,为我军乃至我国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983年,军委根据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转变的指示,在我军陆军部队中选择一些摩托化军改建机械化集团军。

经过反复论证,1984年4月1日,我军诞生了机械化集团军,标志着中国陆军走向了现代化的军兵种合成。

1985年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实行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我军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党的十六大为我军提出了:

“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30年来,我军加速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军事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军队改革从初期主要围绕装备发展、运用和采办体制展开,到中期改革重心转向军事理论、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再到后期军队组织体制的全面转型占据主导地位。

30年的实践表明,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在军事通信、网络安全、卫星导航、指挥控制、模拟训练、卫星测控、军事物流、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惊人的变化,通过与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合作,部分技术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正顺势而上,改革的步伐仍将大踏步前进。

(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就卓著

在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到下,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

现两岸关系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台湾有言:

“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

”海峡两岸同文同脉同根,“两岸是一家人”不是政治判断,而是血脉使然。

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彼此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展、产业逐步优化,两岸贸易额迭创新高。

2006年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2007年金额更超过1200亿美元;

大陆自1991年以来一直是台湾外贸顺差的最大来源地,2007年台湾的外贸顺差超过700亿美元;

大陆自2002年以来一直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

2005年,受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于3月份率团进行了广州、南京与北京的“缅怀之旅”。

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进行了南京、北京、西安与上海等地的“和平之旅”。

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进行了西安、南京、上海、长沙、湘潭与北京等地的“搭桥之旅”。

7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60周年,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进行了广州、南京、大连与北京四地的“民族之旅”。

9月,根据胡宋会谈公报的精神,首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

为落实胡连会的共识,国民党台中市党部访问团抵达厦门,与中共厦门市委开展交流,两党基层交流正式启动。

连、宋、郁回祖国大陆访问在台湾民众及国际社会中引起极大的轰动,打破了台湾政坛长期存在的“红色恐惧”,为两岸政党交流打开了大门,为未来可能进行的两岸政党谈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台湾民间与祖国大陆的交往日益增多。

一方面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越来越多,2004年以来台湾对祖国大陆投资占整体对外投资的比重超过50%,祖国大陆己占据台湾地区对外投资的首位。

截止2008年3月,台湾进入大陆的企业多达7万多家,投资金额460亿美元,如果加上通过第三方进入大陆的投资超过700亿美元。

可见两岸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势不可挡。

另一方面,两岸在体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人员、学术交流不断深人发展。

2007年,姚明访台,受到台湾民众英雄般地欢迎。

台湾居民来大陆每年达数百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探亲、交流也日益增多。

据2008年2月10日中央台海峡两岸栏目报道,台胞到大陆累计达4700万人次(台湾2300万人口),大陆去台160万人次(不对等,所以岛内呼吁开放),台胞来大陆就学就业的也增多。

2008年台湾地方领导人换届,陈水扁下台,马英九当选上任。

5月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来大陆访问,6月海基会、海协会会谈,使两岸关系进入新时期。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发生的,所以,为了对小平南巡讲话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有个清晰地理解和认识,很有必要把小平南巡讲话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应有阶段上去把握。

如果这样,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重大意义就不是20年,而是200年,2000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到现在为止,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是:

第一阶段是从1978到1992年,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的“南巡”;

第二阶段是从邓小平的“南巡”到2001年“入世”;

第三阶段是2001年“入世”到“奥运”在中国举办的成功;

第四阶段是从“奥运”到现在。

与改革开放的四个阶段相对应,大体呈现出四大突出亮点。

这四个亮点分别是:

拨乱反正;

扭转乾坤;

加入世贸;

中国奥运。

邓小平的“南巡”既是第一阶段的终点,也是第二阶段的始点。

它起到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作用

在第一阶段上,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任务是“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也就成为这个阶段上的主要“亮点”。

所谓“拨乱”就是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之乱,拨“以阶级斗争为纲”之乱,拨作为统治经济的“计划经济”之乱,拨“公有制一统天下”之乱,拨“十年文革”之乱;

所谓“反正”就是返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轨道上来,返回到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路线上来,返回到建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

具有重大的历史性和方向性的“拨乱反正”,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场伟大的革命。

毫不夸张地的说。

在这个特定时期的“拨乱反正”,它挽救了一个民族,挽救了一个国家,挽救了一个社会,挽救了一个党。

如果不是“拨乱反正”,而让“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再继续下去,让“以阶级斗争为纲”再继续下去,让“文革”再继续下去,真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现在,仍有很多人不厌其烦、振振有词地鼓吹改革开放不是“拨乱反正”,而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在一次讨论会上,我反问持“自我完善论”者:

难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完善吗?

发展市场经济是对“计划经济”的完善吗?

发展民营经济是对一统天下的“公有经济”的完善吗?

建立和谐社会是对“十年文革”的完善吗?

如果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