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52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docx

中频炉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

调质线中频炉安全操作规程

开机规程:

一.操作中频柜之前首先检查净环水路(供水冷铜管和炉体冷却),进水压力在0.15~0.2MP(1.5~2Kg)合适;其次检查内循环冷却水(供电柜冷却),进水压力在0.1~0.2MP(1~2Kg)合适,如果压力偏低需检查水罐水位及时补给纯净水。

二.检查电柜内各连接处有无渗、漏水情况,并观察电柜内水管进、出水的流速和压力情况。

三.观察电柜两端柜门进线侧电压表,淬火区进线电压为1250V,回火区进线电压为660V.每个柜门都有3个电压表,须确保数值相同才能进行后续操作。

四.确保现场危险区域无人后,依次进行送电操作。

淬火区电柜操作顺序如下:

1.依次送上左右两侧柜门下方的手拉刀闸(每边3把);

2.逆时针旋转中间柜面上的电位计(确保调到最小);

3.按逆变启动按钮,听到柜内接触器吸合的声响,并看到柜面逆变启动指示灯亮;

4.顺时针缓慢转动电位计(一般此阶段直流电流表数值不超过500A),当看到柜面频率表指针上升后,再继续转动电位计,直到工艺所需达到的参数。

回火区电柜操作顺序如下:

1.依次送上左右两侧柜门下方的手拉刀闸(每边3把);

2.按下进线侧柜门的储能按钮,当内部主断路器的储能声响结束以后(大概4秒)按下主断路器合闸按钮(可以听到合闸声)。

左右两侧柜子操作相同。

3、4步骤同淬火区

短期停机(人员不需要进入危险作业区工作,并且离下次开机间隔很短)规程:

一.首先将中间柜门的电位计逆时针调节到最小;

二.按下中频停止按钮并看到中频停止指示灯亮。

安全停机(人员需进入危险作业区工作,或者离下次开机间隔较长)规程:

一.首先将中间柜门的电位计逆时针调节到最小

二.按下中频停止按钮并看到中频停止指示灯亮;

三.淬火区直接拉下两进线侧柜门的所有刀闸;回火区先按下主断路器分断按钮(看到分断指示灯亮),再拉下两侧所有刀闸;

四.按需要关闭各区的内外冷却水泵。

特别注意:

1.如需进入左右侧进线柜内工作(检修),需通知相关电气人员分断进线端电源;

2.在中频电源开启后禁止人员进入危险作业区;

3.如遇到紧急情况(如异常响动、火花、烟雾等)需停止中频电源,必须严格按照安全停机步骤,严禁带负荷直接拉下进线刀闸;

中频炉操作规程

一、中频炉开机前检查:

 每次开机前应检查水路、电路。

确认所有水管均通水畅通并检查电路有无螺丝松动等异常情况。

二、中频炉开机:

 接通中频电源柜电源。

按控制电源开,控制电源指示灯亮,合上主回路开关,再按逆变起动,直流电压表应显示负电压。

然后慢慢将功率给定电位器旋大,同时观察电表,直流电压表指示增大。

1.当直流电压过零后,中频电压、直流电压、有功功率三只表同时增大,并听到中频声响表示起动成功。

可将有功给定位器旋大到所需功率。

2.当直流电压过零后,中频电压、直流电流、有功功率三只表不同进上升并听不到正常的中频声响则表示起动不成功,应将电位器旋至最小后重新启动。

三、中频炉复位:

 如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过流、过压,则门板上故障指示灯亮。

应将电位器旋至最小,按“逆变停止”故障指示灯亮,再按“逆变起动“,然后重新起动。

四、关机:

 将电位器旋至最小,按“逆变停止“然后分开主回路开关,再按”控制电源关“。

如设备不再使用,应切断中频电源柜的电源。

五、设备运行过程中应该经常检量出水是否畅通,如发现出水过小或断水时应立即关机,排除故障后重新开机。

六、定期在关机后检查中频柜内及电容架上的铜排连接螺有无松动的情况,如有松动应将其拧紧。

 由于两台中频炉分别由两台变硬度器供电,且由于电炉有共特性,故使漏电保护且投运不上,使用不当将导致人身触电伤亡与设备损坏事故。

1.严禁私拉乱接。

2.严禁将杂物寄放进电柜、箱内。

3.上炉台工作必须穿戴上防护用品。

4.检查电炉必须关闭电源,并挂警示牌,另须有两人以上监护,检修完毕先清理工具,巡视通电设备周围确实无人后方可合闸试运行。

5.严禁带病,喝酒后上炉台操作。

6.捞渣棒不得随意乱放,倾炉开关,测温仪器用后应整理放好。

7.电炉整套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严禁漏水、水淹现象。

8.严禁非工作人员上炉台,随意进出电容室。

9.为了您的生命安全,请每位炉工严格遵守每项规章制度和安全,严肃认真对待你的工作。

 

第五章中频电源操作和安全守则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式集成控制板,所以KGPS系列电源的操作非常简单。

在电源柜的操作面板上(6相12脉冲),共有13块仪表、2个电压转换开关、4个指示灯、4个按钮、1个旋钮。

其中在左边柜体面板上和右边柜体面板上分别装有4块仪表,左边柜体面板上4块仪表是1#进线电压、A1进线电流、B1进线电流、C1进线电流进线,右边柜体面板上4块仪表是2#进线电压、A2进线电流、B2进线电流、C2进线电流进线,中间面板上5块仪表分别指示直流电压、A组直流电流、B组直流电流、中频电压、中频频率。

4个指示灯分别为“控制电源”指示,“电源合闸”指示,“中频启动”指示和“故障”指示。

“中频启动”指示灯亮表示逆变器开始工作,“故障”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柜的保调节旋钮护电路已动作。

引起保护动作的因素有过电流、过电压、瞬间过电压、缺水、缺相、水温高等等。

4个按钮分别为控制电源、电源合闸、电源分闸、中频启动。

1个旋钮为功率调节旋钮。

1、开机步骤:

1.1开机前确认水路正常,设备无渗漏;确认供电系统正常;炉衬使用前必须完好无损;

1.2合上柜内的提供控制电源的开关;

1.3顺时针旋转“总控制电源”旋钮;

1.4顺时针旋转“控制电源”旋钮,“控制电源”指示灯亮;

1.5按下“1#断路器合”按钮,“1#断路器合”指示灯亮;

1.6按下“2#断路器合”按钮,“2#断路器合”指示灯亮;

1.7按下“中频启/停”按钮,“中频启动”指示灯亮;

1.8顺时针旋转“功率调节”电位器旋钮,听到中频尖叫声后,表明中频启动成功。

2、关机步骤:

2.1逆时针旋转“功率调节”电位器旋钮至最小,停止中频电源;

2.2顺时针旋转“中频启/停”按钮,“中频启动”指示灯灭;

2.3按下“2#断路器合”按钮,“2#断路器合”指示灯灭;

2.4按下“1#断路器合”按钮,“1#断路器合”指示灯灭;

2.5逆时针旋转“控制电源”旋钮,“控制电源”指示灯灭;

2.6逆时针旋转“总控制电源”旋钮。

3、注意事项

3.1每次启动前,必须确认“功率调节”电位器在最小位置。

3.2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频繁过流、过压现象应认真检查,是否存在短路和打火现象。

3.3中频电源停止工作后,中频电源柜和电容器冷却水过10分钟后关闭。

3.4炉体的冷却水应继续保持通水10小时以上或炉膛内温度降至100℃以下方可关闭,同时避免炉膛内温度下降过快,减少炉衬使用寿命。

4、安全守则

4.1电源柜在工作时,柜门必须关好。

4.2带电检修时,应注意不要碰触主路路母排。

4.3进行日常维护时,必须断开柜内空气开关。

4.4进行日常维护时,如需通控制电,必须拔掉柜内的KA4和KA5两个继电器。

4.5进行日常维护后,应清点工具,不要忘在电源柜内。

(资料性附录)

安全事项

A.1概述

苏州振吴电炉有限公司提供带有完善保护电路的高效设备。

然而,操作者应理解涉及高压熔化和常规浇铸操作的所有潜在危险。

对安全负有责任的所有操作、维修保养和管理人员应阅读并理解以下安全事项。

本部分的目的是帮助一般熔化和铸造操作者尤其是无心感应熔炼系统的操作人员和保养人员熟悉安全注意事项。

这些注意事项应被视为遵守的最低限。

列出每种情况下应该遵循的全部注意事项并非本部分的任务,本部分只是把这些安全注意事项形成一个最低限度的体系。

由此每套设备的经理可以建立起对他个人情况而言是简明的注意事项和程序。

这些注意事项并不能取代那些素质良好、训练有素的操作人员和保养人员的良好判断力。

这些安全事项的复制件应在整个熔炼系统工作区域的醒目位置张贴,以便为操作和保养人员完全熟悉。

A.2常规铸造注意事项

A.2.1以下注意事项是熔化工和铸造工所熟知的,不仅仅对无心感应熔炼炉操作而是对所有的金属熔炼操作来说都是常识。

在此仅作普通常识而非涉及全部各类操作。

这些事项应由特定操作者个人能阐述清楚并适当扩充或完善。

A.2.2从事熔炼和浇铸操作应仅限于具有合格证的人员,或由工厂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或在工厂专职工程技术人员指挥下操作。

A.2.3现场人员应始终戴好具有防护边框的安全眼镜,并在观察高温金属时应使用专用滤光镜。

A.2.4在炉边或靠近炉边工作的人员应穿好隔热和耐火工作服,合成化纤(尼龙、聚酯等)类服装不宜靠近炉边穿戴。

A.2.5炉内衬应按一定时间间隔经常检查,以防止“耗尽”。

冷却后检查炉内衬:

炉衬厚度(不包括石棉板)经磨损小于65mm~80mm时,必须修炉。

A.2.6加料应小心细致,以免出现料的“跨桥”。

“桥”下两边金属的超高温会造成炉衬腐蚀加快。

A.2.7新感应炉的炉衬应选材适当,与要熔炼的金属相适应,并在加料熔炼前完全干燥。

炉衬材料烧结规程应严格遵循这一条。

A.2.8铝、锌等低熔点材料应谨慎加入钢铁等高温液。

如果低熔点添加料在熔化前沉下,则将剧烈沸腾并导致溢出甚至爆炸。

镀锌管形炉料加入时,特别要小心。

A.2.9炉料应干燥而不含易燃物,不过度生锈或潮湿。

炉料中液体或易燃物的剧烈沸腾会导致金属液溢出甚至爆炸。

A.2.10可移动石英坩埚(它们不是为熔化类铁金属的高温设计的)在金属和感应炉尺寸均适宜时可以采用,制造厂商的性能说明应成为坩埚的使用指南。

A.2.11金属运入坩埚时,必须使用支架支撑坩埚的侧面和底部。

支架必须在浇制时设法防止坩埚滑出。

A.2.12应了解相关的熔炼化学知识。

例如,碳的剧烈沸腾等化学反应会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加热溶液温度不能超出一定值,过高的铁液温度会使炉衬寿命大大降低。

因为在酸性炉衬中会产生如下

反应:

SiO2+2(C)[Si]+2CO,这个反应在铁液达到1500℃以上时进行得很快,同时铁液成份也起变化,碳元素烧损,含硅量增大。

A.2.13用来接收的区域应保持无液体积存。

高温金属与液体接触会导致猛烈爆炸,造成人员伤害。

其它残渣会妨碍熔化了的金属流入溢出槽或引燃起火。

A.2.14溢出槽在感应炉工作时应随时准备接收熔化的金属(溢出物可能在无预兆时出现)。

同时,当感应炉必须尽快撤空而料桶(铁水包)并不适用时,感应炉可直接向溢出槽倾倒。

A.2.15凡人工植入器官、关节、平板或类似物的人员应远离任何感应设备(设备附近的磁场可以在任何金属类植入物上感应电流)。

植入心脏起博器的人尤其危险,必须远离任何感应设备。

A.3一般安全注意事项

A.3.1感应加热和熔炼设备都采用具有潜在危险的电源,苏州振吴电炉有限公司的设备则为安全、有效、可靠的操作和易于保养而设计(如果操作正确的话)。

A.3.2操作者的规范操作能让安全设施充分发挥作用。

随意破坏这些安全设施将危及操作者的安全。

A.3.3锁好全部柜门,钥匙只适用于那些要求打开柜门的合格保养维修人员。

A.3.4设备开动期间应保证罩盖和其他护盖始终盖好,每次开炉都要检查完好才开机。

运行中的高压设备对工作区域的人员而言是潜在的危险。

A.3.5在开柜门或检查控制线路板前必须先把主电源切断。

A.3.6在检修电路或元件时,应使用鉴定过的测试仪器,并遵循制造厂商推荐的程序。

A.3.7在配电箱或感应炉维修期间,不得随便接用电源,应在主电源处放置警告牌或锁好。

A.3.8每次加热时,应检查接地电极导线与炉料或熔液槽的接触情况。

接地电极与炉料或熔液槽未良好接触,会在操作时产生高压。

电击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A.3.9操作者必须使用导电工具(渣铲、测温探针、取样勺等)接触熔液,接触熔液时应先关断电源或戴好高压耐磨手套。

A.3.10操作人员在铲渣、取样、测温等操作时,应戴好耐磨的炉用专用手套。

A.4加料时安全注意事项

A.4.1只用干燥炉料、清洁炉料(不准加油污、易燃物、污染严重的金属料)。

A.4.2加料前检查炉料成色或成捆碎屑的潮湿程度。

A.4.3避免加入如软饮料、啤酒罐之类的闭合容器及闭合管材,这类容器可能存有液体。

液体或易燃物会在熔化时沸腾并伴有剧烈爆炸,从而造成熔化的金属的喷射。

不管炉料如何,都要在前次的炉料没有熔化完前慢速投入下次熔料。

如果错误地使用铁锈和粘砂多的炉料,炉料块度和形状不良,造成炉料装填不紧密和搭绷严重,或一次加的冷料过多,则容易发生“搭桥”。

必须经常检查液面,一出现搭桥现象,马上处理,捅掉“搭桥”避免“搭桥”形成。

否则下部的铁液就会过热,引起下部炉衬的侵蚀,甚至渗漏铁液或爆炸。

A.4.4当操作工人用工具处理搭桥时,用户应制定一套操作规程,以免操作人员掉入炉内或被搭桥下面的热气流或热金属喷溅烧伤。

A.4.5在炉料全部熔化后,应立即扒渣,防止结成“渣盖”。

如结成“渣盖”,应立即停电,将“渣盖”打碎扒出炉外,否则下部的铁液就会过热,引起下部炉衬的侵蚀,甚至渗漏铁液或爆炸。

A.4.6警告不遵循这些规程会导致造成人员严重伤害的爆炸。

A.5保养时安全注意事项

A.5.1掌握保养规程。

A.5.2进行任何保养工作前熟悉熔炼系统及其危险区域。

A.5.3未将主电路断路器接在关断位置前不得触及电路或坩埚。

A.5.4在倾斜的感应炉上工作或靠近工作时采用两个独立支架支撑感应炉。

在起动感应炉前,操作人员不准站在炉面板上。

A.5.5检测时必须使用一流测试设备并遵循测试设备制造厂商提供的使用规程。

A.5.6警告

A.5.6.1不得触摸人工控制感应炉上的带电的热接头端。

A.5.6.2确保暴露的感应炉接头始终正确绝缘(或隔离)。

A.5.6.3在错误的工作条件下导致的高稳态电压——常规电流、或高瞬态电压——电流情况下操作或修理时采用合适的安全指示。

A.5.6.4在击穿或过流出现时,针对出现的电热表面、导线、电缆或其他诸如表面热、粗糙或毛刺等相关情况加以警惕。

A.5.6.5在高压线、接头和设备附近严加小心。

在系统施压后不得拉紧或松开联接头、接头衬垫和仪表等。

A.5.6.6熔炼系统存在开裂的导线、松动或有裂缝的部件、渗水或电性能失效的元器件时不得开动,排除故障后方能开动。

A.5.6.7供水或供气阀和加料阀应相当缓慢地开启以免突然施压于管线、料罐或加速器。

A.5.6.8苏州振吴电炉有限公司的熔炼系统设备设置了安全装置或联锁。

除非特定的检修,不得损坏或加以旁路。

A.5.6.9感应炉保养时应确保电源未接通或切断。

如果电源分用于几个感应炉,在要保养感应炉时,应切断连接该感应炉的两端连接电缆线,并将线圈接地。

A.6检修时安全注意事项

A.6.1感应炉及其供电电源是强电设备,其常规工作涉及伴随有小于1A至近1KA电流的高低压控制。

该设备应被视为存在电击危险的系统。

A.6.2设备、仪器和控制电路的保养和修理只能由理解“电击”和在要求的安全事项方面受过训练的合格人员进行,以免可能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A.6.3在测量存在电击危险的电路时不得单人操作,在从事或即将从事这类测量时附近应有人关注。

A.6.4不得触摸可能给测试电路公共线或电源电线提供电流通路的物体。

应保证站在干燥的绝缘地面上以承受住测量电压或使之受到缓冲。

A.6.5手、鞋、地板和检修工作区域必须保持干燥,避免在潮湿或其他能影响承受测量电压的接头或测量机构的绝缘程序的工作环境下进行测量。

A.6.6为最大限度保证安全,在电源接通测量电路后不要触摸测试接头或测量机构。

A.6.7不要使用比测量仪器制造厂商推荐的原配测量仪器安全性差的测试仪器进行测量。

A.7电气设备安全

A.7.1必须始终理解电气设备危险。

A.7.2在存在危险的混合电压(直流和交流)的场合如在线圈、直流电源和泄漏检测器系统等处测量尤其要谨慎。

A.7.3记住在有故障的设备中可能出现无法预期的电压。

放电电阻的开路可能导致电容上留存危险的电荷,因此应在拆除坏电容之前或将测试设备接上或拆下待测电源电路之前“关断”电源和给全部电容放电。

A.7.4在测量接线前确定全部电压源和电流通路,确保设备接地良好和数值类型正确的熔断器安装完好(参见国家电气标准有关条例),在接通电源前设置适当的测量量程。

A.7.5在用欧姆表检测前应开路和锁定电路切断状态并确保全部电容放电。

A.7.6需验明电源相序后,方可对电动切换器等电气元件正确接线。

变频主机停电后,方可操作电动切换器。

在变频电源柜通电运行时,严禁靠近切换器和操作切换器。

A.8电压测量

A.8.1高压电源电路测量应特别小心,在所测电路通电后不得触摸测量机构或接头。

A.8.2测量120V、240V、480V、直至1600V线电压源时,确保量程开关位置正确。

A.8.3在拆下测试接头和测量机构前关断电路电源并等待至表头指示为零。

A.8.4测量电路通电时不要改变测量仪器的设定量程或功能开关。

A.8.5电路通电时不得从测量电路上拆下测试接头。

A.8.6在设定开关改变或接头拆下之前首先要切断电源和给电路中所有电容放电。

A.8.7测量电压不得超过测量仪器电路的对地电压。

A.9电气器械和测试用具的接地

A.9.1所有电气测试装置,包括器械和测试用具均应由检定实验室认可,并且必须采用接地设施。

这些装置应符合国家电气标准规范,用于保养工作的电气器械接地应符合国家电气标准规范。

A.9.2所有用于熔炼系统的器械和用具应接三芯带地电源线,并应连接公共地端。

任何情况下不得使用接地适配器或其它“跨接”方式。

必须保持正确的接地应用。

电工在使用前应确保设备接地。

A.9.3使用示波器测主电路时,示波器进线电源最好使用变压器跟主电路隔离,示波器外壳带测量极的,不能接地,因为外壳就是电极。

如果接地,在测量时,电极对地短路会发生严重事故。

A.9.4每次使用前检查电源线和测试接头的绝缘层、探针、接头是否开裂、破损或有裂缝。

如果有缺陷,立即更换。

A.9.5测量仪器在正确使用时能防止偶然性电击,然而,不按仪器使用说明书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甚至灾难性事故。

A.9.6在对测量电压存有疑问时,为保护仪器应选用最高电压量程。

如果电压在最低量程,可将开关拨至较低量程以获得准确的读数。

在接上或拆下测试接头及改变仪器量程前应确保测量电路的电源关断和所有电容放电结束。

A.10机械设备的危险

A.10.1热表面:

工作在炉区的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以免燃烧和与热金属表面接触。

A.10.2高压鼓风:

工作人员不得将已加压的系统再试图紧固高压接头。

氧气、氩气和其它液压系统应在做其它工作前先置于零机械力状态。

在系统的初始输入源关断系统后,确认“开——关”控制处于关断状态以确保零机械力状态。

A.10.3如果在正确密封后接头处仍漏气、漏油,确定隐患并消除。

不得试图用超过其转矩限度旋紧紧固件的方式来防漏。

A.10.4在操作过程中,密封接头处的螺栓联接全部旋紧和确保全部螺栓安装良好同等重要。

A.10.5泵在连续工作时,安全装置的失效将导致过压危险。

因此,泵工作时应检查安全阀。

A.10.6易燃或挥发性液体或材料必须远离炉区和器具以减小着火和爆炸的威胁。

A.10.7设备铭牌:

不得以任何理由将铭牌从设备上去除,除非该设备挂上“报废”并切断机械和电气连接。

无铭牌的设备不能工作。

铭牌不得弯折或以任何方式更换,除非得到许可的人员进行认可的修理或更换。

所有机械设备铭牌应符合安全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

A.11更换炉衬时的安全规程

A.11.1在处理振捣过的耐火材料时应始终戴好合格的防护面罩。

A.11.2确保接地极导线与感应炉里的熔化金属液或导电坩埚的底部接触良好。

A.11.3接地极导线与感应炉里的熔化金属液或坩埚接触不良会在工作时产生熔体槽上高压,这会因电击造成严重伤亡。

A.11.4警告

A.11.4.1从感应炉内衬去除炉渣十分重要。

其理由如下:

a)炉渣的去除将减少前期加热留下的不需要且会污染合金的材料的载体,从而产生更为纯净的铸造。

并且,感应炉的熔化速度和效能(它们是熔体槽直径与线圈直径之比的函数)在熔体槽具有全部直径和线圈直径正确比例值的情况下将保持在相当高的熔化水平。

b)炉渣的去除能有效提高内衬的寿命,这是由于炉渣使金属吸附在内衬上造成过热点导致内衬开裂而损坏。

这还可能造成不常出现但危险的反应,这类反应将导致金属喷射或溢出炉顶。

c)采用导电坩埚(石墨、粘土石墨或碳化硅)熔炼时,保持坩埚洁净是最基本要求。

坩埚内炉渣的堆积将造成坩埚过热。

d)若是悬空固定的坩埚,这将造成裂缝,导致泄漏。

e)若是后撑固定的坩埚,炉渣的堆积将造成坩埚的过热点,从而导致坩埚与后撑材料间的反应。

这种反应会造成炉内金属飞溅,从而造成操作人员或观察人员的伤害。

任何情况下,坩埚的过热都是危险的,并且将缩短坩埚寿命和导致伤害事故。

A.11.4.2炉衬的日常检查和维修,严防漏炉。

A.11.4.2.1新烧结的炉衬由于含水份较高,接地电阻较低。

在正常熔化3炉后才能使用炉衬测厚装置,正常熔化2~5炉后,炉衬测厚装置正常工作。

A.11.4.2.2每次新筑炉衬时,应由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炉衬测厚装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两电极引出后,接进炉衬测厚装置,进行试验检查和作专项记录并存档(与炉料接触的第一电极要和接地相连)。

如果安装不合理或接触不好,将会造成炉衬测厚装置运行失灵,使其无法正常报警。

A.11.4.2.3根据大小炉子的不同,炉壁在60cm~80cm(中大容量炉子),40cm~60cm(中小容量炉子)时,炉衬测厚装置应及时正确报警。

炉衬厚度报警尺寸,由用户根据自己使用水平和经验自己确定,并调整报警参数(因为每种炉衬在相同厚度下,电阻率不一样,漏电流参数不一样,因此必须调整)。

调整方法:

用户在自己使用的炉衬上(在烧结≥5炉后)测量炉衬厚度在40cm、50cm、60cm、70cm、80cm、90cm、100cm、110cm、120cm上的电阻值,并测量相应漏电流(测量的电压跟装置报警电压值应该一致)。

A.11.4.2.4用户把这些参数划分为安全工作区,警觉观察区,危险区,报警区,以上参数必须记录清楚、存档,作为今后分析的参数。

要求用户在每炉的前、中、后三个时间,把测厚装置的指针读数准确记录、签名存档。

A.11.4.2.5指针在危险区,则在每次倒净钢液后,都必须仔细检查,找出炉衬最低凹处及时补炉,让指针回到安全区后再工作。

特别注意的是炉衬测厚装置已报警后,不能再熔炼,一定要等排除问题或新换炉衬后再熔炼。

A.11.4.2.6造成感应炉在运行时发生漏炉故障原因很多,如炉衬材料质量差,炉衬材料砌筑打结不规范,炉衬材料烧结工艺不正确,炉料装入方法不合理而撞坏炉衬,每炉装料前或每日开炉前专职人员对炉衬侵蚀及损坏情况不作检查和炉衬测厚装置使用不当等原因都能造成漏炉。

炉衬测厚装置仅是保证无芯感应炉安全运行的重要装置之一,而且要正确使用,因此发生漏炉应该由用户管理者、保养检修人员、操作工共同负责。

A.11.4.2.8用户每日电炉正式熔化前,应由电工检查炉衬测厚装置是否正常动作,并作专项记录存档。

A.11.4.2.9用户在每炉装料前,由指定专职熔化工用肉眼检查,检查在坩埚炉衬不同的高度和部位的炉衬侵蚀状况,有无裂缝尤其是有无横向裂缝及其它损害状况,请示专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