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624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docx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胶带结构

3、技术标准

4、胶接材料型号、用途表

5、工具、用具和材料

6、操作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

7、记录要求

8、质量控制表

9、设备

10、安全与防护

11、环境保护和工业卫生

12、引用标准

13、编制说明

14、附录1: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记录表

15、附录2:

胶浆的制备方法

16、附录3:

冷胶胶接工艺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规程作为《织物芯输送带工艺规程》(QSD/J(08)03)的补充,根据标准织物芯输送带的产品结构和类型、产品标准、检验标准,规定了接头工艺以及接头过程中的操作要求、控制方法等方面内容。

并且附录胶浆的制备和冷胶胶接方法等。

1.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按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制造的、拉伸体为全棉、维棉以及聚酰胺、聚酯帆布,外覆满足使用要求胶料的普通、难燃等性能胶料的织物芯输送带的热硫化和冷胶接头工艺。

2、胶带结构

本规程适用的输送带是由逐层叠合的贴胶帆布,外覆符合使用要求的覆盖

胶所构成。

其结构见图1

 

图1:

胶带结构图

3、技术标准

3.1、规格系列

规格系列采自GB7984-87《普通用途织物芯输送带》

3.2、接头阶梯长度

3.2.1接头阶梯长度是保证胶带接头具有传递张力的重要技术数据,它们是由帆布单位强度、胶布剥离强度和一定的保险系数所确定的。

3.2.2热胶接时帆布层的接头阶梯长度见表1

表1:

硫化接头阶梯长度表

胶布型号

S长度mm

CC、VC、CP

100-150

NN100-200;PN100-200

150-200

NN250-350;PN250-350

250

NN400、NN500、PN400、PN500

300

注:

由于冷胶接头的粘合强度要低于硫化接头,所以上述S长度必须加50mm。

3.3、硫化温度

硫化温度为145±5℃

3.4、硫化时间:

3.4.1硫化时间是从热板升温到145℃开始计算时间。

3.4.2硫化时间按下式计算:

硫化时间(分钟)=基分+胶带总厚度*1.5

3.4.3硫化基分值见表2

表2:

硫化基分值表

胶带品种、性能

基分值(分)

胶带品种、性能

基分值(分)

普通织物芯输送带

12

耐油输送带

12

T1型耐热输送带

11

一般阻燃输送带

15

T2型耐热输送带

20

耐酸碱输送带

9

T3型耐热输送带

25

3.5、硫化压力

胶带表面硫化单位压力为1.0-1.5MPa

3.6、冷却起模温度

在接头条件较好(空气湿度较低,粉尘等污染物较少),操作较为熟练、规范情况下,当检测温度小于等于100℃,即可起模。

在条件较差的情况时,必须在检测温度小于等于80℃时,方可起模。

3.7、接头角度

胶带接头一般为斜角接头,斜角的角度以该角的对边长度等于带宽的一半来确定,此时该角的斜边与胶带中心线的垂直线成为26.6度左右。

(按德国标准和ISO标准采用对边长度为带宽乘以0.3而得出)

接头角度的设定是为了降低接头部位在运转时通过辊筒时的应力。

特殊情况下,接头角度为零,即平接头也是可以的。

3.8、胶带接头长度

胶带接头长度=(胶带布层数-1)*阶梯长度+过渡区长度(50)*2

3.9、贴布胶片厚度

不同厚度胶布的贴布胶片厚度是有区别的,一般情况下胶片厚度宁可偏厚一点为好。

常用贴布胶片厚度见表3

表3:

贴布胶片厚度表

胶布规格

全棉、维棉、NN100-200、EP100-150

NN250-400

EP200-350

NN450-630

EP400-630

贴布胶片厚度mm

0.8

1.0

1.2

4、胶接材料型号、用途表等

4.1、胶接材料型号、用途见表5

序号

材料名称和用途

材料代号

序号

材料名称和用途

材料代号

1

普通织物芯输送带覆盖胶

BGN-F

10

T1型耐热输送带覆盖胶

BGR1-F

2

普通织物芯输送带贴布胶

BGN-X

11

T1型耐热输送带贴布胶

BGN-X

3

普通织物芯输送带胶浆

BGN-J

12

T1型耐热输送带胶浆

BGN-X

4

耐油输送带覆盖胶

BGY-F

13

T1型耐热输送带缓冲胶

BGR-H

5

耐油输送带贴布胶

BGN-X

14

T3型耐热输送带覆盖胶

BGR3-F

6

阻燃织物芯输送带覆盖胶

BGZ-F

15

T3型耐热输送带贴布胶

BGN3-X

7

阻燃织物芯输送带贴布胶

BGZ-X

16

T3型耐热输送带胶浆

BGN3-X

8

耐酸碱输送带覆盖胶

BGS-F

17

T3型耐热输送带缓冲胶

BGR3-H

9

耐酸碱输送带贴布胶

BGN-X

18

冷胶接头胶粘剂

4.2、胶接材料规格与保存

4.2.1胶接材料的胶片规格为:

宽度:

400±20mm;长度:

10±0.5m/卷

厚度:

贴布胶分:

0.8;1.0;1.2±0.15mm;

覆盖胶分为:

1.5;2.0;3.0±0.15mm;

4.2.2胶浆规格

分为:

0.5L/罐;1.0L/罐;2.0L/罐

4.2.3增强布:

宽:

400±20mm;厚度:

1.0±0.1mm;

4.2.4胶接材料的保存条件为:

4.2.4.1环境温度为;5-10℃。

4.2.4.2避光、避湿,不得接触酸碱油等化学物质和气体。

4.2.5胶料保质期:

普通胶料:

6个月;耐热、耐酸等特殊胶料3个月。

5、工具、用具和材料

常用工具、用具和材料见表6

表6:

常用工具、用具和材料表

名称

数量

规格

用途

工具及用具

多用刀或钢锯刀

3-5

----

切割胶带,起胶布

胡桃钳

2-3

----

剥胶

专用角尺

1

----

量切割角度和划线

划线粉袋

1

----

划中心线

胶浆刷

2-3

----

刷胶浆和溶剂

汽油刷

2-3

----

涂溶剂

胶浆桶

1-2

----

盛胶浆和溶剂

钢丝针轮或角向砂轮

2-3

----

打毛钢绳和胶带结合部

卷尺

1-2

3-5m

量长度

直尺

1-2

2m左右

量尺寸,划线

接头平板及附件

1-3

根据胶带长度配置

硫化胶带

电控箱

1-3

与硫化机相匹配

控制硫化时间和温度

水压泵

1-3

与硫化机相匹配

垫铁

2-3

比胶带厚度薄1mm左右,长度根据接头

控制带宽

小型卷扬机

1

用于剥离胶片和布层

材料

贴布胶片

2

根据工艺

粘合布层

封口胶

1

根据工艺

封闭胶带接头表面

增强布

2

增强接头部位强度

胶浆

其它

溶剂汽油或二甲苯

2-5

500ml/瓶

清洁胶片和钢丝绳

异氰酸脂(立可钠)

1-2

1000ml/瓶

加强粘合力

记录纸

1

记录接头过程和工艺情况

6、操作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

6.1施工前准备

6.1.1了解胶带规格性能及施工作业现场情况

6.1.1.1了解所需胶接的胶带的规格、品种、单卷长度以及是否有胶接和使用方面的特殊要求。

6.1.1.2了解施工现场情况:

接头位置、胶带装机长度、机架长度、机架斜度、张紧装置情况、接头数量、施工进度安排等。

6.1.1.3了解环境情况:

当天天气情况、粉尘情况、粉尘种类等。

6.1.1.4施工当天的起重设备配置和时间安排。

6.1.2工器具准备

6.1.2.1硫化机检查

a、热板温度的检验测试:

将热板通电加热到硫化工艺温度后,每块热板至少测量上下左右中9个点,有异常必须检修或调换热板。

b、水囊加压系统:

将加压水囊加压到比工艺表压高20%以上进行试压。

如果有泄漏情况必须进行检修或调换。

c、检查隔热板:

是否完整,表面是否有异物粘上。

因为隔热板如果有缺损将造成胶带的局部压力降低。

d、检查电控箱:

通电是否完好;热电偶及导线是否有效;温度显示和自动控制是否正常;连接电缆是否完好无损。

e、如果施工当天为下雨天,必须按要求搭制遮蔽棚。

6.2胶带牵引到位

接头前,应先将需要接头的胶带牵引到位,使胶带的接头交叠部位大于等于接头长度。

(由于钢绳带的使用伸长率较小,此时重锤式张紧装置可处于下三分之一低位。

6.3搭接头平台(如果受场地限制不能搭制平台,可采用直接将槽钢放置在输送机架上操作。

6.3.1平台长度至少为接头长度的三倍,宽度比接头平板宽度略大。

6.3.2平台表面应与接头平板下热板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6.3.3平台最好是可移动的木制材料。

6.3.4硫化接头平板的摆放,从下到上依次为:

铝合金槽钢、水囊、下隔热板和下热板。

6.3.5接头平台布置见图5

 

图5:

接头平台布置图

6.4、定中心线

6.4.1胶带接头的直线度直接关系到接头后胶带的使用状况,是保证胶带正常使用的基础条件,必须认真确定。

6.4.2先根据胶带宽度的中点,在一端胶带定出3个点,间隔距离至少6米,

并做好不易去除的标记,保证胶带切割后留存的中心线长度不小于5米。

6.4.3定出另一端中点后,将两端胶带对直(接头部位交叠),使两端的胶带

处于一直线上。

确定中心线对直无误后,在接头部位以外将胶带固定在机架或接头平台上。

6.5、确定接头方向

6.5.1胶带的接头方向与接头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关系,必须认真确定。

一般接头方向与胶带运行方向相一致(见图2所示)。

6.6、划线

根据接头技术参数,依次量出各线位置。

6.6.1在交叠胶带的上面一头(以下称A头),先在胶带头部划一垂直于胶带

长度方向的直线。

然后根据接头角度量出对角边的长度,划出切割斜角边。

6.6.2根据接头长度,分别量出两边长度线并划线。

并由专人核对是否有错。

6.6.3将上面胶带的切割基准线描绘到下面胶带头子(以下称B头)。

6.6.4画出布层切割线、面胶过度斜线等。

6.6.5根据A头描绘出的切割基准线,画出B头的其余线条。

6.7、剥胶层

6.7.1根据斜角边,割去斜角多余的胶带。

6.7.2依据画出切割基线,将胶层斜向切割到布层。

注意下刀深度,防止割伤布层。

6.7.3沿胶带两边的边胶,切割到布层。

6.7.4从切割基线向端部剥胶层。

(可将胶皮纵向分割成几块,或者用小型卷扬机协助,可省力。

6.8、剥布层

6.8.1在露出的布层上根据阶梯长度划出布层切割线。

6.8.2依据布层切割线,切割一层胶布,注意严格防止割伤下一布层。

6.8.3将此层布层剥离(可纵向分割成几条,分别剥离。

纵向分割时注意尽量不要损伤下一层胶布,并尽可能使切割方向与布层方向一致。

6.8.4逐层划线,逐层剥离布层到所有阶梯全部剥出。

6.9、表面处理

6.9.1用钢丝针轮将布层表面和过渡区打磨成粗糙状。

注意:

打磨的目的在于清除表面污染,增加胶和布的表面活性及粗糙度。

保留布层上的覆胶对胶带接头的粘合力是有好处的。

打磨时注意不要损伤布层。

6.9.2在打磨好的布层、基准线过渡面等上涂刷胶浆。

6.9.3胶浆涂刷时,要做到不过多,不漏涂。

6.9.4当胶浆干燥到不粘手时,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6.10、贴阶梯填充胶

6.10.1在不采用布层搭接方法时,胶布厚度大于1.2mm时,必须在阶梯处加贴阶梯填充胶。

阶梯填充胶的作用是:

增加阶梯处胶片厚度,将可能出现的阶梯接合空隙予以填充。

6.10.2阶梯填充胶的胶种和厚度应与贴布胶片一致,长度为20-30mm。

该胶片骑缝粘贴在阶梯上下。

6.10.3如果采用的布层搭接方法接头时,阶梯填充胶的宽度必须大于搭接宽度20-30mm。

6.11、贴贴布胶层

6.11.1将用溶剂或胶浆清洁过的贴布胶片平整地覆盖在接头部位(为防止胶片被污染,应保留胶片的包装薄膜到接头对接后再撕去)。

6.11.2将多余的芯胶层裁去。

6.12、接头接合

6.12.1将同样剥离胶层和布层以及打磨和涂刷胶浆处理好的B头,根据接头中心线,将两头接合。

6.12.2调整胶带位置,使两端的中心线连接在一直线上。

6.12.3接头的搭接方法有两种:

一种为叠压搭接:

将接头的布层搭接上另一头布层约20-30mm。

此方法有利于接头强力的传递,但由于搭接点增加了一层布层,所以不适用于布层厚度较大,而胶层厚度较薄的胶带。

另一种为平搭,即胶布层相互搭平而不叠压。

采用此种方法搭接的,必须使用增强布。

以增加接头部位传递强力的能力。

(增强布一般用俗称网眼布的尼龙织物。

使用时,将经清洁的表面贴胶增强布,裁切成经向长度50mm左右。

顺胶带运行方向,骑缝粘贴在布层接头交界处)。

6.12.4将覆盖胶层在接头基准线上裁切成相应的斜面。

6.12.5将胶层压实,可用木锤在表面顺次敲打,或用针刺孔,以排除胶层中的气体。

6.12.6然后根据两边胶带边部,将成型好的接头部位的余胶割去。

6.12.7仔细检查整体带坯情况,有缺胶的要修补完整,防止硫化后有缺胶现象。

6.13装硫化平板

6.13.1将垫铁放置在带坯两边,将丝杆略微收紧。

6.13.2合上上热板,放置好隔热夹板,将铝合金槽钢放上,上螺栓。

6.13.3将螺栓略微收紧后,收紧控制垫铁的丝杆直到垫铁紧靠两边带侧。

6.13.4将螺栓拧紧,注意紧螺栓时要两边同时紧,不要造成单边松紧。

6.14加压

6.14.1将水囊加压至规定压力后,保持进水管与压力表的连接,以随时

观察水囊压力情况。

6.14.2一般情况下,加压采用两次加压法,即:

先将水囊压力加到0.6MPa

左右,接通电源加温到100℃以下;再加压到工艺表压,然后升温到工艺硫化温度。

6.15硫化

6.15.1将温控触头插入热板,连接热板加热电源,连接水囊加压管,按

工艺要求设置好硫化时间和硫化温度。

6.15.2接通电源开始升温。

6.15.3当热板温度达到硫化温度时,按下硫化计时开关,开始硫化计时。

6.15.4硫化过程中,密切注意水囊压力,有漏压情况及时补压。

同时注

意硫化温度显示,防止电器故障引起的硫化温度不足或过高引起的问题。

6.16冷却

6.16.1硫化时间到后,切断加热电源,保持测温和水囊压力。

6.16.2等到温度显示低于80或100℃时,切断电源,拆除电源线。

将水囊卸压后,拆除进水管路。

6.17拆卸硫化平板

将紧固螺栓松却后拆除,拆除铝合金槽钢,拆除上热板。

6.18检查和整修

6.18.1检查接头部位整体情况:

是否有起泡、缺胶和其它异常情况。

查接头中心线偏差距离。

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接头检查记录表》中。

6.18.2如果胶带接头部位表面有少量气泡或缺胶,可进行修补。

6.18.3中心线偏差在10m长度内大于25mm的,或接头有大量起泡,可能

影响接头强力传递的,必须重新接头。

6.19其它

6.19.1如果胶带接头比较长,不能在一套硫化接头平板内完成接头的,

可以采用两套或两套以上平板同时硫化,但需注意:

6.19.1.1相连接的两套硫化平板必须紧密靠拢,不要留有空隙。

6.19.1.2在连接部位的过渡区内,胶带上下表面应垫放20-30丝厚度的薄铜片或不锈钢片,以防止该处胶带表面胶料溢出。

6.19.1.3尽可能使同时接头的硫化平板同时硫化。

如果不能同时硫化的,至少必须使接头胶带都处于硫化压力状态。

7、记录要求

7.1钢绳带接头的主要技术参数应如实记录在专用的记录表上。

7.2记录内容至少必须包括:

胶带规格、接头时间(开始和结束)、接头主

要技术参数(接头长度、胶片厚度、胶片代号、硫化时间、硫化压力、硫化温度、接头偏差)、接头后重锤初始位置、接头操作人员等情况。

有条件试运行的,记录应包括试运行情况。

7.3记录应由验收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签字验收。

7.4建议格式请参照附录1《钢绳带接头记录表》

8、质量控制表

输送带接头质量控制方法见表7

表7:

输送带接头质量控制方法表

项目

控制和检验方法

检测频次

(不少于)

检测人

记录要求

检测工具

精度要求

检测部位

胶带规格型号

目测

--

胶带标签

一次/卷

操作者

接头记录表

材料规格型号

目测

--

接头材料标签

一次/个

操作者

接头记录表

材料有效期

目测

--

标签

一次/个

操作者

接头记录表

阶梯长度

卷尺

1mm

接头阶梯

一次/个

操作者

接头记录表

硫化时间

时钟

5S/h

连续

一次/个

操作者

接头记录表

硫化温度

测温表

2℃

每块硫化热板

一次/5分钟

操作者

接头记录表

硫化表压

压力表

0.1Mpa

每套硫化机

一次/5分钟

操作者

接头记录表

接头偏差

卷尺

1mm

接头部位

一次

操作者

接头记录表

9、设备规格和保养

9.1设备

9.1.1硫化接头设备常用的是可拆卸电热式铝合金槽钢硫化接头平板,选用规格至少必须比接头胶带的长度大300mm;宽度大200mm。

9.1.2原则上反对采用各种用机械方式(如千斤顶)对硫化平板加压的方式。

因为此种方式可能造成胶带的受压不均匀,进而影响胶带接头粘合性能。

9.2设备保养

9.2.1电控箱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应防止受到强烈震动。

9.2.2水囊和水箱在不使用情况下,应排出积水。

9.2.3上下热板表面应尽量不接触硬物,防止划伤。

9.2.4整套装置在搬运时必须是组合好的,并使螺栓保持一定的拉紧力。

10、安全与防护

10.1搬运接头装置时,必须注意安全。

防止伤害自己或他人。

10.2拆、接电器接头时,必须关闭电源,防止电伤害事故。

10.3钢绳带接头时,用刀切割操作较多,应带好防护手套,防止伤手。

10.4煤矿矿井下使用的硫化接头平板必须采用防爆型。

10.5胶浆和溶剂都是易燃易爆物品,应在通风条件下操作,注意防爆。

10.6大量或长期吸入溶剂,将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危害,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10.7严禁为加快干燥速度,采用高温物件烘烤涂刷过胶浆或溶剂的胶带。

 

11、工业卫生和环境保护

11.1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防止油污、杂物污染胶带接头部位,以免影响

接头强力。

涂刷胶浆或用溶剂清洁过的胶片和胶带接头部位不得用手或带手套的手直接接触,必要时应用钳子等工具操作。

11.2应尽量避免在大湿度环境下进行胶带接头。

11.3用剩的溶剂和胶浆应妥善安放,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以防污染环境。

12、引用标准

12.1《织物芯输送带工艺规程》QSD/J(08)-03

12.2《织物芯输送带》GB7984-87

13、编制说明

13.1本规程是为织物芯输送带的接头工艺提供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13.2本规程主要是针对本公司生产的织物芯输送带接头工艺,对生产厂家的胶带接头仅作参考。

13.3本规程属本公司技术内部文件,对本规程的复制和发出应获得相应级别的批准。

13.4本工艺规程由上海胶带橡胶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提出并归口管理。

13.5(2002年版本)是在原2001年9月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冷胶接头方法而编制的,其余无改动。

13.6(2003版本)增加了胶浆的制备方法。

13.7本规程主要编审人员:

编制人:

曹宏杰

审核人:

丁荣森

审批人:

吴林荣

 

14、附录1: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记录表

织物芯输送带接头记录表

接头日期

年月日

时间点分到点分

环境温度

环境湿度

%

胶带规格

性能

胶带总厚度

mm

阶梯数量

阶梯长度

mm

接头长度

mm

接头方式

搭接法不搭接

代号

数量

厚度

有效期

贴布胶

封口胶

胶浆

硫化时间

min

自点分到点分

硫化压力表1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硫化压力表2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硫化测温点1

硫化测温点2

硫化测温点3

硫化测温点4

冷却温度

重锤位置

接头偏差(10m)

mm

接头单位

操作人员

试运行情况

验收人员

备注

15、附录2:

接头材料胶浆制备方法

15.1基本工艺

15.1.1胶料与溶剂

15.1.1.1溶剂的选用

根据溶解度原理,因为阻燃、耐热等品种输送带的胶料中含有极性橡胶,所以必须用极性溶剂甲苯或二甲苯(由于苯的毒性较大,一般不采用)。

而普通输送带的胶料中基本采用非极性橡胶,所以采用溶剂汽油或航空汽油作溶剂更有利于胶料的溶解和对织物的渗透。

15.1.1.2胶料与溶剂的比例

胶料与溶剂的比例一般为胶料:

溶剂=1:

5-7

考虑的因素为溶剂的挥发大小。

一般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选用较低的比例;手工搅拌胶浆的挥发较大,应采用较高的溶剂比例。

即在夏天用手工搅拌方法制作胶浆的,胶料与溶剂的比例为1:

7左右;当冬天用机械(密封)搅拌胶浆的,可按1:

5比例配置胶浆。

15.1.1.3胶料的质量鉴别

a、制备胶料的胶料外观应光滑,无结节状硬快。

b、有些品种的胶料表面可有白色的喷霜,一般不影响使用。

c、接头胶料必须存放在5—20℃的环境温度之中,不得直接暴露在阳光和潮湿的空气中。

在此条件下的胶料保质期为3-6个月。

d、如果由于储藏条件较差或胶料的保质期已经超过,而现场急需使用该胶料,可以用以下简易鉴别方法检验胶料的质量:

a)剪取一小条胶片,用力拉伸。

比较容易拉伸伸长,并且拉伸后变形很大的胶料性能损失较小。

b)用手指甲在胶料表面用力挤压。

指甲印较深并且能够保持印痕的胶料性能损失较小。

c)用剪刀或刀将胶料切割后,将新鲜的切面相互粘合。

切面粘性大的胶料性能损失较小。

d)用溶剂浸泡胶料,能够完全溶解的胶料是有效的。

15.2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