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83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

种疾病临床入出院判定标准

肺   炎

【入院判定标准】

一、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患侧胸痛、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二、寒战、高热、体温在38.5度以上;查体有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三、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多升高,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诊疗原则】

一、抗菌药物治疗:

首选青霉素类,过敏者或多重耐药菌株者可用喹诺酮类,头孢三代,大环内酯类等药物。

二、支持治疗:

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解热、镇痛、镇静药的应用。

三、并发症的处理如肺外感染、浓胸、心包炎等的处理。

【出院标准】

1、症状体征消失,体温正常。

2、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3、胸片查肺部阴影消失或大部分吸收。

急性胃、肠炎

【入院判定标准】

1、主要临床症状: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或血便、脓血便,在门诊治疗3~5天无效或加重;寒战发烧,体温38.5℃以上中度以上脱水征。

2、  二、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

中度以上脱水征,全腹压痛或有腹膜炎征象,肠鸣音活跃,肌腱反射正常或减弱;血压降低(≤96/60mmHg),四肢厥冷。

3、 三、辅助检查:

周围血象正常或增高,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大便正常或有脓细胞,或大便隐血强阳性。

胃镜可见多发性糜烂、出血灶、粘膜充血水肿。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饮食应为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二、对症治疗:

止吐、止痛,补充液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有酸中毒、休克的,纠正酸中毒、抗休克。

三、按不同病原菌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出院判定标准】

 一、精神佳,症状体征消失。

 二、辅助检查结果:

周围血象,大便常规正常。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

  

婴幼儿肺炎

【入院判定标准】

一、发热、咳嗽,呼吸表浅增快,患儿口周、指甲轻度发绀。

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全身中毒症状,经门诊治疗无效。

二、查体:

肺部可闻及湿罗音、管状呼吸音及实变体征。

   三、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或减低。

病毒性肺炎的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淋巴数比例增加,中性粒细胞数无增高。

胸部X线提示,肺野可见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可伴有肺不张、肺气肿或胸膜炎症象。

【诊疗原则】

一、一般护理及支持疗法:

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病原治疗:

抗生素治疗,参考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抗病毒治疗;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应用激素类。

三、对症治疗:

退热与镇静、祛痰止咳平喘、氧疗。

四、并发症处理。

【出院判定标准】

一、一般状况良好,连续3天腋温<37.5℃、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X线胸片显示炎症吸收好转。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入院判定标准】

一、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部固定性疼痛;为肠道症状,有纳差、恶心、呕吐或腹泻便秘;发烧(小儿急性阑尾炎)腹痛;

二、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阳性、直肠指诊阳性或其中一项阳性

三、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血常规:

白细胞或分类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增高。

腹部超声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排除右侧输尿管结石、胆囊、妇科疾病。

【治疗原则】

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

2、手术切除阑尾;手术麻醉:

硬膜外麻醉。

术后标本送病理。

3、围手术期抗菌素治疗;补液对症治疗。

【出院判定标准】

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

二、体温正常,腹部无阳性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

三、切口愈合良好。

睾丸鞘膜积液

【入院判定标准】

一、病史:

阴囊内发现囊性肿块,常缓慢增大。

继发鞘膜积液有局部炎症、外伤、肿瘤、丝虫病等病史。

二、主要临床症状:

阴囊囊性肿块有下坠、牵扯痛感。

较大的阴囊肿块行走、排尿、劳动时均感不适。

三、体格检查:

阴囊肿块透光试验阳性,平卧时阴囊肿块不能还纳。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正常。

B超示阴囊肿物呈液性暗区。

【诊疗原则】

一、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

二、手术治疗:

鞘膜翻转术,内环处高位结扎。

三、应用抗菌素及止血药。

【出院判定标准】

一、体温正常,能下床活动。

二、切口拆线,Ⅰ/甲愈合。

三、辅助检查结果:

血常规检查正常。

腹股沟疝

【入院判定标准】

 一、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二、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三、B超显示肿块性质为混合性肿块,x线腹透嵌顿或较窄疝可有肠梗阻征象。

【诊疗原则】

1、术前常规检查:

二、手术治疗:

疝囊高位结扎,疝修补术,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三、术后平卧、术后对症用药。

【出院判定标准】

1、能下床活动,体温、大便正常。

二、疝块消失,切口愈合好,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没有需要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痔疮

【入院判定标准】

一、痔块、肛门不适、出血,发生血栓时肛门局部剧痛。

二、体格检查:

肛门直肠指检,肛门、直肠镜检查。

【诊疗原则】

一、术前常规检查:

(1)血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时、感染性疾病筛查;(3)心电图,(4)肠道准备。

二、手术治疗:

痔结扎、痔切除、环痔切除、血栓剥离。

三、术后标本送病理,每天切口换药1-2次;术后注意出血,对症治疗,应用抗菌素等。

【出院判定标准】

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正常饮食,排便顺畅,无明显排便时肛门疼痛,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体温正常。

二、肛门部创面无异常分泌物,无出血、肿痛,痔块消失。

乳房良性肿瘤

(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

【入院判定标准】

一、病史及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

乳房肿块,边界情、质坚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大无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乳管内乳头状瘤轻压乳头有血性液体溢出。

二、辅助检查及结果:

钼靶x线摄片,B超等检查,可帮助诊断。

必要时作病理检查。

【诊疗原则】

一、术前常规检查。

二、手术切除乳房纤维瘤及其包膜外乳腺组织。

切除乳头状瘤及其所在乳管。

术中冰冻切片送病理。

三、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对症治疗。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体温正常,乳房肿块及乳头溢血消失。

二、切口愈合、拆线。

三、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正常:

切除组织病检报告良性。

肾、输尿管、膀胱结石

(体外碎石)

【入院判定标准】

一、病史和体检:

与活动有关的疼痛和血尿,典型的肾绞痛,疼痛发作时可有肾区叩击痛。

二、实验室诊断:

尿常规肉眼或镜下血尿。

三、影像学诊断:

B超显示有尿结石、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

X线泌尿系平片、尿路造影提示有尿结石。

  

【诊疗原则】

一、术前常规检查:

排除体外碎石禁忌症。

  二、体外震波碎石术,如双侧结石,先碎一侧。

三、术后多饮水,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对症治疗,服用中药促进结石排出,处理并发症等。

【出院判定标准】

一、症状缓解或消失,体温正常。

二、B超显示术前的结石消失,否则需再次治疗。

血、尿常规正常。

股骨干骨折

【入院判定标准】

一、病史:

有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

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伤肢所短。

三、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发现股骨干骨折。

【诊疗原则】

一、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止痛、纠正休克。

二、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术前

24-48小时停止用药)。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三、手术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固定方式,术后复查X线片。

四、根据出血情况输血。

术后用药:

抗菌药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药物;其他对症药物:

消肿、止痛、促进骨愈合药物等。

五、保护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出院判定标准】

一、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无明显异常;足趾活动感觉正常。

二、X光片证实复位固定符合标准;

三、切口无异常;外固定牢靠。

肱骨髁上骨折

【入院判定标准】

一、病史:

有外伤史。

二、主要临床症状:

肘关节肿胀,局部疼痛,功能障碍;体格检查:

畸形、肘后三角关系紊乱,骨擦感(音)。

  三、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X线片示;肱骨髁上骨折。

【诊疗原则】

一、术前常规检查准备。

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探查修复损伤的血管、神经。

三、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观察末梢感觉及血循环。

根据出血情况可输血。

复查伤肢X线。

其他对症药物:

消肿、止痛促进骨愈合等。

四、保护上肢早期功能锻炼。

【出院判定标准】

一、一般情况:

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手指功能正常。

二、辅助检查结果:

X线片示;骨折达解剖复位。

内固定良好。

锁骨骨折

【入院判定标准】

一、有外伤史。

二、局部舯胀、压痛,可有明显的移位,并触到移位的骨端。

三、X线摄片可确定骨折的位置及类型。

【诊疗原则】

一、术前准备,常规检查。

二、手术切开髓内针固定。

三、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观察末梢血循环及感觉,重视手功能锻炼,复查X线。

其他对症药物:

消肿、止痛促进骨愈合等。

【出院判定标准】

一、一般情况:

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Ⅰ/甲愈合。

二、体温正常,上肢活动感觉正常。

三、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装置正常。

胫腓骨骨折

【入院判定标准】

一、有外伤史。

二、主要临床症状:

小腿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三、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

伤侧肢体畸形、异常活动,骨擦感(音),纵轴叩击痛。

四、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X线片示;胫腓骨骨折。

【诊疗原则】切开复位,内固定。

一、术前准备,常规检查。

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或髓内针内固定,并探查修复损伤的血管、神经。

三、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观察末梢感觉及血循环。

根据出血情况可输血。

复查伤肢X线。

其他对症药物:

消肿、止痛促进骨愈合等。

四、保护下肢早期功能锻炼。

【出院判定标准】

一、一般情况:

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Ⅰ/甲愈合。

二、体温正常,足趾活动及感觉正常。

外固定牢靠。

三、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装置正常。

正常分娩(住院分娩)

【入院判定标准】

一、妊娠满37周以上,感不规则腹痛。

二、有胎动,临产后阴道可见红,骨盆、胎方位、胎心正常,有不规律性子宫收缩。

三、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B超等均正常。

【诊疗原则】

1、按规定进行产前检查。

2、观察产程,监护胎心、胎动,阴道接生(包括阴道手术助产)。

三、围产期对症处理。

必要时预防性应用抗菌素。

四、产后住院观察24-72小时,指导母乳喂养。

【出院判定标准】

1、生命体征正常,饮食、二便正常。

2、产后恢复良好,会阴Ⅱ度以内裂伤已缝合,无活动出血。

三、血、尿常规正常,B超宫腔内无胎盘、胎膜存留。

剖宫产

【入院判定标准】

一、孕足月或孕龄≥37周。

二、产前检查中发现:

胎位异常、胎儿异常及产道异常;高龄初产妇及家属要求。

三、产程中出现产力异常、胎先露异常。

四、B超检查胎位异常、骨盆异常。

【诊疗原则】

一、术前准备、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二、剖腹产手术。

麻醉方式:

硬膜外或腰硬联合;术中用药:

缩宫素,抗菌药物;必要时输血;新生儿处理:

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三、术后住院恢复≤7天。

复查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缩宫药物,对症用药;

【出院判定标准】

一.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

二.血、尿常规基本正常;

三.切口愈合良好,子宫收缩良好,恶露正常。

子宫肌瘤

【入院判定标准】

一、月经紊乱:

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伴有腹痛、腰酸、白带增多等。

二、妇科检查:

子宫增大、质硬,外形不规则,分泌物有臭味。

  三、超声检查(必要时需要行盆腔核磁和/或CT检查),血常规呈现贫血状。

【诊疗原则】

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

纠正贫血,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2、手术治疗:

子宫全切术或次全切除术。

麻醉方式:

硬膜外或腰硬联合;必要时输血;术后标本送病理。

 

三、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症用药。

【出院判定标准】

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三、切口愈合良好。

卵巢良性肿瘤

【入院判定标准】

一、体积不大的肿瘤常无明显症状,多在查体时发现。

较大的肿瘤可有腹部肿块,腹胀及腹痛,月经紊乱等。

  二、妇科检查提示下腹附件区可触及囊性包块,多数边界清楚,可活动。

肿瘤巨大者可占据盆腹腔。

三、盆腔超声或盆腔CT提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质地等。

【诊疗原则】

一、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

二、手术治疗:

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

麻醉方式:

硬膜外或腰硬联合;术后标本送病理。

 

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情况予对症治疗。

【出院判定标准】

一、肿瘤全部切除,临床症状消失。

二、手术伤口愈合好。

三、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血、尿常规正常。

白 内 障

【入院判定标准】

1、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单眼或双眼先后视物模糊。

2、  二、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检查眼科A.B超+角膜曲率,排除眼底病变。

【诊疗原则】

1、术前准备,眼科术前常规检查。

  

2、手术治疗:

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三、术后合理用药: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必要时加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

【出院判定标准】

一、视力有改善,病情稳定。

 二、切口愈合,前房形成,眼内无活动性炎症。

  三、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置良好。

青光眼

【入院判定标准】

一、症状:

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二、体征:

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诊疗原则】

一、术前准备,眼科术前常规检查。

二、联合用药待眼压降至正常后手术。

三、手术治疗。

四、手术后合理用药,控制眼压,观察前房恢复情况,预防感染。

【出院判定标准】

一、高眼压得到控制,正常水平。

二、视力稳定。

三、结膜切口愈合好,无感染征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