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955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8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九(南通密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让青年读者们觉得________,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________,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________。

A.鞭长莫及顶礼膜拜心照不宣B.望尘莫及毕恭毕敬心照不宣

C.鞭长莫及毕恭毕敬心神领会D.望尘莫及顶礼膜拜心领神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鞭长莫及:

比喻力量达不到。

望尘莫及:

形容远远落后。

语境中是想表达青年读者们觉得自己赶不上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所以应选用“望尘莫及”。

顶礼膜拜:

形容对人特别崇敬。

毕恭毕敬:

形容对人十分恭敬。

顶礼膜拜程度更深。

第二空结合上文“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下文“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可以理解为阅读时不用对作者怀有特别崇敬的心理,所以选用“顶礼膜拜”。

心领神会:

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也指深刻地领会。

心照不宣:

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

心照不宣比心领神会多了不说出来的意思,不合语境。

第三个空是要表达读者能对作品有深刻地领会,所以应选“心领神会”。

故选D。

【点睛】成语运用解题技巧:

(1)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2)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环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3)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4)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5)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6)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7)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整体性,只断章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意相悖(8)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

__________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

①或者翻译些他的诗文,

②像苏东坡这样的高士,有他作品相伴就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③那时我一直都希望写一本有关苏东坡的书,

④现在我能心致志地写关于他的传记,自然是件乐事。

⑤即使此愿望不能实现,也愿意身边有他的作品相伴。

A.④③②⑤①B.③②⑤①④C.③①⑤②④D.④⑤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本题是一道排列句序的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的内容要点,要明确所选的语句是对上文的延伸,然后根据由近及远的层次步步深入,其次要做到所选句式能使语句表达连贯通畅,第三要注意句式之间的疏密关系。

还要善于比较各选项的异同,密切结合语境要求和表达需要来寻找最佳答案。

据语句内容分析,根据上文的提示,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以下要陈述理由。

③句有“那时”在时间上的呼应,也有一直都希望写一本有关苏东坡的书的愿望,①句从“或者”可知,是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愿望,所以③句与①句相连,表现出我的愿望;②句中“有他作品相伴就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与⑤句中“也愿意身边有它的作品相伴”承接呼应,所以⑤句与②句相连;⑤句的“此愿望”指代③①的内容,所以表明⑤②放在③①之后;根据时间的先后,③句有“那时”,④句有“现在”,所以④句放在最后。

故正确排序为:

③①⑤②④

故选C。

【点睛】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

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很纳闷,斗胆问一句,不知您是在哪儿听说这件荒唐事情的?

B.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很多心血,我甚是感激。

C.你和我大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D.小弟比较愚钝,虽百思仍不得其解,不知兄台对此事有何见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语言表达得体:

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

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

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A项,“斗胆”,形容大胆,多用做谦辞。

句中形容自己,得体。

B项,“玉成”,敬辞,促成、成全。

句中形容先生,得体。

C项,“惠存”,敬词,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句中形容自己,不得体。

D项,“见教”,客套话,指让对方指教自己。

句中形容兄台,得体。

故选C。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

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4.为武大郎所开的店堂门口配一副对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座中美酒佳肴贵客厅里晋XX画唐诗

B.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虽不大唯我独尊

C.有酒既旨每饭不忘人座饱餐过门大嚼

D.美酒佳肴从心所欲晚来早到随遇而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

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

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画面中所用伙计个子都特别矮,都比掌柜矮多了,可见掌柜用人都用比自己矮的人,不如自己的人。

这是嘲讽用人制度,辛辣地嘲讽了那些盘踞在权力岗位上妒贤嫉能的人及当今社会用人制度上的弊端。

A项,

宴请宾客,和乐雅致。

B项,这幅漫画辛辣地嘲讽了那些盘踞在权力岗位上妒贤嫉能的人及当今社会用人制度上的弊端。

符合漫画寓意。

C项,是有酒之后每餐不忘,吃得很香。

D项,表明做人的境界是随心所欲、随遇而安。

故选 B。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

当是时也,宋郑无道,庄王围宋伐郑,诸侯说服。

庄王归,过申侯之邑。

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

“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

”庄王喟然叹曰:

“非子之罪也。

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

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不谷恐亡无日也。

吾闻之,世不绝贤。

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

若吾生者,何以食为?

”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

“呜呼!

吾知所以亡矣。

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

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

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

吾困宜矣。

”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二年美闻于宋,卒为贤君。

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

晋师伐之。

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

“吾渴而欲饮。

”御者乃进清酒。

曰:

“吾饥而欲食。

”御进腶脯粱糗。

虢君喜曰:

“何给也?

”御曰:

“储之久矣。

”曰:

“何故储之?

”对曰:

“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

”君曰:

“知寡人亡邪?

”对曰:

“知之。

”曰:

“知之,何以不谏?

”对曰:

“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

”虢君作色而怒,御谢曰:

“臣之言过也。

”为闲,君曰:

“吾之亡者诚何也?

”其御曰:

“君弗知耶?

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

”虢君曰:

“贤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

”对曰:

“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

”虢君喜,据轼而笑曰:

“嗟!

贤固若是苦耶?

”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选自汉贾谊《新书·先醒》,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斋而具食甚洁具:

备办

B.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伯:

同“霸”,称霸。

C.御谢曰:

“臣之言过也。

”谢:

谢罪。

D.御以块自易易:

改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即位后,清退奸佞,提拔忠臣,讨伐无道的郑宋两国,诸侯们都被说服。

庄王凯旋后仍然深刻反省自己。

B.宋昭公出亡后,反省自己亡国是因为在朝内外只听到别人的赞美,却听不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于是改变行为。

C.虢君逃亡时饥渴交加,车夫马上提供了酒食,因为车夫预料到虢国会灭,虢君会逃,因而做了储备。

D.车夫最终明白虢君已经无药可救,因此假意夸赞虢君是大贤,目的是取得其信任,自己最后伺机逃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年美闻于宋,卒为贤君。

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2)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

8.文章开头说“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根据文意,世主需要醒悟的内容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答案】5.D6.A

7.

(1)二年后,美名在宋国境内传颂,他也最终成了贤明的国君。

等到已经逃亡在外,然后才明白存国保位的原因,这就是后醒的人。

(2)以前虢君骄傲放纵,喜好夸耀自己,阿谀奉承之人被亲近贵幸,进谏的大臣被问罪驱逐。

8.得到贤人辅佐;不受小人蒙蔽。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求注意积累,利用自己所学灵活运用,善于根据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题中的词义问题,“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分析判断其意义。

D项,“易:

改变”错,“御以块自易”的意思是“车夫用土块换出了自己的腿”,“易”应译为“替换”。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内容。

A项,“诸侯们都被说服”错,原文“庄王围宋伐郑,诸侯说服”,意思是“楚庄王包围讨伐郑宋两国,诸侯们都心悦诚服”,可知是诸侯们都心悦诚服,选项曲解“说服”的意思。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题中重点词句:

(1)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名;闻,传颂;卒,最终;寤,明白;所以,古今异义词,……的原因。

(2)伐,夸耀;谄谀,阿谀奉承之人;谏臣诘逐,进谏的大臣被问罪驱逐,被动句;诘,问罪。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做此类题时,回归原文,按照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域,结合文本内容,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归纳,语言要简洁准确。

原文“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故庄王思得贤佐”,意思是“马上就清退奸佞,提拔忠诚正直的人,(让)有才能的人主掌楚国的事务”“所以楚庄王因为思虑着得到贤人辅佐”,可概括出“得到贤人辅佐”;原文“谄谀亲贵,谏臣诘逐”“对曰:

‘好谄谀,而恶至言’”,意思是“阿谀奉承之人被亲近贵幸,进谏的大臣被问罪驱逐”“车夫说:

‘喜欢那些谄媚之言,讨厌真诚的话’”,可概括出“不受小人蒙蔽”。

【点睛】翻译文言文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把要翻译的语句切分为词;第二步,把语句中的每个词语都准确翻译出来,这里要关注两点,即一词多义的词语要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其意思,只能意译的词语翻译时要尽可能简洁、准确;第三步,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对一一对应翻译的具体内容进行语序调整或增删部分。

参考译文:

世上的君主有先醒悟的,有后醒悟的,有不醒悟的。

当年楚庄王即位,马上就清退奸佞,提拔忠诚正直的人,(让)有才能的人主掌楚国的事务。

在这个时候,宋国、郑国无道,楚庄王包围讨伐郑宋两国,诸侯们都心悦诚服。

在返程途中,经过申侯的属地。

申侯进献饭食,但是到了中午楚庄王还是不吃,申侯很害怕,请罪说:

“我斋戒之后准备的饭食已经非常清洁了,但是您到了中午还不吃,我特来请罪。

”楚庄王长叹道:

“这不是你的罪过。

我听说:

一个国君是贤德的君主,还有开导教诲他的人,就可以称王于天下;一个国君是中等的君主,还有教导他的人,就可以称霸于诸侯;一个国君是下等愚昧的君主,他手下的臣子又没有比得上他的人,这样的国家就会灭亡。

现在我就是愚钝的下等国君,手下的群臣没有人比得上我,我担心楚国没有多久就不复存在了。

我还听说,世上的贤者不会断绝。

(既然)天下有贤人在,但是我偏偏得不到贤人(来辅佐)。

像我这样活着,凭什么吃饭呀?

”所以楚庄王因为思虑着得到贤人辅佐,到了中午都忘了吃饭。

这就是所说先(于他人)明白(国家)存亡的原因的人,这就是先醒的人。

当年宋昭公出逃,到了边境,长叹道:

“哎,我知道我流亡的原因了。

我穿着美服站在朝堂之上,数百名侍奉者,没有一个人不说我英俊潇洒的;我发布命令裁决政事,数千朝臣没有一个不说我英明正确的。

我在朝廷内外没有听到过有人说我的过失,因此我才到了这一步。

我陷入困境真是理所应当的。

”从此之后,洗心革面,改变行为,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的饭菜,白天学习正道,晚上讲给他人听,二年后,美名在宋国境内传颂,他也最终成了贤明的国君。

等到已经逃亡在外,然后才明白存国保位的原因,这就是后醒的人。

以前虢君骄傲放纵,喜好自己,阿谀奉承之人被亲近贵幸,进谏的大臣被问罪驱逐。

国军队进攻虢国。

虢君逃亡,到了大泽,对手下人说:

“我渴了想喝水。

”车夫于是进献上了清酒。

虢君又说:

“我饿了要吃东西。

”车夫又进献了干肉干粮。

虢君非常高兴地问:

“为何准备得这么充分?

”车夫说:

“我好久之前就储存了。

”虢君问:

“为什么储存?

”车夫回答说:

“就是为了您逃亡时路上饥渴准备的。

”虢君问:

“你知道我会逃亡?

”车夫回答说:

“知道呀。

”虢君问:

“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劝谏我?

”车夫说:

“您喜欢那些谄媚之言,讨厌真诚的话,我想进谏,却担心我会比虢国先灭亡。

”虢君(听后)改变了脸色非常生气,车夫赶紧谢罪说:

“我说的话错了。

”等到歇息的时候,虢君又说:

“我亡国(逃亡)的原因真的是什么?

”车夫说:

“您不知道吗?

您亡国的原因,就是因为您太贤明。

”虢君说:

“贤君是国家赖以存在的条件呀,如今却亡了国,是为什么呀?

”车夫回答说:

“天下的国君都没有才德,(他们)都嫉恨您一个人贤明,所以您才亡了虢国。

”虢君大喜,扶着车厢上的横木笑着说:

“哎,贤者原本就是像这样痛苦吗?

”于是下车步行到山中休息,又饿又累,枕着车夫的腿就睡着了,车夫用土块换出了自己的腿,逃跑离开了虢君,虢君于是就饿死了,尸体被禽兽吃了。

这就是已经亡国了,还不能醒悟自己亡国的原因,这就是不醒悟的人。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①?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②终不怨。

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①秋风悲画扇:

此用汉朝班婕妤被弃典故,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②雨霖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栈道雨中听到铃声与山相应,想起杨贵妃,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9.前六句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请赏析“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的表达效果。

【答案】9.怨美好初遇不再,怨自己凄凉见弃,怨故人情义易变,怨深情难以永久,怨对方无比薄情。

10.照应诗题中的“决绝”;运用“比翼连枝”的典故,通过锦衣郎变心(一说“唐明皇薄情”)与唐玄宗情深的对比;直抒胸臆,表达被弃女子对男子的负心之恨。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

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人生若只如初见”,写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可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可分析出“怨美好初遇不再”;“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可分析出“怨自己凄凉见弃”;“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意思是“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可分析出“怨故人情义易变,怨深情难以永久”;“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可分析出“怨对方无比薄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内容上,分析诗句描写的景象和表现的思想感情;结构上,考虑与标题和上文有无照应,考虑对下文有无照应、铺垫;表现手法上,看有无运用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

从结构上看,“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将二人比作明皇与贵妃,可是你又怎么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最后作决绝之别,与诗题中“决绝”形成照应。

从表达技巧和情感上看,“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运用唐玄宗与杨贵妃

典故,以锦衣郎的薄幸与唐玄宗情深的对比(或唐明皇的薄情与往昔的深情形成对比),直抒胸臆,抒发被抛弃的幽怨之情,对男子的负心之恨。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抓显情语。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

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

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

(屈原《离骚》)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6)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7)仰不愧于天,_____________。

(《孟子·尽心上》)

(8)宜未雨而绸缪,______________

(朱柏庐《治家格言》)

【答案】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3).枯松倒挂倚绝壁(4).锦瑟无端五十弦(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6).起舞弄清影(7).俯不怍于人(8).勿临渴而掘井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抟”“纷”“倚”“瑟”“怍”“掘”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

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五、现代文阅读㈠(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阿菊

叶圣陶

阿菊今年是八岁了。

一天早上,她被父亲送进一个光明、空阔、透气的地方,她仿佛一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阿菊的父亲是给人家做零雇的仆役的。

干完活总要靠着酱园里的酒缸盖上,喝上两三个铜子麦烧,直到酱园收夜市,才一摇一摆地归家去。

那时阿菊早睡的很熟了。

阿菊的母亲是搓草绳的。

伊从起身到睡眠总坐在一条破长凳上,两手像机器似地工作。

当阿菊初生时,吸完乳,便被弃在一个几乎站不住的草窠里。

她到了四岁,还是躺在那个破草窠里,仰看黑暗的尘垢的屋板。

一位女教师抚着她的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你知道你自己的名字么?

”她从没被询问,眼睛瞪住了,本来滑润的泪泉里不绝地涌出眼泪来。

那位女教师也不再问,但携着她的手走到运动场里。

她的小手感觉着温的柔的爱的接触,这是她从没尝过的,心里充满了怅惘、迷惑。

运动场里没有一件静止的凝滞的东西:

十几株绿树经了风微微地舞着,无数雀儿很天真地在树上飞跃歌唱;秋千往还着,皮球腾跳着,铁环旋转着……阿菊随着那位女教师走,她看着那些自己从没亲近过的孩子,自知将要加入他们的群里,心里便突突得跳的快起来。

她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她的听官不能应接这许多的繁复愉快的音波,她就在场角一株碧桃树下站住,紧张的小面庞现出一种陌生的神情。

女教师见她不动,便轻轻地说:

“你就站在这里看他们玩耍罢。

”说罢,伊姗姗地走入场中。

一个小皮球流星似地飞到她的头上来,打着头顶又弹了出去。

她从迷惘中惊醒。

打在头顶的是什么东西?

母亲的手掌么?

没有这么轻。

桌子的角么?

没有这么软。

这件东西真奇怪,这里是个神秘而不安全的地方。

心里想着,两脚尽往后退,直到背心靠往了墙才止。

她回转身来,额角抵在墙上,像要将小身躯钴进去。

阿菊终于坐在课室里了。

全室ニ十几个孩子,都不过五六岁左右,她加入他们的群里,仿佛浅冈中插了一座瑰伟的雄峰。

她的上半身全拥在桌子上,胸膛磕着桌沿,两脚蜷了起来,尘泥满封的鞋子压在她并坐的孩子的花衫上边。

女教师见她这样,先坐给地看,给她一一说明,更指着全室的孩子教她无论学哪一个都好。

她看了别人的榜样,勉强将两脚垂下,踏着了地,但不到一分钟又不知不觉地蜷了起来。

女教师拿出许多耍孩儿来,那些耍孩儿穿着红色的马甲。

伊先将它们睡倒了,然后一放与,它们便左右摇动了几回,照旧站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